Workflow
ESG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福恩股份IPO遇阻!家族控股超八成,核心产品单价连跌三年,高度依赖优衣库等大客户
华夏时报· 2025-10-16 13:03
IPO基本情况 - 公司深交所主板IPO于2025年6月24日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计划募资12.50亿元,其中8亿元用于色纺面料一体化项目,4.5亿元用于高档环保再生材料研究院及绿色智造项目[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IPO审核状态为“中止”[2][5] - 公司是一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全球生态环保面料供应商,业务集面料设计、研发、纺纱、织造、印染、后整和销售于一体[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6亿元、15.2亿元、18.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77亿元、2.29亿元、2.75亿元[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分别为2.76亿元、2.27亿元、2.55亿元[6]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前五大终端服装品牌商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70%[6] 产品结构与收入 - 再生面料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75.61%升至2024年的83.20%,原生面料占比则从24.39%降至16.8%[7] - 涤粘混纺面料是公司第一大产品,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1.8亿元、10.2亿元和12.2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在67%-68%[7] - 全涤面料收入从2022年的1.26亿元增至2024年的2.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7.24%涨至14.38%[7] 产品价格变动 - 再生涤粘混纺面料平均销售价格逐年下滑,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1.61元/米、21.37元/米和20.92元/米,2024年同比下滑2.10%[8][9] - 再生全涤面料2024年平均单价为15.25元/米,同比增长1.14%,但2023年同比下滑13.01%[8] - 原生涤粘混纺面料2024年平均单价为22.86元/米,同比下滑9.23%[8]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内利、王学林和王恩伟家族,发行前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股份合计14680万股,占总股本的83.89%[11] - 2022年公司进行现金分红3.8亿元,分红金额超过同期2.77亿元的净利润[12][13]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合计约7.81亿元,分红金额占近三年净利润的48.8%[13] 运营与财务状况 - 报告期内存货账面余额逐年增长,分别为2.21亿元、2.39亿元和2.77亿元[14]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46亿元、2.55亿元、2.74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7.20%、32.75%、28.30%[14] - 应收账款周转率常年低于行业均值,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98次/年、5.75次/年、6.51次/年,同期行业均值为8.61次/年、7.58次/年、6.98次/年[15] 客户与市场地位 - 终端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大型知名服装品牌商,包括H&M、优衣库、GU、ZARA、太平鸟、利郎等[3] - 公司是H&M再生涤粘混纺面料的主要供应商,被授予“金牌面料供应商”称号,也是优衣库和GU再生面料的主要供应商,被授予“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称号[3]
过去十年年化投资回报率超8% 外部管理人精英荟萃 风险偏好与目标精心匹配 诺贝尔基金会“长钱术”揭秘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4:20
资产规模与增长 - 诺贝尔基金会初始资产为3100万瑞典克朗,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市值增至67.97亿克朗,实现近220倍增长 [1][2] - 2024年资产市值较2023年底的62.33亿克朗增加5.64亿克朗 [2] - 过去五年年化投资回报率为9.2%,过去十年年化投资回报率为8.3%,2024年单年投资回报率达11.6% [2] 投资组合配置 - 截至2024年底,不含直接持有不动产的投资市值为66亿克朗,资产配置为权益型基金占比56%、不动产与基础设施基金占比9%、固定收益资产及现金占比12%、另类资产占比24% [2] - 基金会投资高度多元化,投资范围从最初仅限于安全证券扩展至股票、不动产、另类资产等 [1] 外部管理机构 - 基金会投资分为股票与私募股权基金、不动产与基础设施基金、对冲基金、固定收益四大板块,均由外部机构管理 [5] - 股票与私募股权基金外部管理人包括贝莱德、瑞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红杉资本等 [5] - 不动产基金投资了凯雷管理的多个地产基金 [6] - 对冲基金外部管理人包括城堡投资、千禧基金、文艺复兴科技、Two Sigma、AQR资本等国际顶级对冲基金 [5][6] - 固收投资外部管理人包括欧曼、英卓投资管理等 [7] 投资运营与管理框架 - 基金会投资委员会负责所有资产类别与资产配置决策,并遴选外部管理人,日常执行由首席投资官团队完成 [8] - 遴选外部管理人时重点考量投资理念、流程、历史业绩、风险控制、团队架构、责任投资实践及费用结构等要素 [8] - 基金会是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签署方,在投资流程中纳入对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的考量 [8] - 基金会采用负面筛选清单,避免投资于争议性武器、核武器生产商、煤炭收入占比超5%的公司及烟草生产企业等 [9] 支出与奖金 - 2024年度诺贝尔奖奖金及运营总支出为1.358亿克朗,其中奖金支出为5500万克朗 [2] - 2025年诺贝尔奖单项全额奖金定为1100万克朗 [1] - 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设立并承担奖金支出,而非诺贝尔基金会承担 [3]
诺贝尔基金会“长钱术”揭秘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4:17
资产规模与增长 - 诺贝尔基金会管理的资产从初始的3100万瑞典克朗增长至2024年末的67.97亿克朗,实现了近220倍的增长 [1][2] - 截至2024年底,基金会资产总市值为67.97亿克朗,较2023年底的62.33亿克朗增加了5.64亿克朗 [2] - 过去五年的年化投资回报率为9.2%,过去十年的年化投资回报率为8.3%,2024年单年投资回报率达11.6% [2] 投资组合构成 - 截至2024年底,不含直接持有不动产的投资市值为66亿克朗,资产配置包括权益型基金(占比56%)、另类资产(占比24%)、不动产与基础设施基金(占比9%)以及固定收益资产及现金(占比12%) [2] - 基金会采用高度多元化的全球投资组合,投资范围从最初的“安全证券”如国债和房地产,扩展到股票、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等多种资产类别 [1][5] 投资运营与管理框架 - 基金会的投资决策由投资委员会负责,包括确定资产配置和遴选外部管理人,日常执行由首席投资官团队完成 [5][6] - 基金会不进行直接投资,而是全部委托外部专业管理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5] - 遴选外部管理人时重点考量其投资理念、历史业绩、风险控制、团队架构、ESG实践及费用结构等因素 [6] 外部管理机构 - 基金会的外部管理人阵容强大,涵盖全球顶级投资机构,包括贝莱德、红杉资本、凯雷、城堡投资、千禧基金、文艺复兴科技、Two Sigma、AQR资本等 [3][4][5] - 在股票与私募股权领域,投资了贝莱德的指数基金和红杉资本的多只区域风险投资基金 [4] - 在对冲基金领域,投资了多家国际顶级量化对冲基金和多元策略对冲基金的产品 [5] 责任投资原则 - 基金会是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签署方,在投资流程中纳入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的考量 [6] - 基金会采用负面筛选清单,避免投资于争议性武器、烟草以及煤炭相关收入占比超过5%的公司,并设定12个月的退出期限 [6] 财务目标与支出 - 基金会的财务目标是实现年均至少3%的通胀调整后总回报,以覆盖各项支出 [2] - 2024年度总支出为1.358亿克朗,其中奖金支出为5500万克朗,其余为评审报酬、活动及行政费用 [2] -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金由瑞典中央银行承担,不列入诺贝尔基金会的支出 [3]
ESG投资浪潮下,化工企业如何靠低碳技术打开估值天花板?
中国化工报· 2025-10-12 10:39
文章核心观点 - ESG表现,特别是低碳技术实践,正成为重塑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市值的关键变量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1][2][3][4] - 化工企业需根据自身规模和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的低碳技术路径,以提升资源效率、吸引ESG资金并最终实现市值增长 [3][4] - 在“双碳”背景下,ESG理念正从合规成本转变为战略资产,主导低碳技术标准的企业将获得产业链估值提升和绿色溢价 [4] 市值管理与ESG的关联 -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通过战略规划和资本运作提升市场价值的重要手段 [1] - ESG表现成为影响市值的关键变量,其指标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尺 [1] - 良好的ESG表现可通过降低监管风险、提升资源效率和吸引长期资金三种途径正向影响市值 [2] 全球及中国ESG投资趋势 - 2025年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预计达53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总额的35%至37% [2] - 截至2025年5月底,中国ESG公募基金规模为8242亿元(共669只产品),其中环境保护主题基金规模超2200亿元,占比27% [2] - 具有良好ESG评级的企业更易获得长期资金青睐并具备融资成本优势 [2] 化工行业ESG投资关注焦点 - 投资者最关注化工企业在低碳技术、碳排放管理、安全治理及供应链责任等核心ESG议题上的表现 [3] - 化工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代表,低碳技术议题是ESG评级机构和投资者的关注焦点,直接关乎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的预期 [3] - 低碳技术议题已成为化工企业市值管理的命脉所系 [3] 不同发展阶段化工企业的低碳技术路径 - 小型或初创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承接低碳技术成果、改进低碳装置、抓住细分市场绿色认证机遇,以精准技术嫁接打开估值空间 [3] - 具备国内竞争力的企业:在单项工艺上对标国际,采用“设备租赁+技术服务”模式突破技术壁垒,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服务收益以提升市盈率 [4] - 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主导产业链低碳技术标准、与下游共建闭环供应链,将技术红利转化为生态控制权,提升绿色溢价并带动全产业链估值 [4] ESG实践对化工行业估值体系的影响 - 低碳技术驱动的ESG实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 [4] - 案例显示,卫星化学因开发减碳达3.2吨CO2/吨产品的光伏级EVA胶膜原料并被纳入富时罗素ESG指数后,市值增长82% [2] - 中国化工行业市值分化大幕已拉开,破局者需深耕绿色低碳技术以突破传统高耗能行业的估值天花板,实现长期价值跃迁 [4]
“2024-2025年度股权投资竞争力系列调研”案例征集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7:39
行业整体趋势 - 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和募资规模延续紧缩趋势,机构投资步伐显著放缓 [1] - 2024年下半年出现向好迹象,多只大额基金完成设立,新募规模降幅持续减小,全年投资案例数及金额降幅较前三季度及2023年均有所收窄 [1] - 2025年一级市场回暖信号明显,DeepSeek、宇数科技等中国科创企业的突破引发外资对中国科技企业价值的重估 [1] 政策环境 - 202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5〕1号),为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1]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投资范围拓宽与阵营扩容、保险公司对单只创业投资基金最高投资占比提升、债券市场"科技板"启航等政策让更多长期资金涌入股权投资行业 [1] 市场动态 - 一些创投机构开始招兵买马,加快投资步伐;创业公司抓住窗口期赴港IPO,或引入战略投资、寻求上市公司收购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2] - 截至2024年末,政府引导基金累计数量达1627只,规模达3.35万亿元 [5] - 2014-2024年期间,政府引导基金数量增加1361只,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9.85%;政府引导基金自身规模增加3186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5.33% [5] 研究评价体系 - 推出"2024-2025年度政府投资基金竞争力评价研究案例",从政策绩效、管理效能和资金效率三方面展开评价 [5] - 政府投资基金评价权重分配:政策绩效40分、管理效能30分、资金效率30分 [8] - 推出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综合竞争力研究案例,包括早期投资机构、新锐投资机构及各行业投资竞争力研究 [9] - 推出ESG投资特殊贡献机构研究案例,评估投资机构在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现 [12] - 推出最具投资价值企业研究,评估企业创新能力、成长能力与融资能力 [13]
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华泰资产荣获三项保险业投资金牛奖
中国证券报· 2025-10-09 16:31
公司获奖情况 - 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荣获"金牛保险资管公司奖" [1] - 旗下产品"华泰资产稳利二号资产管理产品"荣获"五年期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奖(固收类)" [1] - 旗下产品"华泰资产-价值严选资产管理产品"荣获"一年期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奖(权益类)" [1] - 自保险业投资金牛奖2021年设立以来,公司已连续五年获奖,累计斩获11座金牛奖奖杯 [1] 公司规模与行业地位 - 国内已开业的保险资管公司达35家,行业整体管理规模持续增长 [2] - 华泰资产于2005年1月成立,是国内首批设立的保险资管公司之一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管理规模达到9460亿元 [2] - 在公司管理的9460亿元资产中,第三方委托资金占比超过90%,是行业第三方管理规模占比最高的公司之一 [3] 业务模式与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于"中长期资金优秀管理者"与"中长期优质资产提供者" [4] - 业务聚焦于银行保险受托投资、养老金受托管理、项目计划发行三大领域 [4] - 采用"投资+投行"双轮驱动战略 [4] - 2006年6月,公司成为业内首家资产管理产品试点单位 [4] 投资与投研能力 - 公司拥有固收、权益、创新、量化、养老金投资、机构投资、FOF/MOM等专业投资管理团队 [4] - 投行团队涵盖债权计划、资产支持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及股权基金团队等 [4] - 组合类资管产品业务涵盖主动股票型、定增类、混合型、债券型、FOF、REITs、港股QDII、货币市场型等 [4] - 2007年7月,公司在业内首家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 [5] - 自2013年保债计划注册规模公布以来,公司注册规模排名始终位于行业前列 [5] 养老金投资管理 - 公司是全国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及首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 [7] - 养老金产品线覆盖权益、固收、流动性及成本计价类产品及多种投资策略 [7] - 固定收益类养老金产品包括债券型、混合型、存款型、信托型、债权计划型等 [7] - 权益类养老金产品覆盖股票、定增、量化对冲、指数增强、FOF等不同策略 [7] 创新与未来发展 - 公司已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并积极布局ESG与泛ESG领域相关产品 [7] - 未来公司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深化能力建设,服务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8]
ESG投资周报:本月新发12只ESG基金,流动性环比收窄-20250929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29 16:24
市场指数表现 - 上周A股市场回暖,沪深300指数收涨0.44%,ESG300指数收涨1.07%,中证ESG100指数收涨0.88%,科创ESG指数收涨5.66%[5] - 上周全A日均成交额约2.32万亿元人民币,流动性环比收窄[5] ESG基金产品 - 截至2025年9月28日,本月新发行12只ESG基金,发行份额为62.10亿份[9] - 近一年共发行255只ESG公募基金,总发行份额为1,778.14亿份[9] - 市场上存续ESG基金共930只,总净值规模达10,325.66亿元人民币,其中ESG策略基金规模占比最大,达50.59%[9][11] - 上周嘉实绿色主题A基金近一周回报率居首,达7.64%,2025年以来回报率为65.33%[12][13] 绿色债券市场 - 上周新发行37只绿色债券,合计计划发行规模约350.46亿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5年9月28日,本月发行141只ESG债券,发行金额达1,162亿元人民币[15] - 近一年共发行1,116只ESG债券,发行总金额达12,519亿元人民币[15] - 我国已发行ESG债券达3,677只,存量规模5.61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占比最大,达61.97%[15] - 上周ESG绿色债券周度成交额合计527,835.14亿元,回购交易占比94.22%[19][22] ESG银行理财 - 截至2025年9月28日,本月新发行90只ESG银行理财产品[20] - 近一年共发行1,144只ESG银行理财[20] - 市场上存续ESG银行理财产品共1,087只,纯ESG主题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5.47%[20]
银华基金:践行ESG投资 力争为持有人创造高质量回报
中证网· 2025-09-29 16:17
活动概述 - 北京证券业协会携手公募基金管理人、销售机构、评价机构及主流媒体共同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1] - 活动主题为“新时代 新基金 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旨在打造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1] 公司理念与实践 - 公司秉持“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理念 将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贯穿于投研过程和目标中 [1] - 公司将ESG投资视为在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基础上对投资模式的重要升级 [1] - 公司作为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签署方及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的支持机构 积极推进ESG因素与公司投研框架、决策流程和基金产品设计的融合 [1] 公司ESG整合举措 - 在投研层面 将ESG研究纳入分析股票的九个驱动因素之一 使ESG研究贯穿整个股票研究流程 [1] - 在基金设计层面 积极开发如银华华证ESG领先等ESG主题产品 [1] - 公司积极参与行业交流 助力行业建立健全ESG投资管理相关流程 [1] 行业趋势与公司展望 - 随着中国企业奔赴高质量发展 ESG投资日渐成为主流 [2] - 公司将继续聚焦ESG投资实践 以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
银华基金:践行ESG投资,力争为持有人创造高质量回报
新浪基金· 2025-09-29 10:40
行业政策导向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着力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形成高质量发展“拐点” [1] - 北京证监局指导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旨在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能力,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 [1] 公司战略与实践 - 公司秉持“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理念,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贯穿于投研过程和目标中 [2] - 公司将ESG投资视为对投资模式的重要升级,通过整合可持续理念的投资管理为持有人获取高质量回报 [2] - 公司作为联合国PRI签署方、TCFD支持机构等,积极推进ESG因素与投研框架、决策流程和基金产品设计的融合 [2] 公司具体措施 - 在投研层面,将ESG研究纳入分析股票的九个驱动因素之一 [2] - 在基金设计层面,积极开发如银华华证ESG领先等ESG主题产品 [2] - 公司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助力行业建立健全ESG投资管理相关流程 [2]
保险业应创造性地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4:45
行业发展核心原则 - 行业高质量发展需坚持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 践行金融为民、保险姓保 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1] - 行业应客观研判不确定性 做好安全与发展的格局谋划 [1] 市场机遇与增长领域 - 人口老龄化加剧推动养老保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为行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1] - 绿色保险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24年保费达3331亿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绿色保险市场 [1] - 行业未来应进一步聚焦绿色保险、绿色投资、ESG投资等重点领域 [1] 产品与服务创新方向 - 行业需加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覆盖面 [1] - 针对老年人专属疾病险的开发需注重投保年龄放宽 以满足老年人保障需求 [1] - 行业应紧跟科技发展趋势 开发针对新技术、新产业的保险产品 [2] - 巨灾保险应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 资产与负债管理策略 - 行业需发挥规模优势和久期优势 做好资产管理 [1] - 行业应提升长期投资占比 优化资产结构 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和稳定性 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2] - 在负债端 应确保保险业务资金流稳定 保障保险责任履行 [2] - 应根据市场变化和公司经营状况 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实现平衡发展 [2] 运营效率与合作 - 行业应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保险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