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搜索文档
优迅股份科创板IPO获受理 拟募资8.89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13:57
公司概况 - 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是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4]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模组中,应用场景涵盖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 [4] - 公司已实现155Mbps~100Gbps速率光通信电芯片产品的批量出货,并正在研发50GPON收发芯片、400Gbps及800Gbps数据中心收发芯片等新产品 [4] 市场地位 - 2024年度,公司在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5] - 在25G速率及以上的光通信电芯片领域,中国厂商仅占全球市场7%,公司单通道25G电芯片及4通道100G电芯片已在数据中心、5G无线传输等关键领域实现批量应用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39亿元、3.13亿元和4.11亿元,净利润为8139.84万元、7208.35万元和7786.64万元 [5] 募资计划 - 公司拟募资8.89亿元,投入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研发项目等 [6] - 募资项目紧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与未来战略发展规划相符,有助于增强研发实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6] 技术优势 - 公司在收发合一、高速调制、光电协同等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技术突破,具备深亚微米CMOS、锗硅Bi-CMOS双工艺设计和集成研发能力 [4] - 公司掌握全套带宽拓展、阻抗匹配、信号完整性补偿等技术 [4]
A股IPO受理激增,6月迎小高峰
环球网· 2025-06-27 11:08
IPO市场动态 - 截至6月26日,沪深北交易所2025年上半年合计新受理拟上市企业达113家,其中6月单月受理86家,环比5月(16家)增长超四倍 [1] - 北交所表现突出,6月受理企业54家,累计上半年受理72家,主板、创业板及科创板紧随其后 [3] - 科创板在6月接纳未盈利企业,释放制度包容性增强信号 [3] 受理激增原因 - 财报更新节点临近,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倾向于在6月30日财报有效期前提报材料 [3] - 政策驱动作用明显,科创板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3] 板块与行业分布 - 上半年新受理113家企业中,北交所占72家,主板16家,创业板13家,科创板12家 [3] - 制造业企业占据主导,集中于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 [3] 上市标准选择 - 沪深主板多选第一套标准,科创板呈现多元化 [3] - 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回归成为焦点,兆芯集成、上海超硅采用第四、二套标准申报 [3] - 禾元生物将采用第五套标准上会,预计7月1日上会 [3] - 北交所绝大多数选择第一套标准 [3] 地域与行业特色 - 长三角仍是资本高地,浙江、江苏、广东合计受理企业超六成 [4] - 主板延续支持"大盘蓝筹"特色,同时对新消费企业敞开怀抱,百菲乳业、南方乳业等消费类企业出现在受理名单中 [4] 后市展望 - 随着下半年财报更新节点临近,IPO受理活动料将保持活跃 [4] - 6月受理小高峰反映企业融资需求迫切,体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4]
东莞证券易主,IPO长跑有望加速
环球网· 2025-06-27 10:42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锦龙股份6月27日公告称,已完成向东莞金融控股集团与东莞发展控股组成的 联合体转让其所持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占总股本20%)的交易。随着中国证监会的核准及股份交割完 成,东莞国资对东莞证券的持股比例从55.4%跃升至75.4%,成为绝对的第一大股东,标志着东莞证券 正式易主。 此前的股权结构中,尽管国资合计持股55.4%,由于分散在三家股东手中,未能形成单一控股股东,这 被业内人士视为东莞证券IPO长跑十年迟迟未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锦龙股份作为原第一大股东,其 自身债务问题及股权质押情况影响了东莞证券的股权稳定性。截至2024年末,东莞证券20%的股份处于 质押状态,更曾因锦龙股份的借款纠纷,其持有的部分股份被法院冻结。 随着股权结构的大幅优化,锦龙股份的债务问题也在逐步出清,部分被冻结股份已获解冻。股权的稳定 性和清晰度显著提升,为东莞证券IPO的推进扫清了重要障碍,市场普遍预期其上市进程有望迎来实质 性进展。 东莞证券自身展现出积极的变化。公司业绩在2024年出现回暖,实现营收27.53亿元,同比增长 27.73%;归母净利润9.23亿元,同比增长45.4%。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 ...
东莞证券第一大股东正式易主,IPO或迎新进展;股债双重发力,6月新发基金规模已超千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09:47
东莞证券股权变动与IPO进展 - 东莞证券第一大股东变更为东莞国资联合体 持股比例从55 4%提升至75 4% 实现绝对控股 [1] - 锦龙股份完成转让3亿股股份(占总股本20%) 交易获证监会核准并完成交割 [1] - 股权稳定性问题解决被视为推动IPO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因素 [1] 基金市场动态 - 6月新发基金规模达1038 73亿元 创年内月度新高 其中债券基金频现60亿元爆款产品 [2] - 权益类基金持续回暖 19只浮动管理费基金合计募集近190亿元 [2] - 年内新发基金规模呈现波动:3月1009 26亿元→4月924 88亿元→5月657 59亿元→6月显著回升 [2] 可转债市场重大交易 - 信达证券资管计划累计买入浦发转债1 178亿张 占发行总量23 57% 涉及金额超100亿元 [3] - 浦发转债发行总额500亿元 剩余期限4个月 此次大额增持反映机构对银行基本面的信心 [3]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全市场超180只主动权益基金单位净值创成立新高 其中半数以上基金存续期超1年 [4] - 部分绩优基金存续时间长达14年 显示长期主动管理能力获市场验证 [4]
海昌智能从天海电子剥离5年后冲刺IPO,7人共同实控人团合计控股41%
搜狐财经· 2025-06-27 09:38
公司概况 - 海昌智能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线束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线束制造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 [2] - 公司产品应用于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光伏储能等领域,客户包括天海电子、比亚迪、立讯精密等知名企业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0亿元、6.52亿元、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1.21亿元、1.15亿元,2024年同比下降5.23% [3] - 毛利率从2022年37.74%降至2024年34.21%,研发投入占比从6.13%提升至7.40% [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92亿元,较2023年-0.28亿元大幅改善 [3] 客户结构 - 天海电子为第一大客户,2022-2024年销售占比分别为36.69%、25.98%、24.80%,金额达1.91亿元、1.69亿元、1.98亿元 [9]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从2022年63.78%降至2024年54.37%,比亚迪销售占比从9.18%提升至8.98% [9] 股权与控制权 - 控股股东鹤壁聚仁直接持股22.30%,通过有限合伙间接控制13.41%表决权,合计支配35.71% [6] - 七名实际控制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41.28%表决权,2024年补充协议明确杨勇军为最终决策人 [6][7] 历史沿革 - 公司2020年5月从天海电子剥离独立,天海电子2024年营收超120亿元,与公司保持30年合作关系 [4] - 实际控制人团队自2017年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形成,2018年因继承关系调整成员 [7]
周六福登陆港交所 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超五成
证券日报· 2025-06-27 01:11
公司上市及募资情况 - 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26日正式登陆港交所,IPO全球发售4680.8万股(香港468.08万股,国际4212.72万股),发售价每股24.00港元 [1] - 公司业务模式涵盖珠宝产品开发设计、采购供应、加盟及品牌运营,主要产品为黄金珠宝及钻石镶嵌珠宝 [1] - 募资用途包括扩大销售网络、加强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及品牌建设 [1] - 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5.73亿港元,占发售股份51.04%(2389.17万股) [1]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以商品交易总额及黄金珠宝收入计,周六福在中国黄金珠宝公司中分别排名第六(市占率6.2%)和第十(市占率1%),门店数量排名第五 [2]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35.8%(31.02亿元→51.5亿元→57.18亿元),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0.8%(5.75亿元→6.6亿元→7.06亿元) [2] - 截至2024年末门店总数4129家(加盟店4038家占比97.8%,自营店91家),深度覆盖下沉市场 [2] 商业模式与收入结构 - 加盟模式收入包括向加盟店销售产品(2024年20.41亿元)和收取服务费(2024年8.49亿元) [3] - 2022-2024年毛利率持续下滑(38.7%→26.2%→25.9%),主因加盟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而服务费收入占比下降 [3]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下沉市场竞争加剧,需提升消费者黏性、强化供应链效率及价格竞争力 [2] - 品牌历史弱于周大福等老牌玩家,门店数量优势与品牌力建设存在差距 [3]
正式易主!东莞证券IPO或迎新进展
中国基金报· 2025-06-27 00:17
股权变更 - 锦龙股份完成向东莞金控和东莞控股组成的联合体转让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占东莞证券总股本的20% [2] - 交易后东莞国资对东莞证券的持股比例由55.4%提升至75.4%,成为绝对第一大股东 [2] - 此前锦龙股份持有东莞证券40%股份,为第一大股东,但东莞证券不存在控股股东 [4] IPO进展 - 东莞证券IPO申请自2015年启动,因锦龙股份涉嫌单位行贿于2017年中止,2021年恢复审查 [5] - 2022年首发过会但因财务资料问题中止,2023年向深交所递交IPO平移申请,至今未获问询 [5] - 业内人士认为控股股东股权稳定性是IPO多年未成的主要原因 [6] 股权稳定性问题 - 锦龙股份频繁质押东莞证券股权融资,截至2024年末质押股份为3亿股,占总股本20% [6] - 2024年12月锦龙股份持有的6602.9万股(占4.40%)被冻结,2025年6月已有一半解除冻结 [7] - 随着锦龙股份债务问题出清,东莞证券股权稳定性改善,IPO或迎实质性进展 [8] 管理层与业务布局 - 2024年2月东莞证券聘任杨阳为总经理,王炜为副总经理 [9] - 杨阳曾任招商证券资管总经理,推动招商资管获得公募牌照,东莞证券正积极布局公募业务 [10] 财务表现 - 2024年东莞证券营收27.53亿元(同比+27.73%),归母净利润9.23亿元(同比+45.4%) [10] - 预计2025年一季度营收6.25-6.91亿元(同比+40.65%-55.45%),归母净利润1.84-2.04亿元(同比+47.57%-63.1%) [10]
正式易主!东莞证券IPO或迎新进展
中国基金报· 2025-06-27 00:08
【导读】东莞证券第一大股东正式易主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东莞证券第一大股东正式易主! 6月26日晚间,锦龙股份公告称,公司已完成向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金控)和东莞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东莞控股)组成的联合体转让所持有的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亿股股份,占东莞证券总股本的20%。 同时,此次交易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标的股份已完成交割。这意味着,东莞国资对东莞证券的持股比例将由交易前的55.4%提升至 75.4%,成为绝对的第一大股东。 根据此前3月31日更新的招股书披露,受东莞市国资委控制的国资股东持股比例仍为55.4%,三名国资股东能够对公司的股东大会决议产生 决定 性 影响;但三名国资股东均无法单独通过行使股东表决权控制股东大会。因此,东莞证券不存在控股股东。 而彼时锦龙股份仍是东莞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东莞证券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0%。 IPO长跑十年或迎新进展 2015年1月,东莞证券辅导备案登记被正式受理。同年6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东莞证券IPO申报材料。 谁 承 想,因控股股东锦龙股份涉嫌单位行贿,2017年5月,东莞证券向证监会申请中止IPO审查。直至202 ...
七成营收来自境外、近两年分红超2亿元,惠康科技闯关IPO
北京商报· 2025-06-26 21:54
公司IPO进展 - 公司IPO于2025年6月12日受理,6月26日进入问询阶段 [1][2] - 公司拟募资17.97亿元,保荐机构为财通证券 [2][3]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3亿元、24.93亿元、32.04亿元 [3] - 2022-2024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3.38亿元、4.51亿元 [3] -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3.45亿元、4.42亿元 [3] - 2023-2024年现金分红合计2.09亿元(1.11亿元+9791.19万元) [3] 业务结构 - 制冰机贡献超八成营收,2024年收入25.78亿元(占比81%) [5] - 2024年冷柜、冰箱、酒柜收入分别为2.47亿元、1.63亿元、1.84亿元 [5] - 境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79.46%降至2024年69.9% [3] 产品价格趋势 - 制冰机单价连续下降:2022年435.22元/台→2024年385.9元/台 [5] - 冷柜单价连续下降:2022年554.03元/台→2024年528.65元/台 [5] - 酒柜单价连续下降:2022年609.02元/台→2024年531.11元/台 [5] - 冰箱单价2023年上涨至458.09元/台后2024年回落至429.78元/台 [6] 募资用途 - 17.97亿元拟用于四个项目:前湾二号生产基地、智能化改造、泰国生产基地、研发中心 [4] 公司治理 - 实际控制人陈越鹏合计控制38.23%股份,发行后稀释至28.68% [7] - 主营业务毛利率2022-2024年分别为21.15%、24.55%、22.54% [7]
IPO新增受理提速,多家企业二次“冲A”
第一财经· 2025-06-26 20:04
重启IPO之后,一些公司改聘了保荐机构,且发行规模、募资金额双双缩水。部分企业在前次IPO时被 抽中现场检查,撤单后还吃了交易所罚单。 多家由双创板块转道北交所 IPO"二进宫"企业,多数来自双创板块,如今瞄准北交所。 IPO受理出现提速迹象,一些前期无缘上市的企业,正在重整旗鼓,向A股发起二次冲击,并将目光投 向了北交所。 上半年行将结束,IPO迎来申报受理小高峰。根据公开信息,截至6月25日,三大交易所月内累计受理 68单IPO申请。新受理企业中,多家为二次"冲A",涉及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尚水智 能")、益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益丰新材")、中健康桥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健康 桥")等。 公开数据显示,年内至今,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了95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超20家非首次申报,这些 企业如今瞄准了北交所。而这些IPO"二进宫"企业,多数来自双创板块,此前因撤材料而终止上市,部 分还曾遭遇上会被否。 近期IPO新增受理队伍中,出现了多家二次"冲A"企业的身影。 例如,在6月24日北交所受理的6单IPO申请中,中健康桥、北京康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美 特")均为"老面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