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领益智造:领益智造与强脑科技的战略合作主要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1 20:09
战略合作内容 - 公司与强脑科技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 合作基于灵巧手等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硬件开展 [1] - 合作内容包括软硬件共研、数据集构建及联合市场拓展 [1] 合作目标 - 利用双方资源和优势为对方提供全方位支持 [1] - 推动双方技术实力、国内市场竞争力及海外市场影响力提升 [1] - 共建行业良好发展生态 [1]
商汤-W(00020.HK)完成配售新B类股份
格隆汇· 2025-07-31 19:54
交易完成情况 - 认购协议和配售协议的所有条件均已达成并于2025年7月31日完成 [1] - 以每股1.50港元认购1,666,667,000股认购股份 [1] - 认购股份相当于完成前已发行B类股份约4.58%及总股份约4.50% [1] - 经扩大后相当于B类股份约4.38%及总股份约4.31% [1] 资金用途规划 - 认购事项获得净额约24.98亿港元 [2] - 资金主要用于发展AI云和扩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商汤大装置 [2] - 支持生成式AI研发及多模态大模型衍生产品开发落地 [2] - 重点推进智能硬件等垂直场景商业化应用 [2] - 探索人工智能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区块链、RWA、数字资产等创新领域 [2] - 扩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数字金融风控及结算应用 [2] - 部分资金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2]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年内规模增速跻身股票型ETF前三,标的指数低开高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2:49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今日上涨0 8% 奥比中光-UW涨幅超过7% 奥普特和绿的谐波涨幅超过3%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本月资金净流入超15亿元 规模较年初增长超17倍 增速位居股票型ETF前三 [1] - 自4月10日指数修订生效至昨日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累计上涨近20% 涨幅领先其他同类指数 [1] 人形机器人产品发布 - 逐际动力发布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LimX Oli 售价15 8万元起 身高165cm 拥有31个机身自由度 [1] - 该产品主要面向AI科研人员、机器人开发者及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等泛通用机器人从业者 [1] 行业指数与产品布局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覆盖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 修订后人形机器人相关成分股权重在ETF跟踪指数中居首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规模在相关产品中排名第一 为布局产业发展机遇提供便捷工具 [1]
逐际动力人形机器人 LimX Oli 开放预订 15.8万起
新京报· 2025-07-31 02:08
公司产品发布 - 逐际动力正式发布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LimX Oli 售价15.8万元起 即日起开放预订[1] - 产品提供Lite、EDU及Super三个版本 主要面向AI科研人员、机器人开发者及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1] - 机器人身高165cm 拥有31个机身自由度(不含末端执行器) 将于8月8日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进行首次公开演示[1] 公司融资动态 - 公司新一轮融资获京东战略领投[1] - 此前曾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联想创投等机构的战略投资[1] 产品功能定位 - 为复杂感知、运动控制与交互算法的训练、验证和落地提供全方位高效支持[1] - 主要服务泛通用机器人从业者[1]
股价涨56%!831832,机器人公司落子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23:0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全资子公司科达机器人完成工商注册并取得营业执照 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聚焦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业务[3] - 子公司承担机器人领域核心业务 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 同步推进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与物联网技术服务[3] - 公司设立杭州科达数智科技子公司 依托杭州数字经济资源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矿山场景的研发落地[4] 市场表现与行业定位 - 公司作为北交所机器人概念股年内股价涨幅超过56%[1] - 被市场称为"北交所智慧矿山第一股" 6月接待40多家机构集体调研[4] - 公司深耕矿山无人值守领域二十余年 将机器人研发作为核心战略方向[4] 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 以"硬科技+场景化服务"为核心模式 聚焦工业与特殊作业场景的定制化需求[3] - 作业机器人被视为煤矿智能化转型关键突破口 轨道式/履带式/足式机器人具广阔应用前景[4] - 通过技术融合与专业化运营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研发能力[3][4]
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明确 成都路桥、富临精工等上市川企纷纷入局抢滩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20:48
行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行业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下进入爆发期 [1]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为机器人提供更智能操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使其在工业生产和服务行业均发挥重要作用 [1] - 四川地方政府将机器人纳入"5+1"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补贴、基金和场景开放等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1] 企业战略布局 - 成都路桥与优必选科技、中国民航技术装备合作 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在民航及泛交通领域创新应用 [2] - 富临精工与智元机器人等多方合作推动业务延伸至机器人领域 并投资1.1亿元建设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 [2] - 企业布局机器人领域可实现多元化发展 降低对单一业务依赖风险 开拓新业务板块并培育新利润增长点 [3] 技术应用与产品成果 - 运达科技较早布局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垂直领域应用 已开发车顶检测清洁机器人、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并在轨道交通场景应用 [2] - 瑞迪智驱自主研发谐波减速机产品 采用长寿命重载型制造技术和测试验证技术 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型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等行业 [3] - 四川在国防军工和精密制造领域实力较强 旋转关节、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可实现本地配套 [1]
一年多时间里,美团在机器人领域连投8笔(附表)
36氪· 2025-07-30 17:39
美团机器人投资概况 - 2024年初至今美团以平均2个月一次的节奏连续投资8笔机器人项目 投资金额预计超过5亿元 覆盖天使轮 A轮 C+轮等多个轮次[1] - 2024年6月至2025年7月美团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完成7笔投资 涉及星海图 它石智航 自变量机器人 妙动科技等企业 2025年投资尤为密集[2]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 - 星海图聚焦移动机器人感知与决策系统 应用于复杂场景自主导航 2025年7月A+轮融资由美团领投 吸引今日资本 中金资本等10余家机构跟进[3] - 它石智航专注于低空物流无人机研发 天使轮融资超1亿美元创近年机器人领域新高 其小型无人机可实现3公里内分钟级配送[4] - 自变量机器人主攻工业级搬运机器人 2025年5月A轮获美团及龙珠资本投资 技术亮点在于重载场景精准控制 应用于美团仓储中心[5] - 妙动科技致力于消费级娱乐机器人 2025年4月天使轮获美团龙珠投资[6] - 康诺思腾为医疗机器人独角兽 手术机器人进入临床阶段 2025年1月C+轮获美团龙珠参投[7] - 宇树科技为全球知名四足机器人企业 2024年9月C轮获美团龙珠投资 产品应用于巡检 文旅场景 探索复杂地形末端配送[8] - 银河通用机器人聚焦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与运动控制 2024年6月天使轮获美团联合产业资本投资 技术解决灵活性与负载能力矛盾[9] 战略定位与生态构建 - 美团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定位超越工具层面 上升为重塑服务形态的战略支点 通过投资覆盖感知 控制 运动等核心技术环节[10] - 美团通过开放本地生活服务场景与被投企业形成技术研发-场景测试-商业化复制协同链条 部分合作已进入实质落地阶段[11] - 银河通用机器人2024年与美团买药合作推出全球首个机器人智慧药房方案 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自主补货取货 2025年6月已在北京7家无人药店应用 计划推广至100家药店 可识别抓取5000款药品SKU[12] 投资策略比较 - 美团投资以生态协作为核心 通过龙珠资本与集团直投结合方式覆盖消费级 工业级 医疗级多领域机器人企业 联合产业资本共同投资降低风险并加速技术落地[13] - 京东投资更集中于物流 仓储 工业相关机器人企业 核心目标是提升自身供应链效率 形成投资-技术导入-自用场景落地闭环[13] - 美团策略为以场景换技术以生态扩边界 京东策略为以技术补短板以投资强闭环 代表平台型企业与供应链企业的差异化投资路径[14] 投资数据汇总 - 星海图2025年7月A+轮融资1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美团(领投) 今日资本 中金资本等[16] - 它石智航2025年7月天使轮融资1.22亿美元 投资方包含美团 钧山资本 临港科创等[16] - 自变量机器人2025年5月A轮融资数亿人民币 投资方为美团及美团龙珠[16] - 妙动科技2025年4月天使轮融资数千万美元 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 红杉中国及美团龙珠[16] - 康诺思腾2025年1月C+轮融资5亿人民币 投资方含美团龙珠[16] - 宇树科技2024年9月C轮融资数亿人民币 投资方含美团龙珠[16] - 银河通用机器人2024年6月天使轮融资7亿人民币 投资方包括美团 北汽产投 讯飞创投等[16]
华安研究2025年8月金股组合
华安证券· 2025-07-30 16: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推荐华安证券2025年8月金股组合,涵盖医药、科技、食饮等多个行业,从市场资金配置、基本面、业务中标情况、技术能力、业务拓展等多方面阐述各公司投资价值及增长潜力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医药行业(开立医疗) - 从市场资金看,设备板块今年涨幅小会增加配置;从基本面看,2024Q4以来终端招采持续恢复,预计2025Q3反映在财报 [1] - 公司超声、内镜、外科腔镜上半年中标情况好,超声中标增幅超100%,消化内镜约28%,外科腔镜2025年上半年中标超7000万,上半年预计中标份额6.53亿,同比增119% [1] 科技行业(快手) - 具备全球tier 1文生图模型,有望重估主业,可灵商业化进程加速,业绩稳定增长 [1] 食饮行业(东鹏饮料) - 25年茶饮市场旺盛,公司平台化能力深化、港股上市驱动国际化战略,今明年核心增量为平台化深化和国际化布局 [1] - 主业东鹏特饮有机增长,新品补水啦/果之茶放量,第二增长曲线完备,平台化能力有望获市场认可 [1] - 港股上市带动出海加速,打开中长期收入天花板;成本红利和规模效应使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处于上升通道 [1] 电子行业(精智达) - 公司是合肥长鑫产业链扩产FT CP测试机及老化测试设备重要供应商,2025年Q1落实FT测试机订单,半导体设备营收规模按股权激励目标达5亿,是2024年2.4亿的2倍 [1] - 公司从面板测试设备收入主导转变为2025年半导体设备占比50%,长鑫向HBM3迈进,公司高速FT测试机和二代CP测试机未来落地将打开成长空间 [1] 军工行业(中航沈飞)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决胜之年,公司将完成全年任务,努力成为国内领军航空装备企业 [1] 通信行业(广和通) - 端侧AI领先,绑定字节,有AI玩具解决方案及ODM业务;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供货全球头部机器人公司 [1] 汽车行业(凌云股份) - 有新能源汽车热成型、电池壳双引擎驱动,机器人传感器业务加速推进,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 [1] 机械行业(杭氧股份) - 成立海外BU和象山产能,海外订单增厚业绩;管道气投放落地,气体量增长 [1] - 钢铁及光伏行业稼动率和盈利性提升,零售气有望见底回升;海外巨头市值高,行业天花板高,成长空间广阔 [1] 化工行业(兴发集团) - DMC草甘膦价格弹性大,化肥Q3出口向好,新能源Q3扭亏,25Q1业绩环比复苏,静待需求回暖 [1] 有色行业(北方稀土) - 国内政策提升稀土定价权,价格有望上行,行业利润提升;布局高增长领域,磁材订单饱满,永磁电机销量同比增120% [1]
大厂争相布局,“百镜大战”为何出现?AI眼镜将取代手机
南方都市报· 2025-07-29 19:39
Rokid Glasses。 今年以来,AI眼镜赛道极速升温,随着华为、小米、阿里等大厂入局,逐渐出现了"百镜大战"的说法。 作为最早布局AR赛道的企业之一,Rokid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挑战?该公司全球开发者生态负责人赵维 奇告诉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什么科技产品最火爆?答案一定少不了AI眼镜和具身智能机器人。 展览馆内,被等比例放大的一副AI眼镜Rokid Glasses巨型模型被悬挂在Rokid展台前,吸引了大量观众 驻足观看和排队体验。 ...
15天暴涨超1000%!上纬新材再度走强 盘中一度大涨超17%
证券时报· 2025-07-29 12:33
市场表现 - 7月29日早盘三大指数分化,沪指跌0.08%,深证成指跌0.04%,创业板指涨0.92% [2] - 医药股大涨,亚太药业、辰欣药业、福元医药等多只个股涨停 [2] - 半导体板块走强,东芯股份20%涨停,EDA概念、CPO概念涨幅居前 [2] - 保险、农业、银行、造纸等板块跌幅居前 [2] - 全市场半日成交金额逾1.1万亿元,超3800只个股下跌 [2] 机器人概念股 - 上纬新材1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1000%,股价突破90元大关 [3] - 上纬新材复牌后迎来十连板,7月29日盘中再创历史新高 [6] - 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走强,海昌新材20cm涨停,国投智能一度涨19%,中化装备、新亚电子、南方路机10cm涨停 [6] - 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拟收购上纬新材63.62%股份,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将变更 [5]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座谈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完善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发展政策 [8]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加快AI和机器人应用 [8] - 上海市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推动自动驾驶区域开放和车路云建设 [8] 乳业股表现 - 生育补贴政策落地,乳业股集体活跃但高开低走 [9] - 骑士乳业盘中一度涨超26%,西部牧业一度涨超13%,随后涨幅缩窄 [9] - 贝因美、熊猫乳品、嘉必优等乳业股均高开低走 [9] 生育补贴政策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贴 [11] - 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年补贴总量约千亿元,由中央财政保障 [12] - 政策落地有望带动乳制品、母婴连锁、婴幼儿用品、产后护理服务需求改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