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
搜索文档
太极股份(002368) - 002368太极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8
2025-09-18 18:57
信创产业布局与竞争力 - 作为中国电科信创产业牵头单位 处于产业第一梯队 提供咨询规划 攻关适配 工程实施 产品提供 运维服务 人才培养一体化服务 [2] - 普华车用操作系统完成158款国内外芯片适配 37家整车企业和342家零部件企业下载使用 [3] - 金仓数据库深耕金融 电信 医疗 交通核心场景 提出"数据库平替用金仓"战略 [3] - 推出太极天微系列终端和紫微系列服务器 配套四象卫士终端管理软件和六合生态服务云平台 党政领域初见成效 [3] AI技术融合与产品创新 - 电科金仓推出融合AI的新一代数据库产品:KES V9 2025 KEMCC 云数据库AI版 KFS Ultra [4] - 慧点科技推出"慧珠"信创私域智能体平台 覆盖OA 风控 合规等管理场景 [4] - 太极法智易推出"极小易"智能体V3.0 提供合同管理 制度建设 风险内控 合规管控智能化服务 [4] - 中国电科推出"小可3.0"大模型(Lite-3B Std-13B Max-30B版本)和"极智"智能体平台 实现无限上下文处理 [5] - 极智平台新增百余项专业功能单元 在政务 司法 农业 医疗领域深度应用 [6] AI商业化进展与实施模式 - AI项目从概念验证转向落地实践 采用四种模式:技术全栈生态 垂直应用驱动 生态协同共建 传统业务AI化 [6] - 市场开拓聚焦通用类工具 深度业务工具 数字员工 开发部署平台四个方向 面向政府部门和央国企客户 [6] 发展战略与核心能力构建 - 提出"一体两翼三引擎"发展策略:以可信 数据 智能为核心驱动力 [6] - 一体:聚焦数字政府 公共安全 智慧城市 产业数字化领域 推动IT和OT融合创新 [6] - 两翼:产品产业化(数据库 企业管理软件 行业专用产品)和服务平台化(云服务 数据空间运营 数据授权运营) [6] - 三引擎:可信筑基(可信数字底座) 数据驱动(挖掘数据价值) 智领未来(AI引领转型) [7]
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数据要素×气象服务”决赛在东莞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8:54
赛事概况 -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气象服务赛道决赛在东莞举行,该赛道由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及东莞市人民政府指导 [1] - 东莞赛站承办工业制造、商贸流通、气象服务、应急管理四大赛道,吸引来自23个城市的250支队伍报名,超百个项目晋级决赛,其中气象服务赛道有21支队伍 [1] - 决赛团队围绕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气象赋能增益作用、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方向进行竞技 [1] 创新应用案例 - 海上风电气象服务团队打通气象、海洋和风电等12种31类数据壁垒,建立融合应用平台,创新红橙绿三色风险预警体系,可一键匹配六个大场景 [2] - 在台风摩羯期间,该平台通过精准启停风机,实现增发电量7200万千瓦时,创收2160万元 [2] - 该平台使阳江海上风电基地沉桩效率提升75%,年均节省工期45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2000万元 [2] -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团队推出气象预警大灾风险管理平台,采用移动互联、5G、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气象灾害预警监测的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3] - 该保险平台上线8个月服务超1万家客户,在8场台风期间提供44次预警提示,有效帮助客户减少财产损失 [3] 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多个参赛项目融合城市气象、地理、交通、人口等数据,挖掘气象数据在低空经济、保险等领域的跨界价值 [2] - 赛事推动东莞数据产业成果落地,期间发布了《东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2025-2027年)》 [4] - 东莞市数据产业集聚区(南城)暨“湾区数谷”揭牌,并启动了东莞市数据标注产业园(万江)项目 [5]
AI助力应急管理智能化,“数据要素×应急管理”决赛在东莞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8:54
行业背景与活动概况 -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应急管理赛道决赛在东莞举行 由国家数据局指导 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主办 6个地市承办 设置14个赛道 [1] - 应急管理赛道聚焦安全生产监管 自然灾害监测评估 应急管理智能化水平提升等行业痛点 20支参赛团队展示解决方案 [1] -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快速融入应急管理领域 业务场景涉及地质 森林 河流 气象 交通等 对跨部门数据共享有迫切需求 [1] 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 - 东莞市应急管理局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赋能监测预警 隐患治理 风险防控等业务 覆盖超14万家工贸企业 构建五级联动三方协同监管新模式 [2] - 广州北极智通公司开发智能应急平台 融合物联感知 红外感知 视频感知及无人机技术 针对森林防火 安全生产等场景实现全流程监测 解决预警效率低和处置不及时问题 [3] - 深莞智慧地灾团队构建多源数据融合AI预警平台 整合北斗/GNSS位移和无人机航测数据 实现7大类风险分钟级响应 在900余个工程中成功预警48次且零伤亡 [3] 数据治理与效能提升 - 深圳地质科技创新中心首创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规范化接入和存储标准 应对数据来源广泛和量庞大的挑战 [4] - 通过监测设备健康状态分级评价体系 误报率降低60% 提升数据要素安全性与畅通性 [4] - 多个项目聚焦应急数据共享与跨部门协同 直击数据分散问题 实现跨域风险协同处置 [3] 赛事成果与行业影响 - 应急管理赛道将推荐不少于1个项目晋级国家决赛 展示广东数据创新成果 [5] - 数据融合 技术创新和机制协同的典型案例持续落地 释放数据要素在应急安全领域的乘数效应 [5]
“数据要素×商贸流通”决赛在东莞举行,探索跨境数据协同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8:47
大赛概况 -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商贸流通赛道决赛在东莞举行,22支队伍参赛,探索商贸流通领域数实融合与数智融合新路径[1] - 大赛由国家数据局指导,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主办,6个地市承办,共设置14个赛道[1] - 商贸流通赛道由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及东莞市人民政府指导,聚焦于打造数据创新应用标杆[1] 参赛项目亮点 - 参赛项目推进前沿技术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展现AI对消费产业的赋能、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赋能产业升级、以及跨境数据流通解决行业痛点[1] - 22支队伍围绕多个赛题方向竞技,包括加强数据整合利用增强产供链协同、创新消费场景、提高国际化服务能力等[2] 美宜佳案例 - 美宜佳控股有限公司带来“数智链动美宜佳”项目,以数据为引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区域商品精准运营和供应链高效协同[2] - 项目通过“彩研智策”数据平台为品牌商和合作伙伴提供从消费洞察到营销策略的一站式赋能[2] - 美宜佳已形成覆盖全国23省份、4万家门店的数字化服务网络,构建“数据驱动—资源互补—双向赋能”的新零售生态[3] - 项目结合各省地域消费特色实现差异化运营,已在多个知名品牌和省份落地实践,推动数据从治理到变现的全链路发展[3] 广东嘉荣超市案例 - 广东嘉荣超市有限公司带来“数据驱动的惠民生品类动态优化”项目,基于33年商超经验和庞大数据建立智能化品类管理平台[3] - 项目从60多万商品品类中筛选惠民商品,并通过数据驱动优化上游供应链[3] - 项目实施3年多,门店内单品从7万多个优化到3.7万个,生鲜商品占比从30%提升至50%,库存周转天数从68天下降到37天,业绩保持平稳增长[4] 广东至为工品科技案例 - 广东至为工品科技有限公司带来“至为快链通”项目,以工业品机加工领域为突破点建立平台,缩短产业流通链条并提高供应链效率[4] - 基于真实需求数据的单店模型帮助客户在原有采购渠道基础上综合成本降低20%,未来计划将模式拓展至注塑和电子行业[4] 东莞市场环境与数据产业 - 东莞市工商注册登记户数达189.10万户,同比增长5.5%,总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其中新兴产业注册户数76.92万户,同比增长16.2%[6] - 东莞是全球制造基地,制造能力全国领先且产业类型齐全,数据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6] - 专家建议东莞需不断丰富数据资源、迭代技术、创新产品、拓展市场,以构建健全有活力的数据产业生态[6] 赛道影响与后续 - 商贸流通赛道聚焦商贸数据整合利用,为外贸流通、跨境电商和零售消费注入新动能,致力于提升行业国际化竞争力并探索跨境电商数据协同[6] - 该赛道将推选不少于1个项目晋级国家总决赛,候选项目需经技术验证和资质审核,获奖名单通过大赛官网公布[6]
国新健康:AI与数据双轮驱动 深化“三医”战略布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18:17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业务发展 [1][2] - 公司举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总经理详细介绍上半年经营成果与未来规划 [1]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53万元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2] - 业务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1] 数字医保业务表现 [2] - 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与国家医疗保障局合作实现多项突破 [2] - 成功中标药品招采子系统项目及金额1066万元的医保飞行检查服务项目 [2] - 承担国家追溯码应用研究课题 [2] - 支付方式市场占有率达40.5% 基金监管市场占有率达17.4% [2] - 中标规模位居行业首位 [2] 数字医药业务进展 [2] - 发展势头强劲 成功签约重庆"渝药安"项目 [2] - 签约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体化平台等重点项目 [2] - MDI(药物利用评价)项目实现新突破 [2] - DRO(药品风险评估)业务储备丰富 [2] 数字医疗与健康服务业务 [2] - 加快AI转型步伐 推出智能审核2.0等核心产品 [2] - 积极布局疾病预防控制领域 [2] - 推动"医院-疾控-卫生健康委员会"智慧服务生态建设 [2] - 健康服务业务稳步推进 持续优化慢病管理服务体系 [2] - 多个慢病管理中心已投入运营 [2] 战略方向与未来规划 [1][2] - 聚焦四大核心业务方向:医保基金综合管理服务、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药械监管与药企服务、健康服务创新 [1] - 加速培育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业务 推动AI与医保、医疗、医药及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 [1] - 下半年围绕"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与"降本增效"两大核心目标 [2] - 聚焦"AI大模型赋能'三医'协同""深化数据要素应用与合作""坚定推进综合性改革"等战略方向 [2] - 全面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中国联通跌2.67%,成交额29.56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09-18 15:09
股价表现 - 9月18日股价下跌2.67% 成交额29.56亿元 换手率1.74% 总市值1710.16亿元 [1] 业务发展 - 联通云业务实现收入268.7亿元 同比大幅提升142% [2] - IDC业务收入186.1亿元 同比增长12.9% [2] - 大数据业务收入27.7亿元 数据服务连续5年行业份额超过50% [2][3] - 日采集数据增量同比翻倍达1.2PB 以历史最高分通过DCMM5最高等级认证 [3] - 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广电联合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 扩大5G网络共享范围 [3] - 参与物联网区块链框架建设 区块链与物联网结合可提升信任和安全加密 [2] - 推出"智慧沃家"融合通信应用 首创"通信全家桶"概念实现家庭业务全面共享 [4] 财务数据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002.02亿元 同比增长1.45% [9] - 归母净利润63.49亿元 同比增长5.12% [9]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5.3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24.27亿元 [10]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55.69万 较上期减少6.02% [9] - 人均流通股55248股 较上期增加6.41% [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3.14亿股 较上期增加1.54亿股 [10] - 多家ETF基金增持 包括华夏上证50ETF增持1559.35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1841.82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1664.11万股 [10] 行业地位 - 公司定位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 [8] - 主营业务构成:宽带及移动数据服务38.49% 数据及其他互联网应用27.48% 销售通信产品10.91% 增值服务7.78% [8] - 所属申万行业为通信-通信服务-电信运营商 概念板块包括国资云、6G概念、央企改革、卫星互联网、区块链等 [9]
美年健康跌2.09%,成交额3.8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352.1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14:4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8日盘中股价下跌2.09%至5.15元/股 成交额3.80亿元 换手率1.87% 总市值201.58亿元[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352.17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4344.46万元(买入2770.39万元占比7.29% 卖出7114.85万元占比18.72%) 大单净卖出1007.7万元(买入7586.72万元占比19.97% 卖出8594.42万元占比22.62%)[1] - 年内股价上涨12.52% 近5日下跌2.65% 近20日下跌10.12% 近60日上涨1.04%[2] 龙虎榜与股东情况 - 年内2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2月19日净卖出1.55亿元(买入4.62亿元占比10.94% 卖出6.16亿元占比14.60%)[2] - 股东户数17.24万户 较上期减少8.95% 人均流通股22471股 较上期增加9.87%[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1.09亿元 同比减少2.28%[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21亿元 同比减少2.59%[2] 业务结构与行业分类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体检服务95.67% 其他服务4.33%[2] - 所属申万行业: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院[2] - 概念板块包括:家庭医生概念 AIAgent 互联医疗 基因测序 数据要素[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3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27亿元[3] - 华宝中证医疗ETF(512170)为第七大流通股东 持股1.04亿股 较上期增加190.34万股[3] -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A(217021)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6000.00万股[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3]
通达海跌2.01%,成交额6430.1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38.1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14:0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8日盘中下跌2.01%至30.72元/股 成交额6430.12万元 换手率4.51% 总市值29.6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38.16万元 其中特大单卖出268.03万元占比4.17% 大单买入361.38万元占比5.62%卖出531.51万元占比8.27%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7.26% 近5日下跌1.09% 近20日下跌8.63% 近60日上涨7.23% [2] 龙虎榜与股东结构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9月1日净卖出1.37亿元 买入总额4261.42万元占比5.91% 卖出总额1.80亿元占比24.94% [2] - 股东户数1.19万户较上期增加3.28% 人均流通股3873股较上期减少3.17%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减少14.93% 归母净利润亏损4402.75万元同比减少20.2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050.00万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1995年3月23日 2023年3月20日上市 主营法院等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 [2] - 收入构成:应用软件服务55.95% 司法辅助服务28.55% 应用软件开发13.46% 系统集成2.04% [2] - 属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行业 概念板块含华为鲲鹏、数据要素、智慧政务等 [2] 机构持仓变动 - 交银科技创新灵活配置混合A(519767)于2025年6月30日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洞见 | 申万宏源杨成长:如何适应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9-18 13:44
数字经济的核心地位与影响 - 数字经济成为新一轮区域发展分化和追赶的主战场,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二三十年的区域竞争地位 [7] -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攀升至四成 [6] - 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线性结构和地理边界,以扁平化、网络化、流量化方式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 [9]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特征 -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表现为"三段式",包括核心产业、转化平台和应用场景 [10] - 核心产业和转化平台是数字经济的引擎,具备高度集聚性与协同性特征 [12] - 应用场景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环节,是更多地方发展数字经济可行的切入点 [13] 地方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 对于数字经济基础较好地区,建议以集群化思维统筹推进核心产业和转化平台建设 [15] - 对于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地区,建议把发展重心放在数字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结合上 [15] - 部分地方存在将发展数字经济简单等同于发展数字核心产业的情况,导致投入巨大却难以实现产业集聚 [14] 数据要素的战略布局 -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是决定地区在数字化浪潮中能否把握主动权的关键资源 [16] - 数据要素的空间可转移特性显著拓展了区域发展的战略空间,为传统落后地区带来新机遇 [16] - 在数据流量资源丰富的枢纽型城市,建议建设高标准的数据交易所和数据要素市场 [17]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改造路径是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现实选择,更灵活、投入更低、见效更快 [19] - 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过程中,普遍面临"不敢转、不会转、转不起"的问题 [20] - 可采取务实有效的"三步走"路径:提供诊断服务、打造典型案例、建立政策支持体系 [20][21] 数字经济下的监管挑战 - 数据驱动型产业具有规模报酬递增、边际成本趋零等特性,强化了行业的自然垄断属性 [22] - 平台经济主导下,传统以单边市场为基础的价格监管难度明显提高 [22] - 建议地方以平台为核心,以生态为对象,以场景为抓手,推动行业监管向生态治理转变 [23] 政务数字化治理 - 政务数字化是推动经济运行机制和社会治理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24] - 数字化治理推动政府职能从被动监管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25] - 建议实现数据、系统和平台的一体化整合,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台 [26]
恒生聚源吴震操谈AI爆款攻略:数据决定未来,三大场景落地指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3:28
(原标题:恒生聚源吴震操谈AI爆款攻略:数据决定未来,三大场景落地指南) 21世纪经济报道 实习生 张长荣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在金融科技加速渗透的行业背景下,机构竞争的 重心正悄然生变。 如今,从底层技术架构的数字化重构,到前端业务场景的智能化升级,金融科技已从"可选项"变为行 业"必答题"——大模型、云计算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不仅降低了中小机构的技术准入门槛,更让行业 整体的技术底座逐步趋同。 "未来大中小机构在算法与算力上的差距必将逐步缩小,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也将随之转向数据。"恒 生聚源总经理吴震操判断,对于规模相近、业务模式易同质化的机构,内外部数据的挖掘利用能力将成 为竞争胜负手。 第二,对结果进行溯源验证。目前主流商业大模型平台通常会提供来源链接、参考文献或相关图表,用 户应主动核查来源的发布时间及可靠性,以评估信息的时效性和可信度。 第三,可借助智能体平台自定义工具。目前不少智能体平台开放自定义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投资习 惯和分析方法搭建专属智能体。 21世纪:面对机器逐渐替代部分基础岗位的趋势,我们应如何建立"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需要掌握哪 些关键技能才能与机器深度合作而非被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