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A股午后拉升!科创板异动
证券时报· 2025-06-18 17:04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股指午后拉升翻红 沪指微涨0.04%报3388.81点 深证成指涨0.24% 创业板指涨0.23% 科创50指数涨0.53%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2219亿元 较前一日减少约150亿元 [2] - 港股两大股指均跌超1% 但油气股表现强势 吉星新能源一度涨超400% 百勤油服一度大涨100% 元亨燃气一度涨超70% [3] - 半导体板块拉升 大为股份涨停 源杰科技涨近10% 银行板块上扬 成都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等创出新高 [2] 科创板改革 - 证监会将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 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 精准服务优质科创企业 [5][6] - 6项配套措施涵盖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6] - 创业板同步启用第三套标准 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6] - 科创板个股表现活跃 清越科技、新光光电、影石创新20%涨停 富吉瑞等涨超10% [5] PCB行业 - PCB概念爆发 逸豪新材、科翔股份20%涨停 则成电子涨超19% 生益电子涨超16% 沪电股份等涨停 [8] - 高端高多层PCB和HDI需求强劲 预计2025年全球产值同比增速分别达41.7%和10.4% 国内厂商在高端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9] - AI硬件迭代推动PCB技术升级 产品价值量同步提升 相关厂商有望抓住AI机遇快速发展 [9] 军工行业 - 军贸概念活跃 长城军工涨停 中航成飞等涨逾4% [12] - 军贸行情从军机整机、雷达标的向导弹/弹药/产业链扩散 上游元器件和关键原材料将受益于需求传导 [13] - 2025年军工订单或迎拐点 军贸和技术转化将成为新增长点 [13]
科创上涨,科创半导体设备ETF、 科创半导体ETF、科创芯片设计ETF领涨
格隆汇· 2025-06-18 16:34
科创板市场表现 - 科创100指数上涨0.87%,科创50指数上涨0.53% [1] - 科创半导体设备ETF涨幅超过2%,科创100增强ETF易方达和科创半导体ETF涨幅超过1.7% [1] - 科创芯片设计ETF、科创创业50ETF、科创成长ETF等10余只主题ETF涨幅超过1% [1]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中国证监会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领域改革,优化制度供给,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 [2]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达1.88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一半以上,专利数量占全国总量1/3 [2]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90%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2] - 市值超千亿的A股科技企业占比从10年前的12%提升至27%,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集聚效应 [2] 科创板制度改革 - 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3] - 推出6项改革举措,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3] - 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增资扩股,健全科创板投融资协调机制 [3] 行业分析与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市场受特朗普政策影响呈"V"型震荡,中小科创股领涨后受挫但已修复 [4] - 科创板整体营收及毛利出现底部特征,盈利端呈现结构性弱复苏,半导体、IT、机械制造等行业投资规模降幅收窄 [4] - 下半年科创板预计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建议关注新兴产业、高成长细分领域龙头及高科技初创非上市公司 [4]
刚刚!证监会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6-18 15:59
科创板改革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旨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增强科创板对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1] - 改革以设置科创成长层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推出6项配套举措 [1] - 重点服务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 [3] - 借鉴境外市场经验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和IPO预先审阅机制 [15][16] 改革具体措施 科创成长层设置 - 专门服务未盈利但技术突破显著、商业前景广阔的科技型企业,统一纳入特殊标识"U"进行风险管理 [12] - 现有及新注册未盈利科技上市公司均纳入该层,便于集中管理和风险识别 [12] - 保留原有摘"U"条件和投资者资金门槛,维持市场稳定性 [13] 六项配套改革 1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试点** - 仅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机构投资情况作为审核参考而非上市条件 [15] - 交易所将制定机构认定标准并加强行为监管,防范利益输送 [16] 2 **IPO预先审阅机制** - 允许优质科技型企业秘密递交文件进行预审阅,保护技术信息安全 [16] - 正式申报时需同步披露预审阅问询回复,保障信息透明度 [16] 3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 从生物医药扩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3][17] 4 **支持未盈利企业融资** - 允许在审未盈利科技公司向老股东增资扩股 [4] 5 **健全上市公司发展机制** - 优化融资、并购等制度支持科创板企业成长 [5] 6 **协调投融资市场功能** - 促进投资端与融资端平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6] 政策背景与目标 - 落实中央关于科技金融体制建设的部署,响应"科技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 [8] - 2024年已推出"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本次改革是延续性举措 [8][9] - 总体思路是通过分层管理和制度创新,解决科技型企业盈利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的痛点 [11] - 坚持稳中求进原则,部分措施先在科创板试点再推广至其他板块 [11] 实施计划 - 证监会将组织上交所推进改革案例落地,加强政策解读和市场培训 [18] - 强化风险监测和违法打击,重点防范财务造假等行为 [18] - 通过示范案例形成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 [18]
证监会:重启人工智能等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18 15:48
科创板市场建设 - 科创板自2019年开板以来已初具规模[1] - 证监会将继续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 推出"1+6"深化改革政策[1] "1+6"政策措施 - "1"指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3] - 科创成长层将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好、研发投入高的科技企业[3] - 配套强化信息披露、风险揭示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专门安排[3] - "6"包括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IPO预先审阅机制等6项改革[3] -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3] - 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增资扩股 完善再融资和战投认定标准[3] 创业板改革 - 证监会将在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 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3] 资本市场作用 - 资本市场对科技巨头和科创新秀的发展都至关重要[4] - 创新需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三者的结合[4] - 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对科技产业融合意义重大[4]
科、创两板打通未盈利企业IPO之路, 一揽子新政精准服务“DeepSeek时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5:47
21世纪经济报道 实习生 张长荣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将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推动科技 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6月18日召开的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在本次论坛上,吴清宣布多项重磅措施,包括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及6项科创板 改革措施,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等。 吴清提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从我国看,科技创新正在从点状突破向系统集 成加快推进,诸多领域都迎来激动人心的"DeepSeek时刻"。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吴清表示,一方面,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相容机制。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通过对关键要素和资产定价,可以激发企业 家精神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而资本市场在有 力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也反过来促进了自身结构、效率和投资价值的不断改善。 将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 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对加快构建与之相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吴清表 ...
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
证监会发布· 2025-06-18 15:38
科创板改革核心观点 -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聚焦市场关切,改革优化科创板发行上市等制度,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统筹推进投资端、融资端改革,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与保护投资者权益相协调 [2] - 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增量改革措施先行先试,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广 [2] 科创成长层设置 - 定位为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3] - 未盈利企业全部纳入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新注册企业需满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不低于1亿元 [3] - 存量企业符合现行取消特殊标识条件则调出 [3] - 股票简称后加"U"标识,需定期披露未盈利原因及影响,并在公告显著位置提示风险 [4] - 个人投资者需满足科创板适当性要求,投资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还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4] 优质科技型企业支持措施 - 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将其入股年限、数量、比例作为第五套上市标准审核参考 [5]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允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在正式申报前申请文件预审阅,加快审核注册程序 [5] -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企业 [5] - 允许在审未盈利企业面向老股东增资扩股,专款用于研发,建立股东利益平衡机制 [6] - 提升再融资便利度,优化战略投资者标准,支持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上市不满3年的科创板公司 [7] 市场功能完善 - 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 [7] - 研究推出更多科创板ETF期权和期货期权,为中长期资金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7] 改革组织实施 - 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纠正,健全创新举措风险应对预案 [8] - 严厉打击科创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 [8] - 加强市场沟通和政策培训,推动典型案例落地形成示范效应 [8] - 开展投资者宣传教育,提升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 [8]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
证监会发布· 2025-06-18 15:38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 要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更好服务科 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 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科创板意见》)。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 全文可点击 "阅读原文" 。 《科创板意见》在持续抓好"科创板八条"落地实施的基础上,以设置专门层次为 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 的制度改革,着力打通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 合法权益保护。一方面,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在科创成长层的定位、企业入层和 调出条件、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增加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 另一方面,围绕增强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出6项改革举措,主要包 括:一是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 度。二是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 ...
证监会: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快讯· 2025-06-18 15:36
证监会: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加 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智通财经6月18日电,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同 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 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
证监会: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
快讯· 2025-06-18 15:34
科创板改革举措 - 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1] - 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进一步提升证券交易所预沟通服务质效 [1] -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 [1] - 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面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 [1] - 健全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展的制度机制 [1] - 健全科创板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 [1]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大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 [1]
给火箭、卫星做“体检”:中星高科探路航空航天非标试验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4:52
近年来,在政策鼓励和资本支持下,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迎来创业热潮,蓝箭航天、星河动力、星际荣耀、银河航天等民营公司 纷纷成立。 但大量火箭、卫星民营企业的试验测试需求却很难得到满足。通俗来说,试验测试相当于做"体检",是火箭、卫星研发过程中 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比如,一枚火箭从研发到制造、定型、生产,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试验测试。这一方面能够检验产 品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获得产品的一些特征参数,通过特征参数也能够反向指导设计。 过去,这类试验测试特别是非标研究性试验测试大部分在军工科研院所、高校完成。但这些单位原本就处于任务饱和的状态, 并且做试验测试的成本较高,难以形成工业化的规模效应。面对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日益增长的非标研究性试验测试需求,李星 看到了其中的市场机会,在2021年正式创办了中星高科。 据了解,中星高科旗下有北京中星试验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山东、洛阳、成都、天津、上海、海南等多个子/分公司。公司主要从 事航天、航空等领域的试验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特色专业为强度试验技术(包括静、动、热、声强度)、流体试验技术、加速寿 命试验及贮存延寿技术;公司专业还包括环境可靠性试验技术、电磁兼容试验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