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温
icon
搜索文档
端午假期广西将有一次较强降雨
广西日报· 2025-05-31 10:11
天气情况 - 端午节假期广西将有一次较强降雨天气过程,需防范强降雨、强对流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1] - 5月31日至6月1日白天广西以多云到阴天为主,左右江河谷将有高温天气 [1] - 1日夜间开始天气将大转折,受高空槽、切变线影响,1日夜间至2日广西自北向南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1] - 桂北累计雨量为50—150毫米、局地200毫米以上,桂南20—50毫米、局地8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雨量50—70毫米、局地90毫米以上 [1] 具体降雨分布 - 5月31日,全区多云到阴天有阵雨或雷雨,桂东北及沿海地区局地有大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1] - 6月1日,桂北由阵雨转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地区多云到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局地大雨或暴雨 [1] - 6月2日,桂西、桂南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地区多云到阴天有阵雨、局地大雨 [1] - 6月3日,全区多云到阴天,桂西和桂东南有阵雨或雷雨、局地大雨或暴雨 [1] 气温与风力 - 5月31日起开启潮湿闷热"桑拿天"模式,左右江河谷的崇左、百色、南宁等多地最高气温将飙升至35℃或以上,局地高达38℃以上 [2] - 31日—6月1日,受西南暖低压影响,全区大部午后将刮起6—7级的偏南阵风 [2]
旱情能否缓解?哪些灾害性天气需防范?——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谈6月天气影响
新华社· 2025-05-29 19:52
农业生产天气影响 - 6月上中旬北方主产区冬小麦将进入集中机收阶段 [2] - 5月31日至6月2日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南部等气象干旱区将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雨,有利于旱情缓和 [2] - 未来10天陕西中北部、河南西北部、山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区无明显降水,晴好天气利于加快麦收进度 [2] 北方旱情变化 -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南方大部气象干旱基本缓解,但甘肃东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宁夏南部等地干旱持续发展 [3] - 西北地区东部、华中西北部等地仍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陕西南部、河南西部、甘肃南部等地为重旱,局地特旱 [3] - 预计5月29日夜间到6月1日白天甘肃南部、陕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等旱区将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以小到中雨为主 [3] - 6月北方旱区降水增多,旱情将会有所缓和 [3] 高温与降水风险 - 5月全国平均气温17.1℃,较常年同期偏高0.9℃,河南、陕西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4] - 6月华北东部、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 [4] - 新疆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高温少雨,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较高 [4] - 西南地区北部和西部、西北地区中南部、华东中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多,存在阶段性强降水引发地质灾害及城乡暴雨积涝的风险 [4] 台风情况 - 截至5月27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暂无编号热带气旋生成,较多年平均偏少2.3个 [4] - 预计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概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4]
南方气象干旱发展程度如何?国家气候中心回应每经:4月18日全国干旱面积达阶段性最高,5月上旬华南等地旱情已趋于缓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15:20
气象干旱情况 - 4月18日全国中旱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达201.8万平方公里,其中特旱面积47.7万平方公里,均达阶段性最高[1] - 1月22日中旱及以上面积阶段性达峰,特旱面积69.6万平方公里[6] - 当前主要旱区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华中西北部等地,南方地区主要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有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8] 旱情缓解情况 - 4月下旬以来南方多轮降水使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在5月上旬基本缓解[6][7] - 1月下旬后期至2月初长江中下游大部干旱缓解,3月上旬南方大部地区干旱缓解[6] - 预计5月29日夜间到6月1日白天甘肃南部、陕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等旱区将有小到中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部分地区有大雨[7] 降水情况 - 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6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8%,东北地区东部和南部、华北大部等地降水偏多两成至两倍[9] - 北京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西藏为次多,河北、北京等地51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春季历史极值[9] - 5月我国共发生5次较强区域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南方,较常年同期(4.7次)略偏多[9] 端午假期天气预测 - 预计假日期间中东部地区将有一次较大范围降水过程,湖北东部、江南、广西北部等地相继会出现较强降雨[9] - 河北南部、山东北部、河南西部、广西、新疆盆地等部分地区有2至3天日最高气温为32℃~34℃的晴热天气,广西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5℃~37℃[10]
5月我国气温偏高 降水总体略偏多但分布不均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13:01
气温特征 - 全国平均气温17.1℃,较常年同期偏高0.9℃,其中华中中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及新疆、甘肃西部、陕西南部等地偏高2~4℃ [1] - 河南、陕西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四川、湖北等地28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春季历史极值 [1] - 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北部、西南地区中部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2℃ [1] 降水分布 - 全国平均降水量6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8%,东北地区东部和南部、华北大部、华东中部等地偏多2成至2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 [2] - 北京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西藏为次多,河北、北京、内蒙古、贵州等地51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春季历史极值 [2] - 月内共发生5次较强区域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南方,较常年同期(4.7次)略偏多 [2] 气象干旱 - 甘肃东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宁夏南部等地干旱持续发展,西北地区东部、华中西北部等地仍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 [2] - 陕西南部、河南西部、甘肃南部等地为重旱,局地特旱,旱情对农业及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2] 高温与极端天气 - 5月19-21日首次高温过程影响华北、华中北部等地,河南林州(43.2℃)、河北峰峰(43℃)等21个国家站出现极端高温 [3] - 河南中西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出现干热风,干旱、高温、干热风叠加影响小麦灌浆 [3] - 月内出现6次强对流天气过程(3次强风雹型)和4次沙尘天气过程,较2000-2024年历史同期(2.7次)偏多 [3]
可控核聚变系解读
2025-05-27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可控核聚变行业 - **公司**:CFS公司、Helion公司、新奥科技、新环技能、清华聚能、能量起点、中国聚变能公司、瀚海聚能、CFS MIT、Orion、中国聚电能公司、能达起点能源、北京航天广通科技有限公司、旭光电子、王子新材、联创光电、先捷聚能公司、西部超导、永鼎股份、精达股份、一夕科技、国光电器、安泰科技、合锻智能、应流股份、九立特材、宝银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溢、陕西威斯曼、杭州晶日、河南纽瑞、中科富海、安徽万瑞冷电科技、苏州杜尔气体化工装备有限公司、雪人股份、一重、二重、武汉重型机床、上海电器国际重装、东方电气、航天晨光、海陆重工、无锡华丽、中天集团旗下上海超导、西安聚能超导、上海国际超导、合肥易和、西合肥西和超导、凯勒姆公司、ATEC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可控核聚变重要性**: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重要途径之一 到2050年全球能源市场将面临50%空缺 风能和光伏仅占全球发电量10%左右 无法满足新增能源需求 核裂变和核聚变技术可填补空缺 各国政府大力支持核聚变发展[2] - **关键技术突破**:高温超导体进步提升磁场强度 如CFS公司基于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的托卡马克Spark反应堆 中心场强达11个特斯拉 装置体积缩小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1/50 成本从200亿美金降至20亿美金;脉冲功率系统进步显著 如Helion公司实现1亿度离子温度[3][4] - **全球私营核聚变公司发展现状**:数量增长至近50家 比2021年翻倍 约70%的商业化路线图预计在2030 - 2040年间实现并网发电[5] - **中国进展和政策支持**:中科院成立“中科院新能公司” 建设BEST装置 每年投资30 - 40亿元;中核集团计划在上海闵行设计高温超导托卡马克 总融资规模达150亿元;2025年出台“聚变装置辐射安全管理有关事项”通知 标志进入快速发展期[6] - **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有磁约束、惯性约束和磁惯性约束三种 磁约束以托卡马克为代表 约束时间长但密度要求较低;惯性约束几乎无约束时间 需要超高密度;磁惯性约束介于两者之间[1][9] - **核聚变能源商业化形式及挑战**:有环形磁约束和紧凑型磁约束两种 环形磁约束成本高昂 如ITER需200亿美元 CFETR预计超1000亿人民币;紧凑型磁约束简化磁体系统 但约束性能差 需要脉冲运行方式[10][11] - **国内外公司进展**:国际上CFS MIT融资30亿美元 预计2030年代发电 Orion计划2028年商业化 已融资10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新增4亿美元;国内清华聚能希望2028年商业化 2025年有新商用核聚变公司出现并积极融资[13][12] - **国内初创企业技术路线优缺点**:高温超导托卡马克可提升磁场强度 降低装置尺寸和成本 但面临电加热等问题 研发周期长 需千亿量级投入;传统低温超导托卡马克资金成本要求大 乐观预计2050年商业化;球形托卡马克细节未详;直线型装置对标Helion公司 2025年有大量中国企业和机构推出[14] - **MIT技术优势与挑战**:基于物理基础牢固 设计参数在经验标定率数据参数范围内 增加新物理因素 是先进托卡马克装置之一 但需解决高温超导磁体可靠运行、加热到上亿度、大破裂和热负荷等问题[15][16] - **Helion公司反应堆特点及目标**:北极星反应堆2021年实现9个KeV离子温度 计划提升磁场强度 实现Q值目标 达到q大于3实现商业化运行[17] - **解决设备问题方法**:使用偏滤器处理氦灰等杂质 确保设备稳定运行;通过偏滤器磁场位形设计解决氦灰排放问题 但当前偏滤器靶板承受热流能力需提升[18][20] - **离子回旋加热系统现状**:发展到25兆瓦级别 需要多个天线协同工作 主要供应商有北京航天广通科技有限公司和旭光电子 现有技术储备不足[21] - **托卡马克装置稳态运行进展**:中国中科院托卡马克装置实现千秒级H模运行 但未达反应堆参数要求 需解决等离子电流、离子温度、高约束模式相关问题[22][23] - **Helion路线磁压缩技术进展**:在Chinook反应堆上已实现一度 需将磁场强度从8特斯拉提升到15特斯拉 2025年融资4亿美元研发关键组件[24] - **企业创新方案**:联创光电采用聚变裂变混合堆技术 安全且能处理核裂变乏燃料 但商业化难度大;先捷聚能公司采用低温缩方式替代高温超导堆芯 系统更简单 提高商业化可行性[26][28] - **反应堆建设成本**:主要集中在低温超导磁体、主机三大件、特种电源、中央控制系统和冷却系统等 低温超导磁体占比约30% 高温超导装置磁体成本占比可达50%左右[3][29] - **商业化进程**:最乐观2028年实现商业化 取决于凯勒姆公司路线;最不乐观需30 - 50年 取决于持续投入与解决困难能力[37] - **投入与融资情况**:国内多个实验堆每年总投入几十亿至百亿人民币 2026年全球预计每年投入100亿人民币;2026年中国核聚变领域融资规模预计每年达100亿人民币;美国几大主要核聚变装置融资约50 - 60亿美元 约三四百亿人民币[38][39][4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核反应原理**:主要包括氘氚反应等四种主流反应 受控热核反应需将氘氚原子加热到上亿度形成等离子态 满足劳森判据才能有效进行[7][8] - **国内超级电容领域企业**:王子新材技术应用于电磁弹射系统和电磁炮等领域 联创光电采用聚变裂变混合堆技术[25] - **产业链供应商**:低温超导托卡马克领域西部超导垄断;高温超导磁体和线材领域有联创光电等公司;连接器和包层有国光电器等企业;真空室内部件由合锻智能负责[30][31] - **材料部件企业**:应流股份专注聚变堆材料部件 九立特材生产Eter best导体铠甲 宝银特材涉足核裂变管材并用于核聚变[32] - **低温系统研发企业**:中科富海等公司进行低温系统技术研发 雪人股份宣称氦气压缩机符合要求但待验证[33] - **真空室制造企业**:一重等企业具备制造真空室及相关部件的能力 无锡华丽是新能源开发公司供应商之一[34] - **高温超导磁体研发**:处于初期阶段 能量起点公司研发出20特斯拉级超强磁体 可靠性待提升 有八家公司参与研发[35] - **美国核裂变技术情况**:拥有强大供应链与人才储备 但能源充足未给予最高优先级 随着AI耗电量增加可能提前布局 但制造业不如中国 振兴计划面临挑战[36] - **产业近期情况**:产业受关注和资本青睐 热度至少持续到2025年6月中旬 期待Helion Energy实验结果 国际原子能机构建议关注未来实验进展信息发布[44]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加速 联创光电转型升级大力布局
证券日报· 2025-05-27 19:42
公司业务与业绩 - 联创光电推动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依托创新技术和稳定产品布局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 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设备 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工程装备等"3+N"产品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11.54%) 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0.57%) [2] - 智能控制器业务持续迭代升级 优化产品设计改善毛利率 向高端产品进军提升附加值 [2] - 背光源业务3月份扭亏为盈 聚焦平板 车载和工控背光源产品 推进成本管控及数字化转型提升毛利率 [3] 技术布局与产业化 - 构建"智能控制产业为基础 激光和高温超导为重点"的产业布局 激光与超导产业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2] - 激光业务提升产品性能与稳定性 巩固特殊领域技术优势 推进反制无人机整机产品国内外市场布局 [3] - 超导产业瞄准可控核聚变领域 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3] - 具备提供核聚变项目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的能力 [5] 可控核聚变行业动态 - 全球每年预计新增2-3个核聚变装置建设 商业化进程加快 [4] - 上游原材料需稀有金属 抗辐射材料 超导材料等 中游设备有多家国内企业参与 [5] - "星火一号"选择高温超导技术 该技术是产生15T以上强场磁体的首选方案 [5] - "星火一号"2026-2027年开展聚变主体建造 2028-2029年完成调试进入演示发电阶段 [5] - 行业预计未来10-15年可控核聚变有望实现商业化发电 [6]
园区资讯丨园区基金——德鸿资本参与「国瑞新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5-27 17:51
近日,辽宁国瑞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瑞新材」)成功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包括园区基金——德鸿资本在内的深创投、华映资 本、国泰君安创新投、众行资本、中天辽创、深智城产投、梧桐树资本等多家机构共同完成。资金将主要用于产能扩大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加大研发投 入、巩固技术优势。 来源:德鸿资本 LYSSIN 在核纯级石墨领域,「国瑞新材」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6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用石墨粉生产技术研究"课题,与清华大学核研院合作,实现 了"卡脖子"材料核纯级石墨技术突破。目前,「国瑞新材」作为中核集团核心供应商,已经打通了核石墨产品全部的生产环节,形成了批量化的供应能 力,随着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的稳步推进,核纯级石墨产品将迎来市场放量阶段。 在半导体领域,高端等静压石墨在离子刻蚀、粉体合成、衬底外延等关键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半导体应用场景对产品的多项理化性能要求极高, 等静压石墨产品在这一领域面临更为严苛的挑战,目前其国产化率较低。「国瑞新材」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相关石墨产品已通过头部关键客户试用, 进入批量合同订单阶段。 END · 关于德鸿资本 · 德鸿资本成立于2017年,是辽沈地 ...
我市明确高温劳动保护措施
郑州日报· 2025-05-27 08:33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当地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安排,采取轮换作业、错峰作业、避开 高温时段作业的方式,科学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对无法调整工作时间的,要采取减轻劳动强度、 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适当增加劳动者休息时间和频次等措施安排生产经营;日最高气温达40℃以 上时应停止当日露天作业。用人单位要为从事高温作业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暑降温 饮料、保健用品和药品等,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记者了解到,市人社局将会同应急、卫生、工会等有关部门,加大对建筑、交通、物流、电力、通 信、环卫、餐饮等行业企业高温作业劳动者权益保障执法检查力度。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 诉举报窗口、12333咨询热线等渠道投诉维权。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按有关 规定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依法申请工伤认定。 5月26日,记者从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该局针对夏季高温期间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 出台一系列保护措施,确保最大限度减少高温作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带来的伤害。 据了解,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无法将工作场所温度降 至33℃以下的,须按每人每工作 ...
A股的重要判断发生改变了吗?!
格兰投研· 2025-05-26 22:09
比亚迪负债与经营分析 - 比亚迪总负债从2020年1366亿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的4.4倍,2023年债务增速达75%,但95%为无息负债,仅5%需支付利息[2][4] - 负债结构以供应链垫付款(42%)和合同负债(预收车款)为主,应付账款周转周期127天,优于行业标准的150天[5] - 付息负债仅200亿人民币,现金储备达1200亿人民币,偿债压力极小[6] 比亚迪价格战与成本优势 - 推出22款车型限时补贴,最高优惠5.3万元,部分车型价格降至5万元[10][11] - 全产业链整合模式(覆盖芯片、碳酸锂、三电等)形成成本优势,规模化效应显著[14] - 参考丰田历史,车企净利润率可能经历1.6%至6.5%的爬坡过程,行业集中度提升后头部企业将受益[17][18][19] 核能行业动态与技术路线 - 美国计划2030年前启动10座核电站,2050年前核电产能翻四倍,推动核能板块上涨[22][24] - AI发展导致用电需求激增(如GPT-4单次训练耗电128.7万度),核聚变成为长期能源解决方案[27][28][31] - 可控核聚变主流技术为磁约束托卡马克装置,高温超导路线(临界温度>-248℃)因成本效益更受青睐[35][37] 人民币汇率与资本市场 -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高盛预测未来一年内美元兑人民币将达7.00,升值幅度3%[47][50] - 历史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周期往往伴随资本市场表现向好[51] 大盘与科技板块表现 - 科技板块领涨,个股涨跌比3797:1432,平均股价上涨0.66%,但成交量缩量12.6%至1.01万亿元[43][44]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变化及重点公司梳理
2025-05-25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可控核聚变行业 - **公司**:国光电器、联创光电、河南智能、安泰科技、金达股份、永鼎股份、旭光电子、东讯、万兴科技、贝斯特、上海超导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发展状况**:可控核聚变作为终极能源,未来发展空间大,正从科学可行性研究阶段迈入工程可行性验证阶段,2025 年呈现加速发展迹象,因成为大国博弈焦点之一,如美国特朗普 2024 年 5 月 24 日签署行政命令加速核电建设并放宽监管,要求 2030 年前建造或升级反应堆[2] - **技术和政策进展**:技术上,AI 和高温超导进步为可控核聚变加速发展提供条件,虽技术和产业进展明显但距商业化仍需时间,70%民营公司预计 2030 - 2040 年实现并网发电;政策上,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美国通过行政命令加速核电建设,中国积极推进相关政策和项目,上海超导计划上市等表明战略层面提升[3][4] - **设备市场前景**:随着实验堆和工程堆建设推进,市场空间显现,全球约 45 个实验堆计划,每个成本约 110 亿元,设备投资占比 50% - 60%,实验堆设备市场规模接近 2000 亿元,商业化后单个反应堆设备市场规模达万亿级别[1][5] - **代表性项目推进**:2025 年多个代表性项目推进,如 Bestar 环球 3 号改造、星火 1 号等,Bestar 招标工作已展开,EAST 环球 3 号等预计 2027 年前后建成或完成改造,星火 1 号等进入招标过程,推动设备市场发展[6] - **关键节点**:2025 - 2027 年是重要时间节点,实验堆和工程示范堆招标和建设是关键,国内已知实验堆项目投资接近 500 亿元,设备占比 70% - 80%,单年度招标或投资规模超百亿元,CFETR 项目预计 2027 或 2028 年动工,投资规模数百亿甚至接近千亿[1][7] - **产业链高价值环节**:集中在核心设备和材料领域,托卡马克装置中磁场线圈成本占比约 30%、屏蔽块约 6%,上游材料包括超导带材等,设备端磁体系统成本占比接近 50%、偏滤器约 10%,还有真空腔体等其他重要部件[8] - **公司竞争优势**:国光电器设计涵盖核心环节且获订单;联创光电是高温超导磁体龙头,主导南昌星火 1 号项目;河南智能获真空室订单,研发包层部分并拓展项目;安泰科技涉及包层高难度材料,在国内上游市场有优势[11][12][13] - **高温超导企业布局**:金达股份通过子公司布局上海超导,持有 18%股权,上海超导高温超导带材技术领先;永鼎股份子公司涉及该业务[14] - **产业链重点关注**:关注核心环节如电源、水暖系统,托卡马克装置关注旭光电子等相关标的[15] - **行业发展趋势**:作为中间能源形式园区规划宏大,政策支持力度大、技术进步快,实验堆建设推进使试验性项目及招标订单落地,中短期基本面和订单进入兑现阶段,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河南智能与国光、联创、河南项目合作,对接安泰科技和金达等上游材料企业[11] - 安泰科技与国内六七家项目及国外三四家项目对接,并参与特种工程材料招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