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
搜索文档
山海携手促发展!赤水农文旅融合推介会在深圳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9-03 21:30
活动概况 - 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赤水小组于9月2日在深圳市彭年万丽酒店联合主办"黔韵赤水・湾区相约"农文旅融合推介会 [2][3] - 活动依托粤黔东西部协作机制 旨在搭建赤水与大湾区农文旅合作桥梁 推动赤水农产品进入湾区市场并吸引大湾区游客前往赤水 [3][4] - 香港中国旅游协会高层、赤水市政府官员、粤黔协作工作组代表、文旅企业及行业协会人士出席活动 [18][19][20] 农文旅融合策略 - 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展示农文旅融合画卷 突出"可游可购可体验"的全域旅游新魅力 [6][7] - 构建"粤港澳市场+赤水基地"产销体系 通过直供渠道和展销平台将金钗石斛、竹笋等特色农产品输往湾区市场 [12][13] - 大湾区发挥产业技术市场优势 引入龙头企业拓展农产品品类 提升赤水农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14][15] 产业协同发展 - 一产提质:聚焦金钗石斛、竹笋等特色农产品 建立直供湾区餐桌的产销体系 既丰富湾区菜篮子又增加农民收入 [12][13] - 二产升级:借助大湾区技术资源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 增强产业竞争力 [14] - 三产赋能:通过专题推介和旅游踩线活动 宣传丹霞瀑布竹海资源 开发湾区客源市场 提升"醉丹霞·宿赤水"品牌知名度 [15][16] 特色产品展示 - 现场设置特色商品展示区 展出赤水晒醋、竹笋、石斛花、竹泉水等农特产品 吸引嘉宾驻足品尝 [10] - 珠海与遵义结对协作后 构建"输血+造血"双轨帮扶模式 为三产联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11][12]
一声“开海”,北部湾文旅“新”风徐来|纳凉记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0:49
行业核心观点 - 广西滨海文旅行业通过开海节等活动推动旅游人次和收入高增长 北海市2024年接待游客6120.6万人次 旅游收入783.9亿元 防城港旅游人次3987.72万 收入363.78亿元[2] - 跨境旅游合作成为新增长点 中越德天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实现一日游两国 截至年底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 泰国赴广西游客同比增长154%[4] - 入境旅游市场快速复苏 上半年广西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75.1% 入境过夜游客花费同比增长77.5% 前五大客源地为越南 马来西亚 韩国 新加坡和美国[4] 旅游市场表现 - 开海节期间边境城市游客量显著增加 东兴市将活动延长至2个月 推出金坛音乐啤酒美食消费季 榴莲节等系列活动[1] - 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外国游客新目的地 暑期外国游客预订机票前往城市达144个 同比增加16个[4] - 免签政策推动入境游增长 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 占入境外国人71.2% 同比上升53.9%[3] 基础设施发展 - 粤桂交通互联互通取得重大进展 已建成4条铁路和8条高速公路 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泄洪闸通过验收 西江航运干线3000吨级船闸全线贯通[7] - 构建广西至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飞行圈 稳定开行16条航线 南玉深高铁2026年通车后南宁到深圳仅需2.5小时[7] - 2024年新签约粤港澳企业在桂投资项目860个 协议投资总额2063亿元 带动42万农村劳动力在广东就业[8] 区域合作与投资 - 广西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需求和投资资源 361亿元桂品直供大湾区 110个基地获得菜篮子认证[8] - 东西部协作制度成效显著 广东每年提供17亿元财政援助和1300名技术干部 五年共建125个园区和8个特色集群 产值600亿元[7] - 协作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 核心竞争力分析 - 北部湾文旅具备三大独特优势:未过度开发的原生态海域 京族独弦琴等非遗文化IP 以及一日游两国的跨境旅游体验[5] - 广西拥有1020公里陆地边境线 多民族共生环境 与越南的跨境合作互动成为关键竞争力[3] - 滨海度假胜地计划持续推进 北海建设邮轮母港和国际康乐旅游港 防城港推进白沙湾度假区和西湾滨海浴场等重点项目[2]
深圳支教夫妻:跟随东西协作步伐,为山区孩子点亮梦想
南方农村报· 2025-08-29 20:32
东西部教育协作项目 - 深圳市龙华区与广西河池市东兰县聚焦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持、消费帮扶等领域推进粤桂东西部协作 [12] - 开创山海相连、东西互动、粤桂协作的良好格局 [12] - 深圳市艺术高中和东兰县高级中学是国家东西部协作发展战略框架下粤桂协作的结对学校 [13] 支教教师团队 - 深圳市艺术高中多次选派优秀教师"组团"赴东兰县高级中学支教 [14] - 贾红召、王艳梅作为第三批帮扶教师奔赴东兰 [15] - 本批次支教帮扶任务需选派三名教师 [16] 教师背景与动机 - 贾红召和王艳梅均为深圳市艺术高中教师 [8] - 两人均为"70后"教师且教学经验丰富 [15][21] - 因孩子已读大四家庭负担较轻而主动报名支教 [17][18] - 计划通过支教帮助山区孩子开阔视野并点亮梦想 [26][52] 支教实施细节 - 支教时长为两年 [9] - 行程从深圳到东兰县需近10小时包括4小时高铁、20分钟地铁、5小时大巴 [7][8] - 两人均担任高一数学老师并重点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 [42][43] - 计划举办学法讲座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节奏 [44] 当地教育现状 - 东兰县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43] - 当地留守学生比例较高部分学生周末留校自习 [48] - 支教教师将重点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并提供学业和生活帮助 [49] 协作家庭规模 - 广东有近数十对"协作家庭"举家奔赴东西部协作帮扶地区 [33][34]
贵州铜仁58家企业赴东莞开展消费协作推介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0:35
活动概况 - 黔珍出山·莞铜相承德江沿河特色农产品东莞消费协作推介会于8月19日至20日在东莞举办 集中展示东莞铜仁东西部协作成果并促成多项供销合作协议签约 [1] - 58家贵州铜仁企业携带80余款农特产品参展 包括牛肉干 茶叶 粮油 天麻 花椒 空心李 鲜食玉米等品类 [1] - 现场采用展示品鉴销售预订一体化专区模式 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对接 [1] 产业升级 - 德江县天麻花椒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与东莞企业深度合作 在包装口味深加工方面全面升级 更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 [1] - 东莞清溪凤岗企石等镇与德江相关商会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 [1] 区域协作 - 粤黔扶贫协作自1996年启动至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全面展开 两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1] - 协作涵盖产业合作 资源互补 劳务对接 人才交流等领域 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帮扶格局 [1]
镇江经开区赴合阳县开展对口协作 合力打造东西部区域共赢发展新样板
镇江日报· 2025-08-20 07:34
合作背景与目标 - 镇江经开区与陕西合阳县推进东西部协作 落实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1] - 双方旨在结合产业技术人才优势与生态环境特色资源 推动优质项目落户并创造就业机会 [1] - 通过人才交流平台促进观念技术互通 在经济建设产业培育民生服务领域深化合作 [1] 协作成果与数据 - 累计互访130余次 党政干部挂职交流26人次 干部互访超900人次 [2] - 帮助合阳销售农产品达4亿元 落地招商引资项目7个 总投资超15亿元 [2] - 2023年合阳围绕"一区一地一县"建设目标 深化"三个年"活动 经济韧性与活力持续提升 [2] 协议签署与机制建设 - 双方签订对口镇村携手奔小康项目协议 苏陕共建产业园合作协议 [2] - 签署苏陕产业合作项目协议 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帮扶协议 [2] - 落实党政互访与联席会议机制 推动板块部门企业常态化协作 [1][2]
天津南开产业帮扶项目开花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50
对口帮扶资金投入与成效 - 天津市南开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4.7亿元助力甘肃省环县、庆城县发展 [1] - 电商领域累计投入5600多万元打造三级电商体系 [3] - 劳务培训基地累计投入600万元帮助当地劳动力就业 [3] 产业发展与升级 - 环县肉羊加工基地通过"五级车间"体系将羊肉产品附加值提升至每公斤65元 [2] - 环县羊羔肉品牌价值达55.48亿元 [2] - 375万只存栏羊带动农户人均增收9000元 [2] 电商与物流发展 - 环县电商产业园物流分拣中心日发货量达10吨羊肉熟食制品 [2] - 环县已培育电商企业265家、各类网店经营户2200家 [3] - 环县入选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 [3] 农业科技应用 - 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养殖技术远程指导与疾病诊断 [2] - 新特优苹果品种"瑞阳""瑞雪"使庆城苹果收购价明显增长 [4] 就业与收入提升 - 电商客服岗前培训使从业者月收入超5000元 [3] - 劳务培训基地学员结业后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 [3] 市场推广与销售 - 直播活动为两地带来超1000万次曝光量 [1] - "环县羊肉直播间"销售火爆导致订单量激增 [1] - 南开区帮助庆城县果农打开销售渠道 [4]
暨南大学智库赴贵州赫章县调研易地搬迁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
南方农村报· 2025-08-14 11:16
调研背景与目的 - 暨南大学研究院及校方代表赴赫章县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帮扶工作 响应中央统战部号召 [1] - 调研旨在了解定点帮扶成效和经验 赋能协作帮扶工作 [1] 帮扶机制与合作深化 - 金银山街道主动对接广州番禺区帮扶单位 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 [5][6] - 街道派分管领导赴番禺区交流学习3个月 帮扶单位多次实地调研制定方案 [6] - 聚焦"七有"目标 打造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的赫章样板 [3][5] 医疗健康帮扶 - 番禺区捐赠700万元修建2934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 [6] - 中心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提供优质便捷医疗服务 [6] 教育支持措施 - 番禺区联系暨南大学附属幼儿园结对共建 捐资50万元建设红色文化项目 [6] - 打造"广黔"小屋及户外功能室 助推学前教育帮扶示范点创建 [6] 产业与就业扶持 - 番禺区三年累计捐资120万元打造380亩"微田园" 解决756户家庭就业与乡愁需求 [7] - 捐资10万元采购服装加工设备18台 建成两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189人就业 月均工资3000元 [7]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番禺区捐资20万元建设1200平方米"长者食堂" 提供就餐服务超5万人次 [8] - 捐资93.86万元打造积分服务中心、就业中心等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0] - 捐资300万元修建500个机动车位、128个非机动车位及65个充电桩 解决停车与集体经济问题 [10] 项目规模与成效 - 金银山街道为全国70个特大型安置点之一 占地520亩 安置2697户13612人 脱贫户占比95% [3] - 建成安置房65栋 总面积5.8244万平方米 [3]
东西部(舟山—达州)大宗物资产业联盟江海联运首单开行
新华财经· 2025-08-12 22:54
运输模式创新 - 东西部舟山达州大宗物资产业联盟启动江海联运首单业务 运输9100余吨澳大利亚铁矿石至重庆万州港并通过铁路转运至达州钢厂[1] - 新运输模式实现海运转江运无缝衔接 节省协调等待时间约1周并降低物流成本6%以上[1] - 联盟由8家企业发起并扩展至10家 重点优化粮食矿石等大宗物资的多式联运模式[1] 区域合作发展 - 达州与舟山协同整合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共建陆海联运大通道联通陆上丝绸之路[1] - 合作推动物流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为达州建设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提供新动力[1]
天津:着力推动协作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
中国发展网· 2025-07-28 16:37
产业帮扶与乡村振兴 - 援甘前指支持产业集群打造,实施43个万亩(头)产业培育项目,包括苹果、中药材等,并重点培育12个特色产业如宁县金银花、华池食用菌 [2] - 援疆前指聚焦"八大产业集群",支持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服装生产加工、有色金属勘探等领域,推动津垦牧业打造肉羊全产业链 [2] - 援藏前指引入江苏日出东方集团建设光伏集中供暖项目,预计投资3亿元,并成功投产梅花鹿养殖项目,打造"高原星空帐篷+智慧农业观光"特色项目,五一期间接待游客量突破1500人次 [2] - 援青前指推动算力项目落地,投资总额36亿元,并推广"津菜黄南种",引入9个蔬菜瓜果品种,设立实验基地 [2] 创新帮扶与招商引资 - 援兵团工作队促成安徽鼎安与兵团建材集团合作共建芜湖安置房建设项目,合同金额2.2亿元,并推动渤海化工集团新疆公司等企业落户,累计签约项目25个,预计总投资17.41亿元 [3] - 推动深圳疆品网络科技与昆仑天和农业科技签订年采购6000万元战略合作协议,并促成天津华润万家与昆仑天和农业科技建立长期购销机制 [3] - 援藏前指启动"红色校史资源课程思政"项目,增开《红旗颂》赏析课,挖掘昌都卡若遗址文物故事,融入"西藏与内地文明同根同源"教育 [3] 就业与消费帮扶 - 援甘前指新增帮助甘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9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51万人,并开发"津甘护工""津甘飞手"等新劳务品牌 [4] - 共建"甘味"供销基地40个,扶持"甘味入津"等消费帮扶品牌69个,消费帮扶完成额达到20亿元 [4] - 推动甘肃文旅推介活动,协调天津旅行商、文旅投资机构等到甘深度考察,打造消费新场景 [4] 教育与医疗支援 - 援青前指开展"筑梦黄南·职引未来"职业指导巡讲活动,达成用工意向600余个,并推动"六名进黄南"工程 [5] - 州医院转诊率下降至3.1%,州、县级医院完成"五大中心"建设,推动天津师范大学黄南州新时代高级中学建设和中国民航大学支教团落地尖扎县中学 [5] 机构队伍建设 - 援疆前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推进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打造政治过硬队伍 [6] - 援兵团十一师工作队举办"干部大讲堂",开展人工智能算力与DeepSeek大模型专题讲座,覆盖300余名干部职工 [6] - 援甘前指落实干部管理制度和关心关爱十条措施,打造"有情怀、有干劲、有甘味"的干部队伍 [6]
共绘雪域高原同心圆——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工作纪实
新华社· 2025-07-07 23:08
教育领域支援成果 - 上海援青教师团队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实现71.43%本科上线率,并建立1∶3比例的本地教师结对培养机制[2] - 教育支援模式升级为东西部协同发展,受援地每年选派校级领导及骨干赴沪研修[2] - 江苏省援青教师团队推行学校改革,设立"茉莉花开"助学金,带动本地教育水平提升[12] 医疗领域突破性进展 - 辽宁援藏团队推动那曲市人民医院获"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急性胸痛救治时间压缩至30分钟,建立覆盖9区县的"1+9+N"胸痛救治网络[3] - 山东援青团队助力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验收,捐赠9台血透机,鲁青眼科成为青甘交界地区诊疗中心[3] - 西藏青海累计开展医疗新技术1300余项,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8.27万人次[5] 特色产业发展与转型 - 青海共和县龙羊峡水库三文鱼养殖项目占国内市场份额超三分之一,出口货值占全国同类产品98%[7] - 上海援青团队开发黄河女儿湾等特色景区,科技部团队攻克寒地小龙虾越冬技术,北京团队推动玉树牦牛产业标准化带动牧民户均增收万元[8] - 西藏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启用后通关时间压缩60%,2024年进出口额达36.07亿元(同比+41.84%),实现1015吨货物跨境流通[8] 文旅与清洁能源融合 - 华能集团在青海尖扎县德吉村推动"清洁能源+生态旅游"模式,民宿经营者年收入达9万元[6] - 上海援青教师汤声声融合非遗乐器与西洋音乐,创作《从黄河到长江》音乐会,开展32场高原音乐思政课巡演[10] 区域开放与贸易升级 - 日喀则陆地港创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机制,打破跨部门信息孤岛,激活西藏面向南亚贸易潜力[9] - 援藏资金166.54亿元投入西藏九大特色产业,实施项目2900余个,推动高原农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