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互联网医疗主题指数上涨0.25%,前十大权重包含久远银海等
搜狐财经· 2025-08-13 19:06
指数表现 - 中证互联网医疗主题指数上涨0.25%至2762.05点 成交额83.87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3.77% 近三个月上涨4.28% 年初至今上涨16.80% [1] - 指数基日为2012年6月29日 基点1000点 [1] 指数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58% 乐普医疗(6.7%)、嘉和美康(5.83%)、海尔生物(5.52%)位列前三 [1] - 深交所上市公司占比55.77% 上交所占比44.23% [1] - 行业分布以医药卫生(64.12%)和信息技术(30.88%)为主 通信服务占5% [1] 样本调整机制 - 指数样本按季度调整 实施时间为每年3/6/9/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收购合并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跟踪产品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汇添富中证互联网医疗A和C份额 [3]
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再升级,上海微医互联网医院多途径开先河
新华网· 2025-08-12 14:26
开出在线医保"首单",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再升级 4月27日,上海市杨浦区延吉五村的社区健康大使陈锡峰,将急需的药品送到了同小区75岁独居老 人潘阿婆的手上。 据悉,为在疫情期间全力保障市民的就医购药服务,该平台积极响应上海市号召,与各大公立医院 所建的单体互联网医院医院一道,成为上海首家打通跨院复诊、医保支付、续方购药、送药到家等全流 程服务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此基础上,上海微医互联网医院创新服务模式,首次落地"社区健康大 使"等社会性志愿服务机制,快速打通了疫情期间居民就医用药的堵点和卡点。 这是上海微医互联网医院打通在线复诊、医保结算后开出的"第一单",也是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上 海开出的医保"首单"。 在该平台多点执业的医生张征表示,互联网医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有需要的患者能第一 时间问诊开药。"在线医保的开通,将进一步方便患者复诊购药、医保报销,减轻患者在线就医用药的 经济负担。" 作为"上海就医保药应急平台"的服务载体,上海微医互联网医院按照上海市相关部门的要求,在疫 情期间实现跨院复诊、续方配药和医保支付等服务,大大延伸了患者线上复诊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另 外,为保障更多重症慢病患者急需用药 ...
互联网医院怎么选,互联网医院搭建
搜狐财经· 2025-08-11 17:11
互联网医院定义与核心功能 - 互联网医院依托实体医院专业资源 通过互联网平台延伸医疗服务边界 提供在线复诊 常规咨询 智能问药 药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3] - 患者无需亲自前往医院即可完成复诊 咨询 购药 支付及药物配送全流程 显著提升就医便捷性和效率 [3] 服务特点与优势 - 便捷性: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患者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访问平台 特别便利慢性病患者 复诊患者及行动不便人群 [3] - 高效性: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速完成复诊 咨询 购药流程 避免传统就医长时间等待 同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3] - 专业性:依托实体医院专业医疗团队和诊疗技术 通过图文 视频等方式保证线上服务专业性和准确性 [3] - 连续性管理:不仅关注单次诊疗需求 更注重长期健康管理 通过随访 慢病管理功能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 [3] 应用场景与限制 - 主要适用于常见病 慢性病复诊和常规咨询 如糖尿病 高血压等需长期用药管理的疾病 [4] - 目前不能接待首诊患者 且无法为需要面对面检查或特殊设备检查的疾病提供线上服务 [4] 未来展望 - 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应用将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提供更精准 个性化医疗服务 [5] - 远程医疗技术完善将拓展服务范围 覆盖更多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 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分配和可及性提升 [5] - 互联网医院有望成为医疗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更高效 便捷 公平的医疗环境 [5]
中证互联网医疗主题指数下跌1.42%,前十大权重包含爱尔眼科等
搜狐财经· 2025-08-08 19:21
中证互联网医疗主题指数表现 - 8月8日中证互联网医疗主题指数下跌1.42%报2752.06点成交额102.9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6.19%近三个月上涨6.77%年至今上涨18.05% [1] 指数编制规则 - 选取为医疗信息化、智能化提供硬件、软件或服务的代表性公司为样本基日为2012年06月29日基点为1000.0点 [1] - 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时剔除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指数持仓结构 十大权重股 - 乐普医疗(6.48%)、嘉和美康(6.01%)、久远银海(5.63%)、药易购(5.31%)、海尔生物(5.23%) [1] - 卫宁健康(5.14%)、思创医惠(5.02%)、大参林(5.01%)、爱尔眼科(4.96%)、润达医疗(4.93%) [1] 市场板块分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5.79%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4.21% [1] 行业分布 - 医药卫生占比63.81%信息技术占比31.17%通信服务占比5.02% [1] 跟踪基金 - 汇添富中证互联网医疗A、汇添富中证互联网医疗C [3]
京东健康(06618):医药电商增长稳健,供应链+服务生态+AI构筑壁垒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03 19:39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市值1807亿元,基于2025年40倍PE估值 [7]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36.5/696.5/76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2/50.4/57.9亿元 [7][8] 核心业务分析 - 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是核心业务,2024年营收488亿元(占比84%),同比增长6.9% [17][19] - 线上平台和数字化营销业务增长较快,2024年营收94亿元(占比16%),同比增长19% [17][19] - 1P自营业务稳健增长,3P和O2O业务完善布局,第三方商家超10万家,O2O接入3000+医保定点药房 [17][21] 行业趋势 - 医药电商线上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药品线上渗透率约13%,营养保健品约50% [39][40] - 处方药外流趋势和线上医保覆盖提升将加速药品线上化进程 [39] - 互联网医疗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从合法性确认到支付破冰再到强监管规范 [33][34] 竞争优势 - 供应链优势显著,拥有22个药品仓库和500+非药品仓库,药品自营冷链覆盖300+城市 [27][48] - 形成医检诊药闭环生态,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量超49万次 [17][48] - AI技术布局领先,发布京医干询大模型并开源,构建用户/医生/医院端产品矩阵 [51][5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81.6亿元,归母净利润41.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8.2% [27][29] -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保持稳定,分别为5.24%/2.44%/2.29% [60] - 2023-2024年AAU(年度活跃用户)从302.9百万增至316.8百万 [23][24]
京东健康发布护肝消费报告:肝病年轻化,科学护肝需从日常做起
北京商报· 2025-07-29 10:35
护肝消费市场现状 - 肝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主要由于久坐 熬夜 外卖频次高 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及肥胖人群比例上升 [1] - 护肝人群分为五类:肝病患者群体占比最高达35% 以中老年男性为主 但依从性较低 [1] - "养肝先锋"占比22.6% 多为高线城市年轻女性 关注抗疲劳和皮肤状态 [1] - "解酒达人"占比21.1% 对应商务应酬人群 [1] - "熬夜常客"占比13.3% 主要为打工人和学生群体 [1] - "慢病守护者"占比8% 因长期服药需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1] 护肝消费痛点与渠道变化 - 47.5%消费者难以判断护肝产品效果 [1] - 保健品满意度仅69.6% [1] - OTC护肝药线上复购率达50%以上 [1] - 互联网问诊逐渐成为便捷的"懒人护肝"选择 [1] 肝病防治医学建议 - 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等疾病早期往往无症状 [2] -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1-2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 [2] - 肥胖 长期饮酒或慢性病患者等高危群体需每年筛查 [2] - 脂肪肝患者减重5%-10%可显著改善病情 [2] - 酒精性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彻底戒酒 [2] - 乙肝 丙肝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抗病毒治疗 [2]
大厂高管们眼中的互联网医疗江湖
第一财经· 2025-07-23 15:18
互联网医疗行业动态 - 2025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再度活跃,字节跳动上线AI医疗助手"小荷AI医生",蚂蚁集团重仓押注医疗业务并收购好大夫在线,腾讯健康发布C端AI产品"健康管理助手",京东健康、美团医药、华为医疗军团等纷纷布局[3] - 行业前期经历波折,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组调整后退回业务部门单元,字节跳动百亿元收购美中宜和动机不明,腾讯医疗业务负责人涉嫌职务侵占[4][5][7] - 医疗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接近十万亿元,但互联网大厂面临认知鸿沟,医疗行业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与互联网高毛利思维存在冲突[5][6] 公司战略调整与布局 - 百度因ChatGPT冲击搜索主业和医药反腐压力,将资源收回核心业务,大健康事业群组从BG降级为BU,调整前医疗健康创新业务收入达数十亿元量级[7][9][10] - 蚂蚁集团与阿里健康双轨并行,蚂蚁探索"医保支付+问诊+健康管理"闭环并收购好大夫在线,阿里健康转向医药电商与B端赋能[12][13] - 京东健康重点推进即时配送+慢病处方+医保支付三位一体,阿里健康整合即时零售与物流,电商平台集体转向O2O场景应对增长放缓[16][17] 商业模式探索与挑战 - 医药电商B2C市场增速放缓,京东健康2024年营收增速从18.5%降至8.6%,阿里健康2024财年增速不足1%,拼多多增速从50%下滑至10%左右[15] - 互联网大厂在医疗行业屡屡碰壁,阿里健康医鹿APP日活仅10万远低于千万生死线,京东健康家医事业部被裁撤,产品定位多次变更仍未能解决销售问题[21][22] - 互联网公司难以复制医疗资源分配权,90%毛利率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在医疗行业不适用,目前仅卖药被验证为可行模式[23][24] 行业认知与未来方向 - 医疗行业80%规模来自需要医疗服务介入的未知需求,药品零售仅占20%,医院和医生拥有强话语权[26] - 可行商业模式是赚药企的钱,如腾讯健康为药企提供AI药物发现服务,百度利用流量和数据为药企提供全链路数字化服务[29] - 行业终局在于解决医疗资源分配效率与服务质量问题,通过数字化重构分级诊疗和服务交付模式,而非取代传统医院[30][31]
港股医疗ETF: 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6 21:20
基金产品概况 - 基金类型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场内简称为"港股医疗",基金主代码为159366 [3] - 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25年4月2日,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47,333,072份 [3] - 投资目标为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3] - 采用完全复制法进行投资,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4%以内,日均跟踪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35%以内 [3]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收益率(按估值汇率折算) [3] 基金表现 - 报告期内(2025年4月2日至6月30日)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5.9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70% [6] - 标的指数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在二季度上涨10.69%,延续一季度良好表现 [5] 投资组合 - 报告期末股票投资占比86.76%,总金额59,436,982.37元 [8] - 行业配置集中于医疗保健(77.64%)和日常消费品(20.30%),工业占比0.70%,金融占比1.05% [10] - 未持有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贵金属及衍生品 [9][11] 基金经理 - 基金经理储可凡具有8年证券从业经验,清华大学应用统计硕士 [4] - 曾任中银国际证券基金经理助理,现任永赢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 [4] 份额变动 - 基金合同生效日份额总额为212,333,072份,报告期内总申购151,000,000份,总赎回316,000,000份 [12] - 报告期末存在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超过20%的情况 [12]
塑造互联网医疗服务新范式 方舟健客(06086)上线降糖版司美格鲁肽
智通财经网· 2025-07-15 22:12
公司动态 - 方舟健客全面上线诺和诺德公司旗下创新药诺和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诺和忻®(司美格鲁肽片),依托平台供应链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场景服务能力,惠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1] - 诺和泰®作为GLP-1RA产品,2021年在中国上市,以卓越降糖效果、心肾代谢获益及一周一次给药方式获得临床认可 [1] - 诺和忻®为全球首个口服肽类GLP-1RA,2025年1月在中国全面上市,采用"SNAC吸收促进剂"技术实现每日口服便利性 [1] 行业背景 - 中国20-79岁2型糖尿病患者约1.48亿,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且合并超重/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比例高 [1]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推动数智化与互联网医疗服务场景融合创新,与全球领先生物医药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构建数智化医疗新格局 [2] - 公司致力于将前沿医学研发成果转化为普惠慢病管理解决方案,为慢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服务 [2] 产品与服务 - 公司通过"AI+H2H"智慧医疗新生态服务平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高效药事服务和专业健康科普知识 [1]
健康160成IPO“钉子户”背后:数字医疗光环难掩卖药实质 增长乏力终止确认赎回负债仍资不抵债
新浪证券· 2025-07-11 15:05
公司概况与上市背景 - 健康160成立于2005年 曾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 2018年主动摘牌后三次递表港交所未果[1] - 按2024年平台挂号数量、合作医院及接入医护人员计算 公司自称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平台[1]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医药健康用品销售(占比68.7%)和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占比31.3%)[2] 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 - 2022-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3.2%/71.7%/68.7% 但毛利率从4.1%持续下滑至1.4%[2][3] - 毛利率显著低于行业水平(A股医药流通企业中位数11.09% 港股互联网药店中位数22.88%)[3] - 2022-2024年业务营收分别为3.85亿/4.51亿/4.27亿元 对应毛利仅1565万/875.2万/615.3万元[3] - 零售订单数从2022年30.73万降至2024年12.36万 零售收入占比由32.3%降至5.5%[4]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0% 最大客户(河南鹏远药业)2024年贡献1.1亿元(占17.7%)但存在13.25万元货款拖欠记录[5] 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41亿/1.78亿/1.94亿元 增速逐步放缓[6] - 在线营销解决方案是唯一增长子业务 2024年收入1.19亿元(占61.4%) 增速19.1%[7] - 平均月活用户2021-2024年为390万/330万/310万/330万 用户复购率降至65.7%[8][9] - 注册个人用户从2022年4330万增至2024年5410万 但付费用户转化率从53.2%波动至55.6%[9]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1-2024年销售费用连续四年上升至1.17亿元 销售费用率达18.9%[9][10] - 2024年总营收6.21亿元(同比下降1.3%) 经营亏损1.05亿元 总亏损1.08亿元[10] - 2024年净负债0.89亿元 即便终止赎回负债后仍资不抵债[10]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以来包括健康之路、微医控股等多家数字医疗企业集中递表港交所[2] - 各企业采用不同统计口径标榜行业地位(如健康之路以注册用户数 微脉以全年收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