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
搜索文档
东方电热跌2.17%,成交额1.5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9.4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14:28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1月4日盘中股价下跌2.17%至5.40元/股,成交额1.53亿元,换手率2.29%,总市值79.8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9.47万元,特大单净卖出454.08万元,大单净买入414.62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0.59%,近5个交易日上涨1.12%,近20日下跌6.09%,近60日上涨5.26% [1]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4.77万户,较上期减少9.94%,人均流通股25,699股,较上期增加11.0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533.55万股,较上期增加747.54万股 [3] - 国寿安保智慧生活股票A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190.00万股,持股数量较上期不变 [3] 财务表现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5.85亿元,同比减少9.02%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减少46.1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1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78亿元 [3]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和民用高性能电加热器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家用电器元器件40.94%,新能源装备制造27.98%,新能源汽车元器件17.40%,光通信行业9.84%,锂电池材料3.29%,其他0.56% [1]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家用电器-家电零部件Ⅱ-家电零部件Ⅲ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海洋经济、机器人概念、汽车热管理、比亚迪概念、传感器等 [1]
豪威集团跌2.01%,成交额12.0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38亿元
新浪证券· 2025-11-04 14:1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1月4日盘中下跌2.01%,报126.95元/股,成交12.08亿元,换手率0.78%,总市值1531.5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8亿元,特大单净卖出0.88亿元(买入1.06亿元,卖出1.94亿元),大单净卖出0.49亿元(买入2.80亿元,卖出3.29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1.84%,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个交易日下跌7.05%,近20日下跌15.34%,近60日上涨6.32% [1] 公司基本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被动件、结构器件等半导体产品的分销业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半导体设计销售82.92%,半导体代理销售16.58%,半导体设计技术服务0.39%,租赁收入0.08%,其他0.03% [1]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光学、机器视觉、小米概念、智能手机、传感器等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83亿元,同比增长15.20% [2] - 2025年1月-9月,归母净利润32.10亿元,同比增长35.15% [2]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17.05万,较上期增加18.31% [2] - 人均流通股7074股,较上期减少16.23%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64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7.71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42亿股,较上期减少2069.27万股 [3] - 华夏上证50ETF(510050)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625.37万股,较上期减少43.22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455.14万股,较上期增加170.11万股 [3] - 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159995)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1060.71万股,较上期减少409.86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048.25万股,为新进股东 [3]
凌云股份(600480):2025年三季报点评:3Q25业绩符合预期,新业务稳步推进
华创证券· 2025-11-04 12:15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凌云股份的投资评级为“强推”,并予以维持 [2] - 报告给出的目标价区间为15.7元至19.6元 [2] - 基于2026年20-25倍目标市盈率进行估值 [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40.7亿元,同比增长5.4%,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17%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下降2.3%,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53%,环比下降29% [8]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6.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6%,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 [8]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1亿元、9.61亿元、10.5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4%、14.2%、10.0% [4]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1.22亿元、214.99亿元、231.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8%、6.8%、7.6% [4] - 对应2025年至2027年的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9倍、17倍、15倍 [4] 新业务进展 - 机器人传感器项目取得实效,拉压力、扭矩力传感器产品已交付小批量订单,六维力传感器完成设计 [8] -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已完成无人物流车转向系统设计,进入样机制造阶段 [8] - 液冷产品已成功开发并获得储能、充电站、数据中心等场景订单,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8] 传统主业驱动 - 公司营收增长主要受热冲压及电池盒业务放量影响 [8] - 传统主业热冲压及电池盒业务被视作公司发展的双轮驱动 [8]
格科微跌2.03%,成交额1.2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892.8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11:09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1月4日盘中股价下跌2.03%至14.96元/股,成交额1.26亿元,换手率0.34%,总市值389.0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92.82万元,特大单净卖出345.71万元,大单净卖出1547.12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1.49%,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8.39%,近20日下跌15.72%,近60日下跌2.73%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收入构成为CMOS图像传感器80.51%,显示驱动芯片19.41%,其他0.08% [1]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57.23亿元,同比增长25.66%,归母净利润5018.86万元,同比增长518.7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52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2.91万户,较上期增加9.06%,人均流通股85969股,较上期增加58.1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4103.68万股,较上期增加1513.47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和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分别为第九和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减少381.92万股和1576.39万股,万家优选基金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行业与板块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1] - 概念板块包括传感器、集成电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半导体等 [1]
歌尔股份跌2.00%,成交额6.8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617.7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10:30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1月4日盘中下跌2.00%,报32.28元/股,成交6.84亿元,换手率0.67%,总市值1142.3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617.74万元,特大单买入6066.23万元(占比8.87%),卖出5199.37万元(占比7.60%),大单买入1.73亿元(占比25.31%),卖出2.08亿元(占比30.40%)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5.79%,近5个交易日下跌3.90%,近20日下跌8.68%,近60日上涨41.39% [1] - 今年以来4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10月10日,龙虎榜净买入-4.18亿元,买入总计8.96亿元(占总成交额11.73%),卖出总计13.14亿元(占总成交额17.20%)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6月25日,于2008年5月22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硬件54.17%,智能声学整机22.17%,精密零组件20.25%,其他(补充)3.41%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概念板块包括传感器、星闪概念、谷歌概念、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等 [2]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31.90万,较上期减少7.74%,人均流通股9813股,较上期增加10.0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02亿股,较上期减少419.03万股 [3]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8304.40万股,持股数量较上期不变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4166.17万股,较上期减少192.28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3007.87万股,较上期减少96.63万股 [3] - 华夏沪深300ETF(510330)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9月实现营业收入681.07亿元,同比减少2.21% [2] - 2025年1月-9月归母净利润25.87亿元,同比增长10.33%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9.55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7.06亿元 [3]
日盈电子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行业72/103,净利润亏损行业排名97/103
新浪证券· 2025-10-31 23:0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12日,于2017年6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和办公地均为江苏省常州市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优质供应商,主要从事车用线束、洗涤系统、汽车电子、精密注塑等业务 [1] - 公司属于申万行业分类中的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涉及蔚来汽车概念、传感器、芯片概念等多个概念板块 [1] - 公司董事长是蓉珠,女,1964年生,本科学历,2024年薪酬68.65万元,总经理陆鹏,男,1986年生,本科学历,2024年薪酬53.14万元 [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7.87亿元,行业排名72/103,远低于行业平均数38.2亿元和中位数13.81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512.06万元,行业排名97/103,远低于行业平均数2.75亿元和中位数9221.41万元 [2] - 公司董事长2024年薪酬较2023年减少14.05万元,总经理2024年薪酬较2023年减少12.88万元 [4] 财务状况分析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5.27%,高于去年同期的49.57%,也高于行业平均的39.06% [3]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7.06%,低于去年同期的19.66%,也低于行业平均的21.53%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1.59万,较上期减少7.86%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7281.23股,较上期增加9.17%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新进股东财通资管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A(持股118.61万股)和易方达新丝路混合(持股85.29万股) [5] 业务发展与前景 - 公司从摩托车线束起家转型为智能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目前围绕智能座舱形成"感知—传输—控制—执行"产品链 [6] - 公司深耕传感器领域,产品矩阵多元化,并将传感器技术延伸至人形机器人领域 [6] - 公司于2025年2月战略投资泰矽微强化电子皮肤能力,3月研发出首代压阻式电子皮肤样品 [6] - 券商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为12.0、15.0、1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5.2% [6] - 券商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13、0.19、0.2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6.8% [6]
利扬芯片的前世今生:黄江掌舵多年推动一体两翼战略,2025年三季度营收4.43亿,券商看好未来发展
新浪证券· 2025-10-31 16:2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2月10日,于2020年11月1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内知名的独立第三方专业测试技术服务商,以集成电路测试为核心业务 [1] - 主营业务涵盖集成电路测试方案开发、晶圆测试服务、芯片成品测试服务及相关的配套服务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 - 半导体 - 集成电路封测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3亿元,在行业13家公司中排名第11位,行业平均营收为54.9亿元,中位数为10.83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273.53万元,行业排名第10位,行业平均净利润为2.5亿元,中位数为1.24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集成电路测试业务营收2.77亿元,同比增长21.85% [5] - 晶圆磨切业务营收674.54万元,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5]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55.25%,高于行业平均的40.98%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26.02%,高于行业平均的20.20% [3]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25.02%,同比提升0.5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02%,同比提升1.14个百分点 [6]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2.28万户,较上期增加50.88%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8924.17股,较上期减少33.44% [5]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董事长黄江 [4] 管理层薪酬 - 董事长黄江2024年薪酬为460.5万元,较2023年增加2.21万元 [4] - 总经理张亦锋2024年薪酬为276.31万元,较2023年增加2.73万元 [4] 业务战略与展望 - 公司推行“一体两翼”战略,左翼聚焦晶圆加工环节,右翼布局智能感知领域 [5][6] - 布局无人驾驶与机器人领域,以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5] - 国信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08亿元、7.56亿元、9.30亿元,同比增长24.6%、24.2%、23.0% [5] - 长城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9亿元、-0.04亿元、0.22亿元 [6]
格科微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57.23亿行业第八,净利润5018.86万行业29/48
新浪证券· 2025-10-31 00:1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供应商,于2021年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主要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 - 半导体 - 数字芯片设计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23亿元,在行业48家公司中排名第8,行业平均数为29.12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CMOS图像传感器收入29.28亿元,占比80.51%;显示驱动芯片收入7.06亿元,占比19.41% [2] - 2025年三季度当期净利润为5018.86万元,行业排名29/48,行业平均数为3.48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6.36亿元,同比增长30.33%,第二季度收入创上市以来新高 [6]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0.70%,低于去年同期的23.37%,也低于行业平均的36.52% [3] - 2025年三季度格科微资产负债率为66.66%,高于去年同期的65.24%,且远高于行业平均的24.46% [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 [6] 业务进展与机构预测 - 持续升级产品结构,高像素CIS占比进一步提升,手机CIS、非手机CIS、显示驱动芯片业务均有进展 [6] - 高像素单芯片产品受到客户认可,自有工厂构筑独特竞争力,稼动率维持高位 [7] - 运营模式转变为Fab-lite,自有工厂将全面转向高像素产品 [6] - 非手机领域持续丰富产品矩阵,积极布局车载前装芯片 [7] - 中邮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78/100/12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0亿元 [6] - 中信建投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1亿元、94.2亿元和108.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4.2亿元和5.6亿元 [7]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2.91万,较上期增加9.06%;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8.6万,较上期增加58.14%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4103.68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513.47万股 [5]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2848.58万股,相比上期减少381.92万股 [5] - 华夏科创50ETF联接A为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2760.39万股 [5] 公司治理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曹维、赵立新,董事长赵立新2024年薪酬为180万,与2023年持平 [4]
纳芯微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23.66亿行业排名第六,净利润亏损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新浪财经· 2025-10-31 00:0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17日,于2022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领域的领先企业,在汽车模拟芯片等业务上具备技术优势和国产替代潜力 [1] - 公司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3.66亿元,行业排名6/34,高于行业平均数11.35亿元和中位数6.08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信号链产品5.86亿元占比38.45%,电源管理产品5.19亿元占比34.09%,传感器产品4.13亿元占比27.11%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1.4亿元,行业排名31/34,远低于行业平均数2965.8万元和中位数1012.57万元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23.48%,高于去年同期的12.27%,也高于行业平均的16.92%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34.66%,虽高于去年同期的33.21%,但低于行业平均的36.44% [3] 股权结构与股东情况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王一峰、王升杨、盛云 [4] -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升杨薪酬2024年为109.8万元,2023年为115.03万元,同比减少5.23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1.12万,较上期增加39.73%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27万,较上期减少28.44%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607.58万股 [5] 机构观点与业绩预测 - 国元证券预计2024-2027年模拟芯片业务CAGR实现25%增长,占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份额有望从2024年的0.9%提升至2027年的1.2% [6] - 国元证券预计公司汽车业务占国内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份额有望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026年的2.8% [6] - 国元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6年营收为31.65/39.25亿元,给予公司2026年7.5x PS,对应目标价为207元 [6] - 西部证券指出公司25H1实现营收利润双增,25Q2营业收入再创新高,主要系汽车电子需求持续稳健增长及麦歌恩并表因素影响 [7] - 西部证券25H1毛利率达35.21%,同比提升 [7] - 西部证券预测25-27年营收为29.76/38.44/47.62亿元,预计对应归母净利润为-0.46/1.73/3.87亿元 [7] 业务前景 - 汽车电子应用提升及国产替代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6] - 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和电动智能化驱动公司汽车业务成长 [6] - 横向并购麦歌恩,传感器业务成为公司主要业务之一,预计传感器业务未来占公司总营收比重可达到30%以上 [6] - 2025-2026年公司磁传感器业务在中国磁传感器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10%以上 [6]
精工科技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3.43亿行业排24,净利润1.45亿行业排14
新浪财经· 2025-10-30 23:5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10日,于2004年6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注册及办公地址均为浙江省绍兴市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碳纤维装备制造商,拥有国内首台JCTX300E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 [1] - 主营业务涵盖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 - 专用设备 - 其他专用设备,概念板块包括传感器、机器人概念、充电桩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3.43亿元,在行业89家公司中排名第24位,高于行业平均数12.1亿元和中位数5.96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1.45亿元,在行业89家公司中排名第14位,高于行业平均数1.11亿元和中位数3437.12万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碳纤维装备收入6.29亿元,占比59.31%,是核心收入来源 [2] - 其他业务收入包括轻纺专用设备(1.84亿元,占比17.38%)、建筑建材专用设备(1.07亿元,占比10.11%)、聚酯循环再生装备(6106.19万元,占比5.75%)等 [2] 财务健康状况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42.47%,低于去年同期的54.65%,也低于行业平均的42.80%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29.78%,高于去年同期的24.37%,也高于行业平均的28.52% [3] 管理层与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建信(浙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方朝阳 [4] - 董事长孙国君2024年薪酬135.65万元,较2023年减少8.8万元 [4] - 总裁李爱军2024年薪酬234.31万元,较2023年大幅增加169.89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4.41万,较上期减少25.80%,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18万,较上期增加34.78%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226.15万股 [5] 业务亮点与增长驱动 - 碳纤维装备业务高速增长,成套生产线收入同比增75.03%,营收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41.01%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59.31% [5][6] - 在碳纤维领域扩大全产业链布局,新承接多家客户订单,原丝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复材装备研发取得进展 [6] - 外骨骼机器人研发顺利推进,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第一代机已亮相 [6] - 国内首条具备整线交付能力的万吨级再生聚酯连续生产线即将全面调试 [6] - 智能建机业务加速拓展,新承接15条聚氨酯岩棉生产线 [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0%,技术壁垒得到巩固 [5] 机构业绩预测 - 国元证券预计2025至2027年营收分别为20.52亿元、24.55亿元、29.7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2.78亿元、3.37亿元 [5] - 甬兴证券预计2025至2027年总体营收分别为22.83亿元、29.37亿元、37.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5.06亿元、7.19亿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