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龙阳湖畔:万余民企环湖生长
长江日报· 2025-08-03 08:52
武汉民营经济发展 - 2024年武汉市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2万亿元 [1] - 龙阳湖畔聚集1.1万家企业,民营企业占比超99%,较2020年增长88% [2] - 环湖崛起千亿民营经济带,九州通营收超1500亿元,恒信汽车集团超800亿元 [1] 九州通医药集团 - 2024年九州通营收达1518.10亿元,较2014年的411亿元显著增长 [4] - 数字化医药分销与供应链业务贡献1251.59亿元营收,每年数字化投入近3亿元 [11] - 带动大健康产业聚集,九州通健康城入驻率超95%,汇聚9家亿元营收企业和20余家千万元级企业 [4] 恒信汽车集团 - 连续6年稳居湖北民企前三,带动区域汽车销售集群规模近千亿元 [5] - 龙阳大道聚集40余家4S店、50余个品牌,形成湖北最大汽车销售集群 [5] 产业聚集效应 - 九州通带动300余家医药企业聚集,推动汉阳大健康产业向2000亿级目标迈进 [5] - 恒信汽车集团引发磁吸效应,形成智慧医疗和汽车后市场两条千亿产业链 [1] - 百度飞桨中心汇聚16家AI企业,为229家武汉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11] 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九州通推出47项智能化创新成果,包括"骨科嫦娥"系统和AI助理"智九哥" [11] - 星雪数据开发的AI智能全流程病历质控系统已在10余家医院投用,营收增长90%以上 [10] - 峰飞航空在汉阳建设eVTOL总装基地,计划2027年实现年产200架目标 [12] 文旅与生态发展 - 龙阳湖生态修复后吸引拓高乐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武汉体育娱乐中心 [7][8] - 恒达欢乐世界、龙阳湖低空飞行营地等文旅项目亮相,形成"生态—文旅—健康"产业闭环 [9] - 武公文创园改造后租金提升至每平方米60元,吸引40多家企业入驻 [6][7]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 创投成为区域经济 转型发展重要动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07:09
创投行业在珠三角地区的作用 - 创投通过整合资源和激活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和全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以及整体产业需求以新科技为动能的背景下[1] - 广东省出台《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优化政府引导基金考核机制 强调容错免责 加大险资入粤力度 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创投基金 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 推动IPO绿色通道和S基金试点 强化贷款加直投联动 鼓励银行等机构与创投机构合作[1] - 创投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以创投为导向[2] 创投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 创投作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通过定向布局高精尖产业 凭借资金倾斜和产业引导 紧密围绕半导体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 - 积极引入港澳及国际资本 形成政府引导加社会参与加国际联动的资金格局[2] - 创投活动与人才引进政策深度结合 以破解人才与技术瓶颈[2] 创投对创新生态的培育作用 - 创投作为创新生态的培育器 珠三角拥有电子信息 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为创投提供丰富的优质项目储备[2] - 突破对传统大院大所的依赖 借助资本助力中小企业成长 构建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 形成市场化加政府以及境内加境外的投资矩阵[2] 创投对区域协同的促进作用 - 创投作为区域协同的黏合剂 通过政策突破与评价机制改革 珠三角职称评审专业扩容 新增AI和大数据等 技能人才凭专利替代学历参评 消除人才流动障碍[2] - 创新咖啡加招聘和招聘夜市等场景化引才模式 实现人才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2] - 院士评选专设8个名额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候选人 民营企业家中的科学家能够在院士评选中脱颖而出[3] 创投对经济增长动能的转变作用 - 创投作为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换器 推动经济增长动能从依赖劳动力资源向支持创新人才资源转变[3] - 粤科融专项将港澳科技企业纳入支持范围 创新科技信贷产品 促进知识产权变为资产[3] - 创投以资本为纽带 将人才 技术 产业等核心要素紧密相连 是区域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动力[3]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创投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重要动力
证券时报· 2025-07-31 03:03
珠三角创投发展背景 - 珠三角创投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和全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1] - 珠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创投发展在当前经济环境中具有至关重要地位[1] - 广东省2025年出台《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优化政府引导基金考核机制并强调容错免责[1] 珠三角创投政策支持 - 广东省政策加大险资入粤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创投基金[1] - 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推动IPO绿色通道和S基金试点[1] - 强化"贷款+直投"联动,鼓励银行等机构与创投机构合作[1] - 政策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投为导向[2] 珠三角创投四大作用 产业升级"加速器" - 定向布局高精尖产业,资金倾斜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2] - 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国际联动"的资金格局,积极引入港澳及国际资本[2] - 建议将创投活动与人才引进政策深度结合以破解人才与技术瓶颈[2] 创新生态"培育器" - 依托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提供优质项目储备[2] - 突破对传统"大院大所"依赖,构建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2] - 形成"市场化+政府""境内+境外"的投资矩阵[2] 区域协同"黏合剂" - 通过职称评审专业扩容(新增AI、大数据等)和技能人才凭专利替代学历参评等改革消除人才流动障碍[2] - 创新"咖啡+招聘""招聘夜市"等场景化引才模式实现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2] - 院士评选向民企敞开,中国工程院专设8个名额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候选人[3]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换器 - 推动经济增长动能从劳动力资源向创新人才资源转变[3] - "粤科融"专项将港澳科技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创新科技信贷产品促进知识产权资产化[3] 珠三角创投整体意义 - 以资本为纽带将人才、技术、产业等核心要素紧密相连[3] - 是区域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动力[3] - 代表中国创投生态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范例[3]
山东好品:从实验室到全球货架的“破壁者联盟”
齐鲁晚报· 2025-07-23 17:51
质量与技术突破 - 华光国瓷攻克"无铅釉"技术,产品合格率从低于50%提升至97%,并建立"七必检"制度覆盖200多道工序 [3] - 海信集团通过AI质检系统实现毫米级扫描,电视机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获得三座中国质量奖 [3] - 鲁花集团耗时八年研发高油酸花生种子,油酸含量突破75%,2009年启动"种子革命" [3] - 福瑞达研发瑷尔博士"287面膜"涉及2000株皮肤菌研究,王浆酸生物合成技术历时20年攻关 [4] - 海信"信芯H7"芯片采用光色同控算法,十年研发打破RGB-MiniLED量产壁垒,2005年首款芯片打破国外垄断 [4] 科技与产业创新 - 福瑞达将玻尿酸技术转化为10亿级品牌,科技力成为美妆国货核心竞争力 [4] - 海信定义8K画质标准,芯片技术嵌入全球产业链顶端 [4] - 华光国瓷将故宫美学融入产品,如《芙蓉锦鸡图》复刻杯和央视春晚"生肖瓷","瑞兔春碗"引发全网求购 [5] - 海信通过体育营销(2016年欧洲杯至2025世俱杯)推动品牌国际化,并针对南非、中东市场推出本土化产品 [5] - 福瑞达颐莲品牌结合李清照词作与玻尿酸技术,打造宋代美学空间,升维技术为文化符号 [6] 品牌与文化融合 - 华光国瓷以传统文化为品牌溢价源,连续四年央视春晚"生肖瓷"成为爆款 [5] - 海信体育营销策略被称为"品牌国际化超高速电梯",本土化创新体现"用户至上"理念 [5] - 福瑞达通过微生态护肤版图、海信通过全球显示生态、鲁花通过绿色闭环,形成产业链协同进化 [6] - 山东龙头企业以硬科技和文化认同驱动产业跃迁,"好品山东"成为质量革命与创新生态的象征 [6]
别再建孵化器了,要不试试黑客屋?
虎嗅· 2025-07-22 15:28
黑客屋现象概述 - 黑客屋是AI时代的新型认知协作单元,介于生活、工作与研究之间的混合体,可能成为智能时代的最小创新单位[2][3] - 旧金山脑谷的爆发推动黑客屋成为系统性现象,高密度技术人才供给、高房租压力与高容错文化、城市空间肌理适配是三大成因[9][10][11] - 硅谷可识别的活跃黑客屋超过35个,非正式网络中存在100+个,部分采用Airbnb式流动合住模式进行短期密集开发[18] 知名黑客屋案例 - AGI House Hillsborough:价值6000万美元的豪宅,由前谷歌大脑研究员与OpenAI早期成员创立,聚集OpenAI、Anthropic研究员及风投机构合伙人,成为资本中转器[21][22][23][27] - AGI House旧金山:由同一创始人从Hillsborough迁至双峰社区,培养谷歌云、xAI联合创始人等支持者,目标建立全球社区网络实现技术科学使命[28][29][30][31] 创新生态重塑机制 - **信任机制**:通过共居观察筛选人才,超越简历与面试,适合0→1阶段创业团队[35] - **认知同步**:厨房会议、客厅头脑风暴实现隐性知识无缝传递,尤其适合AI领域新问题建构[36][37] - **资本整合**:VC将黑客屋作为项目生成器,采用"空间即基金"模式,用社区决定投资[38][39][40] - **知识溢出**:非正式培训功能促进技术、商业、伦理交叉,帮助工程师向创始人身份转化[40][41][42] 中国市场的启示 - 黑客屋应作为城市规划的新型孵化机制,需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协作网络生成,打通从共居实验室到公司总部的成长路径[46][48][49] - 政策需转向"场景运营者",配置资源给活跃认知节点,将"认知密度"纳入创新关键词[50][51][52]
聚“链”成“谷”从0到1有无限可能 企业间“齿轮”般精准协作让中国制造底气更足
央视网· 2025-07-22 14:05
中国视谷产业集群发展 - 杭州"中国视谷"集聚视觉智能产业生态 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 - 产业集群串联产业链 形成生机勃勃的经济版图 [1] - 预计2027年产业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 [33] 视觉智能技术突破 - 78倍光学变焦摄像头可看清20公里外物体 应用于安防巡检 [5] - 智能透雾技术可在大雾天清晰成像 夜间热成像补盲实现全彩画质 [8] - 高精度3D建模设备扫描精度达5微米(头发丝十分之一) 8分钟完成汽车三维建模 [13] - 二维光波导镜片通过10×10毫米模组呈现60寸影像 效果比传统VR眼镜提升一倍多 [30] 产业链协同创新 - 视谷集聚超1万家上下游企业 "门对门"配套提升全产业链效率 [24] - 企业协同攻克技术难题 如将多元件集成到小型电路板 [22] - 咖啡厅成为创新孵化地 跨企业协作催生新产品创意 [28] 创新生态体系 - 形成"热带雨林式"多层次创新生态 包含龙头企业/高校/中小企业等不同层级主体 [32] - 1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19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3] - 创新产品从想法到落地仅需15天 如新型VR镜片快速研发 [30][35] 行业应用场景 - 技术应用于数字安防/工业视觉/智能网联汽车/医学影像四大领域 [16] - AR增强现实摄像头实现车流/人流智能监测 [18] - 工业领域3D相机用于缺陷检测/零部件测量/机器人引导 [18]
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
新华日报· 2025-07-21 14:32
城市发展动力与创新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7个重点任务,其中"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是关键方向 [1] - 改革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需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土地资源约束、公共服务不均、传统产业转型等难题 [1] - 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协同机制构建是打通堵点、注入动能的核心领域 [1] 创新生态与新质生产力 - 创新生态需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破除人才/技术/资本流动壁垒 [2]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孵化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突破点 [2] - 城市需通过有机更新实现功能/产业/治理全面优化,同时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以链接全球资源 [2] 城市治理与民生联动 - 城市治理需创新理念与手段,通过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 - 倾听民意是提升治理水平的关键,避免因粗放管理导致资源闲置或浪费 [3] -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是凝聚治理合力、增强发展动力的核心路径 [3]
厚植互联网内容创作沃土
中国经济网· 2025-07-21 06:48
行业趋势 - 互联网内容创作行业正从"二次元"扩展到"全场景",创作者身份从"数字游民"升级为"文化使者" [1] - 内容创作已从小众圈层发展为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2] - 行业需要推动"内容+科技"和"内容+场景"的深度融合,运用AI、VR等技术提升沉浸式体验 [2] 用户数据 - BW2025展会吸引40万人次观众、167家全球展商和超3万名Coser参与 [1] - 小红书60岁以上月活用户超过3000万 [1] - B站百大UP主中"95后"和"00后"占比超过60% [1] 生态建设 - 上海"V聚场"和哔哩哔哩新总部构建"创作共同体",提供办公、培训、直播一体化设施 [1] - 形成"创作—孵化—变现"的完整产业链,解决创作者工具和流量焦虑 [1] - 城市通过BW、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活动为创作者提供素材库,实现双向赋能 [2] 发展建议 - 需要打破地域壁垒,提供政策支持、场地保障、版权保护和流量扶持 [2] - 鼓励平台企业搭建共享设施,支持新技术应用 [2] - 引导创作者用中国视角讲述世界故事,传递正能量 [2]
三重优势持续释放 筑牢中国供应链对美企“磁吸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22:56
美国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重视程度提升 - 美国参展企业数量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同比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之首,其中六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1]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显示几乎所有受访美企认为失去中国市场将削弱其全球竞争力 [1] 中国供应链的核心优势 - 中国具有领先全球的全产业链优势,可以独立实现其他地区可能需要多国协作才能完成的生产流程 [1] - 中国供应链带来持续的成本效益优势,即便叠加关税成本,仍较其他地区具有一定优势 [1] - 中国供应链已融合机器人、AI与软件技术,成为高度智能化系统,被英伟达创始人称为"奇迹" [2] 美国企业与中国供应链的深度合作案例 - 苹果公司全球200家主要供应商中逾八成在中国生产 [2] - 嘉吉集团在中国布局六大粮油基地,河北工厂是其全球第二大加工厂 [2]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5%,服务其全球战略 [2] 美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 多数受访美企选择通过提升本土化运营水平来应对挑战,而非撤出中国 [2] - 中美工商界对加强供应链合作有共同意愿,期待推动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3]
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述评之四
新华社· 2025-07-20 16:37
创新城市建设部署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创新被置于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首位[1] - 会议明确要"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要求城市实现要素高效聚合、制度精准适配、主体深度协同[3] - 创新被视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的核心动力[1][3] 创新生态培育案例 - 深圳南山"机器人谷"形成"上午研发、下午测试、晚上迭代"的协同效应,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2][3] - 杭州通过高能级科创平台和科创基金培育出宇树科技等创新企业,形成创新"热土"[4] - 长三角地区打破区域壁垒,思必驰联合上海交大等技术攻坚成果应用于奇瑞、吉利等车企[7][8] 差异化发展路径 - 专家强调需避免"千城一面",应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准定位,激发特色优势[5] - 江苏向61家"筑峰强链"民企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天津推动高铁站、产业、城市深度融合[9] - 北京中海大吉巷、贵阳"新印1950"等城市更新项目成为"人、城、产"融合的创新支点[9] 城市枢纽功能强化 - 会议提出发挥城市在"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需通过创新驱动、产业集聚、消费升级激发潜力[10] - 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实现跨区域零部件协同,义乌依托市场优势培育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集群[10] - 重庆依托中欧班列发展外向型经济,海南儋州通过高水平开放集聚全球优质资源[10] 改革赋能创新 - 段进院士指出需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城市创造力,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增值电信等领域开放[6][9] - 国家发改委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拉动投资消费,培育新动能[9] - 创新城市建设被视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具体实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