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分子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外资缘何纷纷加码在华研发
搜狐财经· 2025-10-30 07:39
外资在华研发投入趋势 - 外资企业加大在华研发投入步伐加快 截至今年9月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631家 截至今年1月北京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达221家[3] - 德国博世集团计划未来5年投资约100亿元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智能驾控产业创新项目 聚焦研发和生产全栈式智驾系统及智能座舱软硬件[3] - 丹麦丹佛斯集团在浙江嘉兴新增投资27亿元建设在华第二园区 打造集研发测试生产展示为一体的未来工厂和零碳产业园区 这是该企业过去20年间第十次增资[3] 中国市场吸引力因素 - 中国拥有庞大且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 很多新趋势和新需求首先在中国出现 例如德国拜耳健康消费品中中国创新产品占全球创新产品总量15%为单一市场最高[4] - 中国在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绿色能源等领域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从概念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链条[4] - 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名 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球百强[4] 跨国企业战略转型 - 跨国企业优化在华投资布局不是简单生产环节转移 而是全球创新资源的重新配置和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3][5] - 投资中国从本地化策略转变为面向全球的前瞻举措 "在华研发 服务全球"成为跨国企业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内在需求[4] - 跨国药企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发合作 利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靶向蛋白与分子结合模式筛选小分子药物[5] 中国创新环境优势 - 中国拥有完备产业体系丰富应用场景和完整产业链 为研发效率提供硬支撑[4] - 全社会对创新的包容与推动营造了良好软环境 从政府企业到消费者对创新事物高度接纳形成技术与市场正向循环[4] - 中国落实政府采购领域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创新机制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5]
外资缘何纷纷加码在华研发(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19
外资在华研发投资趋势 - 外资企业加大在华研发投入步伐加快 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631家[1] 北京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达221家[1] - 德国博世集团计划未来5年投资约100亿元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智能驾控产业创新项目[1] - 丹麦丹佛斯集团在浙江嘉兴新增投资27亿元建设在华第二园区 为过去20年间第十次增资[1] 外资加码研发的驱动因素 -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很多新趋势和新需求首先在中国出现[2] - 中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2] - 全社会对创新的包容与推动营造了良好软环境 形成技术与市场的正向循环[3] 中国市场在全球创新链中的角色 - 投资中国从本地化策略转变为面向全球的前瞻举措 "在华研发 服务全球"成为跨国公司内在需求[2] - 以德国拜耳为例 其健康消费品中中国创新产品占全球创新产品总量的15% 为单一市场最高[2] - 跨国药企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合作 利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进展筛选小分子药物[3] 中国创新环境的竞争优势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名 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2] - 中国市场能为新技术提供从概念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链条[3] -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3]
又有四只新股开启招股!自动驾驶双雄正面PK,谁更胜一筹?
搜狐财经· 2025-10-29 11:58
10月28日,四家企业扎堆登陆港股,IPO市场热闹开锣。截至收盘,滴普科技涨150.56%,八马茶业涨86.70%,剑桥科技涨33.86%,三一重工涨2.82%。 暗盘交易:11月5日16:15-18:30 回溯10月行情,新股市场持续保持前期的火热节奏,截至发稿,共有12只新股成功登陆港股。其中,金叶国际集团上市首日大涨330%,刷新2025年新股首 日涨幅记录。 | | | | | 2025年10月港股IF | | --- | --- | --- | --- | --- | | 代码 | 公司名称 | 上市日期 | 上市首日涨跌幅 | 首日一手收 | | | | | | (港元) | | 06980.HK | 八马茶业 | 2025/10/28 | 86.70% | 4335 | | 06166.HK | 剑桥科技 | 2025/10/28 | 33.86% | ت ت ج | | 06031.HK | 三一重工 | 2025/10/28 | 2.82% | 120 | | 01384.HK | 滴普科技 | 2025/10/28 | 150.56% | 8028 | | 00638.HK | 广和通 | ...
港股IPO周报:协创数据等多家A股公司递表 创新药企百利天恒通过聆讯
新浪财经· 2025-10-26 15:08
港股新股市场周度活动概览 - 本周有7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3家公司通过聆讯,5家公司招股,及3只新股上市 [1] 新递表公司核心信息 - 广东金添动漫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IP趣玩食品行业的开创者及领导者,2024年按收入计是中国最大的IP趣玩食品企业,市场份额为7.6% [2] - 金添动漫2024年收入约为8.7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3亿元人民币 [2] - 禹王生物营养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及其制品供应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为8.1% [3] - 禹王生物营养2024年收入约为8.32亿元人民币,年内溢利约为1.25亿元人民币 [3] - 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氯碱化学品行业龙头,按2024年收入计是中国最大的粒状烧碱等多种化学品生产商 [3] - 滨化集团2024年收入为102.28亿元人民币,盈利为2.17亿元人民币 [3] - 协创数据是全球市场第二大国内智慧存储设备制造商,2024年全球消费级智能摄像机市场份额为6.6% [4] - 协创数据2024年收入约为74.10亿元人民币,期内溢利约为6.87亿元人民币 [4] - 西藏智汇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西藏的锌、铅及铜矿业公司,2024年在西藏锌精矿产量排名第五 [5] - 智汇矿业2024年收入约为3.01亿元人民币,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约为5585.4万元人民币 [5] - 中伟股份2024年全球pCAM产品销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1.8%,镍系pCAM及钴系pCAM市场份额分别为20.3%及28.0% [6] - 中伟股份2024年总收入为402.2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88亿元人民币 [6] - 和辉光电是领先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2024年销售量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7] - 和辉光电2024年收入约为49.58亿元人民币,年内亏损总额约为25.18亿元人民币 [7] 通过上市聆讯公司核心信息 - 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拥有九个创新资产管线,其中两项处于商业化阶段 [8] - 旺山旺水2024年收入为322.4万元人民币,净亏损2.18亿元人民币 [8] - 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碳化硅外延片制造商,2024年以收入及销量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6%及32.5% [9] - 天域半导体2024年收入约为5.2亿元人民币,年内毛利约为-3.74亿元人民币 [9] - 百利天恒是一家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在肿瘤大分子治疗领域具备全球领先的创新研发能力 [10] - 百利天恒2024年收入约为58.21亿元人民币,年期内盈利约为37.08亿元人民币 [10] 招股公司核心信息 - 三一重工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53倍,涉及663亿港元,按2020年至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的累计收入计是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企业 [10] - 滴普科技公开发售超购7590倍,涉资2,721亿元,以2024年的收入计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4.2% [11] - 剑桥科技H股发行最终价格为每股68.88港元,已与16名基石投资者达成协议,合计认购2.90亿美元 [12] - 八马茶业吸引约16.9万份认购申请,超额认购达2684倍,按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及2024年销售收入计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排名第一 [13] - 明略科技拟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发售价每股141.00港元,预期于2025年11月3日开始买卖 [14] 新上市公司表现 - 海西新药挂牌首日涨20.60%,首周累涨26.74%,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 [15] - 聚水潭挂牌首日涨23.86%,首周累涨13.92%,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2024年市场份额为24.4% [16][17] - 聚水潭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率5.4%,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4696万元 [17] - 广和通挂牌首日跌11.72%,首周累跌9.44%,公开发售获认购550.99倍,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达31.25% [17]
中国成为跨国企业研发热土
经济日报· 2025-10-25 06:08
外资研发布局不断提速 2025年1月至8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35家,同比增长14.8%。一系列数据表明,外资在华投 资热情不减、投资结构优化。 今年以来,一大批外资在华研发项目陆续落地,凸显出越来越多跨国企业正顺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 势,加大在华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本地化创新能力,在赢得更广阔市场机遇的同时,也推动中国加速 从"制造基地"向"研发热土"转变。 重视研发、创新导向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特征。在此背景下,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投入力度持续提升,设 立研发中心的步伐明显加快。 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提出,2013年后的10年间,在华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研 发经费增长超过86.5%。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累计突破600家,北京外资研发中心 数量较去年翻番。 林骁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为全球科研带来新动力。阿斯利康在中国正利用人工智能技 术加速科学发现。例如,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发合作,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靶向蛋白与 现有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并进行针对性优化,从而筛选出高效且具有优异开发潜力的小分子药物。 中国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为何外资企业在中国投 ...
创新药投资手册
2025-09-28 22:57
创新药风险调整成功率评估依赖现有临床数据,二期临床阶段可参考一 期数据预测,一期数据良好时,成功率预期可提高至 70%-80%,此方 法虽难量化,但有助于早期投资布局。 中国创新药企海外市场扩展主要通过"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两种 模式。"借船出海"依赖与海外企业合作,而"造船出海"则需企业具 备雄厚资金实力,建立海外团队。 中国创新药获海外认可得益于工程师红利,小分子药物研发经验积累, 以及逐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小分子产品,使其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关注 与认可。 License out 交易流程包括寻找合作伙伴、签署保密协议、物料转移协 议、签订意向书、尽职调查及最终许可协议等步骤,并设立联合指导委 员会进行管理,需评估各阶段风险。 中国在大分子药物研发方面具有工程师红利和成本效益优势,工程师能 够高效进行细胞系发酵并筛选稳定抗体,研发速度快且质量高,研发成 本相对较低。 Q&A 创新药的估值体系如何构建? 创新药的估值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相对估值法、绝对估值法和风险调整。绝 对估值法通常通过现金流折现(DCF)计算每个药品的净现值(NPV)。然而, 在二级市场交流中,相对估值法更为常用。相对估值法包括三个组 ...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今日启幕,主宾省江苏与主宾国英国提前展开互动从扬子江到泰晤士河,“良伴”同行路不遥
新华日报· 2025-09-08 07:44
核心观点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启幕 主宾省江苏与主宾国英国通过双向投资合作交流会深化绿色低碳 生物医药 消费和服务业三大领域合作 [1][2][3] - 江苏与英国贸易投资数据表现亮眼 1-7月进出口额75.7亿美元同比增长8.2% 英国在苏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9.7亿美元 江苏在英中方协议投资额16亿美元 [4] - 企业合作案例涵盖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 能源等多领域 包括捷豹路虎纯电动车生产线建设 阿斯利康累计在苏投资超50亿美元 GSK与恒瑞医药5亿美元创新药物合作等 [4][5][6] 贸易投资数据 - 1-7月江苏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75.7亿美元 同比增长8.2% [4] - 英国在苏累计设立外商投资项目1532个 实际使用外资49.7亿美元 [4] - 江苏在英设立境外投资项目139个 中方协议投资额16亿美元 [4] 汽车制造合作 - 捷豹路虎常熟生产基地推进纯电动车生产线建设 产品将直供欧洲市场 [4] - 该基地是捷豹路虎首个海外整车制造工厂 已成为中英制造业合作标杆范本 [4] 生物医药合作 - 阿斯利康1993年进入中国首选江苏 累计在苏投资超50亿美元 建成无锡供应基地和泰州生产基地 [4] - 2022年追加投资4.75亿美元建设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 增资升级泰州基地安达释产线 [4] - GSK与恒瑞医药签署5亿美元协议 联合开发12款创新药物 [5] - 江苏自贸区实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 为合作提供新机遇 [5] 能源领域合作 - 英国石油参与投资连云港LNG赣榆接收站 计划2027年投产 [6] - 与嘉澳新能源合作全国首个生物航煤"白名单"出口项目 2023年8月交付首批产品 [6] - bp pulse充电品牌加速布局江苏核心城市 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和润滑油业务 [6] 企业并购与品牌运营 - 江苏艾兰得2016年收购英国诺亚公司 年营收从不足3亿元提升至12亿元 [6] - 通过设备改造 工艺升级和中国市场拓展 旗下"巴拉克亚"品牌成为中国电商女性营养品类目头部品牌 [6] 产业基金支持 - 无锡中欧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已落地9只产业基金 包括50亿元国风投生物科技基金 40亿元江苏省生物医药专项母基金 10亿美元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 [6] - 园区着力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 为中外合作提供坚实支撑 [6]
复星医药新任董事长首次公开亮相
证券日报· 2025-08-28 00:13
公司战略与领导层 - 创新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聚焦制药与高值器械两部分持续深耕 [2] - 董事长陈玉卿于今年4月开始全面负责公司战略 组织发展 团队培养和人才储备等重要工作 [2] - 公司持续推进非战略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和整合 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 今年以来已签约处置项目总额超20亿元 [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195.14亿元 其中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2]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 同比增长38.96%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11.90%达21.34亿元 [3] -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分别同比降低1.29% 1.76% 7.79% [3] 研发投入与策略 - 研发费用降低主要系公司降低了仿制药业务板块的研发投入 仿制药研发投入减少1.4亿元 创新药投入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 [4] - 研发策略聚焦实体瘤 血液瘤 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 并向慢病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拓展布局 [5] - 创新药品成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三大研发主体:复宏汉霖聚焦抗体药物和ADC药物 全球研发中心聚焦小分子药物 复星凯瑞聚焦细胞治疗技术 [4] 业务板块表现 - 制药业务实现营收139.01亿元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营收19.55亿元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营收35.92亿元 [4] - 子公司复宏汉霖上半年实现营收28.20亿元同比增长2.7% 毛利润约21.99亿元同比增长10.5% 净利润3.90亿元 [4] - 复宏汉霖海外产品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00% 主要系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放量所致 [4] 行业环境 - A股创新药板块迎来较大估值修复 创新药"拔估值"临近尾声 正进入"等业绩"行情 [5] - 行情将从"炒预期"进入"验真章"阶段 进入精选个股 看业绩吃饭的第二赛程 [5]
博腾股份连跌4天,中欧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列前十大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8-21 22:32
公司股价表现 - 博腾股份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3.44%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全球药企、生物科技公司及科研机构提供从临床前研究到药品上市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覆盖小分子药物、多肽与寡核苷酸药物、蛋白与偶联药物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等领域 [1] - 研发、生产、运营场地覆盖中国(重庆、上海、四川、江苏、江西和湖北)、美国、斯洛文尼亚、比利时、瑞士和丹麦等地 [1] 基金持仓动态 - 中欧基金旗下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进入博腾股份前十大股东,且为今年二季度新进 [1] - 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达26.29%,同类排名1357(总4492只) [1] 基金经理信息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现任基金经理为葛兰和赵磊 [3] - 葛兰累计任职时间10年又47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99.08亿元,任期回报116.41% [4] - 赵磊累计任职时间48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08.01亿元,任期回报13.09% [5] - 葛兰管理的中欧研究精选混合A任职回报-33.81%,中欧研究精选混合C任职回报-35.13%,中欧阿尔法混合C任职回报-33.30% [4] - 赵磊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任职回报13.01%,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任职回报13.13% [5] 基金公司股权结构 -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董事长为窦玉明,总经理为刘建平 [5] - 公司股东包括WP Asia Pacific Asset Management LLC(持股23.30%)、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窦玉明(持股20%)、上海睦亿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8.55%)等 [5][6] - 葛兰个人持股比例为1.50% [5][6]
红杉中国杨云霞:生物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始终只有两个 | 投资人说
红杉汇· 2025-08-19 08:06
核心观点 - 医疗健康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是人类对生命科学认知的突破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工具的进化,短期市场情绪不会动摇行业发展[7][11][12] - 中国创新药生态链的工程效率已得到验证,未来将更加蓬勃,国际化趋势明显[7][19][24] - 商业化成功需遵循"更快、更便宜、更好"的三角法则,三者兼顾最理想,但单点突破也能成功[15][17] - 对外授权交易(License-out)是策略性选择,可换取资金、背书或生存空间[19][20][22] - 投机型创业者正离场,行业将沉淀出优质创业者[24] 行业驱动力 - 生物医药是技术驱动型行业,依赖靶点理解和分子工具开发(如ADC、核酸药物)[9] - 资本是重要生产要素,投入越大发展越快,但周期轮动不影响长期趋势[11] - AI加速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可能颠覆制药工业[14] 投资逻辑 - 红杉中国坚持投资能改变生命轨迹的产品、技术突破和最佳创新团队[12] - 一级市场投资验证周期长(5-8年),需耐得住寂寞[12] - ADC领域已验证中国创新药效率(如普方生物18亿美元被收购),双抗、多抗等可能是下一波机会[13] 商业化模型 - 商业化需满足"更快、更便宜、更好"三角法则,例如降血脂药半年一针虽贵但患者仍选择[15] - CAR-T疗法因成本高、流程复杂导致商业化低于预期[17] 国际化与交易策略 - License-out激增源于中国CRO/CDMO资源、国际化人才和临床数据质量的提升[19] - 交易可阶段性换取资金或获得大厂背书,支撑未来发展[20][22] 行业前景 - 中国医药将更深入融入全球生态,出海扩大创业公司想象空间[24] - 新药研发需10年长期投入,投机者离场后行业将更健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