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分子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今日启幕,主宾省江苏与主宾国英国提前展开互动从扬子江到泰晤士河,“良伴”同行路不遥
新华日报· 2025-09-08 07:44
核心观点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启幕 主宾省江苏与主宾国英国通过双向投资合作交流会深化绿色低碳 生物医药 消费和服务业三大领域合作 [1][2][3] - 江苏与英国贸易投资数据表现亮眼 1-7月进出口额75.7亿美元同比增长8.2% 英国在苏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9.7亿美元 江苏在英中方协议投资额16亿美元 [4] - 企业合作案例涵盖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 能源等多领域 包括捷豹路虎纯电动车生产线建设 阿斯利康累计在苏投资超50亿美元 GSK与恒瑞医药5亿美元创新药物合作等 [4][5][6] 贸易投资数据 - 1-7月江苏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75.7亿美元 同比增长8.2% [4] - 英国在苏累计设立外商投资项目1532个 实际使用外资49.7亿美元 [4] - 江苏在英设立境外投资项目139个 中方协议投资额16亿美元 [4] 汽车制造合作 - 捷豹路虎常熟生产基地推进纯电动车生产线建设 产品将直供欧洲市场 [4] - 该基地是捷豹路虎首个海外整车制造工厂 已成为中英制造业合作标杆范本 [4] 生物医药合作 - 阿斯利康1993年进入中国首选江苏 累计在苏投资超50亿美元 建成无锡供应基地和泰州生产基地 [4] - 2022年追加投资4.75亿美元建设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 增资升级泰州基地安达释产线 [4] - GSK与恒瑞医药签署5亿美元协议 联合开发12款创新药物 [5] - 江苏自贸区实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 为合作提供新机遇 [5] 能源领域合作 - 英国石油参与投资连云港LNG赣榆接收站 计划2027年投产 [6] - 与嘉澳新能源合作全国首个生物航煤"白名单"出口项目 2023年8月交付首批产品 [6] - bp pulse充电品牌加速布局江苏核心城市 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和润滑油业务 [6] 企业并购与品牌运营 - 江苏艾兰得2016年收购英国诺亚公司 年营收从不足3亿元提升至12亿元 [6] - 通过设备改造 工艺升级和中国市场拓展 旗下"巴拉克亚"品牌成为中国电商女性营养品类目头部品牌 [6] 产业基金支持 - 无锡中欧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已落地9只产业基金 包括50亿元国风投生物科技基金 40亿元江苏省生物医药专项母基金 10亿美元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 [6] - 园区着力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 为中外合作提供坚实支撑 [6]
复星医药新任董事长首次公开亮相
证券日报· 2025-08-28 00:13
公司战略与领导层 - 创新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聚焦制药与高值器械两部分持续深耕 [2] - 董事长陈玉卿于今年4月开始全面负责公司战略 组织发展 团队培养和人才储备等重要工作 [2] - 公司持续推进非战略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和整合 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 今年以来已签约处置项目总额超20亿元 [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195.14亿元 其中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2]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 同比增长38.96%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11.90%达21.34亿元 [3] -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分别同比降低1.29% 1.76% 7.79% [3] 研发投入与策略 - 研发费用降低主要系公司降低了仿制药业务板块的研发投入 仿制药研发投入减少1.4亿元 创新药投入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 [4] - 研发策略聚焦实体瘤 血液瘤 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 并向慢病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拓展布局 [5] - 创新药品成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三大研发主体:复宏汉霖聚焦抗体药物和ADC药物 全球研发中心聚焦小分子药物 复星凯瑞聚焦细胞治疗技术 [4] 业务板块表现 - 制药业务实现营收139.01亿元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营收19.55亿元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营收35.92亿元 [4] - 子公司复宏汉霖上半年实现营收28.20亿元同比增长2.7% 毛利润约21.99亿元同比增长10.5% 净利润3.90亿元 [4] - 复宏汉霖海外产品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00% 主要系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放量所致 [4] 行业环境 - A股创新药板块迎来较大估值修复 创新药"拔估值"临近尾声 正进入"等业绩"行情 [5] - 行情将从"炒预期"进入"验真章"阶段 进入精选个股 看业绩吃饭的第二赛程 [5]
博腾股份连跌4天,中欧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列前十大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8-21 22:32
公司股价表现 - 博腾股份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3.44%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全球药企、生物科技公司及科研机构提供从临床前研究到药品上市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覆盖小分子药物、多肽与寡核苷酸药物、蛋白与偶联药物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等领域 [1] - 研发、生产、运营场地覆盖中国(重庆、上海、四川、江苏、江西和湖北)、美国、斯洛文尼亚、比利时、瑞士和丹麦等地 [1] 基金持仓动态 - 中欧基金旗下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进入博腾股份前十大股东,且为今年二季度新进 [1] - 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达26.29%,同类排名1357(总4492只) [1] 基金经理信息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现任基金经理为葛兰和赵磊 [3] - 葛兰累计任职时间10年又47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99.08亿元,任期回报116.41% [4] - 赵磊累计任职时间48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08.01亿元,任期回报13.09% [5] - 葛兰管理的中欧研究精选混合A任职回报-33.81%,中欧研究精选混合C任职回报-35.13%,中欧阿尔法混合C任职回报-33.30% [4] - 赵磊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任职回报13.01%,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任职回报13.13% [5] 基金公司股权结构 -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董事长为窦玉明,总经理为刘建平 [5] - 公司股东包括WP Asia Pacific Asset Management LLC(持股23.30%)、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窦玉明(持股20%)、上海睦亿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8.55%)等 [5][6] - 葛兰个人持股比例为1.50% [5][6]
红杉中国杨云霞:生物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始终只有两个 | 投资人说
红杉汇· 2025-08-19 08:06
核心观点 - 医疗健康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是人类对生命科学认知的突破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工具的进化,短期市场情绪不会动摇行业发展[7][11][12] - 中国创新药生态链的工程效率已得到验证,未来将更加蓬勃,国际化趋势明显[7][19][24] - 商业化成功需遵循"更快、更便宜、更好"的三角法则,三者兼顾最理想,但单点突破也能成功[15][17] - 对外授权交易(License-out)是策略性选择,可换取资金、背书或生存空间[19][20][22] - 投机型创业者正离场,行业将沉淀出优质创业者[24] 行业驱动力 - 生物医药是技术驱动型行业,依赖靶点理解和分子工具开发(如ADC、核酸药物)[9] - 资本是重要生产要素,投入越大发展越快,但周期轮动不影响长期趋势[11] - AI加速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可能颠覆制药工业[14] 投资逻辑 - 红杉中国坚持投资能改变生命轨迹的产品、技术突破和最佳创新团队[12] - 一级市场投资验证周期长(5-8年),需耐得住寂寞[12] - ADC领域已验证中国创新药效率(如普方生物18亿美元被收购),双抗、多抗等可能是下一波机会[13] 商业化模型 - 商业化需满足"更快、更便宜、更好"三角法则,例如降血脂药半年一针虽贵但患者仍选择[15] - CAR-T疗法因成本高、流程复杂导致商业化低于预期[17] 国际化与交易策略 - License-out激增源于中国CRO/CDMO资源、国际化人才和临床数据质量的提升[19] - 交易可阶段性换取资金或获得大厂背书,支撑未来发展[20][22] 行业前景 - 中国医药将更深入融入全球生态,出海扩大创业公司想象空间[24] - 新药研发需10年长期投入,投机者离场后行业将更健康[24]
红杉中国杨云霞:生物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始终只有两个
36氪· 2025-08-06 09:01
行业核心驱动力 - 生物医药行业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核心驱动力始终是人类对生命科学认知的突破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工具的进化[1][5] - 药物研发取决于对药物靶点的生物学理解及开发针对靶点的分子工具,如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ADC、核酸药物等[2] - 随着靶点理解的深入和工具增加,药物分子形态越来越丰富,近期国内行业重磅交易多为这类研发的成功展示[4] 投资逻辑与策略 - 一级市场投资核心逻辑未变:寻找改变生命轨迹的产品、追逐技术突破、投资最好的创新团队[5] - 投资是漫长修行,结果需5-8年甚至更长时间验证,需在动态市场中调整心态[6] - 资本是重要生产要素,投入越大行业发展越快,但短期市场情绪不会动摇行业根本发展[4] 创新药发展趋势 - ADC、双抗等创新药物分子在中国迅速发展,普方生物以18亿美元被收购验证中国创新药生态链工程效率[7] - 未来可能出现更多"下一波"如双抗、多抗、下一代ADC、小核酸药物等,生物制药进入形态多样化的时代[7] - AI加速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将显著加速甚至颠覆制药工业和医疗健康全链条[8] 商业化落地模型 - 商业化本质是新产品是否比现有产品更快、更便宜、更好,三者兼顾最理想,否则需将单一长板拉到极限[9] - 降血脂领域产品从每日口服升级为半年一针,极大提高患者依从性,尽管未更便宜仍受患者青睐[9] - CAR-T疗法在血液瘤治疗效果上做到"更好",但制备成本和使用流程复杂昂贵,商业化进展低于预期[11] 中国创新药国际化 -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激增,源于行业基础建设提升、人才国际化、临床数据规范等因素叠加[12] - 对外授权交易可成为阶段性策略选择,换取企业生存发展空间或获得行业大厂背书[13][15] - 中国生物医药更深入融入全球生态,出海趋势下创业公司想象空间更大,投资人热情更高[16]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创新药基础设施已成熟高效,医药产业生态链工程效率得到验证,未来发展将更加蓬勃[1][16] - 新药研发需长期投入,临床推进至获批动辄需10年,创业者和投资人均需强信念支持[16] - 投机型创业者在经历"冰冻期"后将离场,行业将沉淀出优质创业者[16]
和美药业赴港上市收证监会反馈:需说明A股辅导、历史沿革等问题,搭建、拆除红筹架构过程中合法合规情况
新浪证券· 2025-08-04 20:48
上市进展 - 公司收到证监会关于境外上市的备案反馈意见 要求说明A股上市辅导备案情况 是否继续推进A股上市及具体安排 [1] - 公司需补充说明红筹架构搭建拆除过程中外汇登记 境外投资 外商投资 税务等监管程序的合法合规性 [1] - 公司需提供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合法合规的结论性意见 [2] - 公司需证明业务范围不涉及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相关领域 [2] - 公司于2024年5月29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拟根据上市规则第18A章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4] - 公司曾于2023年4月启动A股上市辅导 但于2025年5月终止辅导协议 [4] 公司基本面 - 公司成立于2002年 是一家创新驱动的生物制药公司 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领域的小分子药物开发 [4] - 公司主要治疗领域包括银屑病 白塞病和炎症性肠病等 [4] - 公司已完成6轮融资 募集资金总额约9.51亿元 2024年E轮融资后投后估值达39亿元 [4] - IPO前投资者包括上海千骥(默沙东持股49.5%) 泰格投资 泰鲲投资及倚锋睿意等知名机构 [4] 研发管线 - 公司已开发七个小分子候选药物 其中2款药物共计三个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试验或NDA阶段 [5] - 公司核心管线已进入后期临床阶段 但临床数据显著弱于竞品或市场规模有限 商业化面临挑战 [5]
晶泰控股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晶泰控股、晶泰科技、Doratake Therapeutics、辉瑞、艾伯维、礼来、赛诺菲、石药集团、A16Z、头 部日化保健品公司等 - **行业**:AI 药物研发、材料(日化美妆、化工材料)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晶泰科技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业务模式**:利用量子物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驱动创新药物和材料研发[3] - **技术优势**:通过量子物理模拟生成数据,弥补现实数据不足;机器人实验室高通量生产高质量数据,解决人工智能数据来源瓶颈;85%以上常见优化反应实现机器人自动化实验,效率和速度比传统人工实验提升 40 倍以上;开发超 200 个 AI 模型,建立超 10,000 平方米湿实验室,具备干湿实验室同步建立和自我迭代验证能力[3] 传统实验数据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局限性 - **数据维度缺失**:记录主要为应对监管要求,未构建核心要素与结果关联关系[5] - **负样本记录不充分**:传统记录侧重正样本,负样本记录不足,构建因果关系时负样本与正样本同等重要[5] - **数据难以追溯和利用**:早期纸质记录难追溯,电子记录仅电子化非数字化[5] - **数据一致性差**:不同年代、科学家和实验仪器产生的数据一致性差,适用于定性分析[5] 晶泰控股解决人工智能数据瓶颈的方式 - **量子物理模拟**:基于微观层面原子、电子相互作用规律,模拟生成大量数据,作为额外训练集,提升人工智能模型表现[6] - **机器人实验室**:2020 年起开发,7×24 小时不间断工作,高韧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强,细致记录数据,建立领先数据能力[6] 晶泰科技发展历程、核心优势与市场拓展 - **发展历程**:2014 年创立,2015 年正式成立;2015 - 2018 年专注晶体结构预测;2018 年进入小分子药物发现领域;2022 年进入大分子药物发现领域;2020 - 2021 年搭建机器人实验室体系;2024 年将能力延伸至材料领域[10] - **核心优势**:干湿实验室能力同步建设;AI 软硬件能力协同;全分子类型覆盖,全球少数在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发现领域具备 AI 工具箱和服务能力的公司[10] - **市场拓展**:拥有四个主要办公场地;2024 年 6 月 13 日在港交所 18C 规则下上市,二级市场表现稳健;累计服务超 300 家行业客户,全球前二十大药企中有 17 家是付费合作伙伴;融资额全球最大,投资人背景广泛;获政府及学术界认可,与多所科研院所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11][12] 晶泰科技与 Doratake Therapeutics 合作 - **合作背景**:Doratake Therapeutics 创始人 Gregory Verdine 学术、商业和投资领域成就卓越,其创立公司与大型药企有成功合作案例[13] - **合作意义**:获得业界广泛关注,首付款接近 1 亿美元,体现合作方对晶泰科技技术和前景的认可[14] - **合作内容**:多管线组合交易,包括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涉及肿瘤、自免等疾病方向;部分管线已推进一定阶段,部分从头开发;整体合同金额待敲定,预计与石药集团多管线打包交易可比;已达 PCC 阶段管线预计较快进入临床,重新开发管线预计两到三年进入临床或商业化,合作跨度超十年[15] 晶泰科技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开发能力 - **小分子药物开发**:2018 年开始建设,积累全链条研发实力,2023 年宣布两个进入 IND 临床阶段项目[16] - **大分子药物开发**:2021 年底组建团队,2025 年具备承接一体化订单服务能力,预计 2025 年与 MNC 签署至少一个管线开发服务合同,合同规模可能达 10 亿美元级别[16] - **未来合作预期**:预计未来有更多类似 Dovetree 合作及与大型跨国药企的大金额一体化委托项目[16] 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 **小分子药物研发**:在虚拟筛选中,人工智能可减少进入湿实验室的分子数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干湿融合阶段,为难成药靶点提供新颖解决方案;未来可能发现新作用机制或信号通路,但五年内实现可能性低[17] - **大分子药物研发**:针对高免疫原性抗体药物,人工智能可解决抗药抗体问题;在 GPCR 蛋白靶点抗体开发中,可突破传统方法局限性;在双靶点亲和力调节方面,可实现对特定信号通路精准调控[19][20][21] 公司客户复购情况 - **客户复购率超 70%**:包含正在开发第一个靶点但未签署第二个靶点合同的客户,表明客户对公司业务满意度高[22] 机器人实验室的作用 - **解决数据瓶颈**:批量生产高质量数据,弥补现实数据体量小的瓶颈,解决传统数据获取方式存在的问题[23][24] - **提升数据质量**:通过自动化和标准化流程,生成大量、高质量、无偏倚的数据,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提供可靠基础[24] - **提升人工智能模型能力**:7×24 小时不间断工作,扩展实验边界,增加数据积累,提升模型预测能力[27] 公司数据挖掘和利用方式 - **结合人工智能和领域知识**:开发“PadSite”工具,将公开数据库和文献中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提取有价值信息[25] 晶泰科技商业模式选择与演进 - **平台服务模式选择考量**:创始人缺乏创新药研发初期所需生物学背景和市场判断经验;人工智能在生物药行业处于早期阶段,自主开发管线失败概率高[29] - **未来发展考虑**:目前不进入临床阶段,大分子药物领域未来不排除向后端发展,若人工智能使药物发现成功率显著提升,将考虑自主开发管线[29] - **商业模式演进阶段**:第一阶段提供工具和技术服务;第二阶段介入早期研发,与外部合作共同开发;第三阶段具备领先研发能力时自主开发产品,目前主要处于第二阶段[31] 公司在材料领域进展 - **日化美妆领域**:开发出多肽分子,临床测试结果可能超越米诺地尔,正与头部日化保健品公司洽谈合作,预计未来一两年带来可观收入[32] - **化工材料领域**:聚焦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催化剂材料,利用现有能力拓展,未投入大量资源开发新模型[32] 公司未来收入增长预期 - **生物医药领域**:预计到 2028 年前每年实现 50% - 60%的收入增长,有望获得更多高金额交易实现超预期增长[36]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行业应用趋势 - **现状**:主要应用于难成药靶点,新技术拓展多为自上而下推动[37] - **未来趋势**:2028 年之后,若 AI 服务管线在临床和商业上成功,将引发行业顶层变革,高层将更广泛认可人工智能[3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晶泰科技人工智能模型优势**:预测准确率和召回率达 90%以上,高于通用模型;正反应预测能力优于人类科学家,负样本预测能力也强于人类[28] - **大分子药物 PCC 阶段价值量**:通常是小分子药物的 5 至 10 倍[30] - **公司在药物靶点选择策略**:利用内部团队优势,专注主流靶点,在 PCC 阶段或更早取得进展和数据,作为与大型 MNC 谈判筹码[31] - **医药和化工行业研发组织形态差异原因**:医药行业药企 know - how 集中在“做药”,不同靶点关联性不强,需 CRO 服务;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产品 know - how 深入,技术多为工艺改进,对信息保密性要求高,不适合 CRO 模式[33][34] - **公司与行业头部企业在材料领域合作模式**:通过合资公司进行产品开发,目前合作集中在非核心产品,验证成功后可能扩展到核心产品,预计 2026 年后合资公司带来大型核心产品[35]
睿智医药20250622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公司 睿智医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4 年受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和市场竞争激烈影响,营收 9.70 亿元,同比降 14.76%;归母净利润 -2.26 亿元,同比收窄 75.49%;扣非归母净利润 -2.36 亿元,经营性亏损收窄;药物研发业务占比 56.4%,国外市场占比超八成;下半年业绩回升 [3]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2.61 亿元,同比增 11.37%;归母净利润 664.21 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 -157.10 万元,同比减亏 94%;小分子药物业务增长乏力,大风险相关业务增长快;国内增速提升,海外市场景气度回升 [2][4][5] 2. **战略措施** - 全面推动整包战略,提供从 IND 到 PCC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强化全链条服务能力,增加高附加值订单占比,规划补充产业链关键环节 [6] - 加大新模态药物领域投入,在 ADC、RDC、AOC、PDC 等新型偶联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取得进展 [6] - 启动以 ADC 项目为切入点的整包服务,与 ADC 领域龙头企业合作,推出新一代 XDC 偶联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在抗体、多肽、小核酸四大领域实现组合应用 [2][7] 3. **市场拓展** - 国内重视大客户,由高管团队带领资深 BD 团队挖掘资源,重点开发传统向创新转型市场,通过整包加定制化服务帮助客户转型 [8] - 海外优化 BD 团队,以波士顿为核心深耕美国市场,加大欧洲新兴市场曝光率,筹备美国东海岸和英国新研发中心 [2][8] 4. **股权激励** - 2025 年 4 月 29 日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 5,261 万股,占股本总额 10.57%,激励对象 124 人,业绩指标要求营收增长 25%且净利润扭亏为盈 [2][9] 5. **业务规划与营收情况** - 小分子药物增长乏力,巅峰时约 4 - 5 亿元,占公司收入近一半,现需更大努力;大风险相关业务增长较快;国内增速因大项目提升,可能更高 [11] - 对 2025 年完成目标充满信心,虽半年报未公布,但看好全年目标完成 [10] 6. **ADC 业务与 CDMO 规模** - KTC 具备完整能力,早期研发可进行 ABC 制备,正在重建 ABC CNC 产能,产能覆盖从早期到 CNC 阶段,启东工厂规划有 ABC 产线,跟随客户需求投入 [12] 7. **BD 架构改革** - 原 BD 力量集中在国外,国内市场被动;改革后重新搭建团队,调整积极性、主动性和奖励机制,国内订单见效;海外 BD 团队由尹博统筹,加强欧洲力量,美国聚焦波士顿并计划设子公司 [13] 8. **资金与 CAPEX 计划** - 更多投入平台建设,如小核酸药平台、肥料开发及 ABC 开发平台;实控人胡总关注能力建设,在开源同时注重节流,控制 CAPEX 成本 [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二季度国内八肽企业有资金后推进项目,加大管线投入,传统药企在创新药领域投入增加 [15] 2. 海外市场自美国资金政策变动后景气度回升,2025 年第一季度复苏趋势持续 [17] 3. ADC 订单有整体一体化和分段项目,多肽、小核苷酸及 PDC 等新兴赛道表现出色 [18] 4. 2022 年起参与投资基金,通过少量资金撬动政府引导基金早期孵化,获取整包订单并参与后端收益分成,通过股权收购补足整包环节空缺 [4][19] 5. 2025 年一季度扣非前盈利,扣非后亏损约 100 万元,亏损面缩窄,对全年净利润扭亏为盈目标有信心 [20][21] 6. 实际控制人胡总担任董事长兼 CEO 后,管理层稳定,明确战略方向,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信心 [22]
多个中试平台聚集重庆 助力医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0 20:04
中试平台发展现状 - 重庆两江新区已聚集博济医药、博腾制药、桦冠生物等多个中试平台,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1] - 中试平台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的关键环节,提供中间试验的综合性支撑 [3] -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7年将培育中试能力建设平台20个以上,服务企业超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 [3] 博济医药业务布局 - 重庆博济医药规划面积23000平方米,已投用4000平方米,打造高端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 [3] - 公司聚焦复杂注射剂研发与生产,拥有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和CDMO两大平台,配备130台/套关键设备 [4] - 平台已孵化8家医药企业,目标助力客户完成复杂注射剂中国首仿及国际注册 [4] 博腾制药服务能力 - 博腾制药提供从临床前到药品上市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覆盖小分子药物、多肽与寡核苷酸药物等多个领域 [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交付超4000个项目,服务全球超1200家客户 [4] 两江新区产业生态 - 两江新区作为重庆生命健康产业核心区,拥有25个产业平台,涵盖技术服务、行政监管、产业孵化等多领域 [5] - 新区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创新 [5]
和美药业冲刺港股IPO:董事长张和胜夫妇控股46.5%,侄女婿陈英伟任董秘
搜狐财经· 2025-06-03 16:17
公司概况 - 赣州和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国证国际 [2] - 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领域的小分子药物发现与开发 [2] - 公司已开发由七种候选药组成的产品管线,包括三种自身免疫候选药物和四种肿瘤候选药物 [2]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和2024年的除税前亏损分别为1.56亿元和1.23亿元 [2] - 公司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1.23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9698.7万元 [2] - 公司2023年经营亏损为1.43亿元,财务成本净额为1296.3万元,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56亿元 [5] 股权结构 - 张和胜通过赣州和胜及赣州和毅合计控制约25.22%公司投票权 [5] - 郭雪梅通过香港和美控制约21.29%公司投票权 [5] - 张和胜和郭雪梅合共控制约46.51%公司投票权 [5] 管理层信息 - 张和胜担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主要负责监查集团的日常运营及整体业务战略与规划 [8][9] - 张和胜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管理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曾在美国Cadus制药公司及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任职 [9] - 陈英伟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主要负责集团的运营、投资及法律事务 [8][9] - 陈英伟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管理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持有制药化学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证 [9][10] 产品管线 - 公司目前没有获批准商业销售的产品,也未从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益 [2] - 公司产品管线涵盖各种尚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适应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