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大消息!深圳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7-06 17:19
政策支持 - 深圳市出台《若干措施》提出10条具体支持举措 包括高端芯片产品突破 加强芯片设计流片支持 加快EDA工具推广应用 突破核心设备及配套零部件 突破关键制造封装材料 提升高端封装测试水平 加速化合物半导体成熟等 [1] - 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赛米产业私募基金" 主要投向重点项目和细分龙头企业 构建"自主可控 高效协作 紧密配套"的本地化产业链供应链 [1][2] - 政策通过支持研发 专项资助 推广应用等普惠性政策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形成稳定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 [1] 产业现状 - 深圳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1424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同比增长16 9% [2] - 深圳汇聚海思半导体 记忆科技 中兴微电子 比亚迪半导体等知名企业 涵盖集成电路设计 制造 设备 材料等关键环节 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2] - 深圳已汇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上市企业50家 独角兽企业14家 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超过200家 [3] 区域规划 - 宝安区计划到2025年构筑车规级 人工智能 穿戴芯片产业创新集聚高地 实现产值突破1200亿元 增加值突破280亿元 [4] - 南山区和福田区重点发展高端芯片设计 巩固深圳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优势 [4] - 坪山区定位为硅基半导体集聚区 目标2025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4] 产业生态 - 深圳成立南山智园 深圳湾科技园等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吸引并集聚优秀企业 [3] - 深圳市龙华区 龙岗区 宝安区 南山区和福田区均围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出台产业政策 通过资金补贴 技术研发奖励 鼓励人才等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2]
半导体,大消息!深圳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7-06 17:15
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支持 - 深圳市出台《若干措施》,设立50亿元"赛米产业私募基金",以"政策+资本"方式支持产业全链条优化提质 [1] - 政策从高端芯片产品突破、EDA工具推广、核心设备零部件突破等10个方面提出具体支持举措 [1] - 基金将重点投向重点项目和细分龙头企业,围绕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集群建链、补链、强链、延链 [2] 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 深圳汇聚海思半导体、记忆科技、中兴微电子等知名企业,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2] - 2023年上半年深圳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142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6.9% [2] - 截至2025年4月,深圳已汇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上市企业50家,独角兽企业14家,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超200家 [3] 深圳市各区产业发展规划 - 宝安区计划到2025年实现车规级、人工智能、穿戴芯片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 [5] - 南山区和福田区重点发展高端芯片设计,巩固设计领域优势 [5] - 坪山区定位为硅基半导体集聚区,目标2025年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5] 产业集聚与平台建设 - 深圳成立南山智园、深圳湾科技园等产业集聚区,吸引优秀企业 [3] - 龙华区、龙岗区、宝安区等均出台产业政策,通过资金补贴、技术研发奖励等方式推动发展 [2]
深圳新设50亿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6 13:15
政策支持 - 深圳市发布《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0条具体支持举措,包括高端芯片产品突破、加强芯片设计流片支持、加快EDA工具推广应用等 [1] - 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赛米产业私募基金",以"政策+资本"组合拳支持产业全链条优化提质 [1] - 政策强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通过支持研发、专项资助、推广应用等普惠性政策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1] 基金详情 - "赛米产业私募基金"已于5月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由深创投担任管理人 [2] - 基金主要出资方包括深圳市引导基金、龙岗区引导基金等 [2] - 基金将主要投向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和细分龙头企业,重点围绕深圳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集群建链、补链、强链、延链 [2] 行业现状 - 深圳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镇,汇聚海思半导体、记忆科技、中兴微电子、比亚迪半导体等知名企业 [2]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142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6.9% [2]
深圳出台10条举措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快讯· 2025-07-06 08:12
近日,据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深圳市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 施》已出台实施,将支持集成电路全链条优化提质,做到强链稳链补链,全面提升深圳集成电路产业链 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引领力。此次《若干措施》从高端芯片产品突破、加强芯片设计流片支持、加快 EDA工具推广应用、突破核心设备及配套零部件、突破关键制造封装材料、提升高端封装测试水平、 加速化合物半导体成熟等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支持举措,推进全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突破和 整体提升,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圳特区报) ...
深圳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优势 出台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深圳商报· 2025-07-06 01:21
政策支持 - 深圳市出台《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0条具体支持举措,旨在推进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增强核心竞争力 [1] - 支持举措涵盖高端芯片产品突破、芯片设计流片支持、EDA工具推广应用、核心设备及配套零部件突破、关键制造封装材料突破、高端封装测试水平提升、化合物半导体加速成熟等领域 [1] - 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支持研发、专项资助、推广应用等普惠性政策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形成协同发展机制 [1] - 在关键核心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政府引导,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结合政府、市场、社会力量 [1] 行业现状 - 深圳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镇,汇聚海思半导体、记忆科技、中兴微电子、比亚迪半导体等知名企业,涵盖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已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2] - 2023年上半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142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6.9% [2] 资金支持 - 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赛米产业私募基金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总规模50亿元 [2] - 基金将主要投向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和细分龙头企业,以及对完善产业链有重大作用的项目 [2] - 重点围绕深圳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集群,着力构建"自主可控、高效协作、紧密配套"的本地化产业链供应链 [2]
深圳出台集成电路政策 50亿元助力全产业链突破
人民网· 2025-07-05 22:24
政策支持 - 深圳市出台《若干措施》以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赛米产业私募基金" [1] - 《若干措施》围绕"强链 稳链 补链"核心目标 提出10条具体支持举措 包括高端芯片产品突破 加强芯片设计流片支持 加快EDA工具推广应用等 [1] - 政策强调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强化政府引导 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 基金投向 - "赛米产业私募基金"已于5月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将主要投向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重点项目 细分龙头企业及对完善产业链具有重大作用的项目 [1][2] - 基金目标为构建"自主可控 高效协作 紧密配套"的本地化产业链供应链 [2] 行业现状 - 深圳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镇 已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优势 [2]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1424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同比增长16.9% [2]
【发展论衡】全球产业链的新趋势与中国对策
证券时报· 2025-07-01 02:20
全球产业链变革趋势 - 全球供应链从"一体化"转向"多元化"和"区域化" 1991-2008年全球贸易占GDP比重从30%升至52% 中间品贸易占比从9%升至29% 但2008年后因非关税壁垒增加 该比重震荡下滑至45% [2][3] - 美国关税战加速供应链重构 2017-2024年中国占美进口份额下降8 2个百分点 墨西哥 越南 欧洲和中国台湾地区份额分别提升2 1 2 2 1 9 1 7个百分点 墨西哥取代中国成为美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3] - 关键产业本土化趋势加强 医药 半导体 关键矿物和能源领域本土生产受重视 美国推动"近岸外包" 墨西哥依赖度提升 [3][4] 中国产业链升级特征 - 加工贸易占比显著下降 从加入WTO初期主导地位降至2024年的18 2% 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64 1% 反映制造能力从低端代工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 [5] - 出口结构高端化转型 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下降 纺织品占比从15%降至10% 高附加值产品如车船飞机占比从4 7%升至8 2% 化工产品占比从7 9%升至10 4% [5] - "新三样"成为出口新引擎 2024年中国生产全球80%太阳能电池板 76%锂离子电池和70%新能源汽车 2020-2022年相关出口增速超70% [6] 中国产业短板与发展方向 - 核心技术领域对外依存度高 半导体设备 高端芯片 航空发动机 汽车精加工设备等自给率低 基础产业全球占比从2015年10 9%降至2020年6 2% 不足发达国家三分之一 [7][8] - 资本市场将受四大影响:新兴市场产业链构建吸引资金流入 厂房设备资本开支催生投资机会 供应链数字化与AI技术需求提升 区域化布局利好基建仓储行业 [8]
特朗普政策摇摆原因与长期美债定价新框架
第一财经· 2025-06-29 20:47
特朗普政策逻辑分析 - 特朗普政策摇摆不定,市场创造"TACO交易"概念描述其关税威胁后因市场反应缓和而逢低买入获利的现象 [1] - 政策逻辑主线包括:通过关税提高政府收入促进制造业回流,从国别关税转向半导体、医药、汽车等战略行业高关税 [2] - "大而美"法案包含减税措施(未来十年减少4万亿美元收入)和1.6万亿美元减支方案,减税在2028年前实施而减支在2029年后 [3] - 政策包含去监管措施:撤销加密数字货币监管、取消PCAOB、增加公共土地租赁等 [3] 政策摇摆原因 - 市场压力是主因,特朗普对美债市场重视度高于美股,当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升幅超30bp时政策倾向回调 [4] - 美债收益率高位(4%)威胁美元国际储备地位,且利息负担沉重(2024财年1.1万亿美元),每降1基点可减少30亿美元支出 [5] - 选举压力迫使缓和关税政策,62%核心选民将"经济受损"列为投票否决项,医保覆盖面缩减已伤害基本盘 [6] 美债收益率分析 - 当前美债收益率高企主因美联储不降息,但长期高利率难持续,失业率从4%升至4.2%预示经济走弱 [8] - 通胀预期下降:一年期预测从3.63%降至3.2%,五年期从2.74%降至2.61% [8] - 美债收益率可能高于经济名义增长率,走低是市场阻力最小方向 [9] 美债定价框架变化 - 伯南克框架(通胀预期+自然利率+期限溢价)失效,关税战后10年期收益率上升无法用该框架解释 [10][11][12][14] - 新框架增加主权风险溢价变量,可解释收益率上升及实际收益率与黄金价格负向关系背离 [20] - 期限利差在关税战后从0.3%升至0.49%,反映主权风险担忧 [11][22] 美元体系相关因素 - 美国制造业占比仅10%,远低于中国(26%)、日本(20%)、德国(18%),推动制造业回流动机强烈 [23] - 通过高科技产品贸易(芯片、软件等)把控产业链,维持贸易逆差输出美元 [23] - 增加黄金和数字货币储备为美元增信,稳定币监管改革(《STABLE法案》)限定储备资产为短期美债 [24] - 债务上限已达36.1万亿美元,财政部采取特别会计手段(每月释放约70亿美元)延迟违约风险 [25]
欧盟磁铁危机自食恶果,中方稀土管控有理有据,合作姿态才是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6-27 22:08
稀土磁铁出口管制 - 中国自4月起对关键矿产和稀土磁铁实施出口管制,导致全球汽车和高科技产品供应链受阻,欧洲受影响尤为严重[3] - 尽管中国承诺加快审批速度,但欧洲稀土短缺问题持续存在,目前中国已建立出口许可制度对所有稀土出口实施严格管控[3] - 中国外交部表示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且非歧视性,商务部称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稀土出口的合规申请[5] 中欧贸易关系 - 欧盟驻华大使称中欧贸易关系"不太明朗",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40%但欧盟对华出口下降30%[3] - 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计划下月访华,希望中方解决对欧稀土磁铁出口问题[3] - 欧盟近期对中国采取多项限制措施,包括禁止出口高端光刻机、禁售高端芯片、限制中国电动车和医疗器械采购[7] 行业影响与应对 - 稀土磁铁短缺对欧洲企业造成"非常、非常严重"的影响,欧盟将此归咎于中国出口管制[1][3] - 中国政府要求稀土企业全面上报技术专家详细信息,包括专业知识领域、教育背景等核心数据,以防止商业秘密泄露[7] - 中国通过建立"稀土出口审批"和"稀土人员从事档案"双制度,加强对战略资源和人才的保护[7]
这种AI芯片材料,被垄断!
半导体芯闻· 2025-06-25 18:24
核心观点 - 日东纺绩是全球唯一的高端玻璃布(T玻璃)供应商,该材料对制造高性能AI服务器至关重要,目前供应紧张[1][5] - 英伟达、微软、谷歌和亚马逊等AI巨头已预订日东纺绩大部分高端玻璃布产能,导致其他厂商难以获得足够供应[1] - 日东纺绩计划投资800亿日元(5.5亿美元)扩大产能,目标是到2028年3月将台湾产能翻倍[5] - 竞争对手如台湾玻璃和中国大陆的泰山玻璃纤维正在尝试进入高端玻璃布市场,但认证过程需要时间[9][10][11] 行业现状 - 高端玻璃布(T玻璃)因其尺寸稳定性、刚性和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在AI芯片生产中至关重要[1] - 日东纺绩2023财年销售额达1090亿日元,同比增长17%,利润率从9%跃升至15.1%[8] - 联电董事长证实高端芯片基板供应紧张将持续到明年,低CTE玻璃布短缺是关键因素之一[8] - 日本材料制造商在多个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味之素的ABF、信越化学和JSR的光刻胶等[7] 供应链动态 - AI芯片生产供应链涉及多个层级:日东纺绩供应T玻璃给Resonac和三菱瓦斯化学等材料制造商,后者生产覆铜板(CCL),再由揖斐电和联电等制造芯片基板[2][3] - 当前高端玻璃布交货周期延长至6-8周[5] - 部分客户可能超额预订以确保供应,导致实际需求被放大[6] - AT&S等公司已在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认证T玻璃的替代来源以应对供应限制[11] 竞争格局 - 台湾玻璃计划2025年底前增加产能,并正在接受CCL制造商的认证[10] - 中国大陆供应商如泰山玻璃纤维正积极进军高端玻璃布领域,但优先满足国内需求[10][11] - 新进入者面临技术壁垒,需要经历学习曲线才能提供符合高规格的产品[12] - 英伟达对材料供应紧张感到焦虑,可能加速对新供应商的认证[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