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

搜索文档
吉林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6-15 05:57
海铁联运与运输效率 - 海铁联运无缝衔接使运输效率提升近40% [1] - 吊车搭载传感器读取集装箱识别码并利用人工智能优化作业 [1] - 货物"入港即入区"模式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1] 开放通道体系建设 - 长春兴隆铁路口岸通过中欧班列运输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至欧洲 [2] - 吉林推进中欧班列、空中丝路、网上丝路及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 [2] - 长春至大连铁海联运实现"天天班",卡车航班和国际公路运输推动外贸新业态突破 [2] 跨境贸易与产业转型 - 珲春铁路口岸"直提直装+主动披露"模式将通关效率提升至"分钟级",节约集装箱费用 [3] - 2024年珲春各口岸过货量达420万吨,同比增长21% [3] - 吉林省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同比增长207.8% [3] 外贸政策与营商环境 - 长春新区税务局专家服务团队帮助企业对接海外项目资源 [4] - 吉林省开展"数链全球吉品出海"系列活动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4] - 2024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达1764.1亿元,同比增长5.1% [4]
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海铁联运助力“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口岸行
华夏时报· 2025-06-13 12:38
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 青岛港"现代海王星"集装箱船单次装卸量达6300个集装箱,耗时30小时完成 [2] -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1.9万列,中亚班列1.2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首破万列 [2] - 12个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案例加速落地 [2] -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2024年海铁联运操作量达420万标箱,连续10年全国沿海港口第一 [7] 协同运营模式 - "关地港铁企"五方协同机制:海关提供通关便利、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港口提供码头服务、铁路保障运力、企业深度参与业务模式 [3] - 青岛港形成400多家核心企业参与的物流生态圈,实现铁路箱优先上船、智能通轨零换乘、三线合一规划 [4][5] - 山东建成五纵四横铁路网和两纵三横多环双核高铁网,拥有26个20万吨级码头和2个40万吨级码头 [7] 区域发展案例 - 山西通过铁水联运专班实现与沿海港口无缝衔接,带动高端制造和跨境电商产业集聚 [9] - 河北创新"港口+内陆港"体系,石家庄国际陆港构建五位一体运输体系,计划打造京津冀国际陆港"第三极" [11] - 国铁济南局公转铁项目2013年以来累计增量4.5亿吨,年均增长20%,山东占沿黄9省区出口额的84.3% [8] 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 - "陆海通"数字平台实现物流全链路智慧化运营,推进"一单制""一箱制"改革 [7] - 石家庄至广州多式联运班列采用"五优先"服务,50小时完成运输 [11] - 青岛港通过方案式定制服务和智能通轨投送实现铁路配送精准高效 [5]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恢复运营
新京报· 2025-06-11 21:08
进口肉类监管场地恢复运营 - 首批约25吨来自英国的进口冷冻猪产品顺利抵达北京平谷国际陆港进口肉类指定冷库并完成监管查验工作 [1] -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正式恢复进口肉类查验业务 [1] - 监管场地于2024年启动资质恢复工程并于2025年2月通过验收 [1] 物流基础设施升级 - 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对监管场地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完善查验区、样品预处理室等专业设施 [1] - 配备先进的自动化仓储设备和智能冷链管理系统确保进口肉类高效安全储存与查验 [1] - 已形成"公铁海航"多式联运网络中欧班列(北京-莫斯科)实现常态化开行 [2] - 中老铁路(万象-昆明-北京·平谷)"京滇·澜湄线"打开进京通道 [2] - 天津港、青岛港等城际班列稳定开行 [2] 业务发展影响 - 进口企业可直接在北京平谷完成查验大幅缩短通关时间直接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1] - 为首都市场的进口肉类供应提供保障 [1] - 推动北京平谷国际陆港从单一"物流通道"向"贸易与产业高地"转型升级 [1] - 促进京津冀地区冷链物流协同发展 [1] 未来规划 - 将持续强化口岸服务功能 [2] - 着力构建"服务首都、辐射京津冀、联通全国"的现代物流体系 [2]
“公铁空”多式联运,广东荔枝成交额增长超560%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6:00
6月6日上午,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的一家喜事多生活超市里,青红相间的广东荔枝货架前围满了挑选 的顾客。这些荔枝,正是前一日京东从广东湛江联兴荔枝专业合作社现采现摘,通过全程冷链空运,在 凌晨抵疆后直接配送至门店,让新疆消费者第一时间尝到了岭南的"树梢鲜甜"。该超市负责人介绍,这 批荔枝非常受欢迎,短短两小时就售出了上百斤。 作为全球最大的荔枝产区,广东荔枝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全国一 半、全球的三分之一。为助力果农增收和当地产业发展,京东今年5月下旬发起行业最大规模助销广东 荔枝专项行动,目前取得积极成效,截至6月5日,广东荔枝在京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60%。 据了解,京东超市推出百亿农补-广东荔枝专项,通过产地直采、源头直发模式,与更多当地果农、合 作社直接合作,进一步惠及农户与消费者。以广东茂名根子镇柏桥村为例,京东超市采购量占全村总量 的30%-40%。借助"源头直发",广东荔枝通过京东最快当日即可送上全国用户的餐桌。 6月6日凌晨,京东前一日在湛江直采直发的首批广东荔枝空运抵达新疆,上午便新鲜开售,全程仅用不 到24小时。无独有偶,6月5日清晨,"乘坐"高铁的新鲜荔枝从 ...
研判2025!中国内河水运行业相关政策、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不断优化完善,赋能经济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6 09:20
内河水运行业概述 - 内河水运是指通过国内江湖河川等天然或人工水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能耗小、运价低等优势,在推动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内河航道里程仅7.36万公里,2022年末已超12.8万公里并持续增长,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居世界首位 [1][11] - 2024年全国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3.77亿吨(同比+3.9%),集装箱吞吐量4040万标箱(同比+5.2%),内河货运量约50亿吨较"十三五"末增长31.6% [1][13][15] 行业政策支持 - 2024年11月《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发展内河深水航道和大型码头 [4][6] - 2025年3月《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提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畅通高等级航道网等重点任务,目标2030年建成现代化内河水运联通体系 [4][6] - 地方政策同步推进:江苏提出2035年建成二级航道网,浙江计划2030年实现2000吨级船舶通达海港,干线航道覆盖60%以上省级产业平台 [7][8] 行业发展现状 - 2023年水路固定资产投资2016亿元(同比+20.1%),2024年增至2208亿元(同比+9.5%),其中内河建设占比超50% [9] - 长江干线货运规模连续20年居世界内河首位,2024年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同比+3.9%),京杭运河年运量超8亿吨 [17][19] - 江苏省内河港口表现突出:2024年货物吞吐量超30亿吨(同比+2.1%),集装箱吞吐量2027万标箱(同比+9.0%) [17] 服务领域与趋势 - 主要服务大宗散货(煤炭、矿石等占比76.6%)、制造业(汽车、装备)及新兴产业(新能源设备等) [21] - 未来趋势包括: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船舶应用)、多式联运模式创新、港口数智化升级(提升运行效率) [23][24] - 行业将加速集中度提升,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构建覆盖广泛的运输服务网络 [23]
山东首条化工品“公路-内河-海运”多式联运通道开通
大众日报· 2025-06-04 17:17
多式联运通道开通 -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联合山东海河港口有限公司、山东远洋海运集团开通省内首条化工品"公路-内河-海运"多式联运通道 [1] - 2000吨硫酸铵产品通过"济南港-小清河-潍坊港-烟台港"创新组合路径完成全程运输 [1] - 该通道实现化工品出口内河规模化运输的历史性突破,填补省内化工品行业空白 [1] 创新与效益 - 开创"新客户开发、新货种拓展、新流向开辟、全程物流新通道建立"的"四新"突破 [1] - 采用"公路集运+内河航运+海运接力"方案,较传统陆运模式每年降低物流成本15%-20%,减少碳排放约30% [1] - 该模式被评价为绿色低碳物流的实践样板 [1] 发展规划 - 计划年内新增3-5条特色物流通道,持续提升区域物流服务能级 [2] - 重点培育更多创新性的"四新"项目 [2] - 为腹地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2] 供应链体系构建 - 强化与山东海河港口联动协同,协调潍坊港、烟台港双港资源 [2] - 打造无缝衔接的中转枢纽,提供"门到港"全程海运解决方案 [2] - 成功构建"河海联运、港港联动"的新型物流供应链体系 [2] 战略意义 - 标志着山东省"通江达海"战略取得又一突破 [2] - 小清河复航后不断丰富承运货种品类,展现强大发展潜力 [2] - 为内河航运与现代物流融合提供可复制的山东方案 [2]
多式联运量质齐升支撑物流降成本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16
多式联运发展概况 - 2024年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同比增长15.6%,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16.5% [1] - 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全面落地,重点联系企业通过"一单制"完成的箱量占比约8% [1] - 公铁联运、空陆联运、江海联运成为新增长极,枢纽布局和通道网络持续优化 [1] 枢纽建设与政策支持 -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累计支持37个枢纽城市(群),直接服务150多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和70多个产业集群 [2] - 49.0%的物流园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建有铁路物流基地、港口码头或机场等货运枢纽 [2] - 2024年多项政策密集出台,包括《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和《空陆联运货物交接区设施设备配置要求》等标准发布 [2] 网络建设与国际联运 -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1.9万列,中亚班列开行1.2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首破万列 [3] - "国际班轮+国际班列""集装箱直航+跨境公路"等联运网络不断完善,12个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加快落地 [3] - 内外联通、陆海联动的国内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格局基本建立,支撑重点物资和"新三样"产品运输 [3] 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 - 自动化码头数量达52座(其中集装箱码头21座),无人码头和无人集卡提升智能转运水平 [3] - 铁路货运量占比9.1%,水路货运量占比17.3%,较2017年分别提升1.3和3.1个百分点 [3] - 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超90%,新能源车船加速应用 [3] 港口与龙头企业表现 -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海铁联运班列达27条,内陆无水港38个,海河联运航线40条 [4] - 海铁联运业务辐射16个省(区、市)67个地级市,"一单制"获交通运输部公开推介 [4] - 多式联运被视为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的核心路径 [4]
河南发布规划打造万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三核引领中原出海
河南日报· 2025-06-02 07:42
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内容 - 河南省提出构建"三核引领、五带协同、多点支撑"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目标到2030年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形成9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条万亿级产业链[2] - 规划设定双阶段目标:2030年培育10家以上"航运豫军"企业,建成9个以上示范引领临港经济区;2035年产业规模提升至2万亿元,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15个[2] - 周口、信阳、郑州被列为三大临港产业发展核心,其中周口港占全省货物吞吐量87%以上,并成为淮河流域唯一"国字号"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4] 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 周口港将立足钢铁、粮油精深加工等产业,培育现代物流、先进装备、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承接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4] - 信阳港截至4月21日货物吞吐量达127.08万吨(同比增长152.49%),将强化与豫东豫南地区食品、建材产业链协同,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4] - 郑州港将打造"四路协同"交汇点,加强陆水联运优势,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并与周口港构建立体化集疏运体系[5] 基础设施与产业体系 - 实施中部便捷水运出海通道工程,打造"2+8"分层次港口,构建"一纵三横九支"骨架航道网络,在9个地市规划布局无水港[5] - 重点培育沙颍河等五大临港产业发展经济带,构建"1+6+N"产业体系:1个临港物流先导产业,6大类制造业,N个服务业新业态[6] - 6大类制造业包括先进装备、钢铁、新材料、食品、轻工纺织、新能源汽车,计划打造10条重点临港产业链[6] 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 - 提出"一体两翼三圈"布局模式:以港口为中心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航道两翼产业集聚,三圈层产业区递进发展[6] - 推动港口枢纽与物流功能区、制造业园区、商贸服务区多区域融合,形成圈层式发展格局[6] - 通过"公转铁""公转水"实现降本增效,如益海嘉里大豆水运比公路节省30%费用[2]
四川眉山:打造西南天府国际物流枢纽
搜狐财经· 2025-05-30 14:08
5月29日,在四川省眉山国际铁路港的天府新区青龙公铁物流园,工人在搬运货物(无人机照片)。新 华社发(翁光建 摄) 5月29日,在四川省眉山国际铁路港的天府新区青龙公铁物流园,停放着通过铁路运输到港的汽车,一 辆高铁列车从旁驶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翁光建 摄) 眉山市作为四川省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着力建设眉山国际铁路港,发挥"铁公水空"四港 联运优势,打造西南天府国际物流枢纽。据了解,眉山国际铁路港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总规划 面积超过2.96万亩,已累计开行班列443列,联通境内外节点城市34个,为四川省多式联运体系搭建、 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拓宽四川对外开放新通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5月29日,在四川省眉山国际铁路港的眉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工人驾驶叉车搬运货物。该项 目提供保税仓储、转口贸易、物流配送等多重服务。新华社发(翁光建 摄) 5月29日,在四川省眉山国际铁路港的天府新区青龙公铁物流园,工人使用龙门吊搬运货物。新华社发 (程雪力 摄) 5月29日,在四川省眉山国际铁路港的天府新区青龙公铁物流园,工人在搬运货物(无人机照片)。新 华社发(刘学懿 摄) 5月29日, ...
安通控股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双引擎驱动首季扣非大增925.8%
长江商报· 2025-05-29 07:40
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决定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原计划收购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100%股权和广州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70%股权 [1][2] - 终止原因为交易各方未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且市场环境和标的公司实际情况发生显著变化 [1][2] -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重组上市及关联交易 [2] 战略调整与内生增长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内生增长,通过"三港一航"战略深化物流网络布局,与上港集团、天津港集团、广州港集团合作贯通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3] - 依托"水、公、铁与多式联运"融合模式降低综合物流成本,2025年一季度单位运输成本同比下降12%,毛利率提升至17.68%,同比增加10.34个百分点 [3] - 内贸集装箱业务量价齐升,一季度计费箱量同比增长15%,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42亿元,同比增长26.35% [1][4] - 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371.53%,扣非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925.79% [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4.74亿元,盈利质量稳健 [4] 数智化升级与创新 - 公司推出AI智能客服助手"安通小TEU",基于DeepSeek大模型优化订舱流程,提供个性化服务建议 [5] - 配置1.5万吨级和3.5万吨级船舶高频次快航(3-4天/班),未来将升级至2天/班,提升物流时效 [5][6] - 与厦门国贸集团战略合作,聚焦内贸集装箱物流、海铁联运、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打造协同物流服务体系 [6]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围绕"深化价值创造"核心,聚焦提质增效、绿色安全、数字赋能和全员服务 [6] - 行业周期波动趋缓及战略合作资源效应释放,公司有望实现"质""量"双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