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转型

搜索文档
一汽奔腾再引战投,迎战新能源下半场智电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2 08:44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启动新一轮增资引战,面向地方产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战略合作伙伴引入投资,以整合资源加速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1] - 2023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引入悦达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并完成工商变更,治理结构和资本机制显著优化 [3] - 增资引战是公司通过资本纽带重构产业生态的战略布局,旨在打通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渠道等多维度协同 [8] 技术研发与投入 - 过去三年累计投入近百亿元打造新能源序列"悦意",构建覆盖平台、三电系统、座舱、智能驾驶的完整技术架构 [3] - 自主技术集群包括越影平台、逐日动力、如意座舱、灵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实现量产应用 [3] - 公司采用"自主可控+开放合作"技术路线,与华为、地平线、宁德时代等一流企业合作构建生态圈 [5] 产能与制造布局 - 依托长春、盐城双基地形成年产能40万+智能制造与绿色产业集群,具备显著规模效应 [5] - 在技术和制造端构筑两个桥头堡和一个科技高地,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保障 [5] 产品矩阵与市场表现 - 构建覆盖A0级到B级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包括纯电SUV奔腾悦意03、混动车型悦意07和双能旗舰轿车悦意08 [5] - 2024年一季度销量38939辆,同比增长47.4%,其中新能源销量28441辆,渗透率达73% [6] - 推出"整车及三电终身质保"服务,重塑用户信任并抢占存量市场 [6] 未来规划 - 未来两年计划推出6款新车,覆盖更广泛细分市场 [8] - 公司战略布局旨在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升级 [8]
一汽奔腾再引资本入局,新能源转型启新篇
第一财经· 2025-05-01 10:44
一汽奔腾新能源转型里程碑 - 公司启动新一轮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标志着新能源转型迈出坚实一步 [1] - 在中国一汽支持下完成股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新能源"0到1"转型 [1] -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进入系统性增长阶段 [1] 股份制改革成果 - 通过股改优化治理结构、权益结构和财务结构,提升企业灵活性和决策效率 [4] - 2023年引入悦达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增资逾50亿元,用于新能源产品研发和生产 [5] - 股改后公司被定位为"自主销量重要贡献者、新能源先行突破者" [4] 销量表现 - 2024年总销量15.0777万辆同比增长25%,新能源车销量82872辆同比增长214%,占比55% [6] - 2025年一季度总销量38939辆同比增长47.4%,新能源销量28441辆渗透率达73% [6] - 新能源车成为销量增长主要驱动力 [6] 技术投入与产品布局 - 斥资百亿打造悦意系列重点车型,规划百亿级研发投入电池、三电系统及智能化领域 [8] - 长春、盐城双基地形成年产能40万+智能制造与绿色产业集群 [8] - 悦意03提供445km、565km两种续航,是7万级别唯一续航超400km的A级纯电SUV [12] 技术平台优势 - 越影平台具备五大技术底座:超光架构、百变舒乘、灵驭能效、星驰底盘和磐石安全 [10] - 逐日动力平台提供BMP超能纯电、超级混动、超能增程全场景解决方案 [10] - 坚持"自主+合作"技术路径,保证核心技术可控性同时通过生态协同补齐短板 [12] 战略投资者赋能 - 战略投资者将带来资金注入、资源协同和战略赋能三方面支持 [13] - 有望引入电池、芯片、智能化领域产业资本,绑定产业链上下游 [13] - 资本赋能将助力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竞争中获取更强动能 [13]
“100%含新量”背后 广汽本田驶向新能源深水区
北京商报· 2025-04-30 11:02
当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增量竞争迈入存量深水区,市场对产品力与体系力的考验,开始变得前所未有地严 苛。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成为车企比拼含新量、兑现承诺的重要舞台。在这场关乎未来生死线的竞速 中,广汽本田以P7为核心,完成了100%新能源动力展车布局,不仅刷新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含 新量认知,也交出了从产品逻辑到体系能力的完整答卷。P7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以驾趣体验、安全标 准、智造体系、长期主义为四大支柱,重新定义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成熟周期中的竞争力。它证明,真 正的转型,不是发布新车的速度,而是兑现价值的厚度。新驾趣纯电SUV P7在上市后24小时内获得超 5000订单,从P7起步,广汽本田正在构筑属于自己的新能源第二增长曲线。 以驾趣破局:P7重新定义电动化体验标准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之下,智能、电动成为行业标配,但真正决定用户长期选择的,始终是驾控体验本 身。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型普遍堆砌算力、卷参数的现状中,P7选择了一条逆势而行的路——回归驾驶 本质,以"好开、好控、好用"重新定义电动化驾趣。 P7基于本田云驰架构,结合高刚性车身、低重心设计与轻量化技术,打造出真正兼顾舒适性与运动性 的底盘表现。前双叉臂 ...
长春一东扣非净利连亏三年,离合器产能利用率仅40.6%
证券之星· 2025-04-25 05: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90亿元,同比下降0.85% [1][2] - 2024年净利润-232.12万元,同比下降451.27% [1][2] - 2024年扣非净利润-702.80万元,同比下降64.96%,连续三年累计亏损3190.14万元 [1][2][3] - 2020年营业收入11.56亿元,同比增长22.49%,净利润5721.56万元,同比增长184.51%,创历史新高 [2] - 2021年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下降2.83%,净利润4125.50万元,同比下降27.90%,为最后一次实质性盈利 [2] - 2022年营业收入5.51亿元,同比下降50.98%,净利润-704.56万元,同比下降117.08% [2] - 2023年营业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26.43%,净利润66.08万元,同比增长109.38%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0.50%,净利润亏损41.52万元 [12] 产能与产品结构 - 2024年离合器设计产能227万套,实际产能112.6万套,利用率仅40.6% [1][3] - 驾驶室液压翻转机构设计产能60万套,实际产能36.48万套,利用率60.8% [3] - 主要产品为离合器和驾驶室液压举升系统,商用车是核心市场 [1][4] - 离合器是传统燃油车关键零部件,但纯电动车通常不采用传统离合器设计 [4][5] 财务与运营指标 - 毛利率从2016年32.55%连续8年下滑至2024年15.54% [3] - 2024年研发费用2389.69万元,同比下降11.24%,主要因资本化投入增加和材料费用降低 [5][6]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导致亏损扩大 [3] 战略与转型 - 提出三大系统集群战略:传动系统、液压举升系统、电动及AMT系统 [5] - 规划6+N产品线布局,包括离合器、液压举升等传统产品及新能源转型 [5] - 计划开发3档矿卡、4档重卡新能源动力总成及电驱桥产品,储备双电机技术 [13] 历史重组尝试 - 2009年首次重组拟收购大华公司95.35%股权、蓬翔公司85%股权及制动器厂100%股权,最终失败 [8] - 2018年再次重组拟收购大华公司和蓬翔公司100%股权,2019年终止,标的与2009年相同 [9][10] - 市场认为相同资产第三次注入可能性低 [11] 国际市场表现 - 2024年外贸出口1.12亿元,同比增长12%,离合器出口额突破9000万元 [12] 行业挑战与竞争 - 全球化加剧国内外同行竞争,新兴市场改变行业格局 [5] - 汽车市场需求受经济环境、消费者偏好、政策法规等多因素影响 [5] - 行业人士判断公司业绩低迷为长期趋势,需通过重组实现持续发展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