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穿戴
icon
搜索文档
全志科技涨2.01%,成交额1.8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99.9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09:53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47.63元/股,成交额1.83亿元,换手率0.57%,总市值达393.1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99.93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646.38万元(买入892.82万元,卖出246.44万元),大单净买入653.54万元(买入2562.15万元,卖出1908.61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60.79%,近5个交易日上涨2.85%,近20日下跌5.25%,近60日上涨17.60% [1]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1月21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1.71亿元,买入总额6.78亿元(占总成交额10.86%),卖出总额5.07亿元(占总成交额8.12%)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成立于2007年9月19日,于2015年5月15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的研发与设计,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贡献100%的主营业务收入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概念板块包括ASIC芯片、安防、WIFI概念、百度概念、智能穿戴等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7亿元,同比增长25.82%,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5.36%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3.77万户,较上期减少7.12%,人均流通股为4907股,较上期增加40.4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3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48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3765.31万股,较上期增加233.89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新进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481.49万股,南方中证500ETF(510500)新进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856.35万股 [3] -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ETF联接A(007300)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613.05万股,较上期增加188.03万股,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159819)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思特威跌2.02%,成交额9951.48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068.7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10:13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3日盘中股价为103.28元/股,下跌2.02%,总市值415.02亿元,成交额9951.48万元,换手率0.30%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68.77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812.96万元,大单净卖出255.81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3.14%,近5个交易日下跌2.82%,近20日上涨2.29%,近60日上涨5.01%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芯片销售构成全部主营业务收入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7.86亿元,同比增长54.11%,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164.9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26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32万户,较上期增加3.62%,人均流通股24397股,较上期减少3.49% [2] - 主要机构投资者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持股1559.42万股,较上期增加164.64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1164.67万股,较上期增加39.11万股;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持股668.24万股,较上期增加64.94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37.33万股,较上期增加54.55万股 [3] - 景顺长城研究精选股票A已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与板块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大基金概念、智能穿戴、半导体、芯片概念、基金重仓等 [1]
光洋股份跌2.02%,成交额1.1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305.4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2 11:49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2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13.61元/股,成交额1.15亿元,换手率1.64%,总市值76.5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05.46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124.22万元,大单净卖出1181.24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2.17%,近60日上涨26.60%,但近5个交易日微跌0.37%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0亿元,同比增长12.15%;归母净利润5294.73万元,同比增长21.86%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轴承产品占比58.88%,同步器行星排产品占比19.79%,线路板业务占比10.55%,毛坯加工占比9.74%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401.56万元,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1995年4月22日,于2014年1月21日上市,主营业务为汽车精密轴承、同步器、行星排及电子线路板等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概念板块包括汽车电子、智能穿戴、新能源车等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5.22万户,较上期减少11.36%;人均流通股增至9847股,较上期增加12.81% [2]
思特威跌2.01%,成交额8335.2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969.9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2 10:06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22日盘中股价报106.23元/股,下跌2.01%,总市值426.88亿元 [1] - 当日成交额8335.29万元,换手率0.24%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969.97万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出604.92万元,大单净流出365.05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6.95%,近5个交易日下跌1.99%,近20日上涨6.10%,近60日上涨8.89% [1]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芯片销售构成全部主营业务收入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7.86亿元,同比增长54.11%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同比增长164.93% [2]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32万户,较上期增加3.62%,人均流通股24397股,较上期减少3.4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6亿元 [3]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559.42万股,较上期增加164.64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164.67万股,较上期增加39.11万股 [3]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668.24万股,较上期增加64.94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637.33万股,较上期增加54.55万股 [3] - 景顺长城研究精选股票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与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大基金概念、半导体、智能穿戴、芯片概念、基金重仓等 [1]
光洋股份涨2.02%,成交额7605.7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24.9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0:4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13.63元/股,成交金额7605.76万元,换手率1.10%,总市值76.6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24.94万元,大单买入2152.97万元(占比28.31%),卖出1528.03万元(占比20.09%)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2.35%,近60日上涨24.70%,近20日上涨9.13%,近5个交易日上涨0.22% [1]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60亿元,同比增长12.15%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5294.73万元,同比增长21.8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401.56万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公司业务与股东结构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轴承产品58.88%,同步器行星排产品19.79%,线路板业务10.55%,毛坯加工9.74%,其他(补充)1.04% [1]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5.22万,较上期减少11.36%,人均流通股9847股,较上期增加12.81% [2] - 公司成立于1995年4月22日,于2014年1月21日上市,主营业务涉及汽车精密轴承、同步器、行星排、电子线路板及电子元器件 [1]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奇瑞汽车概念、汽车电子、小鹏汽车概念、汽车零部件、智能穿戴等 [1]
环旭电子涨2.06%,成交额2721.5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9.9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0 09:5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0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6%至19.33元/股,成交金额2721.52万元,换手率0.06%,总市值425.4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9.99万元,特大单买入331.07万元(占比12.17%),卖出245.56万元(占比9.02%)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8.81%,近60日涨幅达34.05%,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6.57%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国内外品牌厂商提供通讯类、电脑及存储类、消费电子类、工业类及汽车电子类等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通讯类产品32.58%,消费电子类产品30.80%,工业类产品13.57%,云端及存储类产品10.76%,汽车电子类产品9.86% [1]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14亿元,同比减少0.63%;归母净利润6.38亿元,同比减少18.66%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34万,较上期减少6.18%;人均流通股41120股,较上期增加6.5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4432.09万股,较上期减少1860.73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和金鹰科技创新股票A(001167)分别为第五、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增加129.06万股和122.35万股;华商甄选回报混合A(010761)为新进股东 [3] 分红记录与行业分类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9.3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0.33亿元 [3]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概念板块包括无线耳机、智能穿戴、LED等 [2]
为啥科技公司都沉迷于造智能戒指?
虎嗅APP· 2025-10-19 21:20
行业概况与市场表现 - 智能戒指作为可穿戴设备已进入市场近10年,但目前仍以“低调科技感配饰”为噱头,尚未找到被普罗大众认可的用途 [7]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主要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智能指环市场份额在手环、手表、指环三大品类中仅占0.1%,但销售额同比增幅达到6401.7%,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31] - 2023年全球智能戒指销量为88万枚,其中芬兰公司Oura占据80%的市场份额,但该品牌未在中国市场销售 [31] 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 - 当前主流智能戒指(如三星Galaxy Ring)的核心功能集中于健康监测,包括睡眠监测、健身监测和心率预警,但无法接听电话、使用NFC或联通其他智能设备 [15][16] - 与智能手表相比,智能戒指宣称的优势是续航时间更长、睡觉无需摘取、更轻便无感,且手指脉搏信号更强数据更精准,但实际体验中其数据准确性受到质疑,且因尺寸和内部设计问题难以真正做到“无感”佩戴 [19][20] - 产品存在明显的使用场景局限,例如在进行打球、举铁等运动时需取下戒指以避免磨伤,洗澡、涂身体乳等日常活动也需频繁摘取,严重影响数据测量的连续性 [16][19] 产品缺陷与安全隐患 - 三星Galaxy Ring出现电池膨胀问题,导致用户手指被卡住,截至10月1日三星官方已收到超过200起电池相关投诉,其中12起涉及鼓包 [9][10] - 智能戒指电池因追求小体积和高续航而采用高能量密度的硅碳负极材料,这种材料循环稳定性差,过度充放电易引发膨胀,存在安全隐患 [12] - 产品可维修性极低,iFixit报告指出Galaxy Ring“可维修性几乎为零”,电池耗尽后无法更换,实际使用寿命可能不超过两年,属于“一次性电子产品” [13] 定价策略与商业模式 - 智能戒指定价高昂,三星Galaxy Ring国行版定价3099元,比最新款苹果Apple Watch还贵100元;Oura Ring 4售价约2488元,国产RingConn定价也达2099元 [22] - 除一次性硬件购买费用外,用户还需支付持续性的订阅费(如Oura Ring需每月付5.99美元)才能在App上查看详细数据,形成硬件加服务的商业模式 [22][33] - 科技公司热衷于开发智能戒指的原因之一在于能收取订阅费,同时将其作为可穿戴智能产品生态的一环,需搭配同品牌设备使用以发挥有限功能(如三星戒指的手势操控需配合Galaxy手机) [33] 市场竞争与产品创新 - 三星Galaxy Ring是首个在中国市场“带火”智能戒指的主流品牌,随后国内厂商如荣耀、魅族纷纷跟进,其中魅族MYVU Ring售价下探至399元,降低了尝鲜门槛 [31] - 部分创业公司在健康监测之外探索新功能,如RingConn推出“家人数据共享”功能,允许家人间互相查看睡眠和运动数据;另有品牌推出“AI情侣对戒”,具备配对检查和AI自动发消息等小众功能 [32][33] - 追觅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具备震动功能的智能戒指,定价2999元,并展望其未来成为连接室内外智能场景的“纽带” [33][34] 产品定位与消费者画像 - 智能戒指在功能上相当于“阉割版智能手表”,但其定位逐渐偏向时尚配饰,例如Oura与Gucci联名推出限量版戒指,价格是普通版三倍,《华尔街日报》曾从“哪个智能戒指更漂亮”角度进行产品排名 [26] - 产品被视为“性价比低但科技感强的礼物”,常出现在“送男友生日礼物”榜单中,满足特定社交需求 [27] - 对于部分特定人群(如金融从业者),同时佩戴智能戒指、普通银戒和智能手表成为一种彰显科技时尚品味的搭配方式 [29]
为啥科技公司都沉迷于造智能戒指?
虎嗅· 2025-10-19 16:01
事件概述 - YouTube科技网红Daniel Rotar的三星Galaxy Ring智能戒指在登机时发生电池膨胀,戒指卡在手指上无法取下[1] - 该事件在推特上获得超过2000万的浏览量,引发广泛关注[2] - 三星官方已收到超过200起智能戒指电池相关投诉,其中12起涉及鼓包问题[10] 产品安全与设计缺陷 - 智能戒指电池为追求小体积和高续航,采用高能量密度的硅碳负极材料,这种材料循环稳定性较差,过度充放电容易引发膨胀[13] - Galaxy Ring电池掉电速度离奇,宣称充电一次续航5-9天,但用户反映使用一个多月后需每天充电,甚至有用户称充一次电只能用4小时[14] - 产品可维修性几乎为零,一旦电池耗尽,无法在不损坏设备的情况下更换电池,实际使用寿命可能不超过两年[16] - 与手机、耳机等产品不同,戒指电池膨胀后用户无法及时摘下来,增加了安全风险[12] 产品功能与实用性 - Galaxy Ring主要功能为睡眠监测、健身监测和心率预警,但无法接听电话、使用NFC或联通其他智能设备[18][20] - 产品专注于睡眠监测场景,数据呈现详尽,但运动监测分类不如智能手表详细,且因无屏幕无法实时查看数据[21] - 在日常使用中,用户需频繁摘下戒指,如洗澡、换尿布、涂身体乳时,影响数据测量的连续性[25][26] - 有用户反映戒指内部传感器突出,长时间跑步会因摩擦导致手指被磨出红印,体温变化也会导致戒指变得“挤手指”[28] 市场竞争与定价策略 - 智能戒指市场份额在手环、手表、指环三大品类中仅占0.1%,但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幅达到6401.7%[43] - 2023年全球智能戒指销量88万枚,其中芬兰公司Oura占比80%[44] - Galaxy Ring国行版定价3099元,比最新款苹果Apple Watch还贵100元;Oura Ring 4官方售价349美元(约人民币2488元);国产戒指RingConn定价2099元[30] - 部分品牌如Oura Ring需用户每月额外支付5.99美元(约43元人民币)订阅费才能在App上查看详细数据[31]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群体 - 智能戒指受到美国军队、专业运动员和明星们的欢迎,但普通消费者对“专业健康工具”的实际需求存疑[21] - 部分消费者将智能戒指视为“奢侈品配饰”,例如Oura Ring与Gucci联名推出限量版戒指,价格是普通版的三倍[34][35] - 产品在营销中常被定位为“小贵但很有科技感的男生礼物”或“超实用送男友生日礼物”[37] - 国内厂商推出创新功能,如RingConn的“家人数据共享”功能,以及“AI情侣对戒”等小众品类,以增强产品吸引力[45][47] 行业动态与厂商策略 - 三星Galaxy Ring是第一个将智能戒指在国内“带火”的主流品牌,随后荣耀、魅族等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指环,其中魅族MYVU Ring售价399元[45] - 追觅发布全球首款具备震动功能的智能戒指,定价2999元,并展望未来智能戒指将成为连接室内外智能产品的“纽带”[48][49] - 科技公司热衷于造智能戒指的原因包括能收取订阅费,以及作为可穿戴智能产品生态的一环,需搭配同品牌电子设备使用[48]
漫步者跌2.05%,成交额1.3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737.4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3:39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17日盘中股价下跌2.05%至12.87元/股,成交额1.30亿元,换手率1.91%,总市值114.4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737.46万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出1006.90万元,大单净流出1730.56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下跌20.80%,近5个交易日下跌7.54%,近20日和近60日均下跌4.03%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家用音响、专业音响、汽车音响、耳机及麦克风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耳机58.42%,音响37.57%,其它3.61%,汽车音响0.39%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减少1.95%,归母净利润2.00亿元,同比减少9.07%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7.53万户,较上期增加2.83%,人均流通股6922股,较上期减少2.75% [2] - 同期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515.02万股,较上期减少1142.28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76.81万股至410.25万股,银华数字经济股票发起式A减持49.34万股至285.66万股,景顺长城景气进取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分红历史与行业分类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6.3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78亿元 [3]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品牌消费电子,概念板块包括星闪概念、流媒体、阿里概念、智能穿戴、智能音箱等 [1]
思特威跌2.04%,成交额7860.1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39.1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0:11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17日盘中股价104.11元/股,下跌2.04%,总市值418.36亿元,成交额7860.10万元,换手率0.23%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39.14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198.65万元(买入408.00万元,占比5.19%;卖出209.35万元,占比2.66%),大单净买入140.49万元(买入1381.75万元,占比17.58%;卖出1241.26万元,占比15.79%)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4.21%,近5个交易日下跌9.07%,近20日上涨2.03%,近60日上涨7.46%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7.86亿元,同比增长54.11%;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164.93%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芯片销售构成主营业务收入的100%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32万户,较上期增加3.62%;人均流通股24397股,较上期减少3.49%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26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559.42万股,较上期增加164.64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164.67万股,较上期增加39.11万股;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668.24万股,较上期增加64.94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637.33万股,较上期增加54.55万股 [3] - 景顺长城研究精选股票A(000688)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1]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大基金概念、无人机、人脸识别、智能穿戴、半导体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