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投资
搜索文档
买买买!险资,继续“扫货”!
券商中国· 2025-10-15 23:09
中国平安银行股投资动态 - 平安人寿于10月10日增持298.9万股招商银行H股,每股均价46.4427港元,耗资约1.39亿港元,增持后持有招行H股7.81亿股,占比达17% [1][4] - 中国平安同日增持641.6万股邮储银行H股,增持后持有邮储银行H股33.79亿股,占比达17.01% [1][4] - 中国平安9个月内对招商银行H股的持股从2.3亿股(占比5.01%)增至超7.8亿股(占比17.01%) [4] - 中国平安重仓持有招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工商银行四只银行股H股,今年累计耗资超千亿港元买入银行股H股 [5] 中国平安保险股及其他投资 - 中国平安9月11日买入7780.92万股中国太保H股,持股比例达到11.28%,8月以来对中国太保H股持股突破10%门槛 [7] - 截至8月28日,中国平安持有中国人寿H股6.19亿股,持股比例升至8.32% [7] - 公司投资策略关注股息率高、经营稳定、分红政策稳定的高股息标的,除银行股外也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5] 保险行业权益配置趋势 - 截至6月末,人身保险公司持有股票市值2.8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增幅26.69%,远超资金运用余额8.85%的增幅 [8] - 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今年举牌达30次,创2021年以来新高,超过2021至2023年三年举牌总和 [9] - 低利率环境下,行业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投资收益的需求强烈,监管部门政策为险资“长钱长投”解除障碍 [9][10] 资本市场表现对险企影响 - 截至二季度末,五家A股上市险企持有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4000亿元,增幅达28.7% [12] - 资本市场回暖推动险企投资收益增长,新华保险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45%至65% [12] - A股市场表现良好使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预期提升,成为保险股估值修复的重要催化因素 [13]
险资入市驱动投资收益大增!新华保险上涨5.34%,A股保险股全线飘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7:41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10月14日A股保险板块逆势走强,新华保险股价上涨5.34%至65.5元/股,总市值达2043.3亿元,盘中最高涨幅超6% [1] - 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A股股价分别上涨4.34%、3.09%、2.5%和2.07% [1] - 港股内险股同步回暖,新华保险港股上涨2.75%,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港股个股跟涨 [1] 新华保险业绩预增 - 新华保险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 [2]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89.98亿元至331.41亿元,同比增加82.85亿元至124.28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 [2] - 业绩增长主因是聚焦保险业务价值增长和品质提升,优化负债端经营,并积极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2] 投资收益与策略优化 - 资本市场回稳向好推动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同比大幅增长 [3] - 公司适应低利率环境,投资策略更稳健,优化配置结构,充实OCI及长期股权投资等优质权益底仓资产 [3] - 通过“核心+卫星”策略平衡风险收益,权益投资规模与结构同步优化 [6] 政策支持与行业动态 - 2025年政策鼓励险资入市,方案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4] - 财政部推动保险资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新考核指标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实施 [4]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股票投资占比提升至8.8% [4] 行业投资逻辑 - 长端利率低于负债端产品预定利率,促使保险公司加大股票投资力度以提升投资收益率 [5] - A股慢牛行情带动权益投资业绩兑现,沪深300指数上涨20%对上市险企净利润影响幅度达38.6% [6] - 新华保险作为纯寿险公司且增配权益交易性金融资产,业绩弹性更为充分 [6]
新华保险(601336):2025Q3业绩预增点评:超预期,高基数下的高增速
华创证券· 2025-10-14 13:1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新华保险的投资评级为“推荐”,且为维持评级 [2] - 报告给出的目标价为76.2元,相较于当前价62.18元存在约22.6%的上涨空间 [4]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实现了“高基数下的高增速” [2] - 业绩超预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权益投资贡献,公司积极把握权益市场机遇,灵活运用战术资产配置实现超额收益 [8] - 公司资产端核心权益配置比例领先同业,弹性特征显著,作为纯寿险标的,其高贝塔属性显著 [8] - 负债端保费增长强劲,2025年1-8月累计寿险保费同比增长21.3%,预计持续领跑同业,8月单月保费增长受益于预定利率调整前的过渡期 [8]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增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99.86-341.22亿元,同比增长45%-65%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89.98-331.41亿元,同比增长40%-60%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51.87-191.23亿元,同比增长58%-101% [8] - 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单季度增速分别为19%和45% [8] 主要财务指标与预测 - 营业总收入:2024年为1325.55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5.8%至1402.72亿元,2026年预计调整至1290.58亿元,2027年预计恢复增长至1371.03亿元 [4] - 归母净利润:2024年为262.29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38.0%至362.06亿元,2026年预计调整至269.99亿元,2027年预计增长10.1%至297.18亿元 [4] - 每股盈利:2024年为8.4元,2025年预测上调至11.6元,2026年和2027年预测分别为8.7元和9.5元 [4][8] - 估值水平:基于2025年10月13日收盘价,市盈率为5.4倍,市净率为1.8倍 [4] 资产端分析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投资资产达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 [8] - 权益配置比例领先同业:股票投资占比11.6%,与基金合计占比18.6%,高于阳光保险(15%)、中国财险(14.5%)等主要同业 [8] - 股票资产中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占比为20%,处于上市险企较低水平,意味着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弹性敞口较大 [8] 负债端分析 - 2025年1-8月累计寿险保费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21.3% [8] - 2025年8月单月寿险保费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10.2% [8] - 保费增长预计受益于预定利率从“2.5时代”转向“2.0时代”前的销售推动 [8] 投资建议与目标价 - 基于资本市场景气度与投资收益兑现情况,报告上调了公司2025-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 [8] - 采用2026年内涵价值倍数0.75倍作为估值基准,对应目标价为76.2元 [8]
新华保险(601336)9M25业绩预增点评:利润规模和ROE创历史新高 超预期
新浪财经· 2025-10-14 08:27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99.9亿元至341.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 [1]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51.9亿元至193.2亿元,同比增长58.2%至101.3%,累计和单季度利润规模创历史新高 [1] - 前三季度利润规模已超过24年全年利润262.3亿元 [1] - 以1H25净资产为基准,前三季度静态ROE为36%至41%,简单年化25E ROE为47.9%至54.5%,创历史新高 [1] 投资收益 - 投资收益改善得益于权益投资规模提升,1H25公司股票+基金+长期股权投资规模达3,611亿元,较年初增长7.04%,同比增长30.4% [2] - 第三季度沪深300指数上涨17.9%,好于上年同期的16.1%,算力AI、科技等成长板块表现较好 [2] - 公司持有杭州银行约3.3亿股,持股总市值约55.5亿元,第三季度杭州银行计量规则或有调整,预计带来正向利润贡献 [2] 新业务价值与净资产 - 得益于预定利率下调推动保费需求增长、报行合一和结算利率调整,预计前三季度NBV增速较1H25保持稳健 [3] - 公司1H25 NBV同比增长58.4%为非可比口径,年末同假设对比或有提速 [3] - 第三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21.4bp,但负债规模大、久期长,预计较好对冲债券贬值和OCI股票下跌,净资产压力或有改善 [3] 未来展望 - 预计25-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417亿元、446亿元,增速分别为+45.1%、+9.6%、+7.0% [4] - 预计25-27年公司NBV分别为98.3亿元、109.0亿元、119.0亿元,增速为+57.2%、+10.8%、+9.2% [4] - 当前股价对应25-27E的P/EV倍数分别为0.65倍、0.58倍、0.53倍 [4]
新浪基金白话解读《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系列之十:权益类基金占上“C位”
新浪基金· 2025-10-13 10:57
监管引导与支持 - 监管机构将把权益类基金规模及业绩表现作为基金公司评价的重要标准,以引导行业将更多资源投入权益投资[1] - 将出台专门指引,支持公募基金更合理地运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以帮助基金经理更稳健地应对市场波动[1] 产品创新与丰富 - 支持推出更多与业绩挂钩的主动管理权益基金产品,即管理费水平随基金业绩浮动,使基金与投资者的利益更紧密地绑定[2] - 大力发展各类指数基金,包括场内和场外产品,并重点开发符合国家战略的主题指数基金,如聚焦科技、绿色发展等方向的基金[2] - 研究试点新型场外宽基指数基金,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低成本投资大盘的选择[2] 产品注册效率提升 - 股票ETF的注册流程将大幅提速,最快可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2] - 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及成熟的场外宽基指数基金可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2] - 对设有最低持股要求的混合基金和债券基金,注册时间缩短至15个工作日内[2] 销售端行为规范 - 对基金销售机构的评价标准将更侧重于权益基金的保有规模、投资者实际收益以及投资者持有期限等指标,而非单纯销售总量[3] - 评价结果优异的销售机构将在产品准入和申请新业务方面获得优势[3] - 引导销售机构在其内部考核中关注投资者盈亏情况,促使销售顾问推荐真正能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权益基金[3] 行业发展核心目标 - 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权益投资在公募基金行业扎根并健康发展,目标是让权益基金更规范、多元且贴合投资者需求[3] - 最终目的是提升投资者盈利概率,并发挥公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和管理居民财富的作用,这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3]
10.11犀牛财经早报:私募9月份备案数量同比增超170% 今年券商发债规模同比增逾七成
犀牛财经· 2025-10-11 09:36
私募证券基金市场动态 - 9月份私募证券基金备案数量为1028只,环比8月下降10.22%,但同比大幅增长171.24% [1] - 市场活跃度提升,资金对私募产品的配置热情持续回暖 [1] 金融机构权益市场调研 - 前三季度2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1762家,调研次数超2100次 [1] - 科创板及创业板公司占比超50%,重点关注工业器械、电子元件、电气部件与设备、医疗保健设备、集成电路等领域 [1] - 前三季度险资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累计达14128次,高度关注电子元件、医疗设备等科技板块 [2] 券商融资活动 - 截至10月10日,券商境内发债规模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75.42% [1] - 融资需求增长主要受2025年市场交投活跃,两融、衍生品、做市等资本消耗型业务推动 [1] 公司控制权与股权变动 - 大恒科技控股股东郑素贞持有的1.3亿股被司法拍卖,公司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4][5] - 公牛集团实控人之一阮学平计划减持不超过3617万股,占总股本2%,按45.15元/股估算市值超16亿元 [7] - 爱普股份控股股东魏中浩协议转让2900万股(占总股本7.57%)予杭州明策,转让总价款2.61亿元 [8] - 桃李面包实控人吴志刚因家庭资产规划,计划向配偶盛雅莉转让不超过3199.44万股(占总股本2%) [7] 公司业务与资产运作 - 渤海银行拟公开挂牌转让债权资产,涉及本金约499.37亿元,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约488.83亿元(相当于债权总额约7折) [9] - 大禹生物对全资孙公司蒲县大禹增资5000万元,增资后其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至8000万元,以培育新业务增长点 [10] - 中欣晶圆启动北交所IPO辅导,辅导券商为财通证券 [3] 监管与合规事件 - 英诺私募因未独立开展投资决策、未履行谨慎勤勉义务等违规行为被海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6] - 市场监管总局对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立案调查,高通回应正积极配合 [2] 全球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1.9%,纳指跌3.56%,标普500指数跌2.71%,均创半年最大跌幅 [11][12] - 芯片指数跌超6%,中概指数收跌超6%,避险资产美债和黄金价格拉升 [12]
银行理财参与权益投资的路径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4:31
文章核心观点 - 在低利率周期下,银行理财公司迫切需要提高权益市场参与度以丰富资产配置种类和提高策略多元化水平 [1] - 理财公司需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科学规划适配的权益市场参与路径,并做好配套工作以支持能力建设 [7][8] 理财公司权益投资现状与挑战 - 目前理财公司持有的固收类资产占比超过93%,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始终较低 [2] - 97%以上的理财产品属于固收类型,强化了固收投研能力建设的“路径依赖” [2] - 理财客户习惯于产品的低波稳健特性,对净值波动的接受度普遍较低,限制了权益投资比例提升的空间和时间窗口 [2] - 理财公司在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选择权益投资路径时,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划 [2] 理财公司参与权益市场的四大路径 - **路径一:直接参与股票投资**:对标公募基金,全面投入权益投研能力建设,是完全自主掌握权益投资能力的理想模式,但投入大、周期长,需经过多个牛熊周期检验 [3] - **路径二:通过委托投资参与**:利用外部管理人专业能力弥补自身投研短板,可实施定制化策略,避免资金进出干扰,但投后管理成本高且策略调整灵活性有限 [4] - **路径三:以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为工具**:全市场主动管理型股票和混合基金超过5300只,总市值接近3.8万亿元,资金进出灵活,降低了权益投研门槛,但阿尔法收益稳定性较低且组合管理成本可能较高 [5] - **路径四:以被动指数基金为工具**:全市场被动指数基金规模约4.5万亿元,目标清晰、费率低、管理成本低,适合赚取贝塔收益,但策略被动性强,可能错过结构性机会 [6] 对理财公司规划路径的建议 - 缺乏权益投研基础、低风险客户占比较高的公司,应以专户委托为主,再逐步向基金方式延伸 [7] - 权益投研基础较薄弱但客户有一定波动接受度的公司,可优先采用“专户委托+被动指数基金”组合模式 [7] - 有一定权益投研基础、资源充足的公司,可采用“专户委托+主动型基金”模式,并同步推进自主投研体系建设,最终过渡到直接投资股票 [7] 权益投资能力建设的配套工作 - 需夯实宏观与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基础,建立常态化宏观研究机制,提升战术资产配置和动态再平衡能力 [8] - 需完善适配权益投资的检视和考核机制,设置合理考核周期,定期开展业绩归因分析,形成闭环管理 [8] - 需坚持长期主义,树立穿越牛熊周期的长期思维,持续开展行业与公司调研,提前进行能力布局 [8]
中资券商股普涨 年内券商发债融资热情显著攀升 权益投资有望驱动行业业绩保持快增
智通财经· 2025-10-10 10:14
市场表现 - 中资券商股普遍上涨,广发证券股价上涨4.05%至21.08港元,国联民生上涨1.93%至6.34港元,招商证券上涨1.34%至16.59港元,华泰证券上涨0.78%至20.08港元 [1] 融资活动 - 券商发债融资热情显著攀升,截至10月9日,71家券商合计发行672只债券,募资总额达1.27万亿元,同比增长80.22% [1] - 年内券商已发行359只证券公司债,募资金额为7502.5亿元 [1] - 有33家券商发债规模均超过100亿元,头部券商发债规模整体居前 [1] - 在利率中枢走低背景下,债券融资成为券商扩表主要渠道,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降低资金成本或补充营运资金 [1] 业绩展望 - 市场活跃度提升及股市上涨可观,预计在经纪、投资及信用业务驱动下,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券商营收同比增长42.4%,净利润同比增长62.8% [2] - 预计权益投资收益将成为券商总体投资业绩的关键,受益于股市上行,驱动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 [2]
港股异动 | 中资券商股普涨 年内券商发债融资热情显著攀升 权益投资有望驱动行业业绩保持快增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0:11
消息面上,2025年以来,券商发债融资热情显著攀升。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已有71家券商合计发 行了672只债券,合计募资金额达1.27万亿元,同比增长80.22%。具体来看,年内券商合计已发行证券 公司债359只,募资金额为7502.5亿元。从单家公司发债规模来看,年内有33家券商发债规模均超100亿 元,头部券商整体上居于前列。招商证券分析师表示,在利率中枢走低的背景下,债券融资成为券商扩 表的主要渠道,相关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降低资金成本,或补充营运资金以应对潜在行 情。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资券商股普涨,截至发稿,广发证券(01776)涨4.05%,报21.08港元;国联民生 (01456)涨1.93%,报6.34港元;招商证券(06099)涨1.34%,报16.59港元;华泰证券(06886)涨0.78%,报 20.08港元。 业绩预测方面,浙商证券指出,市场活跃度提升,25Q3券商利润或延续高增,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 股市上涨可观,预计在经纪、投资及信用业务的驱动下,证券行业业绩继续亮眼,预计2025Q3累计, 上市券商营收同比增长42.4%,净利润同比增长62.8%。该行预计权益 ...
市场回暖带动权益投资热情升温 前三季度新发基金超1100只
证券时报网· 2025-10-01 16:17
新基金发行总体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市场新发行基金1138只,较2024年同期的863只增长31.87% [1] - 新基金发行结构呈现“权益走强、债基降温”的鲜明特征 [1] - 新基金发行显著增长得益于A股市场回暖带来的权益投资热情升温以及公募机构对市场趋势的积极响应 [1] 权益类基金发行 - 全市场共发行权益基金823只,占新基金总量的七成以上 [1] - 股票型基金累计发行644只,较2024年同期的328只增长96.34%,几乎翻倍 [1] - 指数型股票基金新发数量为623只,在股票型基金中占比高达96.74% [1] - 指数型基金增长源于被动投资理念普及及ETF等指数工具应用场景拓宽,行业主题指数基金成为布局细分赛道的重要选择 [1] 债券及混合型基金发行 - 债券新基金发行221只,占总量的19.42%,较2024年同期的268只下降17.54% [2] - 混合型基金发行195只,占总量的17.14%,较2024年同期的201只小幅下降2.99% [2] - 投资者在市场趋势明确时更倾向于选择风格鲜明的股票型基金,而非灵活配置的混合型产品 [2] QDII基金发行 - QDII基金今年以来仅发行13只,较2024年同期的26只下降50% [2] - QDII基金发行遇冷受A股市场走强叠加海外市场高位震荡的影响 [2] FOF基金发行 - FOF基金发行49只,占全市场的4.31%,较2024年同期的23只大幅增长113.04% [3] - FOF基金发行爆发式增长与投资者专业化配置需求提升密切相关 [3] - FOF基金通过分散投资多只基金有效降低单一产品风险,契合部分投资者“稳健增值”的诉求 [3] 市场环境与机构策略 - 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叠加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改善等基本面支撑,为权益投资提供良好环境 [2] - 公募机构加快布局股票型基金,尤其是指数型产品,顺应了普通投资者分享市场上涨红利的需求,也通过被动投资工具降低了主动管理难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