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年年“史上最热”,我们距离气候难民有多远?
虎嗅· 2025-07-22 12:03
6月以来,全球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热浪肆虐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西亚、中亚、北非等地日最高气温超过40℃的天数达到10—20 天;西班牙南部局地气温一度突破46℃,截至7月19日,该国已有1180人死于高温相关疾病[1]。 此外,今年1月,美国中部遭遇风暴袭击,官方对近6000万人发布了冬季警报[2];同年春季,英国又经历极端干旱,仅4个月内野火就达115起,2025年或 成为该国野火灾害最严重的年份[3]。 (洪水过后的利比亚德尔纳图源:联合国难民署) 这一系列极端天气,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构成现实威胁的缩影。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日益频繁的持续高温、干旱、降水等极端天气,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 升,不仅带来更多自然灾害,也令部分地区不再适宜人类居住,迫使人们迁移甚至流离失所,"气候难民"由此出现。 世界银行2021年发布的风潮(Groundswell)更新版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成为全球人口迁移的重要推手。到2050年,全球六大地区或将有约2.16亿人被迫 迁移[4],他们的命运,正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严峻的现实,让"气候难民"问题不容忽视 过去一年,多个气候指标持续刷新纪录。 世界气 ...
澳智库《东南亚援助地图》扯中国,专家:这是一种二元对立思维,是对中国的误读
环球时报· 2025-07-22 06:54
全球援助格局变化 - 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削减价值6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等东南亚最贫困国家将遭受严重影响 [1] - 美国政府裁撤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该机构此前承担全球超40%的人道主义援助资金 [1] - 德国、法国、荷兰、瑞典等欧洲主要援助国及欧盟也削减了约250亿美元的援助预算 [1] - 美国作为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最大出资方,其削减援助的行动将产生重大的连锁反应,许多合作项目被迫中止 [1] 东南亚地区援助与气候变化 - 尽管东南亚地区自然灾害人道主义援助支出有所增加,但长期的气候改善资金仍严重不足 [2] - 东南亚历史碳排放量较低,却承受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2] - 西方国家未能兑现帮助中低收入国家能源转型的资金承诺,存在政治失信风险 [2] 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 中国将继续作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主要提供者,发挥重要作用 [2] - 基础设施是中国使用的一种软实力工具,不仅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在太平洋地区、南亚乃至全世界都是如此 [2] - 报告提到了中国在印尼建设的雅万高铁 [2] - 中国的援助基于双方平等互利的合作态度,旨在实现互利共赢和区域共同繁荣 [2] - 中国的援助更多体现的是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价值属性,与美国的战略性援助有本质区别 [2]
极端天气传导 全球食品价格飙升
北京商报· 2025-07-22 00:26
气候变化对全球食品价格的影响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导致全球食品价格短期大幅飙升 这种价格冲击通常在极端天气事件几个月后出现 且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将更加普遍 [1] - 研究证实数十起气候极端事件与食品价格急剧上涨直接相关 例如西班牙干旱导致欧洲橄榄油价格暴涨50% 印度热浪后洋葱价格飙升89% [1] - 食品价格冲击通过全球贸易网络从单一地区扩散至世界各地 如加纳和科特迪瓦干旱导致英国可可价格上涨3倍 [2] 具体国家案例 - 韩国遭遇极端热浪和暴雨 西瓜价格周涨幅22.5% 同比上涨36.5% 大白菜价格周涨幅27.4% [1] - 日本热浪后大米价格上涨48% 美国加州干旱后蔬菜价格跳涨80% 这些涨幅远超历史常规波动范围 [2] - 韩国出现"热通胀"现象 鸡蛋(30枚装)零售价突破7000韩元 创近年高点 [2] 农业产量与气候变化关系 - 未来十年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频发可能导致大米 大豆 玉米和土豆等主食产量大幅下降 [2] - 农作物在20-30摄氏度范围内产量稳定 超出此范围产量将大幅下降 [2] - 美国中西部干旱不仅降低玉米产量 还影响加工和出口业务的供水 [3] 对经济指标的影响 - 日本核心CPI连续7个月保持在3%以上高位 英国6月通胀率升至18个月高点3.6% 部分归因于食品价格上涨 [4][5] - 极端高温直接影响整体通胀率 主要驱动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 [5]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上升幅度首次超过1.5摄氏度 [3]
看不到=没有 掩耳盗铃式应对气候变化 美政府为何“倒行逆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1 20:16
气候行动与政策 - 特朗普政府宣布不再为加州高铁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称其为"灾难性、严重超支的'通往虚无的高铁'"[1] - 加州高铁被视为美国最具雄心的绿色交通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约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 - 高速铁路被视为气候责任投资的代表,而非短期财政收益项目[3] 能源政策与开采 - 美国内政部宣布重新开放阿拉斯加2300万英亩国家石油储备区,允许采油、开矿[11] - 特朗普政府计划使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流量翻倍,并建造新管道[13] - 新法案大幅削减联邦土地油气开采特许权使用费,增加联邦煤炭开采用地,推迟对泄漏甲烷的油气公司征收高额罚款[13] - 数百万英亩阿拉斯加荒野将失去联邦保护[13] 气候变化态度 - 特朗普对气候责任与行动持否定态度,更关注财政收益与资本利益[3] - 特朗普政府关闭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网站,删除全球变暖影响信息[7] -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批评政府试图通过停止观测和讨论来否认气候变化[9] 行业影响 - 特朗普政府政策倾向于充分利用美国化石能源优势重振经济[9] - 阿拉斯加荒野联盟批评政府将公共土地出售给石油行业亿万富翁[15] - 阿拉斯加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意义,但政府政策转向加强开采化石能源[15]
新研究警示海洋热浪严重威胁海洋生态
新华社· 2025-07-21 15:39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 2014至2016年北美太平洋沿岸海域经历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海洋热浪,海水温度高出历史平均水平2至6摄氏度[1] - 海洋热浪导致北美西海岸数千公里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生态干扰,240种不同物种出现在传统地理分布范围以外的区域[1] - 部分物种如北露脊海豚的分布范围比以往更靠北,甚至出现在典型栖息地以北1000多公里的位置[1] 海洋热浪的生态级联效应 - 海藻和海草大面积减少,海星、海鸟等物种死亡规模空前,海洋哺乳动物出现异常死亡事件[1] - 小型鱼类数量减少和营养质量下降导致高阶捕食者陷入生存困境[1] - 渔业因海洋热浪蒙受严重经济损失[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气候变化导致海洋热浪愈发频繁和强烈,预示未来海洋的可能样貌[2] - 人类亟需采取基于生态系统的主动型海洋保护策略,同时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2]
英国的土豆到印度的洋葱,极端天气导致全球粮食价格飙升!
华尔街见闻· 2025-07-21 14:26
气候变化对全球食品价格的影响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导致全球食品价格短期大幅飙升,数十起气候极端事件与食品价格急剧上涨直接相关 [1] - 欧洲橄榄油价格在西班牙南部持续干旱后暴涨50%,印度洋葱价格在热浪后飙升89% [1] - 食品价格飙升往往在极端天气事件后几个月发生,预计这一模式将随着气候变化加剧而更加普遍 [1] 极端天气对特定食品价格的冲击 - 韩国夏季创纪录高温后白菜价格飙升70%,日本8月热浪过后9月大米价格上涨48% [2] - 美国加州和亚利桑那州2022年遭遇干旱后,11月蔬菜价格跳涨80%,价格冲击幅度和速度超出历史常规波动范围 [2] - 导致价格上涨的天气事件"从历史角度来看是完全史无前例的",气温远超预期范围 [2] 全球贸易对食品价格传导的放大效应 - 食品价格冲击通过全球贸易网络从单一地区扩散至全球,例如加纳和科特迪瓦干旱后英国可可价格上涨三倍 [3] - 不合时宜的政策加剧气候变化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如2010年俄罗斯小麦出口禁令导致全球小麦价格飙升 [3] - 严重依赖进口商品的国家(如英国)特别容易受到海外气候冲击影响 [3] 气候变化对通胀的挑战 - 食品价格冲击对各国央行构成新挑战,威胁通胀控制目标,尤其在新兴经济体食品占消费价格指数较大份额 [1] - 英国6月通胀率意外升至18个月高点3.6%,部分归因于食品价格上涨 [1] - 异常高温直接影响整体通胀率,主要驱动因素是食品价格 [1]
欧洲40℃热浪天翻地覆:中国空调大卖,欧洲人放下倔强?
搜狐财经· 2025-07-19 08:09
欧洲高温危机 - 2025年夏季欧洲遭遇40℃极端高温 法国 西班牙 德国等地气象部门频繁拉响警报 [1] - 西班牙5月16日至7月13日期间1180人死于高温 意大利频发工地中暑死亡事件 [3] - 传统欧洲建筑成为"烤箱" 农作物歉收 山火肆虐 风暴频发 经济损失惨重 [5] 欧洲空调市场现状 - 欧洲家庭空调普及率极低 法国 英国不足10% 德国仅3% [7] - 老旧建筑改造难度大 能源价格高昂 欧盟节能减排政策限制空调使用 [7] - 2025年7月法国极右翼领导人呼吁发展空调基础设施 空调需求迅速飙升 [7] - 英国空调公司报告家用空调咨询量五年内增长三倍 [7] 中国空调出口表现 - 2025年1-5月中国家用空调对欧洲出口量达1270万台 同比增长30% [9] - 美的 格力 海尔 长虹等品牌在欧洲市场表现突出 [9] - 法国德国市场出现断货 美的PortaSplit产品在德国脱销 [9] - 法国OBM渠道美的空调销量实现68%半年增长 [9] 行业未来展望 - 国际能源署预测欧洲空调保有量将增至2.75亿台 较2019年翻一番有余 [10] - 极端高温推动中国空调产业爆发式增长 低能耗产品研发成为新机遇 [10] - 气候变化引发节能与舒适性矛盾 欧洲市场面临长期转型 [10]
全国空调拥有量地图:这个省份猛增近10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8 23:29
高温天气与空调需求 - 全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山东烟台、江苏盐城等1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河南局地气温高达44.4℃,东北漠河气温一度超过35℃ [1] - 高温导致空调需求激增,东北地区出现"一机难求"现象,京东平台数据显示近7日东北空调成交额同比增长超7倍,黑龙江、吉林、辽宁首次购买用户增长超60% [15] - 苏宁易购数据显示6月下旬至7月3日全国新一级能效空调销售同比增长82% [15] 空调拥有量地域分布 - 全国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平均为145.9台,江苏以237.3台位居第一,浙江、重庆、广东、上海等地均超200台 [3] - 经济发达地区空调拥有量较高,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排名前列,而陕西、新疆等高温地区空调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 - 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等传统凉爽地区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均低于30台,新疆由于干燥气候和昼夜温差大,空调需求也较低 [7] 空调拥有量增长趋势 - 1998年全国城镇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仅20.01台,2023年达到145.9台,25年间增长显著 [8] - 2015-2023年云南空调拥有量增长近10倍,吉林、辽宁增长超2倍,西藏、黑龙江增幅也居全国前列 [12] - 农村地区空调普及较晚,2010年后开始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户均1台 [17] 气候变化对行业影响 - 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1℃,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6.6天,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 [19] - 东北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平均上涨4~6℃,四川等非传统高温区近年连续出现超40℃极端天气 [21] - 专家预测极端热浪发生频率和强度将持续上升,城市需通过规划绿廊、风道等措施应对高温 [21]
【环球财经】雨季雷击事件频发!印度比哈尔邦两天33人遇难
新华社· 2025-07-18 22:07
印度季风季雷击灾害 - 比哈尔邦本周因季风风暴引发雷击已造成至少3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死者多为户外作业的农民和工人 [1] - 气象部门预测比哈尔邦部分地区将继续出现强降雨和雷电天气,当局已指示高风险地区加强防范 [1] - 2024年比哈尔邦雷击致死人数达243人,2023年为275人 [3] 印度雷击事件长期趋势 - 1967-2020年印度因雷击死亡人数超10万,其中2010-2020年死亡人数急剧增加 [3] - 2003-2020年印度年均雷击死亡人数较1967-2002年增长约60% [3] - 研究显示印度雷击事件频率和不可预测性上升,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相关 [3] 灾害应对与挑战 - 印度研究团队指出预警系统不完善及民众避险意识不足是雷击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 [3] - 季风雨季(6-9月)为雷击高发期,2024年数据反映灾害持续威胁东北部地区 [3]
澳大利亚学者:健康稳定的澳中关系符合两国利益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7:25
澳中双边关系发展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旨在推动两国政治关系稳定发展,符合共同利益 [1] - 此行为阿尔巴尼斯连任后首次访华,也是其第二次以总理身份访华 [1] - 双方同意明智管控分歧,强调"不让分歧定义双边关系" [2] 经贸合作与自贸协定 -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也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国 [1] - 澳中经济高度互补,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十年来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1] - 两国明确支持自由贸易,有利于地区稳定繁荣 [1] 合作领域与潜力 - 两国在气候变化、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进一步合作潜力 [2] - 《中澳总理年度会晤联合成果声明》涵盖绿色经济、人文交流等广泛领域 [1] - 推动双边贸易和人文交流是此次访问的重点内容 [1] 人文交流与民间互动 - 健康稳定的澳中关系有利于造福两国人民 [2] - 应加强人文交流,鼓励更多澳大利亚人赴华旅行和交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