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汽车自动开走事件真相大白,后台数据显示苹果15PM激活控制
新浪财经· 2025-10-05 20:17
不过,随着小米官方的一则通告,算是真相大白了。 车主信誓旦旦说自己没动手机,是汽车自己开走的,但官方表示,这台车绑定了两台手机,一台是苹果 的15 PM,一台是苹果16PM。 车主说自己没动苹果16PM,这台手机也在监控下,但小米官方查询了汽车后台数据,以及手机的操作 日志后发现,原来是苹果15PM激活汽车开走的。 最近几天,关于小米汽车自动开走事件,居然让很多吃瓜群众,看的不亦乐乎。 真相算是大白了,小米汽车不是自己开走的,是手机APP激活控制开走的。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是通告发出来后,留下的悬念就更多了,我觉得有必要再深挖下 去。 第一个疑问:用户发这么一个视频出来,意义何在?是故意黑小米还是,一台手机放在视频监控下,说 没动过手机,但另外一台手机控制汽车开动,然后拍这么一个视频来抹黑小米汽车?我觉得这个有必要 去深挖,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假如是故意的,那小米法务部就有事可做了,这对小米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后果很严重的,肯定不 会就这么算了,法务部肯定会干活的。 如果是无意的,非用户主观意愿的,那么又有疑问了。 第一个疑问,如果用户是不知情的,意味着另外一台手机,用户也没有主动去操作,那 ...
经济日报:车门把手实用安全比新奇独特更重要
财经网· 2025-10-04 15:36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有望全 面规范车门把手产品性能,提升车门把手产品安全水平。汽车车门把手标准,不仅是技术问题、设计问 题,更是安全问题。车门把手设计不在于新奇独特,更要管用有用好用,"让使用者在必要时能准确迅 速打开","隐形"的意图和安全不能互相矛盾。 10月4日,经济日报发文指出,近年来,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市场 上车门把手产品的操作方式和结构型式日趋多样。然而,这些新奇独特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也给乘客带 来识别难、操作不便、断电失效、夹手等问题,甚至还存在潜在逃生、救援风险。 ...
车圈“安全”大战:任正非定调、余承东开炮,雷军能否接住这记重锤?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01 07:09
撰 文 / 莫 莉 编 辑 / 黄 大路 设 计 / C C 规模化带来的波动与安全红线的刚性,正在同场拧巴。 这个月,格力与小米的"口水仗"从空调烧到汽车。关于小米推出空调"十年包修",格力朱磊直 接将对手品控危机撕开给全网围观。 吵架归吵架,最后话题还是要落在方法论上。 轩辕同学校长、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贾可提出,应该抓住规范汽车业竞争秩序 的牛鼻子,给出一条从情绪回到制度的路线。 2025年9月的中国车圈,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汽油味,而是硝烟味。当"安全"成为高频词,它不 再是单纯的技术参数,而是成为交锋的武器,有人借它筑起护城河,有人因它跌入舆论坑。 这个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一句"绝不能容忍",直接将"非理性竞争"钉上耻辱柱。 华为余承东紧接着在发布会上"跟进":2秒、3秒零百这种"炫技"没有意义,公路漂移更是"最愚 蠢的行为"。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与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会面时,将"车的最高级别就是安全"提升至战略高 度,为混战中的行业划出一条红线。 这个月,小米和雷军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边是"造车和造芯同时押上前十年家底"的悲壮,另一边却是超11万辆SU7因智驾安全隐患宣 布召回的尴 ...
“坚守的创新者”,沃尔沃全新XC70要做安全的“豪华超混第一车”
中国经济网· 2025-09-30 15:12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沃尔沃全新XC70正式上市,共提供四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6.99万至34.99万元 [1] - 新车填补了XC60与XC90之间的市场空白,构建起更丰富的产品矩阵 [3] - 新车是诞生于SMA超级混动架构的首款车型 [3] 安全性能 - 全新XC70承袭沃尔沃安全基因,其安全基础源于SMA超级混动架构 [3][5] - 主动安全方面,四驱车型配备24个智能感知硬件,实现21项智能安全功能 [6] - 辅助驾驶系统基于闭源系统QNX开发,具备高安全冗余和稳定性 [6] - 被动安全采用“三路三区”吸能卸力设计和硼钢笼式车身,配备7个安全气囊,包括120L超大副驾气囊和2m超长侧气帘 [8] - 三电安全选择P2电机布局,电池外部采用1.4m长的六宫格全铝门槛加强梁,内部为“田字型”全铝框架,底护板抗拉强度达1180MPa [9] 新能源动力系统 - 新车采用四擎四驱超级混动系统,1.5T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120kW,热效率超44% [10] - 配合3档混动专用变速箱和P1+P2+P4高性能电驱系统,实现全速域覆盖和智能四驱 [10] - 提供7种混动工作模式,系统可根据路况与驾驶意图自动切换 [11] 智能化功能 - 智能化功能覆盖上车前、行驶中、停车后全场景,包括远程控温、寻车、遥控泊车等 [13] - 配备场景助手,支持系统预设6种场景及海量个性化自定义场景 [13] - 拥有AI大模型语音车控、NPA智能领航辅助、92寸AR-HUD等功能 [13] - 提供四种休憩模式,座椅靠背可调节至130°(支持120-150°范围调节),并具备至高6kW对外放电功能 [13]
聚焦20-30万级智能SUV,问界新M5 Ultra与小米YU7谁更值得入?
搜狐网· 2025-09-30 13:08
在20万-30万元新能源SUV市场,问界新M5 Ultra与小米YU7凭借突出的智能属性,成为都市精英群体的热门选 择。两款车型均以辅助驾驶为核心卖点,但在实际体验、安全理念与市场表现上存在差异。今天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剖 析二者的核心竞争力,为消费者购车提供参考。 辅助驾驶硬件软件双重驱动,形成体验差异核心分水岭 辅助驾驶是两款车型的核心竞争领域,问界新M5 Ultra与小米YU7二者虽在基础硬件配置上存在共性,但细节差 异与软件实力的不同,造就了体验上的显著分野。 从硬件层面来看,问界新M5 Ultra与小米YU7均搭载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及超声波雷达,其中摄像 头(11个)、超声波雷达(12个)与激光雷达(1个)的数量保持一致,满足辅助驾驶的基础感知需求。但关键硬件参数存在 明显区别:问界新M5 Ultra采用三颗4D毫米波雷达设计,激光雷达为192线规格;小米YU7则配备单颗4D毫米波雷 达,激光雷达线数为128线。 硬件参数的差异直接转化为感知能力的差距。更多的4D毫米波雷达让问界新M5 Ultra能更全面地覆盖车辆周边环 被动安全层面,问界新M5 Ultra的白车身高强钢占比超60%,其中 ...
工信部拟出新规 电动隐藏式门把手或成历史
犀牛财经· 2025-09-28 17:47
近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此举旨在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带来的新技术与 新安全需求,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的安全性,筑牢汽车安全底线。 同时,《征求意见稿》还规定,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这意味着,在车辆发生事故后,即便车门上锁,救援人员 也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从而提升了救援的便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多家车企在设计过程中已将这一新规纳入考虑范围。例如,近期发布的"尚界H5"车型就采用了"老式"物理门把手。此外,掀起隐藏式门 把手潮流的特斯拉也将更改这一设计。特斯拉设计总监近日透露,正在重新设计其饱受安全争议的车门把手系统,并研究中国市场对车门把手的诉求,必要 时将作出调整。 据悉,此次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2日。正式标准有望于今年内发布,并设定了一定的过渡期,以确保车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产品调整和升级。随 着新规的出台和实施,令消费者"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动隐藏式门把手或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汽车安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的加速,电动隐 ...
千呼万唤,隐藏式门把手要被禁了
36氪· 2025-09-28 17:32
核心观点 - 工信部新规要求汽车门把手必须提供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此举将导致市面上90%的全隐藏式门把手被淘汰 [6][8][9] - 新规标志着行业发展方向从追逐科技感回归到安全至上,是对消费者长期存在的安全与体验关切的直接回应 [13][28][29] - 法规整改周期与车型中期改款周期重合,新申请车型需在2027年7月1日前满足要求,在产车型需在2028年7月1日前完成整改 [22][23] 隐藏式门把手的问题与现状 - 全隐藏式门把手存在显著安全隐患:中保研碰撞数据显示,电子门把手在侧面碰撞中的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98% [19] - 用户体验问题突出:包括用户操作不便、老人儿童面临夹手风险(有案例导致骨折)、以及冰雪天气下门把手被冻住无法弹出等 [5][13][19] - 尽管隐藏式门把手被车企用于降低风阻、提升续航和科技属性,但消费者对其耐心已消磨殆尽 [5][11][13] 车企的应对措施与成本影响 - 车企曾尝试多种冗余方案解决隐藏式门把手问题,如配备冗余电源、增大电机功率、增加制热结构等,但无法保证100%解决开门问题 [16][17][19] - 整改成本可能涉及模具修改,四个车门的模具成本约在400-600万元,且可能引发车门结构强度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碰撞测试 [25] - 成本最低的整改方式可能是通过软件程序将电动伸缩式门把手锁定在弹出状态 [25] 新法规的全球影响 - 新规影响可能波及全球市场,因路虎揽胜、奔驰S级等全球车型为遵从最高标准(推测为中国新规),其海外工厂生产的产品也可能进行整改 [27] - 汽车行业已习惯应对全球不同地区的法规变动,满足更严法规、生产更安全产品是行业的普遍心理准备 [27]
暗藏巨大安全隐患!“隐藏式门把手”可能要凉凉了
猿大侠· 2025-09-28 12:11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正组织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2日 [4] - 标准制定旨在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带来的新安全需求,引导企业规范产品设计,提升门把手安全性能,筑牢汽车安全底线 [4] - 起草组调研了20家企业、63款车型的车门把手型式,针对行业内现存的各类车门把手型式进行了梳理,并讨论了对应的危险场景,试验验证覆盖了国内市场的主流车门把手结构型式 [13] 技术标准核心要求 - 标准要求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确保在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能通过此外把手开启 [4] - 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 [4] - 每个车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确保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的情况下释放门锁并开启车门,若装备电动式内把手也必须同时配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内把手作为应急措施 [5] 设计规范细节 - 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应易于识别,位于无车内构件遮挡、乘员位置直观可见的位置,并安装在车门上或距车门边缘不大于300mm的位置 [5] - 车门内把手需布置在每个车门邻近的外侧座椅R点前方,且位于R点上方0mm至680mm区域内 [5][11] - 标准通过附录A的规范性图示,详细规定了滑动门、摆门、向上开启车门等不同类型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布置位置 [6][7][8][9][10]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此次标准制定被视为对汽车行业设计理念的纠偏,允许探索科技感但必须有安全兜底,鼓励设计突破但不能给用户带来不便 [15] - 隐藏式门把手从1952年首次在奔驰300SL上出现的一项个性化选择,如今已成为汽车市场竞争的"锚点"和诸多车型的"标配" [15] - 此次从门把手开始的设计理念回归,有望引领汽车产业踏实地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隐藏式车门把手未来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15]
千呼万唤,隐藏式门把手要被禁了
36氪· 2025-09-26 12:41
在消费者眼中,隐藏式门把手已从最初代表科技感的"高端配置",演变为日常用车中令人困扰的"设计败笔"。 打车时因为找不到开门机关的狼狈摸索、家庭用车时老人孩子面对感应式把手的茫然无措、北方车主面对门把手被冻住时的无奈困苦,这些琐碎 体验,已经将用户对创新设计的耐心与好感消磨殆尽。 碰撞事故后无法弹出的门把手,更是直接引发消费者的焦虑与担忧:为何要为华而不实的设计承担生命风险? 千呼万唤下,隐藏式门把手迎来法规整改。 9月24日,工信部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新技术要求对汽车内、外门把手的形态、位置以及安全要 求作出了新规定。 全隐藏式门把手 无手部操作空间 需要整改 其中变动最大的新条款为,要求每个车门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都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且该操作空间应不小于 60mm×20mm×25mm。 然而,消费者却苦隐藏式门把手久矣。 除了找不到、打不开的体验困扰外,老人儿童面临夹手风险、冰雪天气把手无法弹出、碰撞事故后把手失效阻碍紧急救援等安全事故更让广大车 主担忧:真的有必要为了零星几点风阻,牺牲用车安全吗? 这条规定意味着,市面上90%的全隐藏式门把手,此后将不 ...
雷军演讲回溯小米造车路:连cue理想特斯拉,“安全”只字未提
第一财经· 2025-09-25 22:48
2025.09. 25 微信编辑 | 雨林 "这点他们(理想)真的很了不起,不少车厂摸着理想过河也干得不错。"雷军表示。当时小米汽车 内部曾因YU7路线的选择争论激烈,最终拒绝"抄(理想的)作业",决定开发运动型SUV。"理想这 类大空间的SUV,各家车厂一哄而上,很快就有几十款车上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市场需求 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也做一款同样的车的话,肯定没前途。"雷军称。 除了理想汽车外,雷军还提到了特斯拉。他表示,小米曾买了三辆Model Y进行拆解学习。"一个个 零部件拆,一个个零部件学。如果各位不选YU7,也可以考虑Model Y或理想i6。"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回顾造车历程的演讲中,雷军未提及任何与"汽车安全"相关的内容,既未回 应过往争议,也未针对近期召回事件作出进一步回应。 约一周前的9月19日,小米汽车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 汽车,总计116887辆。召回原因具体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 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9月17日,工信部就《智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