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机
icon
搜索文档
余杭经开区厚植人才创新沃土
杭州日报· 2025-06-13 14:44
行业动态与技术创新 - 2025电机系统及其控制学科与产业交流大会在余杭召开,聚焦电机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 - 大会发布3项重大创新成果:"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与灵巧手研究"、"变速恒频水力发电技术"、"磁控诊疗胶囊机器人" [1] - 杭州曦诺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与灵巧手"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致力于突破功率/转矩密度、运行效率等技术瓶颈 [1] - 杭州威衡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电机自由加载测试系统、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性能测试系统,已成为电机质量检测行业佼佼者 [1] 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发展 - 湖南大学、金风科技、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种电机研究中心专家围绕前沿领域展开研讨,提供学术见解与产业洞察 [2] - 余杭经开区实施"产业+人才"融合发展战略,成立卓越工程师实训基地,形成"理论教学—项目实训—产业孵化"闭环模式 [2] - 余杭经开区2024年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E类及领军人才70余人,人才驱动型项目占集中签约优质项目的30%以上 [2]
稀土永磁板块观点汇报
2025-06-10 23:2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稀土永磁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业电机行业、航空航天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 - **公司**:金力永磁、宁波韵升、正海磁材、英利能源、金田铜业、广晟有色、盛和资源、中国稀土、银河磁体、京东方 [1][5][1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轻稀土相关** - **下游用途**:轻稀土主要下游是钕铁硼永磁材料,2023 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近 16%,其他包括工业电机、充电设备、家电、消费电子等,还有 35%-36%来自杂项需求 [1][4] - **供需格局**:供需逐渐转为紧平衡,供应端增量主要来自国家配额,近期政策文件显示预期偏紧,今年第一批稀土矿石配额有缺口,预计氧化镨钕价格上涨 [1][11][12] - **影响供应因素**:国家指标控制影响大,今年第一批指标或延迟至 6 月发布,与进口矿纳入指标及贸易摩擦有关 [1][6] 2. **钕铁硼永磁材料相关** - **供给情况**:供给涉及稀土分离技术和稀土精炼,多家上市公司有扩产规划,金力永磁扩产最积极,预计 2025 年产能达 4 万吨,今年 1 月又公布 2 万吨产能规划 [5] - **需求领域**:新能源汽车是最大需求点,预计 2026 年全球销量达 6.6 万台;电动二轮车需求稳定;工业电机潜力大但渗透率低,需政策推动;风电领域需求大幅下滑 [9] 3. **新能源汽车电池相关**:当前渗透率约 5% - 10%,市场空间大,若有政策指引,需求将显著提升 [10] 4. **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相关** - **涉及元素及作用**:涉及七种元素,钕铁硼、镨钕合金和铽铁合金等在多领域不可替代,需求刚性 [13] - **对价格影响**:国内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分离产能占全球主导,海外产能建设需时,管制或致国内产品价格上涨,目前海内外价差已满足上涨条件 [13] 5. **投资标的推荐**:广晟有色、盛和资源、中国稀土、银河磁体及京东方等标的值得关注 [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稀土元素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轻稀土主要包括氧化铈,重稀土主要包括镝、钕和钐元素,以钴、钕为代表的轻稀土元素市场价值含量最高 [2] - 钕铁硼合金材料中约 30%是氧化铜,69%是铜铁元素,剩余 1%-2%是重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电机 [3] - 我国镍铁产量 2024 年呈上升趋势,稀土氧化物开采指标 2023 - 2024 年持续下降,表明国家区域格局在新基建方面有所改善 [7][8] - 人形机器人目前对磁材需求占比约 1.12% - 1.2%,飞行汽车更低,但有远期成长潜力,可能拉动磁材技术需求 [10]
粤电力A(000539) - 000539粤电力A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09(1)
2025-06-09 17:44
证券代码:000539、200539 证券简称:粤电力 A、粤电力 B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 编号:2025005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类别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 | | □其他 (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 | 时间 | 2025 年 6 月 5 日 | | 地点 | 线上交流 | | 参与单位名称及 | 汇添富基金 温宇峰、何旺、刘昇、劳杰男 | | 人员姓名 | | | 上市公司接待人 | 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 刘维 | | 员姓名 | 董事会事务部 高健伟、黄晓雯 | | | 经营部 郑大鹏 | | | 李健、贾静仪 发展部 | | | 新能源公司 肖燕华 问题一:2025 年广东省电力市场整体情况? | | | 根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的交易结果,广东省 2025 年年度双边协 商交易、年度挂牌交易、年度集中竞争交易的成交均价同比有所下降,其 | | | 中双边协商成交电量 3,310.08 亿千瓦时,成交均价 3 ...
德尔股份:整合固态电池核心技术和相关资产 加快推进中试线建设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11:12
公司概况 - 德尔股份是一家全球化布局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汽车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产品,以及电控、汽车电子产品 [1] - 公司国内外主要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雷诺、保时捷、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上汽、吉利、长城、奇瑞等 [1] - 全资子公司卡酷思的隔热、降噪和轻量化产品是公司第一大业务,占公司总体收入比例近70%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5.13%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2273.82万元,同比增长276% [1] - 经营情况持续向好,原因包括经营和管理效率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产品收入增速较快 [1] 液力缓速器产品 - 液力缓速器利用液体的阻尼作用实现车辆减速,承担车辆80%的制动需求,能有效减少刹车距离和颗粒物排放 [2] - 公司于2023年开发出复合型液力缓速器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具有单位质量制动力矩大、重量轻、结构尺寸小、性价比高等优势 [2] - 2024年度液力缓速器产品市场开拓取得成效,获得下游一线商用车客户认可,量产交付规模较去年进一步上升 [2] 固态电池布局 - 公司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投资约3亿元建设新型锂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 [2] - 新型锂电池指公司研发的固态电池,此次签约是公司固态电池战略布局从试制线走向中试线和量产线的重要一环 [3] - 公司拟整合在日本及国内形成的固态电池核心技术和相关资产,加快中试线建设,并逐步规划实施1GWh固态电池量产线 [3] 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 - 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主要进行智能伺服电机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开发 [3] - 公司目前具备汽车EPS系统无刷直流电机和离合换挡电机等多种电机的批量化生产制造能力 [3] - 项目目标是对现有电机生产制造能力升级换代,以满足机器人、汽车及其他工业场景市场需求 [4]
冲击“民用无人机电机”第一股,三瑞智能IPO胜算几何
北京商报· 2025-06-04 20:56
IPO概况 - 公司创业板IPO获受理 拟募资7 69亿元 成为今年以来首批受理的创业板IPO企业之一 [1] - 若成功上市 将成为"民用无人机电机"第一股 [1][3] - 实控人吴敏直接持股43 17% 合计控制81 06%表决权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 62亿元 5 34亿元 8 3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51 3% [3] - 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 13亿元 1 72亿元 3 3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71 6% [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55 32% 较2022年提升13 04个百分点 [2] - 2023年现金分红1 3亿元 占当期归属净利润75 5% [3][4] 募投项目 - 拟投入7 69亿元募资款用于三大项目:无人机及机器人动力系统扩产 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 信息化升级及智能仓储中心建设 [4] 行业地位 - 202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市场份额仅次于大疆创新 排名第二 [3] - 国内无直接可比上市公司 主要竞争对手大疆创新 好盈科技等均为非上市公司 [3] - 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近五年复合增长率24 14% [11] 供应链特点 - 2024年第四大供应商新东达采购额1464 54万元 占比4 56% 该供应商成立当年即开始合作 [5][6] - 另一主要供应商吉塔科技由关联企业合并列示 其中吉塔智能于2024年注销 [8][9] 客户结构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18 3%提升至2024年28 28% [10] - 2023-2024年前五大客户中仅悬拓电子连续出现 其余均为新客户 [10] - 产品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经销商触达分散的终端客户 [11]
【峰岹科技(688279.SH)】专注于电机驱动控制,成长空间广阔——跟踪报告之二(刘凯/林仕霄)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03 17:09
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行业 - BLDC电机凭借高可靠性、低振动、高效率、低噪音、节能降耗的性能优势以及半导体组件生产制造成本逐渐降低的发展背景,在计算机及通信设备、运动出行、电动工具、工业与汽车等下游终端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2] - BLDC电机下游应用呈现持续增长且渗透率逐渐提高的特点,BLDC驱动控制芯片行业市场空间持续增长 [2] 公司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的研发,通过长期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设计出自主知识产权电机控制处理器内核架构 [3] - 相较于国内MCU厂商普遍使用ARM Cortex-M处理器内核架构,公司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内核架构ME内核,专门用于电机控制 [6] - 公司在当前主流的无感算法和电机矢量控制算法上进行了前瞻性研发布局,扩大高性能电机的应用领域 [6] - 公司可以针对客户的电机特点提出特定的驱动方式,使电机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 [6] 公司业务发展 - 2024年,得益于数据中心算力需求带来服务器散热需求的增加以及公司在工业领域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产品在工业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4] - 2024年公司在工业伺服领域进行前瞻性研发布局,积极与下游客户或Tier1厂商开展技术交流,推动工业伺服领域产品逐步实现量产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45.94%;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27.18% [5] - 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47.34%;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减少0.29% [5]
峰岹科技:跟踪报告之二专注于电机驱动控制,成长空间广阔-20250603
光大证券· 2025-06-03 12: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下游应用持续增长且渗透率逐渐提高,公司专注高性能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研发,凭借技术和服务优势实现产品广泛应用 [2] - 2024年公司产品在工业领域快速增长,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25Q1营收继续增长但归母净利润略有减少,成长动力充足 [3] - 公司在芯片技术、电机驱动架构、电机技术三个领域拥有核心优势,有望受益于工业领域需求增长,汽车及机器人领域提供增量需求带动净利润增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情况 - BLDC电机凭借性能优势和成本降低,在下游终端领域渗透率不断提升,其驱动控制芯片行业市场空间持续增长 [2] 公司业务 - 专注高性能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研发,设计出自主知识产权电机控制处理器内核架构,产品广泛应用 [2] - 2024年受益于数据中心算力需求和工业领域研发投入,产品在工业领域快速增长,还在工业伺服领域进行前瞻性研发布局并推动产品量产 [3] 财务数据 营收与利润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45.94%;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27.18%;25Q1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47.34%;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减少0.29% [3] - 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41亿元、11.10亿元、14.6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0.02%、32.06%、31.7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亿元、4.06亿元、5.3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7.86%、32.59%、32.45% [4][5] 盈利指标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53.5%、53.2%、54.0%、53.2%、52.5%;ROE(摊薄)分别为7.3%、8.7%、11.0%、13.1%、15.4%等 [11] 现金流 - 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11亿元、1.85亿元、4.30亿元、3.00亿元、4.24亿元等 [9] 资产负债 - 2023 - 2027年总资产分别为24.94亿元、26.49亿元、28.96亿元、32.20亿元、36.59亿元;总负债分别为1.03亿元、0.96亿元、1.08亿元、1.25亿元、1.58亿元 [10] 核心优势 - 芯片技术: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ME内核用于电机控制,区别于国内MCU厂商普遍使用的ARM Cortex - M处理器内核架构 [4] - 电机驱动架构技术:在无感算法和电机矢量控制算法上进行前瞻性研发布局,扩大高性能电机应用领域 [4] - 电机技术:可针对客户电机特点提出特定驱动方式,使电机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4]
峰岹科技(688279):跟踪报告之二:专注于电机驱动控制,成长空间广阔
光大证券· 2025-06-03 11: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下游应用持续增长且渗透率逐渐提高,带动该行业市场空间持续增长 [2]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专注高性能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研发,通过长期投入与积累,凭借技术和服务优势实现产品广泛应用 [2] - 2024年公司产品在工业领域快速增长,在工业伺服领域进行前瞻性研发布局,推动产品逐步量产 [3] -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45.94%,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27.18%;25Q1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47.34%,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减少0.29% [3] - 公司在芯片技术、电机驱动架构、电机技术三个领域有核心优势,有望受益于工业领域需求增长,汽车及机器人领域提供增量需求,带动净利润增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情况 - BLDC电机凭借性能优势及成本降低,在下游终端领域渗透率不断提升,其下游应用增长且渗透率提高,使BLDC驱动控制芯片行业市场空间持续增长 [2] 公司业务 - 专注高性能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研发,设计出自主知识产权电机控制处理器内核架构,实现产品广泛应用 [2] - 2024年得益于数据中心算力需求和工业领域研发投入,产品在工业领域快速增长,在工业伺服领域进行前瞻性研发布局并推动产品量产 [3] 财务数据 盈利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11|600|841|1110|1462| |营业收入增长率|27.37%|45.94%|40.02%|32.06%|31.7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5|222|307|406|538|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3.13%|27.18%|37.86%|32.59%|32.45%| |EPS(元)|1.89|2.41|3.32|4.40|5.83|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7.31%|8.71%|11.00%|13.13%|15.38%| |PE|106|83|61|46|34| |PB|7.8|7.3|6.7|6.0|5.3| [5] 利润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11|600|841|1110|1462| |营业成本(百万元)|191|281|387|519|694| |折旧和摊销(百万元)|5|8|6|7|11|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3|4|6|7|9| |销售费用(百万元)|18|25|34|44|58| |管理费用(百万元)|24|31|42|56|73| |研发费用(百万元)|85|117|134|153|175| |财务费用(百万元)|-16|-4|5|9|11| |投资收益(百万元)|42|45|48|50|51| |营业利润(百万元)|170|220|310|411|544| |利润总额(百万元)|170|221|310|411|544| |所得税(百万元)|-4|-1|3|4|5| |净利润(百万元)|175|222|307|406|538|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0|0|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75|222|307|406|538| |EPS(元)|1.89|2.41|3.32|4.40|5.83| [9]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11|185|430|300|424| |净利润(百万元)|175|222|307|406|538| |折旧摊销(百万元)|5|8|6|7|11| |净营运资金增加(百万元)|83|245|-120|118|145| |其他(百万元)|-152|-291|237|-231|-270|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百万元)|28|-412|-300|-163|-220| |净资本支出(百万元)|-25|-153|-12|-13|-21| |长期投资变化(百万元)|0|0|0|0|0| |其他资产变化(百万元)|53|-259|-288|-150|-199| |融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9|-84|-82|-108|-143| |股本变化(百万元)|0|0|0|0|0| |债务净变化(百万元)|22|-20|-6|0|0| |无息负债变化(百万元)|-37|14|17|17|33| |净现金流(百万元)|89|-311|47|29|61| [9] 资产负债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总资产(百万元)|2494|2649|2896|3220|3659| |货币资金(百万元)|609|297|345|374|435| |交易性金融资产(百万元)|1071|824|1100|1250|1450| |应收账款(百万元)|6|6|8|11|14| |应收票据(百万元)|0|0|0|0|0| |其他应收款(合计)(百万元)|2|3|4|6|7| |存货(百万元)|173|160|193|260|347| |其他流动资产(百万元)|94|156|175|197|225|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970|1636|1833|2107|2493| |其他权益工具(百万元)|0|1|1|1|1| |长期股权投资(百万元)|0|0|0|0|0| |固定资产(百万元)|10|147|148|151|154| |在建工程(百万元)|1|3|3|3|4| |无形资产(百万元)|30|30|31|32|38| |商誉(百万元)|0|0|0|0|0| |其他非流动资产(百万元)|3|6|8|8|8|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523|1013|1062|1112|1166| |总负债(百万元)|103|96|108|125|158| |短期借款(百万元)|0|0|0|0|0| |应付账款(百万元)|12|7|10|13|18| |应付票据(百万元)|0|0|0|0|0| |预收账款(百万元)|0|0|0|0|0| |其他流动负债(百万元)|0|0|0|0|0|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93|79|103|120|153| |长期借款(百万元)|0|0|0|0|0| |应付债券(百万元)|0|0|0|0|0| |其他非流动负债(百万元)|3|5|5|5|5|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10|17|5|5|5| |股东权益(百万元)|2391|2553|2787|3095|3501| |股本(百万元)|92|92|92|92|92| |公积金(百万元)|1926|1944|1944|1944|1944| |未分配利润(百万元)|374|538|772|1079|1486| |归属母公司权益(百万元)|2391|2553|2787|3095|3501|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0|0|0|0|0| [10] 盈利能力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毛利率|53.5%|53.2%|54.0%|53.2%|52.5%| |EBITDA率|29.3%|29.9%|33.6%|35.0%|36.1%| |EBIT率|28.1%|28.6%|32.9%|34.4%|35.4%| |税前净利润率|41.4%|36.8%|36.8%|37.0%|37.2%| |归母净利润率|42.5%|37.0%|36.5%|36.6%|36.8%| |ROA|7.0%|8.4%|10.6%|12.6%|14.7%| |ROE(摊薄)|7.3%|8.7%|11.0%|13.1%|15.4%| |经营性ROIC|35.0%|23.6%|40.3%|44.6%|49.1%| [11] 偿债能力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资产负债率|4%|4%|4%|4%|4%| |流动比率|21.19|20.72|17.74|17.55|16.33| |速动比率|19.33|18.69|15.87|15.39|14.06| |归母权益/有息债务|92.96|460.78|-|-|-| |有形资产/有息债务|95.38|469.83|-|-|-| [11] 费用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销售费用率|4.47%|4.11%|4.00%|4.00%|4.00%| |管理费用率|5.91%|5.21%|5.00%|5.00%|5.00%| |财务费用率|-3.95%|-0.60%|0.58%|0.79%|0.74%| |研发费用率|20.58%|19.44%|16.00%|13.80%|12.00%| |所得税率|-3%|-1%|1%|1%|1%| [12] 每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每股红利(元)|0.61|0.78|1.08|1.43|1.89|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1.21|2.00|4.65|3.25|4.59| |每股净资产(元)|25.89|27.64|30.18|33.50|37.91| |每股销售收入(元)|4.45|6.50|9.10|12.02|15.83| [12] 估值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PE|106|83|61|46|34| |PB|7.8|7.3|6.7|6.0|5.3| |EV/EBITDA|141.1|97.8|61.1|44.1|32.0| |股息率|0.3%|0.4%|0.5%|0.7%|0.9%| [12] 市场表现 - 一年最低/最高(元):94.10/314.16 - 近3月换手率:103.44% - 收益表现(%): |%|1M|3M|1Y| |----|----|----|----| |相对|-18.48|-17.74|52.65| |绝对|-17.65|-18.98|59.66| [6][8] 核心优势 - 芯片技术: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内核架构ME内核用于电机控制,区别于国内MCU厂商普遍使用的ARM Cortex - M处理器内核架构 [4] - 电机驱动架构技术:在无感算法和电机矢量控制算法上进行前瞻性研发布局,扩大高性能电机应用领域 [4] - 电机技术:可针对客户电机特点提出特定驱动方式使电机系统性能最佳 [4]
人类正认识一个“全新”的月球!
新华社· 2025-05-28 11:17
嫦娥六号任务成果 - 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带回1935.3克月球样品,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1] - 近一年来科学家从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逐步揭开月球背面神秘面纱[1] - 人类正认识一个"全新"的月球[1] 首批研究成果 - 2024年11月15日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批两项独立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自然》与《科学》[2] - 研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4] - 其中一项研究表明月背岩浆活动42亿年前就存在,至少持续了14亿年[4] - 这些发现为认识整个月球的地质历史提供了独特视角[4] 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 - 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分析了约28亿年前的月球背面磁场信息[6] - 这是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了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6] - 相关成果论文2024年12月20日在《自然》在线发表[8] - 研究首次提供了来自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测量结果[8] 月球岩浆洋假说验证 - 科学家通过研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的玄武岩验证了全月尺度月球岩浆洋假说[9] - 相关成果论文2025年2月28日在《科学》发表[9] - 研究使月球岩浆洋假说第一次有了"背面"证据[11] - 形成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巨大撞击可能改造了该区域的早期月幔[11] 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时间 - 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确定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12] - 直径约2500公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击"疤痕"[14] - 这一发现为太阳系早期大型撞击历史提供了初始锚点[14] 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 - 科学家选取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的玄武岩岩屑开展月幔源区水含量研究[15] - 结果显示嫦娥六号玄武岩的月幔源区水含量仅为1至1.5微克/克[15] - 这是已报道数据中的最低值,表明月球背面月幔比正面更"干"[15] - 相关成果论文2025年4月9日在《自然》在线发表[17] - 研究首次测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17]
10年前特斯拉提出的充电机器人,现代汽车已开启实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7 08:13
现代汽车AI充电机器人项目启动 - 现代汽车正式启动搭载AI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ACR)实际测试 与起亚汽车及仁川国际机场合作建立演示站点 [4] - 测试站点计划扩展至其他机场 海港 铁路及交通热点地区 仁川机场2024年国际航线旅客达70669246人 全球排名第3 [4] - 仁川机场拥有韩国最大环保车辆基础设施 计划2026年前安装1110个电动汽车充电器 整个车队已实现电气化 [6] 技术细节与功能 - 充电机器人利用3D摄像系统和AI算法定位充电接口 插电操作误差小于10毫米 工作温度范围-15℃至60℃ [13] - 机器人可自动完成充电全过程 包括取下充电器 插入接口 充电完成后归位并关闭充电盖 [13] - 产品已获韩国KC认证和欧盟CE认证 满足基本安全要求 研发时考虑了车辆停放位置 接口形状 天气等多重因素 [15][17] 系统优势与特点 - 提高自动化效率 AI驱动实现无缝快速充电无需人工干预 特别适合机场等人员密集区域 [18] - 提升用户体验 减少充电设施可用性和等待时间等传统问题 [20] - 增加充电设施供应 可将未充分利用空间改造为高效充电中心 [20] - 降低环境影响 促进电动汽车普及减少化石燃料依赖 [21] 行业背景与发展 - 技术创意源自特斯拉10年前展示的蛇形充电机械臂 但特斯拉已转向无线充电技术 [9][11] - 现代2023年首次推出ACR技术 能自动完成所有充电操作 包括打开充电口和插入充电器 [11] - 大众汽车开发由两台机器人组成的移动充电系统 现代方案采用固定式单一机器人 [23][24] 未来应用规划 - 现代计划扩大ACR应用范围 增强机场安全性并推出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RTS) [23] - 最终目标是与自动驾驶泊车系统结合 在外出期间为停泊车辆充电 提高闲置时间利用率 [25] - 行业普遍认为未来将不再需要手动充电 但当前技术仍处初级阶段 面临硬件成本和安全性挑战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