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国际铝业周在西安开幕
期货日报网· 2025-10-30 09:56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曲德辉)10月29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陕西有色金属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 合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铝业周在陕西西安开幕。会议秉 承"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宗旨,旨在强化铝土矿资源全球布局,系统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引 领全球铝业治理体系变革,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为全球铝工业搭建资源、生产、应用、贸易的长期合 作平台。来自国内外铝生产、贸易、应用、科研、金融等相关领域的10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绘铝产 业发展新蓝图。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副局长顾宇,工业和信息化部原 材料工业司二级巡视员张文明,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群英,中国铝 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魏成文,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民,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莫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 记范顺科,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邓文强,国际铝业协会秘书长Miles Prosser (迈尔斯·珀瑟),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院长、北京大 ...
潍坊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中国环境报· 2025-10-30 09:56
责编:徐小雪 电话:(010)67139791 传真:(010)67139791 E-mail:dfxcb@vip.sina.com 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潍坊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 ◆梁小溪 周丽华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 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 争当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为目标,坚持 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推进,坚持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全面统筹,生态文 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人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 市,诸城市、峡山区、高密市、临朐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示范区,峡山区、青州市分别获生态环境部、山东省命名"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全省第一),奎文区、临朐 县、青州市先后获评山东省生态文明十强县(数量全省第一)。 扛牢责任担当,持续 改善生态环境 潍坊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 设摆在突出位置,锚定建设实力 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 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应有之义, 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同频 共振、相互促进。 大力推行"全员环保",坚持 ...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7.6亿吨 我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央视新闻· 2025-10-30 07:40
据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完善。截至2025年10月28日,四年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6 亿吨,成交额514.4亿元,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 易市场相关工作持续推进,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将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生态环境部10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报告显 示,经过四年多建设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目前市场运行稳定有效,全 国碳市场建设已迈入新阶段。 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7.6亿吨 气候大会达成积极成果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贝伦召开。在生态环境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气候危机面前,没有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国将与其他缔约方一道 推动大会达成积极平衡的成果。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夏应显: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在个别国家退群的情况下也面临逆风。我 们希望这次会议旗帜鲜明地发出气候行动集体努力不可停滞、绿色低碳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国际合作 不可或缺、多边主义不可 ...
大湾区人均碳排放5.19吨 全球“四大湾区”最低
搜狐财经· 2025-10-30 07:21
深圳市国际低碳发展研究院ESG中心发布了对纽约、旧金山、东京及粤港澳四大湾区的对比研究成果。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人均碳排放5.19吨,为全球"四大湾区"最低,展现出良好的碳排放治理成效。 【深圳商报讯】(记者 刘娥)在10月28日举行的国际湾区绿色发展论坛上,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 者及企业代表聚焦全球典型湾区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共商合作大计。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湾区作为全 球经济创新高地,在推动绿色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加强国际经验互鉴与区域协同合作至关重要。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深圳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整合资源、科技创新三大手 段,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深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超过82%,终端用电占比达48%,单位GDP能耗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深度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中国宝武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建成行业领先智能工厂,15家钢铁基地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产量占比超98% [5] - 宝钢股份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于高炉炼铁,预测命中率与控制采纳率均超90%,每吨铁水可节约燃料2千克 [4] - 钢铁行业重点企业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万人,82.9%企业建设智能集控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比例达95.1% [7] -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 [6][8] - 传统产业转型方向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需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5][9]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智元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已在工业智造等八大场景实现商业化部署,通用具身机器人出货量行业领先 [10] - 我国在新兴和未来产业实现技术先发,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18% [12] - "十五五"时期有望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催生数个万亿级市场,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未来10年新增规模可观 [12][13] - 新兴产业需突破"技术关"和"品质关",关键环节是打通"市场关",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14] - 发展新兴产业需坚持全国一盘棋,各地应结合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细分赛道寻求突破 [15] 服务业发展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2020至2024年间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3%和13.3% [20] - 我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年均增长14.2%,全球市场份额从7.5%上升至8% [20] -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要素比重约为15.3%,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数约1.2亿人,占全部行业20% [20] -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垂直大模型已落地9大行业40多个场景,赋能数万家中小企业实现数智化升级 [16] - "十五五"时期服务业需深化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21] 现代化基础设施 -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基本成形,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 [26] - 浪潮信息为华南农业大学打造模块化智能算力中心,使育种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22] -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需持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八纵八横"高铁网和世界级港口群 [27] - 需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27] - 当前基础设施存在区域协同不足、多式联运衔接不畅、智能化融合不深等短板 [26]
告别扩规模,转向稳提质:煤炭行业“十五五”迎发展模式之变
中国能源网· 2025-10-29 22:09
"十四五"以来,中国煤炭实现"顶得上、保得住"。全国原煤产量连年攀升,构筑起我国能源安全的坚实 底盘;现代化矿山、高效储运加速布局,煤炭保供稳价能力显著增强;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迈向高 端化、多元化。 展望"十五五",中国煤炭面临新局面。当煤炭消费总量逼近峰值,行业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口,向科 技创新要发展,向绿色低碳要未来,绘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图景"成为必然选择。未来,乌金将以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书写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并进的时代答卷。 保供稳价,端牢"能源饭碗" "近年来,面临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抗震救灾、区域电力供应紧张等复杂局面,煤炭行业始终全力以 赴,增产保供稳价,以高质量煤炭供应为端稳端牢'能源饭碗'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 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表示,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首次跃升至47.8亿吨,比2020年增加了8.8亿吨。4年 来,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66.6%。 "十四五"时期,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约2.1万亿元,一大批现代化煤矿、智能化煤矿建成 投产,煤炭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在中煤陕西大海则煤矿,各类设备参数在地面控制中心大屏 ...
特写:芝山村“蝶变”
新华网· 2025-10-29 21:04
新华社南京10月29日电 题:芝山村"蝶变"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10月29日,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的稻田里,3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收割、脱粒、装车,金黄的稻 谷如流水般注入随行的运粮车。"今年亩产预计达600公斤,相比去年增产100公斤左右。"芝山村党总支 书记李其军高兴地说。 如今的芝山村正在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村。据李其军 介绍,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4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近4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 施用炭基有机肥后,芝山村"零碳田园"实现经济、环境"双提升"。不仅减少了传统化肥的使用,美化了 环境,而且水稻施用后更加粗壮,品质和产量都大大提高。"芝山富硒大米一斤可卖到8元,是改良前的 两倍多。今年新米还没上市就收到不少订单,大米不愁卖。"李其军说。 "零碳田园"是芝山村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芝山村许多居民屋顶都安装了光伏板,使用绿色电 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介绍,该村有123户居民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 总容量达1997千瓦,日发电量约1万度。 "光伏发电,不仅成本低,而且低碳环保。"养 ...
活动预告 | 2025进博会:全球新型储能生态圈共话能源转型新阶段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10-29 16:05
文 |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 分论坛 将于2025年11月5日下午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4.2号馆 隆重举行 本场分论坛由 共同承办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新型储能作为关键技术,成为引领能源革命、应对 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 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 规模 达到9 491万千瓦/ 2.22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较"十三五"末增长 3 0倍,稳居世界第一 。新型储能在支撑电力系统调峰、稳定电力供应等方面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 已成为全球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拥有 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技术最先 进的储能产业链 ,"中国方案"正加速推广至全球。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储能 应用市场,也在积极吸引国际技术、资本与人才,深化在技术研发、标准互认与产业链协 同上的全球合作,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全球能源转型迈向新高度。 国家能源局、商务部 联合主办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澎湃新闻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在此背景下, "新型储能高质量 ...
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中共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
新华社· 2025-10-29 10:17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 [1] - 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1] - 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电改造升级和散煤替代 [1] - 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 [1] - 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能源消费绿色化低碳化,加快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和价格机制 [1] 绿色低碳转型与碳达峰 - 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 [2] -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 [2] - 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加快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2] - 推动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2] - 提高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2]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培育 - 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3] - 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15]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5] -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独角兽企业 [15] 现代化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 - 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跨区域统筹布局、跨方式一体衔接,强化薄弱地区覆盖和通达保障 [3][16] - 健全多元化、韧性强的国际运输通道体系,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加力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 [3][16] - 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 [16]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取得决定性突破 [17]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更多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18] -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 [18] -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 [20] 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 -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3][35] - 实施海洋调查和观测监测,推进海洋能源资源和海域海岛开发利用,加强重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3][35] -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巩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33] -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加强重点城市群协调联动发展,培育发展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 [33]
论坛预热丨全球新型储能生态圈共话能源转型新阶段
搜狐财经· 2025-10-29 10:09
论坛基本信息 - 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分论坛将于2025年11月5日下午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1] - 论坛由国家能源局和商务部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智通财经、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共同承办 [1][5] - 论坛旨在打造全球高端储能“生态圈”,探讨技术突破、商业模式、政策激励和全球产业合作等热点话题 [2] 行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1] -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30倍,稳居世界第一 [1]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储能产业链,“中国方案”正加速推广至全球 [1] 论坛参与方 - 论坛预计有300余位嘉宾现场参与,包括国内外能源主管部门、电网公司、发电集团、新能源企业、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及金融投资机构代表 [2] - 国际代表来自德国、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以及沙特、阿联酋、印尼、智利等新兴市场 [2] - 发言嘉宾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电投等能源央企,山东省能源局等地方政府代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以及海博思创、亿纬锂能等企业负责人 [2][8][9][13][14] 论坛核心议题 - 议题涵盖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及应用、从电网实践看实施路径、深化全球合作共促储能发展等 [8][9] - 具体议题包括中国激励新型储能发展机制设计的基本逻辑、中国可持续能源体系回顾与展望、中国储能技术与产业进展等 [11][13] - 企业代表将分享新型储能助力绿色低碳转型、锂电技术与全球碳中和的协同之路等话题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