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国内投资向“新”发力 “绿”动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7-16 00:21
固定资产投资与绿色能源投资增长 -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2.8% 经济绿色转型成为投资市场重要发力点 [1] - 全国合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超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有效带动投资规模增长 [17] 绿氨产业发展与商业化运营 - 内蒙古赤峰全球最大绿氨生产基地首期项目投运 设计产能超百万吨 将风电光伏清洁能源转化为零排放绿氨 应用于交通物流及化肥生产等领域 [3] - 项目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 标志中国绿色氢氨产业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 推动风电光伏资源本地化消纳成绿氨产品 [5] - 绿氨通过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加空气中氮气合成 与传统能源勘探方式形成对比 [7] - 项目获得全球首张"ISCC可再生氨证书" 预计全球市场需求达2亿吨 [9] - 项目选址赤峰因临近锦州港码头 便于通过船运向日韩欧洲等国际市场销售 [11]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 新疆哈密中国能建1500兆瓦"光(热)储"一体化基地项目完成219米吸热塔封顶 总投资46.96亿元 [13] - 项目包含新疆最大单体光热电站(150兆瓦) 整合73万平方米定日镜与百万千瓦级光伏组件 实现储热型光热与光伏深度耦合 [13] - 项目预计2026年9月投产 年发电量29亿千瓦时 可供580万个家庭一年用电 采用第二代光热电站技术最大化利用储热空间 [15] 投资方向转型 - 国内需求从"有"到"优"、从"量"向"质"跃迁 投资方向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基建、绿色能源等潜力赛道 [17] - 政府通过标准引导、财税激励等手段 推动企业资金投向技术成熟、前景可期的领域 [17]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15日
新华财经· 2025-07-15 08:02
券商板块与A股市场 - 券商板块出现分化,国联民生、华西证券、中银证券等高开低走,但A股市场活跃态势不改,下半年结构性机会值得重视 [1] - 头部券商主导并购重组市场,呈现"二八分化"格局,2025年以来A股并购重组事件超200起,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4倍 [2] - 证券行业上半年业绩预喜比例超五成,预计盈利平均值同比增速达96.65% [4]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 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活跃,步科股份、长盛轴承涨逾11%,新时达、安乃达等多股涨停 [3] - 人形机器人处于进厂打工阶段,海内外厂商加速迭代,产业将进入迅猛增长阶段 [3]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547家A股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喜,占比近五成,有色金属、农业、电力行业预喜比例均超五成,同比增速分别为59.07%、340.51%、46.54% [4] - AI技术应用与价格因素成为业绩增长两大关键驱动因素 [4] - 华宏科技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将增长3047.48%至3721.94% [9] ETF市场与量化私募 - 中国ETF市场规模有望在5到10年内突破12万亿元 [5] - 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增至41家,首次超过主观私募,量化多头策略前5个月规模增长超1300亿元 [6] 消费电子与全球化布局 - 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等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加速赴港上市,布局全球化产能与服务 [7][8] 贵金属市场 - 伦敦银现货年内最高涨幅超35%,创近13年新高,沪银主力合约年初至今上涨21.38% [10] - 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驱动贵金属价格反弹 [10] 水泥行业与上市公司分红 - 水泥行业"反内卷"成效初显,塔牌集团、宁夏建材等上半年业绩改善 [11] - 323家A股公司披露筹划2025年中期分红 [12] 港股主题基金 - 港股主题基金年内表现突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年内净值增长率达100%,中银港股通医药A增长81.31% [13]
头部券商主导市场 技术驱动型交易火热
中国证券报· 2025-07-15 04:55
A股并购重组市场爆发 - 2025年A股并购重组事件达218起 较2024年同期47起增长363.83% 创历史新高 [1] - 增长主要受益于"并购六条"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等政策红利 简化审核程序并推广创新工具 [1] 券商财务顾问业务格局 - 81家机构参与并购重组服务 头部券商主导市场 中信证券以25单项目数量领跑 华泰证券17单 中金公司16单 中信建投10单 [2] - 交易金额分化显著 中信证券1012.74亿元居首 东方证券996.90亿元 中银国际976.15亿元 中金公司655.88亿元 华泰证券614.84亿元 [2] - 前五大券商合计市场份额超50% 呈现"二八分化"特征 跨境复杂交易能力仍是中资券商短板 [2] 全球并购市场趋势 - 2024年全球并购交易金额达3.6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14.31% 交易数量40846单 增长3.05% 单笔超20亿美元大型交易数量增长24% [3] - 北美仍是最大并购市场 交易金额增长但数量减少 技术驱动型并购活跃 信息技术 绿色能源 医疗健康成为重点领域 [3] -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 自动化等技术推动企业通过并购加速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3] 境外监管动态与借鉴 - 美国 欧洲加强外资并购监管 反垄断审查趋严 科技领域为重点 部分超百亿美元交易因审查终止 审查范围扩展至消费等行业 [4] - 中国香港优化并购重组监管政策 鼓励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交易 提升制度包容性 [4] - 建议提升监管包容度 细化分类监管审核 优化现金类和非重大类交易审批流程 加强信息披露 [4] - 建议优化反垄断审查机制 针对科技企业制定差异化规则 明确市场支配地位量化标准 建立动态豁免机制 [5] - 建议完善跨境并购监管体系 细化红筹上市公司并购要求 建立跨境数据共享机制 加强监管协作 [6]
澳总理开启7天访华行程,澳媒:贸易、旅游、教育和体育合作是此访关键词
环球时报· 2025-07-14 07:01
澳中经贸合作 -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 占澳贸易总额近1/3 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3120亿澳元 [5] - 澳对华出口额超过其后4个贸易伙伴总和 中国为澳提供数百万就业岗位 [2] - 澳大利亚工商理事会称澳企渴望在华寻找新机遇 重点领域包括绿色金属 研发 教育 金融和清洁能源 [4] 旅游与消费 - 中国游客是来澳消费最高群体 过去一年大陆游客86万人次 消费总额92亿澳元 同比分别增长26%和28% [4] - 澳旅游局与携程签署合作协议 扩大旅游关系将为澳创造更多就业并促进企业发展 [4] 人文与体育交流 - 澳总理与外滩散步的上海海港队澳籍主教练穆斯卡特被视为两国人文交流典范 [2] - 体育合作被列为访华关键词之一 体现两国关系向纵深发展 [1] 敏感行业与投资争议 - 澳政府试图保护稀土和战略基础设施等敏感行业 计划收回中国岚桥集团持有的达尔文港 [5] - 中方多次谴责澳方歧视中国企业 达尔文港问题需在访华期间解决 [5] 行业合作潜力 - 中国驻澳大使呼吁加强人工智能 医疗健康和绿色能源领域合作 [5] - 中国中产阶层规模扩大为澳金融 资源 农业和教育领域企业带来巨大机遇 [5]
澳总理还没到北京,德国总理也要访华,特朗普禁止中国买美国土地
搜狐财经· 2025-07-13 10:26
中澳经贸合作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于7月12日至18日访问北京、上海、成都三座城市 旨在加强与澳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双边关系 深化贸易、旅游等领域合作 [1] - 阿尔巴尼斯访华代表团包括14名商业高管 涵盖麦格理集团、汇丰控股澳大利亚分公司、福特斯克金属集团、力拓集团等企业 将出席中澳工商界CEO圆桌会议 [3] - 中方提出夯实农业、矿产等传统领域合作 同时拓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 推动中澳务实关系升级 [3] 德国对华经贸策略 - 德国总理默茨计划年内率顶尖企业高管代表团访华 旨在稳定中国作为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减少双边关系紧张对经贸的冲击 [5] - 德国寻求深化对华经济合作以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 默茨强调坚持开放互利、促进公平贸易符合双方利益 [5] 美国对华投资限制 - 特朗普政府计划以"国家安全"为由全面禁止中国及其他"外国对手"购买美国农田 美国农业部长称需防范粮食短缺和主权安全风险 [5] - 美方拟加强外国持有农田信息披露 并研究收回中国投资者已购农地的措施 此举被指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 [5][7]
新华时评丨让中澳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新华社· 2025-07-12 21:45
中澳经贸合作现状 - 中国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 [2] - 2022至2023财年对华贸易使澳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600澳元,创造59.56万个就业岗位(占澳就业总数4.2%) [2] - 澳大利亚25%的出口流向中国,中国是其资源、能源和服务领域最大经济伙伴 [2] 中澳产业互补性分析 - 澳大利亚优势: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优质、科技创新积累 [2] - 中国市场优势: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充足创新人才、丰富应用场景 [2] - 自贸协定推动十年间经贸蓬勃发展,当前重点拓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2] 双边合作机制与成果 - 两国领导人三度会晤并实现总理互访,各领域对话机制重启 [1] - 货轮航班频次提升、进博会澳方展台活跃、民间旅游及网络互动显著增加 [1] - 现有100多对友好省州和姐妹城市,中国长期保持澳最大留学生及游客来源国地位 [3] 未来合作方向 - 传统领域:升级自贸协定评估标准,巩固农业/矿产合作基础 [2] - 新兴领域:重点开发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合作增长点 [2] - 多边协作:在联合国/G20/APEC等框架下加强地区稳定与国际规则维护 [3]
中日外长会谈45分钟,双方达成协议,日本向中方做出承诺
搜狐财经· 2025-07-11 16:16
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 美国对日本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导致日本损失超百亿美元,日立建机等企业利润暴跌300亿日元 [1] - 野村研究所测算显示日本GDP将因此下降0.59%,央行被迫将全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至0.5% [1] - 美国关税引发日元贬值、进口成本上升、物价飞涨的恶性循环,牛肉饭价格突破500日元创历史新高,扇贝出口因关税从24%飙升至40%而锐减60% [1] - 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额近三成,若全面加税将直接冲击丰田、本田等支柱产业 [3] 中日关系新动向 - 日本外相岩屋毅在45分钟会谈中明确表示将"认真对待历史,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并承诺恪守"村山谈话"立场 [4] - 中方回应审慎而务实,强调正确认识历史是中日关系的"道义之问",愿在日本切实履行承诺的基础上推动双方在绿色能源、大健康等领域的合作 [6] - 会谈前中方已解禁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被视为中日关系解冻的重要信号 [6] 日本国内政治生态 - 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岸田文雄等前首相长期推动的"反华叙事"已渗透到日本社会各层面 [7] - 2025年防卫省《防卫白皮书》草案宣称中国是"最大战略挑战",并计划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 [7] - 日本右翼势力正试图通过教育体系固化错误历史观,包括篡改教科书"侵略"表述和推动靖国神社"公职参拜"合法化 [9] 中日合作新机遇 - 神户氢能港与广东阳江风电场签署合作协议,预计年减碳量达100万吨 [10] - "日本技术+中国市场"模式正在大健康、智能出行等领域复制,日本介护机器人通过深圳企业算法优化成本下降40% [10] - 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达成二十项共识,包括2025年举办中日碳减排政策对话和在智能出行领域开展联合研发 [12] 历史教训与未来展望 - 日本在处理历史问题上的反复无常曾多次葬送中日关系发展机遇,如1982年"教科书事件"、1985年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2012年"购岛"闹剧 [13] - 日本经济面临"失去的30年"后"跌落50年"的危机,若继续在历史问题上摇摆可能失去中国市场并被排除在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之外 [13] - 大阪商工会议所的企业家们已带着合作方案飞往广州,显示民间合作正在推进 [17]
毅达资本发布第六份ESG报告:在创新星系中锻造韧性增长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6:07
ESG投资理念与实践 - 公司发布《2024-2025年度ESG投资报告》,系统回顾责任投资、组织演化、区域协同和硬科技赋能实践路径 [1] - 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构建"责任投资+创新生态"主线,明确三级治理体系并嵌入募投管退全流程 [2][7] - 因治理、环境、合规等原因暂缓推进项目34个,ESG尽调与负面清单成为投资前置条件 [7] 投资布局与成果 - 2024年投资84家企业,关键科技领域占比超96%,5家企业IPO;2025年上半年投资41家,数量同比增173%,金额同比增249%,4家企业IPO [3] - 累计投资超1000家企业,助推204家登陆资本市场,重点布局AI、半导体、绿色能源、生命科学等硬科技领域 [2][3] - 2025年完成6支新基金组建,总规模59.52亿元;中标西藏首支政府产业基金"拉萨市产业强市母基金"(规模15亿元) [3][4] 区域与基金体系发展 - "江海计划"在8省市落地69笔投资(占比超80%),川渝地区完成6笔(占比7.2%) [3] - 首次在江苏省外管理母基金(马鞍山、慈湖区属母基金),参与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子基金筹建 [3] - 通过昆山合资GP模式实现"资本+机制+场景"三位一体区域共建,形成制度性接口 [8] 组织架构创新 - 重组投研与服务架构,新设AI投研中心、天使投资、并购与企业服务等6大事业部,构建全周期跨行业覆盖体系 [5][6] - AI投研中心整合内部资源赋能全链条,天使事业部前移投资边界介入孵化,并购事业部连接产业链整合需求 [6] - 形成"创新星系"模式:VC/PE主干稳定,周边功能模块覆盖多产业与周期 [6] 绿色投资案例 - 鹑火光电承接国家级专项,推动光伏主力能源化;万安科技以轻量化技术撬动绿色出行;军信环保打造城市固废处理标杆 [8] - 股权投资基金板块2024年向投资人分配资金超49亿元,创造稳健回报 [9] 战略与文化 - 提出"韧性创新"应对周期不确定性,强调"正专实真拼"的企业精神与长期主义价值观 [1][2] - 董事长应文禄指出行业获国家顶层设计支持,未来将通过创新与毅力构建韧性机制 [9]
重点园区多项首创性项目集群落地
北京青年报· 2025-07-11 01:56
北京市"两区"建设成果 - 西城区累计纳入市"两区"项目数945个,项目总金额7682.29亿,其中金融项目数208个占比22.01%,金额6209.63亿元占比80.83% [1] - 西城区首创"双管家""四创"服务机制,发布"金开十条""金科十条""金服十条"政策,形成金融改革开放政策"金三角" [1] - 丽泽金融商务区入驻企业从572家增至1300余家,金融+科技企业占比70%,形成13座亿元楼宇,税收年均增速达两位数 [1] 重点园区发展规划 - 丽泽金融商务区将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领域加大企业招引力度 [1] - 石景山区通过《支持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打造数字经济"政策试验田",首钢园将聚焦科幻、元宇宙、人工智能三大赛道 [2] - 延庆区将开放无人机测试空域和应用场景,建设低空航路、电子围栏设施,探索建立京津冀及西北部无人机常态化航线 [2] 绿色能源产业布局 - 房山区已形成以新型储能、氢能为主导的绿色能源产业格局,重点发展氢能装备制造、储运、材料及技术研发全产业链 [3] - 房山区计划构建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集群,助力北京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3]
突破技术壁垒 天津“氢能”出海远征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4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营收从百万级别跃升至1.5亿元,海外在运行项目突破140个,覆盖40多个国家 [1][2] - 2006年首单出海至今,外贸与国内市场占比各达50%,2023年上半年外贸同比增长20% [2] - 从早期服务国内煤化工领域到2015年全面布局绿氢研发,10年内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 [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针对不同地域工况研发耐高温腐蚀电解槽、智能设备适配系统等核心技术,部分成果纳入上合组织绿色能源技术标准 [3] - 采用"一国一方"定制化策略,例如为俄罗斯订单设计适配极寒工况的集成式电解槽系统 [3] - 技术应用案例包括南美安第斯山脉1000Nm³/h电解槽系统利用风光资源生产绿氢,印度项目年减碳超万吨 [3] 市场拓展与项目成果 - 海外项目覆盖美国、丹麦、芬兰、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服务欧洲能源转型和东南亚工业化需求 [4] - 东南亚绿氢制氨项目采用1250Nm³/h电解槽(当地规格之最),南美项目1000Nm³/h电解槽以3.0MPa工作压力成为技术标杆 [2] - 总运行项目840个,其中海外140个,形成"中国氢能走廊" [4] 政策与平台支持 - 依托"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网络缩短物流周期,上合组织推动技术标准对接打破贸易壁垒 [4] - 上合组织峰会贸易便利化措施为绿氢装备出口提供加速通道,公司已储备定制化解决方案应对区域市场需求 [4] 行业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为中国制氢装备行业领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双轮驱动模式参与全球绿色治理 [5] - 提供从技术标准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链条赋能,推动中国氢能装备融入全球能源网络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