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航运

搜索文档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深圳港LNG加注全域覆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17:07
全球LNG加注市场发展 - 2024年全球LNG加注市场规模突破82.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2.6%,预计2033年达2021亿美元[3] - 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55.5%,其中LNG动力船达102艘1330万总吨[7] - LNG燃料可减少80%氮氧化物排放、40%二氧化碳排放,且无硫排放[7] 深圳港LNG加注业务布局 - 深圳西部港区首次成功实施LNG试加注,为15万吨级集装箱船加注6700立方米LNG[2] - 1-7月盐田港保税LNG加注量13.4万吨,同比增长161.4%[3] - 实现从东部单点布局到东西部全域覆盖,形成"两翼"加注网络[4][5] - 西部港区常规航线191条,覆盖北美、南美、地中海等地区[5] 深圳绿色航运政策支持 - 2020年首批授权清单明确赋予深圳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6] - 2023年6月政策支持盐田港探索燃料加注结算便利化[10] - 深港联合发布《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降低合规成本[10] 国内其他港口加注业务进展 - 上海港完成"长江首单"保税LNG船对船加注[11] - 宁波舟山港为集装箱船加注5000立方米LNG[12] - 大连港成为全球唯一具备生物燃料、甲醇、LNG、氨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12] 船舶燃料替代路径 - LNG是短期替代首选,中长期甲醇和氨最具应用前景[9] - 深圳推进LNG、甲醇加注产业,2月落地国内首单跨境保税LNG加注[10] - "两仓功能叠加"使保税燃料运营成本降低30%[10]
前7月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3亿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9 04:42
货物吞吐量表现 - 1至7月长江干线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3.4亿吨 同比增长4.8% [1] - 三峡枢纽通过量9858.4万吨 同比增长15.3% [1] - 长江引航中心引领船舶3.5万艘次 同比增长2.4% [1] 客运与绿色转型进展 - 游轮客运量514.4万人 同比增长5.3% [1] - 船舶靠港使用岸电1.28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2% [1] - 船舶岸电使用实现常态化 绿色转型持续推进 [1]
中集安瑞科签建全球最大氨燃料MGC船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0:38
公司业务动态 - 旗下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与挪威Amon Gas签订2+2艘51000立方米氨双燃料中型LPG/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1] - 新船计划于2028年交付 订单总金额超过1.6亿美元[1] - 今年初至今已完成交付12条整船 预计2025年全年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新签订单有望达约80亿元[1] 技术创新突破 - 新船型为全球首款采用氨燃料动力且容积超过51000立方米的MGC船型[1] - 首次实现氨燃料主发动机与氨燃料发电机组的同步配置 区别于市场现有仅配备主机的方案[1] - 该船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型气体运输船 代表绿色航运发展方向[1]
济宁实施“港产城”融合,书写内陆国际化都市转型新篇
齐鲁晚报网· 2025-08-04 15:55
港口吞吐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济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575万吨 同比增长10.4% [1] - 集装箱吞吐量20.9万标箱 同比增长20.1% 稳居山东省内河首位 [1] - 龙拱港上半年吞吐量14.65万标箱 为全国智能化程度最高内河集装箱示范港 [5] 新能源船舶制造突破 - 山东新能船业上半年订单量为往年同期三倍 订单已排满全年 [2] - 首创船型实现新能源动力等4项突破:船阻降6% 节能3% 自重降5% 污染物排放降90%以上 [2] - 纯电动力船舶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LNG船每百公里运费较柴油船省300元 单船年省10万元 [2] - 累计签约船舶订单168艘 开工建造新能源船舶90艘 [3] - 在建船舶102艘中新能源船舶占比84% 达86艘 [4] 国际业务与技术合作 - 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约182TEU纯电动力集装箱船 系国内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首次出海 [3] - 船舶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系统 总长79.9米 [3] - 成功开拓中欧班列下水业务124大柜 与中远海 马士基等外贸船公司达成合作 [7] - 直接进出口业务覆盖澳大利亚 巴西 埃及等十余国 海关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3.51% [7] 基础设施与智能化建设 - 全市航道通航里程突破650公里 居山东省内河首位 [5] - 龙拱港实现高度自动化:无人驾驶集卡配北斗厘米级导航 单操作员可操控4台自动化轨道吊且准确率100% [5][6] - 韩庄港1-4泊位工程通过验收 全市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 [5] - 3条铁路线入选国家"一港一策"铁水联运重点项目 [6] 多式联运网络拓展 - 上半年新开通3条内河集装箱航线 累计达29条 [6] - 开辟济宁至青岛 内蒙古至济宁 德州至徐州等多式联运新通道 [6] - 龙拱港堆场纳入中欧班列共享堆场 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6] - 冷链班车每周三发车 金乡大蒜12小时直达黄岛港 通过青岛港百余条国际航线发往全球 [6] 临港产业集群发展 - 差异化建设"七大百亿临港园区" 临港煤钢物流园营收突破100亿元 [8] - 吸引5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 加速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8] - 梁山港建设23个2000吨级泊位及铁路专用线 培育煤炭物流 钢材物流 港航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 [8] - 鱼城港莱赛尔纤维园区建设4条15万吨生产线 达产后年营收120亿元 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8] 政策规划支持 -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明确济宁港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核心 [1][9] - 京杭运河山东段实施新能源船舶免费过闸政策 叠加国家补贴激活绿色航运需求 [3] - 启动编制《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6-2030年)》 聚力打造五大中心 [9]
中集拿下超1.6亿美元大单 签订2+2艘全球最大氨燃料动力运输船建造合同
深圳商报· 2025-08-01 02:11
合同签署与技术突破 - 中集安瑞科旗下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与挪威Amon Gas签订2+2艘51000立方米氨双燃料中型LPG/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 两艘船合同总金额超1 6亿美元 [2] - 该船型为全球最大中型气体运输船 标志着中国在清洁能源船舶建造领域的新突破 [2] - 新船为全球首款采用氨燃料动力且容积超51000立方米的中型气体运输船 预计2028年交付 [2][3] 技术创新与行业领先 - 新船首次同步配置氨燃料主发动机与发电机组 较传统设计显著提升能效 [3] - 通过该项目 公司将全面掌握氨燃料动力系统的船舶匹配、安全控制、供气设计及调试流程 [3] - 技术积累为后续氨燃料加注船、氨动力大型气体运输船及配套设备研发奠定基础 巩固公司在绿色航运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3]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氨能协会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3月全球已订造130艘氨燃料船舶 另有225艘氨燃料预留船 [3] - 氨燃料正迈向大规模应用 凸显其作为航运脱碳关键路径的地位 [3] 战略布局与行业认可 - 此次订单彰显公司在清洁能源船舶建造领域的技术实力获国际船东高度认可 [3] -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成为公司布局国际航运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战略的重要基石 [3] - 公司已构建绿色甲醇生产、港口加注等核心能力 持续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 [3]
上海北泖泾航道疏浚整治工程完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0 10:31
工程概况 - 项目为上海市松江区北泖泾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 整治航道全长5.93千米 总工程量10.13万立方米 主要清除航道淤积泥沙[2] - 航道北接淀浦河南抵砖新河 技术定级为Ⅶ级 设计标准适配小型船舶通行需求[2] 施工挑战 - 部分河段紧邻建筑物 最近距离仅5米 施工空间狭窄 传统作业方式难以实施[2] - 施工区域内地下管线密集 加大疏浚难度与风险[4] 技术方案 - 采用DGPS定位技术结合定期仪器校核与监测 将船舶超深控制在0.2米内 超宽控制在0.5米内[2] - 沿线每10-15米布设1个沉降位移监测点 按设计要求频率观测确保异常及时处置[2] - 成立专项管线排查小组开展详细摸排 设置警示标识 实现施工全程地下管线零事故[4] 效率优化 - 采用自航反铲式挖泥船等设备 动态调整船舶配比 优化作业流程[4] - 整体施工周期缩短30天 施工效率和组织水平显著提升[4] 环境与社会管理 -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减少夜间施工 有效控制噪音和污染 减轻对周边居民生活干扰[4] -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通过协调会及走访居民 保持与政府紧密联系 确保反馈通道畅通[4] 项目成果 - 显著提升北泖泾航道通航能力和安全性 优化水域生态 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5] - 强化松江水上枢纽功能 为上海绿色航运发展和高水平水环境治理提供可借鉴范例[5]
靖江民企书写全球市场新“船”奇
新华日报· 2025-07-28 06:35
公司发展里程碑 -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交付首艘LNG双燃料动力苏伊士型油船"PATHWAY"号,拓展绿色船舶产品谱系 [1] - 公司自1998年以来累计交付第500艘万吨船,总载重吨超5500万,平均每20天交付一艘10万吨级海船 [1] - 2024年公司实现开票销售160.68亿元,新签订单量463万修正总吨位居全球榜首,占据7%市场份额 [1] - 2024年交付船舶34艘计427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位列全国前三 [1] 产能与技术突破 - 6月底两艘超大型油船"新时代拓展15""新时代拓展13"以编队形式出江试航,刷新长江靖江段新造船舶试航纪录 [1] - 公司拥有50万吨级、30万吨级、10万吨级干船坞各一座,是国内首家实现LNG燃料舱研发制造与实船运用一体化的民营船企 [2] - 公司加快推进新能源船舶智造项目建设,持续开发低碳零碳燃料船型及新技术研究 [2] 历史沿革与战略转型 - 公司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1994年濒临破产时转型建造万吨级以上高附加值船舶 [2] - 1996年承接两艘1.2万吨散货船订单,1998年成功交付首艘万吨级运木散货船"虹春"号 [2] - 2024年计划完成全年交船30艘目标,持续关注绿色航运和数字化转型趋势 [2] 行业地位与前景 - 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指出新时代造船以黑马之姿跃居2024年全球船厂新接订单量榜首 [3] - 航运需求回升催生船舶行业复苏与竞争加剧,中国造船业呈现强势崛起态势 [3] - 江苏船企有望在未来几年持续巩固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3]
构建全球领先低碳船队,中远海运集运这样干!
搜狐财经· 2025-07-23 21:07
战略目标与行业背景 - 中远海运集运将绿色转型提升至战略层面,确立"构建全球领先的低碳航运生态圈"的发展目标,以响应IMO"2050净零"目标 [4] - 绿色低碳已成为重塑全球航运业竞争格局的主轴线,公司通过"造船-改船-用绿燃料-控碳排放-建生态圈"五位一体路径推进系统性变革 [6] 船队结构优化 - 采取"造改并举"策略:对超30艘大型集装箱船实施节能改造(脱硫塔加装、螺旋桨优化等),单船年均碳减排效果提升超15% [9] - 正在建造12艘24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年减排量达120万吨二氧化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甲醇动力船队 [9] 绿色燃料应用 - 生物燃油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加注量超12,000吨,减碳2,400吨 [9] - 完成500吨保税国产绿色甲醇加注,打通"中国建造船+中国制造燃料"全流程,绿色甲醇产自黑龙江、内蒙古清洁能源基地并获ISCC认证 [9] 客户服务创新 - 推出"Hi ECO"绿色航运产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碳足迹溯源管理,已服务全球超500家客户,累计为客户减碳8万吨 [9] - 公司从传统运输商向绿色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9] 产业协同与未来规划 - 构建"生产-运输-加注-应用"生态闭环,此次与大连港等合作打通东北亚绿色甲醇产业链 [11] - 未来将推动千万吨级绿色甲醇生产基地建设、拓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加注网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提升中国话语权 [14] 行业意义 - 公司通过从节能改造到产业协同的全链条实践,为全球航运业减碳提供中国方案 [12]
LNG 动力船狂潮:15.3 亿订单掀起航运业赌局,全球贸易链路生变
搜狐财经· 2025-07-18 14:53
航运业环保转型 - 阳明海运投资15.3亿美元订购7艘15000TEU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减排效果比传统燃油船提升近20% [1] - 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分别投入15780TEU和16000TEU级新船,应对IMO的EEXI、CII、EU ETS等环保法规 [1] - LNG动力船的普及将导致舱位成本中新增"绿色溢价",绑定高环保标准船队的货主可能在欧盟碳关税市场获得优势 [1] 全球运力网络重构 - 地中海航运将2.4万TEU巨轮从亚欧线转向非洲航线,因当地港口基建升级和货量激增,直航使中国至西非时效缩短3-5天 [2] - 南美东岸航线引入11000TEU大船,中小货代的拼箱成本结构被重塑 [2] - 阳明2028年到位的12艘新船将稳定中美、中欧航线运力,马士基新船布局强化青岛等北方港口枢纽地位 [2] 燃料供应链变革 - LNG动力船批量入列推动港口加注设施建设,新加坡港因加注效率领先成为新枢纽 [2] - 港口LNG基础设施进度将影响外贸产业集群的区位分布 [2] 共勤外贸服务概况 -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提供国际物流、货运代理、单证财税等综合服务,拥有国内外物流网络和数字化能力 [4][8] - 全国21家分公司,全球280家合作代理,300名员工,服务5000家客户,年营收12亿元 [6][10] - 目标是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和网络建设,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盈利且信誉良好的综合服务商 [5][9]
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研究:绿色航运驱动绿氢消纳破局,开启绿醇千万吨级机遇窗口
国金证券· 2025-07-16 21: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绿色航运打开绿氢消纳需求,绿醇需求高增带动绿氢消纳,供不应求窗口期带来投资机遇,关注绿醇运营商和绿氢设备商 [1][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绿氢消纳是关键,绿色航运打开需求 1.1 绿氢项目备案高企,下游消纳场景成焦点 - 截至2025年6月,绿氢项目备案对应产能760万吨,但开工率仅24%,对应约180万吨产能,落地完工项目仅10万吨出头 [10] - 目前氢气供需基本平衡,99%为传统制氢方式,新增绿氢产能需新场景应用 [14] - 行业商业化关键在于形成可持续盈利商业模式,找到能接受绿氢及其衍生产品价格的下游场景是产业爆发关键点 [16] 1.2 IMO出台航运减排新规,航运进入绿色化时代 - 全球航运领域环保法规接连出台,如IMO、EU - ETS、FuelEU Maritime、中国《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等 [23][25][26] - 2025年4月,IMO通过全球航运业首个法律约束性净零排放框架,预计2027年生效,适用于50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船舶 [28] - 法案转向直接管理燃料生命周期排放及经济成本,形成需求侧与供给侧结合的监管格局,绿醇等氢基能源是中长期最符合要求的燃料 [31][35] 二、绿色航运带动甲醇船需求快速增长,碳税下经济性价差显著缩窄 2.1 甲醇船订单旺盛,预计最快年底迎来批量需求 - 绿色燃料比化石燃料贵3 - 4倍,海外高额碳税使其填补绿色溢价更轻松,国内外航运公司将甲醇作为未来船用燃料优选 [39] - 2023年约有539艘替代燃料船舶新船订单,按吨位计占比45%,甲醇双燃料船订单125艘,占比23% [42] - 船舶制造周期长,从2025年底起甲醇船舶需求将逐步规模化起量 [3][45] 2.2 甲醇燃料价格是船舶运营具备经济性的关键,绿氢成本需进一步下行 - 甲醇船与传统油船最大不同在于发动机和燃料,发动机占造船成本约10%,燃料成本占船舶全生命周期成本约14% [48] - 双燃料发动机改装成本预计为250 - 350欧元/kW,甲醇加注基础设施部分已建设到位,安装和改装成本适中 [57][59] - 当欧盟碳配额价格100欧元/吨、绿醇单价降至4500元/吨时,绿醇与传统燃料成本基本持平,长期看绿电制甲醇更具经济性 [60][71] 三、绿醇需求高增并同步带动绿氢消纳,供不应求窗口期迎机遇 3.1 2030年绿醇需求看向千万吨,带动绿氢消纳并加速绿氢项目落地进度 - 中长期2030年全球绿色甲醇需求量将超4000万吨,中国船舶绿色甲醇燃料占比需超15%,存在至少500万吨市场缺口 [78] - 短期约300艘绿色甲醇燃料船舶投运,将带动绿色甲醇需求约680万吨,对应带动绿氢消纳75 - 130万吨,消纳42% - 72%绿氢产能 [4][81] - 为匹配甲醇船运营周期,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存量绿氢氨醇项目将加速动工,带动上游制氢设备需求爆发 [82] 3.2 绿醇存在供不应求窗口期,重点跟踪项目落地与船东合作方 - 全球绿色甲醇生产项目增加,预计2027年每年可生产近900万吨甲醇 [84] - 中国绿色甲醇产业爆发式增长,但仍处早期培育阶段,大部分产能尚处签约备案阶段,项目落地存在时间差 [86] - 绿醇产业化需突破技术落地、加注网络和认证壁垒,当前落地产能仅20余万吨,而运营船舶需求约93万吨,存在供不应求窗口期 [91][93] 四、投资建议 - 绿醇消纳方面,关注率先落地绿醇项目且与船东合作的绿醇运营商,如吉电股份、中集安瑞科、中国天楹、金风科技 [107] - 上游制氢方面,推荐已具备项目经验的设备企业,如华电科工、华光环能、石化机械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