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

搜索文档
经营主体接近千万户,湖北营商环境首次跨入全国第一方阵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21:49
营商环境优化 - 湖北省在全国工商联2023年度营商环境排名中首次进入第一方阵,实现三年三进位 [1] - 行政效能提升显著,68项重点事项上线运行后平均减少办理时间84%、减环节75%、减材料50%、减跑动80% [1] - 纠治乱收费等问题,2025年以来为企业挽回损失7585万元,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压缩至62天,较2020年减少39% [2] 经营主体发展 - 湖北省经营主体数量达962.9万户,较"十三五"末期增长68.5% [1] - 科技型企业数量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万家(较2020年增长2.9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4.6万家(较2020年增长6.3倍) [1] 成本降低与财政支持 - "十四五"期间累计为经营主体降低各类成本超4000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400亿元 [1] - 安排专项资金超54亿元支持企业设备更新,补助1984个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1] - 2024年获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国债项目17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2] 融资与资源保障 -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连续3年超万亿元,存量达13.6万亿元 [2] - 通过信用贷款模式累计发放融资超850亿元,支持科技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2] - 融资担保行业在保余额2750.1亿元(截至7月末),较去年同期增加221.8亿元 [2] 产业与集群建设 - 武汉市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仙桃无纺布等14个产业集群获批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资源利用效率 - 单位GDP使用建设用地面积从每亿元500亩降至427.8亩,较"十三五"末下降28.9% [2]
全省唯一,全国首批,扬州市市场监管局入选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基层联系点
扬子晚报网· 2025-09-02 14:57
核心观点 - 扬州市市场监管局入选第一批20个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基层联系点 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单位 [1] - 扬州通过四大路径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信息化监测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全面覆盖 [1] - 扬州将以基层联系点为契机 为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3] 制度体系建设 - 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和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两个任务清单 [2] - 构建1+1+1+N制度矩阵 包括1个地方标准 1张风控清单 1套审查办法及N个行业规范 [2] - 出台水利行业公平竞争审查规则 创新设立竞争政策服务工作站 建立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后评估制度 [2] 执行保障机制 - 通过刚性约束加联动机制双管齐下推动审查工作提质增效 [2] - 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高质量发展与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体系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两函一书制度 [2] - 建立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衔接联动机制 编制政策制定机关不当干预市场竞争行为防范事项清单 [2] 审查覆盖范围 - 严格审核新增政策文件 全面清理存量政策 全面落实重大政策措施会审制度 [2] - 组建市公平竞争审查专家库 深化信息化建设 构建智能把关加人工复核加专家支持三重保障体系 [2]
两次上书获得一把手批复的企业家,吴海亲自解剖成功的底层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9-02 10:40
营商环境改善策略 - 营商环境症结在于政策执行层面 需要从省到街道各级单位落实到具体个人认知和行动上才能解决 [1][4] - 通过互联网公开信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 可降低政策认知和接纳成本 促使官方落实高层政策 [5] - 微观层面发力比宏观承受更有效 该逻辑符合经济学理论 [1][5] 企业家价值观体系 - 合格生意人需具备"言而有信、精而不滑"品质 诚信是成功最重要因素 [1] - 好人标准是内心踏实 相信好人虽会吃亏但不会永远吃亏 [1] - 高级生意格局在于"甘愿吃亏" 凯雷老杨主动分配利益的行为树立了标杆 [7][8] 企业领袖特质 - 梁建章攻读经济学博士研究人口和劳动力市场 体现为国家为时代的格局观 [2][4] - 企业家应通过自身能力推动社会进步 使下一代生活在更有尊严和自由的社会 [5] - 向标杆人物学习做人比知识更重要 道德秩序是社会运动的根本驱动 [7] 投资与商业实践 - 凯雷作为桔子酒店最大投资人 在收购过程中主动向创始人分配利益 展现受人尊重的商业品质 [8] - 创立"老同事基金"不仅为共同盈利 更旨在建设达人达己的秩序空间 [9] - 职业化态度配合投资人 未提出任何要求 获得投资方尊重 [8] 认知体系构建 - 知识性内容包括AI只能作为工具 无法解决底层价值观问题 [9] - 需要建立面对社会的能力体系 向尊敬的人学习做人至关重要 [7] - 同频共振的标杆人物能形成道德秩序 产生社会驱动力量 [7]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联组审议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报告
杭州日报· 2025-09-02 10:35
核心政策方向 - 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聚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需求[2] - 坚持问题导向 破除隐性壁垒障碍 深化营商环境优化举措[2] - 强化金融资本对早期硬科技企业的投入 培育耐心资本[2] 政府执行机制 - 开展省市两级营商环境条例联动执法检查 实现监督全覆盖[1]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带队实地检查 结合区县委托检查[1] - 市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听取意见 监察及司法机关列席会议[3] 企业发展环境 - 构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监管机制 探索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2] - 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2] - 健全政策体系 提升企业发展预期和获得感[1][2]
“营”在成都 | 小小二维码,为何能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搜狐财经· 2025-08-31 22:12
核心观点 - 成都推行"一码检查"改革 将多部门多次检查合并为单次检查 显著减轻企业迎检负担并提升监管效率 [1][5][9] 监管机制创新 - 执法检查前需生成并出示二维码 企业扫码核对检查事项及人员信息 确保检查计划经系统审核批准 [5] - 检查过程全程可溯源 企业可在线查看结果、提交整改反馈并对执法工作满意度评价 [5] - 平台接入检查事项700项和检查要点3737个 截至6月30日系统发出重复检查预警334次 [12] 企业效率提升 - 检查时间平均缩短30-40分钟 检查频率明显降低 企业可更专注于生产经营 [5] - 多部门联合检查将原本分散的多次检查整合为单次 如金堂县五部门1小时内完成检查任务 [10] - 企业满意率达99.74% 检查计划提前通知使企业可协调经营高峰并提前准备资料 [9][12] 服务延伸与成效 - 监管部门收集企业问题诉求 将问题清单转为任务清单 如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8] - 对大型商超等场所开展联合执法 检查透明化帮助企业针对性整改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10] - 后续将探索行政指导预约机制 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检查资源 实现监管与服务融合 [12]
贡献60%的GDP和90%的新增就业 “十四五”期间重庆民营经济活力十足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22:05
民营经济贡献 - 重庆民营经济在"十四五"期间贡献全市40%固定资产投资、50%税收、60%GDP、8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量及90%新增就业 [1] 营商环境优化 - 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自2021年施行《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推进修订 [1] - 通过"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构建15个"综合查一次"场景 降低涉企行政检查频次40%以上 [1] - 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日办结""无纸化"新常态 新设企业全程网办率达99.32% [1] 信用体系建设 - 建立覆盖6类主体(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地方政府)的公共信用评价体系 [1] 科技创新发展 -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 2024年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20年增124.1% 科技型企业数量增164.7% [2] - 20家民营企业设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I类生物药上市实现零突破 [2] 能源与金融支持 - 2024年电力总装机达3544万千瓦 天然气总产量175亿立方米 [2] -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首破6000亿元 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助力授信超2000亿元 [2]
杭州上榜企业数量均为全国城市首位
杭州日报· 2025-08-29 10:59
杭州民营企业500强上榜表现 - 杭州38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较上年度增加2家 上榜数量连续23年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占全国总数7.60% 占浙江省107家的35.51% [1] - 杭州同时位居2025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和服务业100强上榜数量全国城市首位 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157.01亿元 29家杭企入选 服务业100强入围门槛307.75亿元 13家杭企入选 [1] 龙头企业排名与营收数据 - 3家杭企进入全国前十 阿里巴巴9817.67亿元排名第2 浙江荣盛控股6586.02亿元排名第7 浙江吉利控股5748.26亿元排名第8 [2] - 营业收入前十杭企还包括浙江恒逸4518.00亿元 万向集团2138.25亿元 蚂蚁科技1777.88亿元 传化集团1446.59亿元 富冶集团1360.35亿元 菜鸟供应链1208.49亿元 网易1052.95亿元 [2] - 杭州青云控股和万向三农集团首次入榜 [2]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效应 - 吉利汽车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每9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作为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链主企业 以"超级智能母工厂"为核心带动数百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3] - 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形成显著产业集群效应 [2] 民营经济发展目标与政策支持 - 杭州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65'行动计划" 锚定"三个攀升"发展目标 通过"六大工程"和"五个机制"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和民营经济最强市 [3] - 2025年目标实现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4万亿元 [4]
武进:“一镇一品”结硕果 特色产业“齐发力”
新华日报· 2025-08-29 05:12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创新设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 公开选聘14位来自制造农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政策制定流程优化和问题反馈 [1] - 推行一镇一品建设 各镇街立足产业特色实施精准服务 包括雪堰镇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 湖塘镇建立线上模板服务群 西太湖提升区域软实力 湟里镇优化办事体验 礼嘉镇打造惠企N嘉品牌 [1][2] - 配套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职能部门限时协同解决镇街难题 [2] 政务服务改革 - 用地清单制升级至2.0版本 实现项目建设全周期闭环管理 入选工信部2024年服务企业典型案例 [3] - 集成涉企一件事 整合审批金融人才等资源为科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4] - 试运行智能客服等人工智能应用 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5] 发展成效 - 今年1-7月全区经营主体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增数均列全市首位 [2] - 民营企业满意度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形成产业兴环境优项目聚的良性循环 [2][5] - 特色产业带动本地就业创业 优质环境吸引项目集聚 [2]
从“一油独大”到“多元支撑” 甘肃玉门招商赋能谱新篇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13:20
核心观点 - 玉门市通过招商引资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形成新能源与现代化工双轮驱动的产业新格局 以开放姿态实现高质量发展 [1] 招商引资机制 - 组建市级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 创新构建"7+1"产业链矩阵 涵盖石油化工及天然气深加工 煤化工 精细化工 储能及装备制造 现代物流 农产品精深加工 文旅商贸七大领域 并单列推进重大项目 [3] - 形成"一条产业链 一名常委链长 一支专业队伍 一抓到底"的闭环工作机制 [3] - 上半年组织赴外招商84批236人次 拜访重点园区 行业协会及企业455家 接待考察企业173批次379人次 [4] - 签约项目29个 签约金额达122.22亿元 [4] 产业建设进展 - 甘肃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为国内首个覆盖硅基 氟基材料全产业链项目 产品应用于半导体 新能源电池 5G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预计年工业增加值达323亿元 [3] - 宝能新能源日产能稳定在180-200吨 上半年完成产值1.1亿元 总订单量达2万吨 [5] - 弘大储能科技项目预计年产一万台集装箱储能装备 年销售额8亿-10亿元 上缴利税约1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3.16亿元 同比增长27.78% [5] - 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7个 包括巨化新材料 陕煤可降解材料 凯盛大明 艾郎风电 鲁玉东壹等"500强"及链主企业 [6] 产业集群规划 - 聚焦现代化工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6] - 着力培育石油化工 煤化工 精细化工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 现代物流五个百亿级产业链 [6]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8.3亿元 连续五年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 [6] 营商环境优化 - 推行"一处跑 跑一次"改革 审批时限压减95.5% 企业开办实现4小时办结 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最长不超过12个工作日 [7] - 创新"五减一容缺" "标准地"改革 "综合查一次"及"财政+金融"服务模式 [7] - 设立"投资项目一站式VIP服务专区" 专职帮办代办员担任项目"服务管家" 上半年为30多个项目办理手续超100项 [7] - 荣获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市 2024年最具投资吸引力县市 2025年投资环境质量县市等称号 [7]
深圳:开放共享公园绿地 赋能宜居宜游新体验 生态软实力成为营商环境硬支撑
深圳商报· 2025-08-28 07:38
核心观点 - 深圳市通过"公园+"模式推动城市绿地开放共享 将生态空间与商业文化科技元素融合 培育新消费场景和经济增长点 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合一 [1][2][7] 场景创新与业态拓展 - 2020年引入移动餐车轻餐饮服务 2021年改造闲置空间建设特色书吧和运动场地 2021年底全国率先试点开放帐篷区 [2] - 已建成超80个书吧等文化服务空间 开放超50处帐篷区 举办超60场创意市集 形成公园+书店/露营/运动/餐饮/科普教育等新业态 [3]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10天吸引128.3万人次参观 直接消费2048.6万元 带动附近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40% [3] - 2025年《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明确可通过竞争方式选择经营者提供餐饮零售游艺体育健身等配套服务 [2] 科技赋能与服务升级 - 引进无人机自助咖啡机智能琴房智能便利店等设备 全市公园配备29台巡航无人机11台植保无人机17条美团配送无人机航线 [4] - 开发"深i公园"小程序整合活动预约设施查询自然教育功能 实现一站式智慧服务 [4] - 建设停车场超充站 提供"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便捷体验 [4] 文化活动与全龄共享 - 2025深圳公园文化季贯穿全年 融合草地音乐会极限运动山海连城越野跑等活动 [6] - 建成47个自然教育中心 年服务市民近10万人次 [6] - 公园成为新文旅目的地 实现全市域全季候全龄段覆盖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