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

搜索文档
证监会部署,三大交易所“三箭齐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21:59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的"参考教材"正在逐步完善。9月5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证券 交易所对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下称《指南》)征求意见,持续推动上市公 司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规范披露。 此前,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指南》以及首批"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 本次修订主要聚焦环境议题,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具体指南,进一步加强上 市公司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领域的实践能力,助力构建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生态。 新增三个应用指南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本次修订新增应用指南《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资 源利用》,体例结构基本一致,主要包括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和披露要点等内 容,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 具体而言,上述指南详细解释了相关议题的常见风险和机遇,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导致的产能限 制、化石能源开采难度增加等风险,新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引入水循环利用系统降低废水排放成本等机 遇,并提供了披露数据的通用计算流程与方法,如提示常见的污染物类型和披露示例,核算能源用量的 具体方 ...
IIGF专刊 | 绿色债券半年刊
搜狐财经· 2025-09-05 21:57
政策概览 - 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推动中国绿色主权债券境外发行 这是财政部首次制定的绿色主权债券发行框架文件 [3] - 《框架》严格对标《中国绿色债券原则(2022年版)》和《绿色债券原则(2021年版)》围绕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筛选、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四项核心要素构建制度体系 [4]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机制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六方面优化境外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机制 包括拓展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和允许使用国际绿色债券框架等 [5][6] 绿债快报 - 2025年上半年境内新增绿色债券发行251只 发行规模4749.87亿元 较2024年上半年发行数量上升25.5% 发行规模上升89.5% [8] - 绿色债券结构显示金融债规模增长330% 中期票据增长53% 短期债务融资工具增长126% 但公司债下降10% 资产支持证券下降25% [9] - 募集资金投向中51.69%用于多种投向(规模2455.1亿元) 21.08%用于清洁能源产业(规模1001.07亿元) 27.23%用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产业和生态环境产业(规模420.26亿元) [13] 发行期限与利率 - 2025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期限以1-3年期为主 规模3520.71亿元 占比74.12% 平均票面利率2.05% [16] - 10年期及以上绿色债券发行39只 占比12.54% 规模300.82亿元 占比6.33% 平均票面利率降至2.09%以下 [16] 发行人分析 - 2025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 发行218只(占比86.85%) 规模3897.65亿元(占比82.06%) [17] - 货币金融服务行业发行74只(占比29.48%) 规模3035.08亿元(占比63.9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发行53只(占比21.12%) 规模671.11亿元(占比14.13%) [21] -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500亿元发行规模成为最大发行主体 占比10.53%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400亿元位居第二 占比8.42% [23] 绿债案例 - 财政部在伦敦成功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 采用3年期+5年期双品种结构 各30亿元 票息分别为1.88%和1.93% 总申购额415.8亿元 认购倍数6.9倍 [26] - 华能澜沧江发行"孪生绿债" 绿色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6亿元 利率1.76% 普通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2亿元 利率1.78% 期限均为93天 [31] - 中国银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金融(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推出全球首单"CGT-ESG债券组合" 初始规模400万美元 由4只中资境外美元绿色债券构成 [34] 转型类债券 - 2025年上半年境内新增转型类债券43只 规模289.50亿元 较去年同期发行数量增长0.49% 发行规模减少25.4% [37] - 可持续挂钩债券占比63% 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占比27% 转型债券与低碳转型债券分别占6%和4% [38] - 绿色债券发行规模4749.87亿元 转型债券发行规模289.50亿元 绿色债券在市场占主导地位(94%) [42] 挂钩类债券案例 - 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10亿元可持续挂钩公司债券 期限5年 票面利率1.95% 以"普惠金融担保业务新增规模"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50][52] - 设定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为2025-2026年普惠金融担保业务新增规模平均值不低于61.47亿元 若未达目标则第三个计息年度票面利率调升10BP [53][55]
专访张为国:聚焦污染物、能源与水资源,交易所下发ESG新指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21:5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9月5日,证监会再次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就《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的修订 征求意见,在"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化"指南后,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与水资源利 用"三项具体指南。 回顾证监会、交易所就ESG信披出台的文件,2024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 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同年11月发布首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原理事、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张为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时表示,《指引》与此次修订的三项指南是"纲"与"目"的关系,而最新颁布的三项指南,体现了坚持正 确方向、坚持脚踏实地、坚持循序渐进、坚持繁简适度的四个原则。 张为国向记者强调,所有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都以《指引》为准,三大交易所发布的《指 引》是考纲,《指南》是教科书,要根据重要性判断报告披露的重点。 三项指南与《指引》衔接 《21世纪》:此次三项指南与去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是什么关系?两者如何衔接 以形成完整的披露规范体系? 张为 ...
中国平安两项ESG评级提升:恒生ESG获评A级 万得ESG获评最高AAA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21:47
公司可持续发展评级提升 - 香港恒生指数公司2025年度评级上调至A级 排名A股可投资成分股公司前10%及H股金融行业前20% [1] - 万得WindESG评级上调至最高等级AAA级 [1] 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举措 - 构建科学专业的管理体系及透明ESG治理结构 多维度践行ESG理念 [1] - 打造科学治理结构实现经营稳健与分红持续增长 [1] -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社会低碳转型 [1] - 践行社会责任提供有温度金融服务 [1]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与科技驱动战略 [1] - 完善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机制 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1] - 推动企业与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 为客户员工股东及社会创造长期稳健价值回报 [1]
慕尼黑车展|新世代首款车型iX3发布,宝马正式按下电动“重置键”
观察者网· 2025-09-05 20:09
宝马新世代车型发布 - 宝马集团在2025慕尼黑车展前夕发布首款新世代量产车型全新BMW iX3 标志着公司开启电动化智能化新时代 [1][3] - 新世代车型代表彻底的产品迭代 全系40款车型将于2027年前完成升级 [3][5] - 宝马董事长齐普策强调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全新BMW iX3是下一代成功纯电车型之一 [3] 设计创新 - 采用极简外观造型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 内饰提供经典/现代/M系运动/个性化定制4种风格 [5][8] - 通过"超感数字融合"设计实现LED轮廓光与格栅灯组融合 打造光型一体"天使之翼"前脸 [10] - "少即是多"座舱设计理念专注驾驶体验 新设计语言展现未来现代且历久弥新风格 [8][10] 技术突破 - 座舱"视觉锥"概念集成3D抬头显示/视平线全景显示/超感方向盘/超感中控四项创新 [14] - 第六代电驱系统搭载大圆柱电池与800V高压平台 实现CLTC 900km续航 [14][15] - 全新电子电气架构通过"超级大脑"实现整车全域电气化与智能化控制 [15] 中国市场定制化方案 - 年底推出中国专属版BMW iX3 采用与阿里巴巴共同开发的大语言模型技术 [17] - 引入AI智能体座舱 携手Momenta打造全场景点到点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17] 可持续发展理念 - 从工厂建设到自产绿电 新世代车型将减碳融入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17] 市场评价与挑战 - 外媒认可座舱功能与驾驶体验 认为宝马保留"纯粹驾趣"理念 [21] - 极简内饰设计可能面临用户接受度挑战 电气化变革具有颠覆性 [19] - 新世代车型设计语言获得积极评价 但在潜在用户中存在褒贬不一反馈 [19]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刚刚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18:51
监管政策更新 -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于9月5日同步发布修订版"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19日 [1] - 新增三份应用指南:《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资源利用》 与既有框架共同构建完整披露体系 [4] - 修订遵循四大原则:强化理念引导、明确披露要点、以参考示例为主不新增强制披露、持续完善推进21项议题全覆盖 [5] 政策目标与框架 - 旨在引导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规范ESG信息披露 为企业提供清晰可操作的说明书 [3] - 通过提供量化指标、分析方法和典型示例 解决企业在环境风险识别、碳排放核算等实操中的困惑 [4] - 在证监会统一指导下分步推进 未来将持续推出更多议题细则 构建完备透明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 [4][8] 上市公司披露现状 - 上交所2024年单独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超1300家 占比57% 431家获中证ESG评级A级及以上 [6] - 深市2025年有1164家公司主动发布2024年度报告 占比超四成 340家获中证ESG评级A及以上 [6] - 北交所持续引导中小企业提升ESG治理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筑基 [7] 市场生态发展 - 基于中证ESG评价的指数产品达162只 规模超2600亿元 显示长期资金持续流向可持续发展实践企业 [7] - MSCI ESG评级中近三成上交所公司实现评级提升 深市25家公司获MSCI评级A级及以上 [6] - 深市861家公司获国证ESG评级A及以上 18家公司标普评级达50分及以上 [6]
上交所就三件《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第一财经· 2025-09-05 17:36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截至2025年8月底,基于中证ESG评价的中证A500等"A系列"指数、上证180指数等宽基指数产品共162 只,规模合计超过2600亿元。下一步,上交所将持续认真听取上市公司和各市场主体的意见,适时出台 更加通俗易懂、浅白简明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提供更多的支持 和帮助。 近日,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上交所编制完成《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 资源利用》等三件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应用指南,并以中英文形式同步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
ESG加速重塑企业价值坐标,引导市场走向长期共赢
第一财经· 2025-09-05 16:25
ESG政策与监管进展 - 全球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ESG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并深度嵌入全球金融体系 [1] - 中国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 推动企业ESG治理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性管理 [1] - ESG信息逐渐成为定义企业价值的新坐标 监管政策为上市公司提供制度支撑 [1][3] ESG披露与评级表现 - A股披露ESG报告上市公司数量达2523家 占总体上市公司数量的46% 同比增长13.49% [3] - 约20%的沪深A股公司ESG评级较去年同期提升 获得A-AAA评级公司数量达780家 占比15.98% [4] - 中证指数公司指出ESG评级是连接ESG数据与资本市场的枢纽 已成为投资者、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重要决策依据 [6] 企业ESG实践案例 - 安徽合力推进ESG建设的三大举措包括技术创新、人才管理体系优化和社会责任承担 其电动化率截至2024年达70% 大幅提升人均效率和节能减排 [4] - 新奥股份在环境保护方面为客户提供绿色能源并制定碳减排解决方案 在安全管理方面践行九字方针并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风险防控 在社会公益方面确立五大慈善方向 [5] - 新奥股份成为中国公用事业行业首家且唯一获得MSCI AAA评级的企业 [6] ESG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ESG理念重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 将长期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使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新的价值坐标 [7] - 企业ESG投入可降低融资成本 新奥股份表示在发债或融资活动中可大幅节省利息成本 [7] - 安徽合力认为ESG投入是运营的必然成本 其国际化业务因ESG治理获得巨大助力 [7] 资本市场与投资逻辑变革 - 投资者关注维度从财务报告拓展至ESG报告 可持续发展关键数据被当作投资前瞻性指标 [7] - 企业能否入选核心ESG指数已成为投资机构市值管理的重要考量依据 [6][7] - ESG推动资本市场从短期逐利转向长期共赢 引导资金向可持续发展领域聚集 [7][8]
创新引领未来 艺康荣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认证
第一财经· 2025-09-05 15:35
公司发展里程碑 - 2025年是公司进入大中华区市场50周年[1] - 公司大中华区总部(上海普陀)与金桥研发中心(上海浦东)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认证[1] - 公司年销售额达160亿美元[1] 研发体系与能力 - 公司拥有全球16个研发中心、1,200+科学家团队及10,500+项专利储备[1] - 大中华区研发中心于2011年在上海投入运营 系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3] - 大中华区拥有近100名顶尖科学家与工程师 累计输出超100项国际发明专利[3] 本土化创新成果 - ReadyDose™片剂产品累计销售过亿片 可降低客户运营成本及水资源消耗[5] - 开发低温速效CIP技术、水资源回用技术及减塑包装技术[5] - 智能设备与新配方产品实现环保节能效果并反哺全球市场[2] 数字化解决方案 - 推出数字化平台"艺康数智汇®" 助力客户提升运营自动化与可视化[5] - 应用BeverageIQ、DishIQ、Pest Intelligence等技术重塑餐饮后厨管理[5] - 通过数字化技术支持中国"碳中和"与"数字中国"建设目标[5] 人才与研发协同 - 博士后基地认证将增强公司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8] - 研发体系采用"全球研发-区域适配"模式 推动技术本土化与国际化协同[1] - 创新实践基地可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强化行业前瞻性洞察能力[8]
哪些公司真把人当人?即便下行仍追求“清洁”?
虎嗅· 2025-09-05 15: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ESG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但正涌现出积极实践 ESG已从附加题转变为企业必答题[4][13] - 商业成功需要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价值 而非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4] - 虎嗅启动2025"可持续品牌典范"评选 旨在寻找真正将ESG融入血脉的企业[15][16] ESG现状分析 - 中国企业ESG治理受限于起步晚 基础薄弱等因素 发展道路漫长[4] - 过去一年出现员工权益受损 生产安全事故 环境污染等负面案例[2][3] - 部分企业开始实践正向ESG举措:投资员工健康成长 拥抱循环经济 开放核心技术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5][6][7] ESG维度解读 - 环境(E)表现差的企业将污染成本外部化 表现好的企业将绿色能源和可持续材料作为核心竞争力[10] - 社会(S)表现差的企业忽视供应链劳工权益和用户隐私 表现好的企业珍视消费者信任并与供应商共同成长[11] - 治理(G)表现差的企业存在内部贪腐 产品问题及内幕交易 表现好的企业拥有透明决策机制和股东权利尊重[12] 评选活动设计 - 评选覆盖所有在华经营企业 包括本土和跨国公司 上市和非上市公司 基于万家企业的系统性ESG信息[19] - 评审团由国际顶级机构和知名高校专家学者组成 评估维度包括ESG评分 治理架构 合规性和审计认证[19] - 设立独立观察团对全过程监督 提升榜单透明度和专业性[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