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技术让七大石窟艺术“活”起来!
杭州日报· 2025-07-14 11:28
展览概述 - 展览名为"相无古今——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 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开幕 时间为7月8日至2026年10月31日 [1][3] - 展览突破传统文物陈列模式 打造约1200平方米的超感沉浸空间 [1] - 展览由"物质现实""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三大区域构成 [1] 技术应用 - 采用混合现实(MR)和虚拟现实(VR)技术 实现文化遗产数字活化 [2] - 运用数字3D打印 拓展现实(XR) AI算法辅助图像生成与实时渲染等尖端技术 [2] - VR体验区观众可佩戴设备 在"妙数飞天"AI数字人引领下沉浸式漫游各大石窟 [2] 展览特色 - 观众可体验突破时空界限的艺术奇旅 仿佛置身于犍陀罗艺术源地及中华石窟艺术殿堂 [1] - 展览打破传统"观看"模式 将观众变为探索旅程的积极参与者 [3] - 构建多维度艺术对话场域 观众可零距离感受石窟艺术跨越千年的魅力 [3] 展览信息 - 展览为收费形式 地点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负一层体验中心展厅 [3]
经学今古文之争的实质:起于西汉的经学被系统性混入伪学、伪史
搜狐财经· 2025-07-14 11:17
今古文之争的起源与演变 - 今古文之争的根本问题源于两汉时期经学体系的系统性矛盾,这一矛盾在清朝考据学盛行后才充分暴露[1] - 西汉初期五经尚未完全文字化,主要依赖口耳相传的"师法"制度确立权威性,文字化过程在西汉末期基本完成[6] - 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文献整理工作,学术权威判断标准从师法转向文献证据,为考据学诞生创造条件[8] 晚清学者的关键贡献 - 廖平首次系统总结今古文矛盾并提出"刘歆伪造古文经"的阴谋论解释,其《今古学考》被康有为扩展为《新学伪经考》[1] - 康有为未经授权大幅改编廖平理论并出版《新学伪经考》,导致"伪经说"广泛传播并与甲午战败形成共振效应[1] - 蒙文通继承廖平研究提出"文化三系说",将矛盾归因于儒家/法家/道家文化体系差异,该理论与现代考古学发现吻合[2][4] 历史各时期的处理方式 - 东汉郑玄尝试统一经学但未能根本解决矛盾,类似表面统一军阀的模式[9] - 魏晋至宋明时期佛教兴起导致经学衰退,理学成为主流后经学矛盾被忽视[9] - 清代学者为反对理学空谈重建经学,专注两汉文献研究形成"汉学",意外揭露郑玄掩盖的矛盾[10] 矛盾本质的理论发展 - 蒙文通理论将经学矛盾转化为文化冲突问题,认为中国文明是多元文化融合产物[2][4] - 现代观点结合考据学证据提出西方文化冲击可能是矛盾根本原因,将问题提升至中西文化冲突层面[10] - 五经体系矛盾至今未获明确解释,但考古学进展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新基础[6][10]
中泰教育界共同举办中泰建交50周年音乐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4 11:00
中泰文化交流活动 - 在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支持下 泰国中文教师学会联合曼谷中国文化中心 玫瑰园中学孔子课堂主办"鲁声泰韵——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音乐会" [1] - 山东青年民族乐团与泰国玫瑰园中学艺术团同台演出 展示中国传统歌舞与泰国经典曲目 吸引数百位泰国观众 [1] - 活动以音乐为媒促进中泰民间文化交流 主题"鲁声泰韵"象征两国文化交融 [2] 参与机构与嘉宾 - 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卓越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阿提塔亚 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部长徐希锋 语合中心—曼谷中心主任王晓艳等出席并致辞 [1] -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负责人赵歆强调中心积极搭建民间交流平台 为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2] - 泰国中文教师学会拥有千余名会员 致力于提升汉语教学水平 深化中泰教育文化合作 [2] 演出内容与意义 - 山东青年民族乐团演奏《龙腾虎跃》《楚颂》等曲目 展现中国民间音乐文化底蕴 [1] - 泰国学生表演《长鼓舞》《彩云追月》等传统节目 形成文化交相辉映效果 [1] - 活动通过音乐架设桥梁 实现超越语言的共情 生动诠释中泰友谊 [2]
五粮液:延展全球“和美路” 引领白酒出海“深落地”
新华财经· 2025-07-14 10:28
国际化战略布局 - 公司"和美全球行"活动相继在德国慕尼黑、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及非洲塞舌尔举办,深化欧洲市场布局并首次登陆非洲[1] - 公司参与中国(四川)-巴伐利亚州经贸合作交流会,通过文化展示强化欧洲市场对中国白酒认知[2] - 公司与西门子达成深化合作共识,围绕数字化、低碳化及产业链融合全面开展合作[4] - 公司领衔川酒亮相塞舌尔文旅合作交流会,通过主题展演绎川酒多元魅力[5] - "和美全球行"已覆盖15个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及六大洲[9] 品牌文化推广 - 公司在杜塞尔多夫举办主题推介会,强调与德国在文化交流、科研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合作[9] - 公司在塞舌尔展示经典五粮液系列等多款产品,展现品牌文化底蕴[9] - 公司与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合作,将在全球50个城市构建品牌文化体验空间[11] - 公司在法兰克福举办鸡尾酒快闪活动,以创意特调形式激活年轻消费群体[12] 创新营销模式 - 公司开创"中国签证+白酒文化"联动模式,探索跨境文化营销新范式[11] - 通过签证中心高频场景触达海外高端人群,提升文化认同并促进产品动销[12] - 公司采用适应欧洲消费者习惯的鸡尾酒形式,赋予品牌年轻化、时尚化标签[12] - 公司持续通过开设"五粮液大酒家"、亮相国际盛会及跨界合作等方式探索出海模式[13] 行业引领作用 - 作为川酒龙头,公司积极融入四川省产业发展大局,为中国白酒国际化树立标杆[2] - 公司通过集体出海模式汇聚布局岛国微型市场的发展动能[5] - 作为行业先行者,公司持续探索国际化新模式,为民族品牌国际化贡献智慧[11] - 公司创新举措为白酒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国际化范本[12]
废弃矿坑“点石成金”,生态修复更新中国文旅版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09:49
黄岩石窟改造项目 - 黄岩石窟原为唐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石材开采地,2023年由清华大学徐甜甜团队设计改造,历经15个月完成转型,空间总体积达36.7万立方米,游线总长2000余米,于2024年春节正式开放[2] - 改造采用"最小干预、建筑针灸"的生态修复理念,保留工业遗址特色,新增AI光影展、艺术互动装置、天然剧场、沉浸式艺术展等文旅业态,吸引文化消费客群超35万人次[2] - 项目引入咖啡店、文创铺、书吧等商业形态,其中一家咖啡店节假日日营业额达4000-8000元人民币[4] 山下郎村经济带动效应 - 山下郎村成立共富公司,村民在景区工作日均收入150元人民币,村集体收入从年10多万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340多万元[5] - 村集体积极配合黄岩石窟文化中心项目推进,实现从传统农村到文旅配套服务区的转型[5] 全国废弃矿坑转型案例 - 丽水市景宁县废弃矿场改造为"天空之城",融合民族风情与自然景观,成为"旅游+"新业态典范[6] - 福建南平市顺昌县元坑镇废弃矿坑转型为观山月营地,结合古建筑与传统文化,周末客流量显著[6] - 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矿坑改造为矿山公园,开发露营、花海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6] 行业转型模式 - 废弃工业遗址通过生态修复+文化赋能实现价值重构,形成"生态疤痕"到"文旅富矿"的转型路径[6] - 文旅项目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形成"景区+村集体+商户"的共富模式[5][6] - 艺术装置、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消费场景成为吸引年轻客群的关键要素[2][4]
扎根生活沃土 创作更多精品力作
辽宁日报· 2025-07-14 09:14
电影行业动态 - 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强调勇担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 [1] - 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于7月12日闭幕,冯巩、姜文、姚晨等众多影人齐聚,共话电影繁荣发展 [2] -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中国电影120年发展成就的高度肯定 [2] 电影创作理念 - 电影人要始终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创作反映时代变化、社会发展和人民呼声的优秀作品 [2] - 演员姚晨表示,电影创作要根植于本土文化土壤,扎根现实生活,塑造有血有肉的角色 [2] - 青年演员于适认为,好的电影既可以仰望星空,也可以亲近大地,青年电影人要保持朝气和灵气,在生活沃土中寻找创作灵感 [3] 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国际评论委员会副会长孔令斌强调,文化自信是推动电影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石,要通过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3] - 演员王迅表示,必须把个人艺术创作和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以电影语汇讲好中国故事 [3] 辽宁电影产业发展 - 辽宁省高度重视文化强省建设,在电影人才培养储备、剧本创作、孵化制作等方面具有较强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 [5] -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省电影家协会表示,要深挖辽宁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创作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人民奋斗历程的精品力作 [5] - 辽宁发布《辽宁省推动电影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全方位构建电影创作生态链 [7] 喜剧电影周成果 - "人民的笑声"观众喜爱的喜剧荣誉榜单揭晓,东北籍青年演员王皓凭借《"骗骗"喜欢你》收获喜剧电影新人荣誉 [3] - 导演彭大魔凭借作品《抓娃娃》获得"观众喜爱的喜剧电影导演"荣誉,表示要将辽宁喜剧特色发扬光大 [6] - 编剧林和平期待通过喜剧电影周推出更多喜剧佳作,为建设文化自信贡献辽宁力量 [6]
【省文物局】陕西文创的“出圈”密码
陕西日报· 2025-07-14 08:28
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 陕西文创产业快速发展,全省文创企业达5800余家,位居全国前列 [2] - 2024年陕西文化创意产业链营收185.5亿元,同比增长6% [2] - 文创产品从旅游纪念品升级为城市文化符号,成为陕西新形象的"代言人" [5] 爆款文创产品分析 - "绒馍馍"系列文创产品自2024年6月售卖以来已销售50余万只,部分远销海外 [4] - 产品通过毛绒触感与互动体验结合,回应年轻人情感需求,并宣传本地文化 [4] - 以"绒馍馍"为起点开发出配套卡包、斜挎包、懒人沙发等衍生品,并启动"绒化碳水"计划设计更多陕西美食毛绒文创 [4] 博物馆文创开发 - 陕西历史博物馆累计开发文创产品上千款,正在销售500余款,涵盖工艺摆件、家居用品、服饰配饰等品类 [6] - "金饭碗"冰箱贴以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为原型设计,成为2024年现象级产品 [6] - 文创产品销售利润部分直接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并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7] 数字技术赋能 - 陕西历史博物馆自主研发区块链平台"华夏链",打造"华夏宝库"数字文博平台,已发行数字文创产品40多款,累计销量超5万件 [9] - 实施"云展览""互联网+文物教育"等30多个项目,推进文物数字资源共享 [9] - 与腾讯、百度、西影等企业合作推出数字文创大赛、纪录片、VR互动体验等项目 [9] 跨界合作创新 - 西安博物院与长安大牌档联名打造文化餐厅,将馆藏文物融入餐饮空间、菜品与餐具设计 [8] - 陕西深入实施"博物馆+"策略,整合文物资源与多行业跨界合作 [8] - 数字文创与实体文创融合,通过线上发售数字产品配套实体权益吸引参观 [9]
844美元的凉鞋,让Prada低头道歉|贵圈
新浪财经· 2025-07-14 08:16
文化挪用争议 - Prada因2026春夏男装系列凉鞋设计被指未妥善引用印度传统元素而陷入文化挪用争议,该凉鞋从10美元被重新设计后售价达844美元[2] - 印度工匠和媒体批评Prada"窃取传统工艺",该凉鞋为印度传统日常鞋履,历史可追溯至12世纪,并在2019年获印度政府地理标志认证[4][5] - 英国BBC报道印度工匠对Prada凉鞋售价高达数百英镑表示不满,质疑"鞋子里有金子吗"[7] - Prada最终道歉并承认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度传统凉鞋,表示愿与印度工匠展开对话,但未明确是否量产[8] - 这是奢侈品牌对文化归属问题的罕见回应,此前Dior、Gucci等也曾陷入类似争议但鲜少正面回应[9] - Prada去年也曾因青瓷产品标注"Made in Japan"而陷入文化挪用争议,后修改文案但未公开回应[9] 业绩表现 - Prada品牌2024年全年收入增长仅为4%,2025年第一季度录得零增长,低于市场预期[2][13] - 副线Miu Miu表现强劲,2024年增速达93.2%,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60%[13] - Miu Miu成为集团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与Prada主品牌个位数增长形成鲜明对比[13] - Prada集团宣布品牌首席执行官Gianfranco D'Attis将于2025年6月30日离任,市场猜测与业绩放缓有关[14] 品牌管理挑战 - Prada面临五年七次代言人负面事件,包括代孕风波、违法行为、绯闻等,损害品牌形象[13] - 新管理层需解决双重挑战:重振主品牌市场号召力和重塑品牌价值观以摆脱信任危机[14]
844美元的凉鞋,让Prada低头道歉 | 贵圈
新浪科技· 2025-07-14 08:05
文化挪用争议 - Prada 2026春夏男装系列发布会推出的凉鞋设计被指未妥善引用印度传统元素,陷入文化挪用争议,印度工匠和媒体批评其"窃取传统工艺" [2] - 涉事凉鞋为印度传统科尔哈普里凉鞋,历史可追溯到12世纪,2019年获得印度政府地理标志认证 [3] - Prada最终道歉,承认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度传统凉鞋,并表示尊重印度工艺的文化意义,愿与印度当地工匠展开实质性对话 [6] - 这是奢侈品牌对文化归属和创意溯源问题的罕见回应,此前Dior、Gucci、Fendi等多家奢侈品牌均因类似问题被批评 [6] - Prada去年6月曾因青瓷产品宣传图标注"Made in Japan"而陷入"文化挪用"争议,后修改文案但未公开回应 [6] 财务表现 - Prada品牌2024年全年收入增长仅为4%,2025年第一季度录得零增长,低于市场预期 [2][8] - 副线Miu Miu表现强劲,2024年增速达93.2%,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60%,成为集团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8] - Prada主品牌与Miu Miu的业绩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消费者偏好的转变 [8] 管理层变动 - Prada集团宣布品牌首席执行官Gianfranco D'Attis将于2025年6月30日离任,集团首席执行官Andrea Guerra将临时接管 [9] - 市场猜测Gianfranco D'Attis的离任与Prada业绩增长放缓有关 [9] 品牌形象 - 近年来Prada有五年七次代言人"塌房"事件,包括代孕风波、违法行为曝光、绯闻等,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8] - 在消费者愈发注重品牌价值观的当下,Prada面临重塑品牌价值观和建立尊重多元文明创作伦理的挑战 [9]
拒拍毕业照,大学情谊为何变得冷漠
虎嗅APP· 2025-07-14 07:58
大学生集体冷漠现象 - 2025届大学生中普遍出现拒绝拍摄毕业照的现象 某班级17名学生全部选择不参与 理由包括"不想去/无意义/睡不醒/没必要"[3][4] - 该现象反映当代大学生对形式化集体活动的抵触情绪 被描述为"虚情假意的集体活动"[5] 高等教育竞争环境恶化 - 保研竞争呈现极端化趋势 有学生为保持0.5分优势持续三年每门课冲击满分[8] - 同学关系因竞争扭曲 举报文化盛行 包括利用宿舍违规电器等琐事进行综测减分举报[10] - 社交平台数据显示 保研过程中需遵循"保护隐私/保持低调/谨言慎行"三大原则防范恶意竞争[11] 高校价值体系异化 - 2018年数据显示 超66%毕业生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 文科专业尤为突出[13] - 2024年调查显示仅16.27%学生认为校招能满足求职需求 49.15%评价"一般" 13.15%明确表示不能满足[14] - 高校功能退化为学历认证机构 学生成长路径高度依赖个体努力 导致共同体意识瓦解[15] 校园文化内涵消解 - 校园题材文化产品影响力骤降 对比《小时代》系列曾创下1000万册销量与17亿元票房的商业成功[18] - 当代校园记忆被异化为"考证/投简历/保研竞争"等功利化符号 失去精神给养功能[20] - 物理空间的校园已无法承载情感联结功能 演变为社会竞争的预备战场[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