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五一” 热浪下的 “治愈” 突围,元气森林音乐节探索文旅融合新方向
北京商报· 2025-05-06 17:04
5月2日,千帆音乐季·元气森林音乐节在北京昌平收官,在两天的时间里,有超过7万名乐迷体验打卡。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有近30场音乐节扎堆登场,元气森林音乐节以"治愈"为差异化主题,回应当下大 众对精神疗愈的需求,并通过服务升级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区域文旅融合的新方向。 人气爆棚,登顶大麦网销量榜首 草莓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新蜂音乐节、吉象音乐节......据不完全统计,"五一"期间全国各地有近30 场音乐节火热进行,耳熟能详的各大音乐节品牌几乎全员出动,演出阵容更堪比"神仙打架"。其中,元 气森林音乐节凭借超高人气登顶大麦网全国音乐节热销榜及北京同城娱乐热销榜双榜首,成为最受关注 的线下音乐盛事之一。 区别于传统音乐节的演出特点,本次元气森林音乐节首次以欧式风格拉斐特城堡作为舞台景观,打造 出"逃离喧嚣"的乌托邦,这一创新尝试不仅为音乐节增添了独特的视觉魅力,更为年轻人构建了一个自 由宣泄的"理想国"。在这里,他们可以抛开一切束缚,尽情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释放内心的热情与渴 望。 《2024中国青年心理健康报告》数据显示,超60%年轻人期待通过音乐节释放压力。以音乐为媒介,元 气森林与年轻人将建立起情感连接 ...
人气旺 市面暖 活力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6 08:53
文旅融合与旅游市场 - 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4.67亿人次 [2] - 新疆北屯、西藏昌都、云南怒江等地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 [3] - 雨林徒步、沙漠骆驼骑行、星空露营等新玩法受青睐 [3] - 重庆弹子石老街假期前三天接待游客近19万人次 同比增长57.66% [3] - 五一期间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30% [3] 消费市场表现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 [5] - 地方特色菜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5% [5] - 美团酒店预订量创历史峰值 住宿消费同比增长14.9% [5] - 京东MALL南京大明路店开业 提供60大类近3万款商品 [5] - 长沙投入1000万元发放购车补贴 [5] 电影与文博市场 - 五一档共有10余部影片上映 总票房突破7亿元 [6] - 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延长开馆时间并开放夜场 [7] - 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数字文物VR体验项目 [7] - 江西文博大集将历史元素融入日常 [7]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新三样”焕发徽风皖韵新气象
新华社· 2025-05-06 08:11
文旅消费新三样 - 安徽依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资源打造文旅消费"新三样":体验游新业态、科技游新产品、红色游新场景 [1] - 2024年安徽全省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花费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全省吸引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7.4%、10.8% [4] 体验游新业态 - 黄山市拥有310处国家级传统村落、476处省级传统村落、4100多处历史建筑和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2] - 歙县非遗鱼灯吸引游客30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超20亿元 [3] - 黟县两家特色民宿入选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带动当地旅游住宿消费21亿元 [4] 科技游新产品 - 安徽首个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截至2024年3月已接待超万人次 [5][6] - 合肥"科创科普游"省外游客占比由5%提升到17.5% [6] - 安徽近5年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6个、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2个 [7] 红色游新场景 - 《大别山传奇》实景剧2024年演出600多场,吸引游客近90万人次 [8] - 安徽共有31个革命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8] - 2024年安徽红色旅游接待人次、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7.5%和44.7% [10] 全域旅游发展 - 安徽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 [1] - 合肥获评"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 [6] - 安徽加速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10]
刘宁在郑州调研夜经济发展工作时强调 做大做优夜经济 激发城市新活力 以消费提质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 2025-05-06 07:17
夜间经济与文旅发展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创意园通过咖啡馆、小剧场、文艺市集等业态吸引大量游客,体现文旅融合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1] - 政府强调创新性保护历史建筑,培育本土文创品牌,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潮文化"结合 [1] - 夜间经济被定位为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举措,需完善消费场景和政策支持 [3] 金融与商业功能区建设 - 龙湖金融岛作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通过商业配套吸引市民消费,政府计划面向全球招商打造地标商圈 [2] - 提出发展首发经济、楼宇经济,提升开放度外向度,满足青年群体高品质体验式消费需求 [2] 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 - 强调以历史文化资源赋能城市更新,系统推进路网优化、产业升级,提升片区综合承载能力 [1] -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和独特魅力 [3] 消费场景创新 - 提出打造"黑灯工厂、亮灯市场",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3] - 夜间经济需推出新产品新业态,如夜消费创新,向国际化、高端化方向迈进 [2][3]
文旅市场热度节节攀升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04
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热度节节攀升,从热门景区到广袤乡村均呈现人潮涌动态势,文旅产业韧性与活力显著 [1] - 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热门城市"吸客"能力强劲,同时"反向旅游"带动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 [2] 地方政府与景区创新举措 - 云南推出超800项文旅宣传活动和惠民措施,山东发放"好客山东"文旅优惠大礼包 [2] - 湖南博物院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8点并每日增加5000预约名额,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夜场新增1.5万张门票 [2] - 重庆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开放首餐吸引超3000游客,江苏全省释放近10万个公共停车位 [2] 多元业态与细分市场表现 - 红色旅游需求旺盛:陕西延安《再回延安》情景剧单日最高演出5场、接待超2000人次 [3] - 工业旅游转型成功: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日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60% [3] - 乡村旅游增长显著:江苏19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接待游客337.01万人次,甘肃乡村旅游接待量及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8.5%和29.81% [4] 文旅融合与科技赋能 - 上海衡复音乐街区通过主题演出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北京丫髻山庙会吸引近5万游客并举办40余场非遗演出 [5] - 山东曲阜尼山圣境结合无人机与光影技术演绎历史,北京五道口京张铁路遗址公园通过AR/VR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6]
广州共接待游客近1190万人次 实现文旅消费超121亿元 同比增长14.2%
广州日报· 2025-05-06 05:09
广州各区乡村游景区纷纷推出特色活动,打造文旅体融合新场景。番禺区莲花山旅游区依托历史文化与 生态景观,上演山水实景舞剧。从化区越秀·田园牧歌度假区"甜园奇遇季"在假期里带领游客开启了一 场乡村奇遇。花都区蝴蝶谷的竹趣研学、增城区七彩澳游世界的缤纷演艺和研学活动,均让游客沉浸其 中。 近年来,文旅热催生"民宿潮",广州市乡村精品民宿假期爆满。数据显示,假期共接待乡村游客554万 人次,约占游客总量的46.6%。 "五一"假期,广州围绕"花城有幸喜迎全运"2025广州文旅邀约大会推出的50条广州全运之年旅行线路, 打造精品演出、文博展览、非遗体验、潮玩乐游、乡野拾趣五大主题逾千场活动,全面激活"跟着赛事 去旅行"城市文旅品牌。数据显示,全市共接待游客近1190万人次,实现文旅消费超121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7.8%、14.2%,多项数据指标位居国内热门旅游城市前列。 今年,广州迎来"全运年",各大景区全面焕新升级。长隆旅游度假区水上乐园三大世界级设备全国首 秀,夜间园区上演"水上超级电音派对"。广州塔尽显"城市会客厅"魅力,举办多场非遗活动,成为游客 聚集地。正佳极地海洋世界限时上演美人鱼海底大秀《海底梦幻天鹅湖 ...
新业态人市两旺 入境游热度攀升 “五一”消费市场全面增长多点开花
上海证券报· 2025-05-06 02:18
文旅消费新业态 - 音乐节和演唱会带动文旅消费显著 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3天吸引约7万人 带动市集餐饮等周边消费[1] - 演出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1元音乐节门票可带动举办城市7-8元综合消费 二、三线城市加速布局"文艺演出+旅游"模式[3] - 国潮和非遗体验受追捧 北京凤凰岭景区非遗游园会吸引年轻客群 日客流量同比增长约20%[3] 跨境旅游市场 - 出境游目的地多元化 冰岛、匈牙利等"12小时飞行圈"目的地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70% 港澳及东南亚国家保持热度[4] - 入境游复苏强劲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约130% 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主要目的地[4] - 外籍游客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珠海、青岛、武汉酒店预订量分别同比增长约70%、60%、50% 苏州、湖州等进入入境游前20榜单[4] 假日消费数据 - 全国零售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6.3% 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出游人次和人均消费均超去年同期[4] - 景区延长营业时间刺激消费 湖南博物院每日延长开放至晚8点并增加5000预约名额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夜场每日增发1.5万张门票[5] - 地方政府推出惠民政策 江西九江推出54项优惠措施 无锡梁溪区发放250万元文旅通用优惠券覆盖近50家商户[5] 文旅融合趋势 - 科技与文旅结合增强吸引力 凤凰岭景区计划增加沉浸式体验和IP开发以持续引流[3] - "文旅+"场景延伸消费链条 音乐节、非遗体验等活动产生消费乘数效应 美团指出市场呈现"全面增长、多点开花"态势[5]
全国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文化“魅力+活力”添彩“五一”假期
央视网· 2025-05-06 00:08
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2]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 [4] - 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汽车、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13.7%和10.5% [4] - 电商平台智能家居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 [4] 餐饮文旅市场 - 全国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7% [4] - 服务消费持续升温,餐饮文旅市场红火 [4] 文化市场亮点 - 各地通过优惠活动、跨界联动激发文化市场消费活力 [5] - 多部精彩电影上映吸引众多观众 [5] - 甘肃敦煌大剧院推出"一元看电影"惠民观影活动 [5] - "中国电影消费年"启动后各地制定合理排片计划并联合文旅部门推出优惠活动 [5] 文化演出市场 - 跨越古今、中西融合成为文化演出市场破题思路 [7] - 陕西西安举办汇聚欧洲五国顶尖艺术团的文艺汇演 [7] - 驻场音乐剧《丝路之声》演绎丝路历史 [7] 文旅+音乐活动 - 海南保亭七仙广场举办"村歌"展演活动 [9] - 海南各市县村歌队与游客互动,展现乡村魅力 [9]
“五一”假期北京接待游客1790.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新京报· 2025-05-05 20:56
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北京"五一"假期游客接待量达1790 8万人次同比增长5 6% 旅游总花费209 8亿元同比增长6 9% [2] - 入境游客10 4万人次同比增长42 4% 入境旅游花费11 3亿元同比增长48% [3] - 演出市场举办营业性演出1664场吸引观众66 8万人次实现票房2 42亿元同比增长10%/10 9%/29% [6] 热门景区及消费趋势 - 游客接待量前十景区包括王府井、奥林匹克公园、天安门地区等传统商圈及什刹海、南锣鼓巷等文化街区 [2] - 京郊民宿推出"民宿+"多元产品 甲乙级民宿出租率超85% 平谷国际桃花节打造"桃花元宇宙" 怀柔推出13条电影主题线路 [2] - 秀水街大厦入境游客人次增53%销售额增67% 欧美游客偏好"中国礼物""北京礼物"等高性价比商品 [3] 创新文旅消费场景 - 昌平区"音乐节+文旅"联动实现综合收入6593 05万元 延庆草莓音乐节首日吸引3万游客带动消费6000万元 [4] - 长城夜游融合光影科技与历史叙事 八达岭新增国风电音派对 慕田峪打造"长城星空影院" 居庸关举办街舞大赛 [4] - 科技文旅活动表现突出 海淀区科技嘉年华、东城区敦煌数字艺术展、朝阳区VR展等吸引游客体验 [6] 服务保障措施 - 开通多语种投诉热线及支付渠道 景区出入口全开保障通行 增设临时停车位及特殊人群服务 [7] - 重点景区配备中英文导览机 地铁站开设货币兑换店支持40+币种 提升离境退税便利度 [3][7]
“五一”假期境内游北京最火,“拼假”带动长线游目的地热度飙升
北京商报· 2025-05-05 18:51
文旅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强劲活力,市场正从规模扩张向深度体验与品质升级加速转型 [1] - 北京市接待游客总量1790 8万人次,同比增长5 6%,实现旅游总花费209 8亿元,同比增长6 9% [3] - 境内中长线游明显升温,青海、新疆、宁夏、甘肃等长线目的地景区门票销售额同比增长1-2倍 [5] - 自驾游人均消费同比增长7%,高端车型用量激增54%,各类型SUV占比过半 [7] 热门旅游目的地表现 - 北京蝉联"最火境内目的地",定制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0%,包车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70% [3] - 河北、天津、山东、河南、辽宁等是前往北京旅游的热门客源地 [3] - 阿勒泰地区、恩施州、绥化、大兴安岭地区、辽源等北方环线游目的地的文旅交易额同比增幅均在113%以上 [5] - 新疆北屯、西藏昌都、青海果洛、云南怒江、海南屯昌等地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平均增长超100% [5] 新兴旅游趋势 - 海岛度假、雨林徒步、沙漠骆驼骑行、星空露营、茶山采风等玩法备受游客青睐 [5] - 亲子家庭自驾出行比例增长11个百分点,携程租车平台亲子订单占比35% [8] - 音乐节带动热门城市酒店预订增幅超3倍,1元音乐节门票能带动8元综合消费 [9] - 海口因演唱会带动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 4倍,安徽滁州因音乐节带动酒店预订增2 4倍 [9] 行业转型趋势 - 文旅消费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升级",市场对差异化体验需求强烈 [5] - 年轻人旅游思路转变,不再单一为自然风光前往城市,文化活动对旅游带动作用显著 [11] - 中小型城市通过引入多样文化活动发展文旅产业,凸显文旅融合新趋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