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两大能源装备企业交流!中国电气装备赴东方电气共商合作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1:57
公司合作交流 - 中国电气装备总经理闫华锋与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张彦军举行会谈 双方就深化合作进行深入友好交流 [1] - 中国电气装备成立以来在经营业绩发展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取得进展 [3] - 东方电气集团祝贺中国电气装备在经营管理和重大装备开发方面取得的成绩 [3] 合作领域与方向 - 双方期待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方面发挥领军作用 共同支撑国家战略工程落地 [3] - 推进实验生产基地合作 加强国际驻点交流互动 互通海上风电资源信息 [3] - 拓展储能合作模式类型 深化构网型设备科创合作 促进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3] - 共同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助力重大装备"走出去" [3] 企业调研活动 - 闫华锋一行调研参观西电中特和交大许继 实地考察生产车间和实验室 [3] - 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 [3] 参会部门与单位 - 东方电气集团战略投资部、产业发展部、科技信息部、东方国际、东方自控、东方电机、东方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会 [4]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部、科技创新部、市场部、重大项目办公室 许继集团和储能公司相关负责人参会 [4]
全球首块!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
环球网资讯· 2025-09-18 11:53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研制全球首块氢负离子原型电池[1] - 该技术采用“核壳结构”策略,使用氢化钡包裹三氢化铈,使电解质兼具高氢负离子电导率、低电子电导率和高稳定性[1] - 氢负离子原型电池实现从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的跨越,标志着一种全新储能技术路径的诞生[1][3] 性能数据 - 该原型电池正极首次放电容量高达984毫安时/克[3] - 电池在充放电循环20次后仍能保持402毫安时/克的容量[3] - 研究团队搭建的叠层电池将电压提升至1.9伏,并成功点亮LED灯,证明了其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可行性[3] 应用前景 - 氢负离子电池技术有望在大规模储能、储氢、移动电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
林洋能源在上海成立两家储能科技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5:15
公司动态 - 林洋能源通过旗下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新成立的两家上海储能科技公司 上海巨启宏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启洋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1] - 两家新公司法定代表人均为陆建荣 经营范围均包含储能技术服务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机械设备研发 电池销售及电池零配件销售等 [1] 业务布局 - 林洋能源在储能领域进行业务拓展 新设立两家专注于储能技术服务的子公司 [1] - 公司通过子公司布局储能产业链 涵盖技术研发 设备销售及配套服务 [1]
136号文,26年长协电价,储能盈利测算
2025-09-15 09:4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及配套储能行业 涉及山东、内蒙古蒙西、江苏、浙江、甘肃、广东、山西等多个省份的电力市场[1][2][3][4][5][8][9][10][11][17][20][21][22][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电价压力** * 山东省136号文规定光伏电价为225元/兆瓦时 反映产能过剩问题[2] * 山东光伏装机容量约9000万千瓦 为全国最大 但现货市场电价普遍不理想[1][2] * 产能过剩背景下 需通过储能技术优化能源利用 存储过剩产能并在高峰时释放[1][2] **储能行业政策驱动与长期目标明确** * 取消强制配储要求短期内对市场预期产生负面影响[3][4]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规模达到1.8亿千瓦的明确目标[1][4][5] * 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2021年新增400万千瓦 2022年新增800万千瓦 2023年新增3000万千瓦 2024年新增超7000万千瓦 2024年上半年达9500万千瓦 预计2024年底达1.1-1.2亿千瓦[4] * 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容量电价(如甘肃330元/千瓦/年)和充放电量补贴等政策推动发展[1][5] **储能收益机制与地区差异显著** * 用户侧储能收益依赖峰谷价差政策 如浙江两充两放下可实现每度电1.6元价差 收益率超15% 但受场地和用电时段限制[3][8] * 电网侧和电源侧储能需依赖容量补贴和额外电量补贴提升经济性 充电按低谷电价、放电按燃煤基准价(约每度0.3元)难以覆盖成本[3][8][21] * 内蒙古蒙西地区电价为1.5元 另有每度电0.35元容量电费补贴 2024年现货价差约0.4元 预计2025年储能厂商收益率可达20%-30%[3][10][11] * 以50兆瓦/100兆瓦时项目测算 年收入约2000万元 成本约1.2亿元 预计内部收益率(IRR)达10%-20%[11] * 各省储能日均充放次数差异大 甘肃1.7次 广东/山东/蒙西1.5次 山西1.2次 光伏大省多仅能实现一日一充放[9] **电力市场机制与长协合约影响深远** * 各省政府强制要求售电公司签订高比例(如90%)中长期合约 未达标将面临考核费用 此机制稳定了市场价格[12][13] * 长协价格通常高于现货价格 发电企业可通过现货市场套利(高价卖合约、低价买现货)增加利润[15] * 若取消强制长协比例 将导致现货价格上涨及发电企业固定投资成本无法回收 需完善容量电价或容量市场机制作为前提[16][19] * 江苏省年度长协与最后三个月月度交易价格联动紧密 2024年末三个月价格为0.410-0.412元[17] **新能源配套设施发展存在挑战** * 主要问题包括收益机制不明确导致企业不愿使用存量设施 以及利用率低[6] * 从2024年开始 通过市场化手段(如容量补贴、电量补贴、提高峰谷差价)调动积极性成为重要解决方案[6] **储能需求的核心驱动因素** * 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和调峰需求增强是主要驱动因素[7] * 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7-10年)且受地理条件限制 而储能系统更灵活 能分散在电网各处 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对分布式调节能力的需求[7] **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与趋势** * 江浙沪地区风光装机增速较西北等资源富集区慢 主要受限于地理空间 后续开发依赖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风电[20] * 江浙沪地区储能发展相对缓慢 尚未参与现货市场 平均峰谷价差仅一毛多[21][22] * 山东2025年新出台光伏电价仅0.20-0.22元[20] * 新能源消纳率将从目前的95%逐步下降 未来几年可能降至90% 弃风弃光现象将越来越普遍[26] **其他重要内容** * 储能在电网中的主要作用是调峰 但现有装机量远不足以显著影响整体电价 其成本最终可能转嫁给终端用户[23][25] * 新能源入市对不同地区年度长协比例影响存在差异 在江浙沪等外来电大省影响较小[18]
确保送得出用得好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05
核心观点 - 新疆电力外送规模从2010年3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1267亿千瓦时,但面临电网建设、市场竞争和绿电消纳等挑战,需通过机制优化、储能创新和电网升级提升竞争力 [1][2] 电力外送发展现状 - 新疆已建成5条外送通道,外送电量14年间从3亿千瓦时增至1267亿千瓦时,增幅显著 [1] - 受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部分受端省份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局面 [1] 市场竞争与机制优化 - 需优化电力外送机制以提升新疆电力市场竞争力,加强与受端省份合作 [1] - 应拓展外送市场范围,应对各地新能源项目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 [1] 新能源消纳挑战 - 新疆新能源装机爆发式增长,但用电负荷增速放缓及调节资源不足导致消纳压力加大 [2] - 需宏观统筹新能源开发与送出通道布局,改善外送通道和储能项目投产后的消纳状况 [2] 储能技术发展 - 需加快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打造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推动风光水储协同优化 [2] - 政策需支持储能项目发展,加大补贴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大规模高效储能关键技术 [2] - 应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储能技术研发和多元化应用,提升系统性能与可靠性 [2] 电网建设与智能化 - 电网需提升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满足新能源远距离输送需求 [2] - 需加大电网投入,通过智能调度、故障预警和智能交易提升智能化水平,优化布局并降低运维成本 [2]
明星电力(600101.SH)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6:06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于2025年9月12日签署合作协议 基于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理念开展业务合作 [1] - 研究院为公司提供数字化转型规划、科技创新规划及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全流程咨询与技术服务 [1] 技术合作领域 - 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发与应用 包括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优化 研发电力行业专用大模型并部署新型传感器以提升能源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1] - 推进电力基建工程智能化升级 研发实施自动化装置 运用AI视觉识别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与本质安全 [1] - 拓展人工智能在电网运行、客户服务及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打造智能调度与AI客服平台助力业务数字化转型 [1] - 升级ERP、CRM等核心信息系统 优化架构与功能 实现数据整合分析以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能 [1]
果下科技IPO,借AI赋能储能撬动资本市场,引领行业智能化跃迁
新浪财经· 2025-09-12 07:16
行业增长与背景 - 2022-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幅超80% 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33.1% 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关键支撑 AI人工智能技术为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1] 公司技术优势 - 核心竞争力源于AI+储能战略与全栈技术闭环 创新推出云-边-端能源监管架构 依托多维传感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 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建立电芯级健康状态评估体系 结合迁移学习机制实现容量衰减和内阻变化等参数精准监测 将传统被动维护转为主动预防 [3] - AI算法实现电池健康度预测精度超95% 可延长寿命10%-15% [3] - 打造Safe ESS和Hanchu iESS双平台 Safe ESS平台融合边缘计算云端协同与AI算法 构建端-边-云一体化智能架构 拥有高效低延迟的数据处理能力 实现状态感知故障预测远程控制和策略管理 满足工商业用户对高可靠性和高效性的需求 [5] - Hanchu iESS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与AI驱动的智能算法 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维 用户可通过网页端或移动端应用进行实时监控远程调度智能诊断与能效优化 [5] - 打造分布式能源协同调度平台 可链接电网电价气象数据及家储工商储能系统 实现多站点协同调度 推动虚拟电厂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运营 [7] 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协同 - 2023年储能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远超行业平均 累计获百余项专利及十佳EMS供应商等荣誉 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8] - 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储能热管理联合研发中心 联合江南大学等机构打造自主研发体系 在液冷风冷创新及电池轻量化技术上成果显著 技术广泛应用于多场景项目 [8] 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2-2024年营收从1.42亿元飙升至10.26亿元 年复合增速168.9% 毛利由3560万元增至1.5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08.6% [8] - 2024年按全球新装机多用途储能系统容量统计为全球第八大中国储能系统供货商 按户用储能系统出货量统计位列全球第十 [8] 未来规划 - 将持续深耕AI+储能 加大研发完善云-边-端架构 优化ESSaaS模式 依托覆盖电力侧工商业及住宅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进一步推动AI与储能融合技术落地 [9]
海博思创携新产品亮相2025年美国国际光伏储能展览会
中证网· 2025-09-10 22:40
核心技术突破 - 推出模块化技术平台MagicBlock及首款产品HyperBlock M 采用灵活组合开放式系统架构 将传统20英尺集装箱优化为10英尺标准单元 显著提升运输与现场部署效率[1] - HyperBlock M搭载400kW PCS与实时监控系统 可精准追踪充放电容量、运行效率及电池健康状态 结合智能均衡算法与热管理技术[1] - 应用全工况24小时全时均衡技术与智能热管理寻优算法 使全生命周期可用电量提升超3.5% 系统能耗降低10%[1] 产品矩阵拓展 - 同步展出成熟的HyperBlockⅢ 5MWh液冷储能系统及工商业解决方案 形成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1] 全球化战略实施 - 坚持"技术输出+本地化运营"双轮驱动模式 深度拓展海外市场[1] - 已在美国和墨西哥完成项目交付 另有多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并处于交付过程中[1] - 全球累计装机量超过40GWh 未来将持续深耕全球及区域市场推进国际化战略[2]
专家称到2030年波黑电力分配系统需投入14亿马克进行升级改造
商务部网站· 2025-09-10 22:34
电网投资需求 - 到2030年波黑电力分配系统需投入14亿马克进行升级改造 [1] - 配电网负荷增长主要来自交通电气化及供暖制冷部门电力消耗增加 [1] - 需要新建110千伏变电站并完成向20千伏电压等级的过渡改造 [1] 可再生能源并网挑战 -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已导致输配电系统出现拥堵 [1] - 整个地区各国都面临可再生能源接入容量不足的问题 [1] -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平衡、电压稳定及供电质量维护构成挑战 [1] 电网升级解决方案 - 电池储能系统可作为基础设施灵活性措施 就地消纳过剩发电量并缓解输电压力 [1] - 储能技术是缓解发电量与用电需求间不平衡的潜在解决方案 [1] - 核心目标在于增加电网容量、减少损耗并优化负荷管理 [1] 用户整合与供电质量 - 需重点关注“自产自用者”(安装光伏板自行发电的家庭用户)的整合问题 [1] - 需要确保供电质量 [1] 资金筹措与电价机制 - 某些电力企业十余年未调整的电网使用费势必上涨 为电网改造提供部分资金 [2] - 现行电价机制(针对发电企业使用输配电网的费用)已具备实施条件 应成为现有电价体系的补充措施 [2] - 资金需求旨在适应可再生能源及新技术接入需求 [2]
全球累计交付超过40GWh 海博思创携新产品亮相北美RE+
海博思创· 2025-09-10 15:56
展会参与及市场战略 - 公司参加北美最大清洁能源展览会RE+ 2025 展示模块化大型储能系统及工商业储能户外柜一站式解决方案 [1] - 公司通过本地化团队深耕美洲市场 覆盖北美及中南美洲 展现国际化成长速度与决心 [1] - 公司采用技术输出加本地化运营双轮驱动模式 与北美及中南美客户达成合作 推进国际化业务 [7] 产品技术创新 - 公司推出模块化技术平台MagicBlock及首款产品HyperBlock M 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多场景适配性 [3] - HyperBlock M采用开放式系统架构 将20英尺集装箱优化为10英尺标准单元 提升运输与部署效率 特别适配物流受限地区 [5] - 产品搭载400kW PCS与实时监控系统 应用全工况24小时全时均衡技术与智能热管理算法 全生命周期可用电量提升超3.5% 系统能耗降低10% [5] - 公司同时展示HyperBlock Ⅲ 5MWh液冷储能系统及工商业解决方案 形成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多样化需求 [5] 全球化业务进展 - 公司通过美洲区域中心扎根北美市场并辐射中南美新兴市场 已完成美国及墨西哥项目交付 多个项目在签订协议及交付中 [8] - 公司全球累计装机量已超过40GWh 未来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 以高质量产品与本地化服务助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