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业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创维数字:子公司业务覆盖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7 21:43
公司储能业务布局 - 公司旗下子公司深圳创维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业务覆盖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 [1] - 公司在储能BMS、工商业储能iEMS、包间均衡功能、自研系统、智能云边端、储能消防系统、2S融合PCS+BMS等方向实施了研发 [1] - 公司拥有覆盖国内全国范围的服务网络,能提供7×24小时的快速响应服务 [1] 国内外市场拓展策略 - 国内市场通过布局零售市场、标杆项目示范和战略合作方式开拓,例如在海南布局液流电池储能电站 [1] - 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公司及控股股东创维集团的全球渠道,采取差异化市场策略 [1] - 储能业务已在非洲户用市场站稳脚跟,在欧洲市场稳步增长,并持续深耕东南亚市场 [1] 业务规模现状 - 目前储能业务体量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较小 [1]
晶科能源涨4.21%,成交额12.82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11-05 15:4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1月5日公司股价上涨4.21%,成交额为12.82亿元,换手率为2.09%,总市值为619.3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45亿元,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主力净流入分别为2.27亿元、7889.39万元、1.49亿元、7736.50万元 [4] - 主力轻度控盘,筹码分布较为分散,主力成交额4.1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1.31% [4] 技术与产品布局 - 公司已量产高效电池聚焦N型TOPCon技术,并储备了IBC电池技术和钙钛矿电池技术等 [2] - 公司在安徽合肥、浙江海宁投产的16GW大尺寸N型TOPCon电池产能进展顺利,其中合肥工厂已满产,量产测试效率达24.7%,海宁尖山工厂于2022年6月底满产 [2] - 公司推出了户用储能(1kWh-50kWh)、工商业储能(50kWh-1MWh)以及源网侧储能三种储能产品解决方案,实现光储协同 [2] 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是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电池组件,概念板块包括BC电池、HJT电池、BIPV概念、TOPCon电池、碳中和等 [6]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1月-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9.86亿元,同比减少33.14%;归母净利润为-39.20亿元,同比减少422.67% [6]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5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25亿元 [7]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73万,较上期增加4.14%;人均流通股129456股,较上期减少3.97% [6]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3.06亿股,较上期减少1.32亿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和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分别为第六和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均有减少 [8]
储能收益降40%?多企研判浙江电价新政影响
行家说储能· 2025-10-31 12:41
浙江分时电价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浙江省分时电价政策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拟于2025年内正式执行,将对工商业储能收益模型产生重大影响[2] - 政策调整核心为“早峰变平、晚峰后移、午谷延长”,电价浮动基础减少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导致峰谷价差缩小[2][6] - 新政下,工商业储能项目收益预计下降40%,投资回收年限增加3.15年,全投资收益率降低11.66%[10] 充放电策略变化 - 充放电策略由每天两轮“谷充峰放”变为一轮“谷充平放”和一轮“峰谷”放电[3] - 春秋季放电时间由15:00–17:00延长至16:00–23:00,夏冬季由15:00–23:00收窄为16:00–23:00,高峰时段18:00–22:00放电时间后移且时长增加[3] - 工商业储能项目被迫由“两充两放”转向全天一次完整的“低谷充电+高峰/尖峰放电”循环,若维持两次充放电则第二次收益较低[5] 电价差与收益影响 - 征求意见稿电价浮动比例为尖峰:高峰:平段:低谷:深谷 = 2.05:1.85:1:0.4:0.2,虽然峰谷电价浮动比例扩大,但电价差大幅减小[6][7] - 以10kV电价为例,新政下峰谷价差减小0.1825元/kWh,减小率为18.82%[7] - 具体时段电价变化:尖峰时段下降21.10%,高峰时段下降15.40%,平段下降24.54%,低谷时段下降29.31%[8] - 1MWh项目年总收益从40万元左右降至24万元左右,降幅达40%[10] 新的市场机会与需求变化 - 夜间用电量大的企业(如纺织厂、商业街、酒店)对储能需求预计提高,而办公型及朝八晚五的企业匹配度降低[11] - 市场需求结构将更集中于采用白晚班工作制的中大型企业,因其用电曲线与调整后高峰时段更契合[12] - 夏冬季尖峰时段后延形成达5小时的电价套利空间[12] - 光伏发电对储能配储的影响减小,之前因光伏消纳不足的业主自投项目可行性增加[11] 技术与产品发展趋势 - 主流设备将从0.5C“两充两放”逐步转为0.33C“两充两放”和0.25C“一充一放”[12] - 3~4小时的长时储能配置将出现机会潮,采用587Ah大电芯和1P104S的PACK搭建的产品将成为下一波热潮[12][16] - 行业需通过技术更新提升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与系统能量密度,并降低成本[16] - 光储联合调度等控制类应用技术和产品需求将日益清晰[16] 行业中长期展望与转型压力 - 短期内浙江工商储市场进入阶段性观望,但中长期看,凭借负荷连年增长和新能源占比提升,储能需求依然强劲[15] - 行业正经历“青黄不接”阵痛期,预计将持续2-3年,到2027年底是关键转型窗口期[19][20] - 未来收益将更多来源于现货市场、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多元化渠道[15][16] - 政策调整将淘汰抗风险能力弱、商业模式单一的项目,推动行业从“套利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型[16] 企业应对策略与竞争力重塑 - 企业需构建“容量+电量+辅助服务”的复合收益体系,摆脱对单一“赚价差”模式的依赖[16][23] - 商业模式单一、技术能力薄弱、缺乏系统运营支持的企业将承受更大压力[21] - 无差异化能力的纯设备制造商将陷入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22] - 企业应加强智能控制技术和数据分析应用,提高储能系统运行效率和收益水平,并通过合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23]
南网能源(003035):业绩拐点已至,静待工商业储能放量发展
东吴证券· 2025-10-28 18:3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南网能源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报告认为公司业绩拐点已至,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54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归母净利润12.86亿元,同比增长125.1% [7] - 单季度看,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5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345%,业绩超市场预期 [7] - 公司正聚焦核心优势,布局“深度脱碳”,行业底部反转逻辑清晰 [7] - AI赋能节能服务,公司迭代升级“启成”综合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已实现1,101个项目、2,902个用户的线上化管理,汇聚源荷资源逾700个项目,总容量超过25万千瓦 [7] 行业前景与公司机遇 - 136号文落地推动发电侧现货市场发展,用户侧现货市场即将到来,利好工商业储能放量 [7] - 独立储能发展态势良好,大储利用率与时长显著提高,政策催化自发性需求 [7] - “碳中和”进程加速,报告重视RWA与虚拟电厂、电力交易、碳交易融合的产业链机会,虚拟电厂可通过RWA将分散资产通证化,形成“共享电厂” [7] 财务预测与估值 - 报告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77亿元、5.57亿元、6.75亿元 [1][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76亿元、39.85亿元、45.00亿元,同比增长13.36%、11.44%、12.90% [1]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3元、0.15元、0.18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9.63倍、33.96倍、28.01倍 [1][7]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5.39%、36.39%、37.50%,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3.34%、13.96%、15.00% [8]
晶科能源跌0.19%,成交额3.75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9728.12万
新浪财经· 2025-10-24 18:43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4日公司股价下跌0.19%,成交额为3.75亿元,换手率为0.70%,总市值为534.2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30.63万元,占成交额的0.03%,在所属行业中排名第53位,且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3] -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728.12万元,近20日净流出3.09亿元,主力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5.75%,筹码分布非常分散 [4] 技术与产品布局 - 公司已量产高效N型TOPCon电池,并储备了IBC电池技术和钙钛矿电池技术 [2] - 公司N型TOPCon技术量产测试效率已达24.7%,可用良率与PERC产线持平,安徽合肥16GW产能已满产,浙江海宁工厂于2022年6月底满产 [2] - 公司推出了覆盖户用(1kWh-50kWh)、工商业(50kWh-1MWh)及源网侧储能的三种储能产品解决方案,实现光储协同 [2] 公司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减少32.63%,归母净利润为-29.09亿元,同比减少342.38% [6]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33.5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25亿元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42万户,较上期增加0.89%,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4.38亿股,较上期增加5720.66万股 [6][8] 公司业务与行业定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向全球客户提供光伏产品 [2][6]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电池组件,概念板块包括BC电池、TOPCon电池、HJT电池等 [6]
曼恩斯特:公司储能业务订单相对充足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3 18:47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储能业务已构建多层次产品矩阵,以集中式储能为核心业务,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产品为主力业务 [1] - 公司在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评估、BMS管理技术及智能化电站运营运维等方面已积累多项核心技术 [1] - 公司拥有多条PACK自动化生产线 [1] 公司经营状况与展望 - 目前储能业务订单相对充足 [1] - 随着行业持续发展以及公司订单有序交付,未来储能业务盈利能力将有望改善 [1]
派能科技: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4.01%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18:07
公司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13%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393.9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01%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20.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52% [1] - 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为4785.1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05% [1] - 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元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家用储能市场出现复苏 [1] - 工商业储能业务快速增长 [1] - 钠电和共享换电电池等业务快速增长 [1] - 公司产销规模快速增长 [1] - 业务改善确认未来可抵扣前期亏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相应冲减了递延所得税费用 [1]
晶科能源涨0.00%,成交额3.84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1.17亿
新浪财经· 2025-10-23 17:54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3日公司股价无涨跌,成交额为3.84亿元,换手率为0.72%,总市值为535.2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24.10万元,占成交额比例为0.04%,在所属行业中排名第55位,且连续3个交易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3] - 近5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7亿元,近20个交易日净流出4.14亿元 [4] 技术与产品布局 - 公司已量产高效电池聚焦N型TOPCon技术,并储备了IBC电池技术和钙钛矿电池技术 [2] - 公司量产TOPCon电池的测试效率已达24.7%,可用良率与PERC产线持平 [2] - 公司推出了户用储能(1kWh-50kWh)、工商业储能(50kWh-1MWh)以及源网侧储能三种储能产品解决方案,实现光储协同 [2] - 公司在安徽合肥和浙江海宁的16GW大尺寸N型TOPCon电池产能进展顺利,其中合肥工厂已满产,海宁工厂于2022年6月底满产 [2] 公司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减少32.63%;归母净利润为-29.09亿元,同比减少342.38% [6]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33.5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25亿元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42万户,较上期增加0.89%;人均流通股为134,811股,较上期减少0.88% [6]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4.38亿股,较上期增加5720.66万股;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分别为第四和第七大流通股东 [8] 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 [2][6]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电池组件,涉及BC电池、BIPV概念、TOPCon电池等多个概念板块 [6] - 公司致力于保持其在“N型时代”的领跑者地位,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 [2]
晶科能源涨0.18%,成交额4.14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9028.56万
新浪财经· 2025-10-21 15:30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1日公司股价上涨0.18%,成交额为4.14亿元,换手率为0.76%,总市值为546.2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58.37万元,占成交额的0.01%,在所属行业中排名第52位,且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3] -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028.56万元,近2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44亿元 [4] 技术与产品布局 - 公司已量产高效N型TOPCon电池,并储备了IBC电池技术和钙钛矿电池技术 [2] - 公司在安徽合肥和浙江海宁的16GW大尺寸N型TOPCon电池产能进展顺利,其中合肥工厂已满产,量产测试效率达24.7%,良率与PERC产线持平 [2] - 公司推出了覆盖户用(1kWh-50kWh)、工商业(50kWh-1MWh)及源网侧储能的三种储能产品解决方案,实现光储协同 [2]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向全球提供光伏产品 [2][6]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减少32.63%;归母净利润为-29.09亿元,同比减少342.38% [6]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33.5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25亿元 [7]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42万户,较上期增加0.89%;人均流通股为134,811股,较上期减少0.88% [6]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4.38亿股,较上期增加5720.66万股 [8]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分别为第四和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为2.20亿股和1.66亿股 [8]
晶科能源跌0.91%,成交额4.36亿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1.35亿
新浪财经· 2025-10-20 16:11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0日公司股价下跌0.91%,成交额为4.36亿元,换手率为0.79%,总市值为545.2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332.94万元,占成交额的0.05%,在所属行业中排名第59位,且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3] - 公司所属的电力设备-光伏设备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11.03亿元,同样连续3日被减仓 [3] 技术与产品布局 - 公司已量产高效N型TOPCon电池,并积极研发IBC电池技术和钙钛矿电池技术 [2] - 公司在安徽合肥和浙江海宁的16GW大尺寸N型TOPCon电池产能进展顺利,其中合肥工厂已满产,量产测试效率达24.7%,海宁工厂于2022年6月底满产 [2] - 公司推出了覆盖户用(1kWh-50kWh)、工商业(50kWh-1MWh)及源网侧储能的三种储能产品解决方案,实现光储协同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减少32.63%;归母净利润为-29.09亿元,同比减少342.38% [6]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5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25亿元 [7]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收入100%来自产品销售 [6]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42万户,较上期增加0.89%;人均流通股为134,811股,较上期减少0.88% [6]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4.38亿股,较上期增加5720.66万股;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持股2.20亿股,较上期减少573.67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1.66亿股,较上期增加470.99万股 [8] - 主力未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2.5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51% [4] 技术面分析 - 公司股票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5.92元,近期有吸筹现象但力度不强 [5] - 当前股价靠近5.40元支撑位,若跌破可能开启下跌行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