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
搜索文档
小滩羊变“品牌羊” 金融助写养殖致富经|丰收新图景
经济观察网· 2025-09-30 14:04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的黄河口滩羊产业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实现了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全产业链化的转型升级,成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2][10]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 产业从分散的农户粗放式养殖转变为集约化、智能化的现代养殖产业体系,园区总规划面积1万亩,计划总投资28.6亿元 [3][10] - 园区已吸引350余户散养户入驻,成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肉羊存栏量在42万只以上,年出栏量在110万只以上 [10] - 养殖棚升级至3.0版本,采取“棚顶发电、棚下养殖”模式,实现粪污日产日清,降低病亡率和养殖气味 [7] 金融支持与服务模式 -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通过“惠农e贷”等产品为养殖户提供信用贷款,无需联保,利率约2%,已为近400家养殖户发放3.8亿元贷款 [4][5][6] - 贷款额度根据养殖规模、银行流水等确定,服务模式包括整村推进宣传,最高贷款额度可从30万元提升至200万元,并支持手机银行操作 [5][6] - 金融服务延伸至产业链企业,例如向山东大童牧业提供6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后提升至1000万元,并为其电商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8] 产业链构建与附加值提升 - 形成“母羊繁育—饲料加工—标准养殖—废弃物处理—屠宰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条 [9] - 龙头企业大童牧业工厂占地150亩,投资5000万元,年屠宰能力达150万只,产品销往多个主要城市 [8] - 园区制定14项全产业链标准,涵盖从养殖到追溯各环节,并建设基础母羊繁育基地(投资1.5亿元,占地400亩)、肉羊屠宰深加工项目等 [9] - “黄河口滩羊”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从地方特产迈向全国知名品牌,附加值显著提升 [10] 个体养殖户案例 - 养殖户老季通过贷款200万元租用4个羊棚(每个租金5万-6万元),扩大养殖规模,单批出栏1000只羊销售额约150万元 [2][4] - 规模化养殖使养殖户规模差异显著,一般养殖两三千只,部分达五六千只,甚至有一两万只及约三万只的规模 [6]
“一带一路现代农业与文旅产业创新中心”启动阿拉丁控股集团开启工业农业与现代文旅产业新革命
新华财经· 2025-09-29 17:51
项目概况 - 阿拉丁控股集团与新疆喀什市人民政府联合启动"一带一路现代农业与文旅产业创新中心" 项目占地近2万亩 重点建设高科技智能工业温室 水产工业化养殖科研基地 展览交易中心 会议中心 文旅创作中心等设施[1][3] - 项目以新能源消纳为核心 整合全球能源 工业与农业先进技术 致力于规模化 标准化生产果蔬 牧草 主粮 大豆等绿色农产品及水产品[3] - 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消纳新能源电力约200亿度 同步配套新能源光伏发电 工业储能 冷链物流及农业机器人等现代制造板块[3] 战略意义 - 项目通过工业农业实现农产品规模化 标准化 绿色化生产 将农业转化为消费品 西北地区土地广阔 劳动力成本低 新能源富集 具备发展工业农业的天然优势[5] - 阿拉丁已在全国布局七大工业农业基地 该项目对西北及"一带一路"沿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旨在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助力喀什建设成为"南深圳 北喀什"的国际化都市[5] - 项目构建"种植—科研—加工—交易—文旅"全产业链示范模式 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可复制的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方案[6] 实施进展 - 从初次接洽到项目启动历时整100天 各方将加快设计与建设进度 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6] - 国际农业科技专家及"一带一路"合作代表出席活动 "一带一路水产工业化养殖科研基地" "现代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现代文旅创作体验基地"同步揭牌[7][10] - 专家团队将在基础设施与创新应用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探索经济可行性 为光伏及绿电资源丰富地区提供示范经验[6]
第八届山东济南种业博览会开幕,赋能农业新未来
齐鲁晚报网· 2025-09-29 17:2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冯子芯 9月28日—30日,第八届山东济南种业博览会在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以"展示种业成果、促进交流合作、助力产业升级"为核心,为全 国种业发展搭建起高效对接平台。 本届博览会,展览面积达11000平方米,汇聚了全国近300家知名种子农资企业及科研单位参展,吸引国内外10000余人到场参观洽谈,预计种子农资交易 额将突破1.2亿元。 本届博览会展览内容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涵盖大田种子、蔬菜种苗、鲜食玉米、新型肥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智慧农业、农资社会化服务等多个领 域,既展示传统优势品种,也推出创新培育成果,全方位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在绿色蔬菜产业链展示区,沃尔富斯等企业展出的特色蔬菜产品琳琅满目,集中呈现国内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新成果,成为展会焦点;鲜食玉米展区内, 拖车头农业推广的燕窝雪糯等新品种凭借"香甜糯"的优质口感,吸引观众驻足品尝,赢得广泛赞誉。 博览会不仅是成果展示窗口,更是交流合作的桥梁。组委会精心组织多场供需对接会、企业新品发布会,为参展企业与采购商创造精准对接机会。据统 计,展会期间企业间达成多项合作意向,签订一批涉及种子推广、技术合作、农资销售的协 ...
广袤乡村绘就金秋九月好“丰”景 农业现代化成为百姓增收致富“密码”
央视网· 2025-09-27 13:59
湖北孝感市孝南区香稻丰收 - 核心观点:传统农耕技能比拼与现代化收割展示同步进行,共庆丰收 [1] - 种植规模:孝南区陡岗镇朝阳村香稻种植面积2600多亩 [3] - 现代化作业:现代化收割机实现低茬收割、脱粒一体化高效作业模式 [3] - 传统活动:10位村民代表进行传统镰刀收割竞速赛,展现农耕魅力 [3][5] 陕西榆林市靖边县马铃薯产业 - 核心观点:机械收割与智能水肥一体化项目推动马铃薯绿色增产 [6][10] - 种植与产量: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40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 [12] - 科技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提升作业效率,智能水肥一体化解决用水难和管理散问题 [8][10] 山东烟台市招远红薯产业 - 核心观点:独特地理条件和科技育苗形成红薯全产业链,带动增收 [11][16][18] - 种植与产量:齐山镇红薯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超15万吨,年产值突破10亿元 [20] - 地理优势:北纬37度昼夜温差大助糖分积累,酥石碴土壤松软透气富含矿物质 [16] - 科技支撑:科研人员培育无病毒秧苗以减少病虫害,保证红薯品质 [18] - 产业链:发展30余家加工企业,形成育苗、种植、加工、物流、电商全产业链 [20] 福建龙岩市永定区土楼文旅与农业 - 核心观点:土楼晒秋传统民俗与文旅结合,带动餐饮民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32] - 农业规模:永定区种植柿子六万多亩,年产量达5.8万吨,被称为中国华东柿子之乡 [25] - 传统活动:秋分前后晒秋避免霉变,晒制辣椒、陈皮、花生、红枣、柿子等农作物 [23][25] - 文旅结合:晒秋成为季节限定景观吸引游客,打造主题打卡点展示客家文化 [32] 天津滨海新区茶淀街葡萄产业 - 核心观点:科学种植与多元销售推动葡萄增产增收 [33] - 种植与产值:葡萄种植面积9900亩,预计总产量1.6万吨,产值可达1.3亿元 [35] - 产品优势:独特土壤光照条件使葡萄带玫瑰香味,皮薄肉厚,今年阳光充足产量创新高 [33]
刘宁到延津县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9-25 18:37
延津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全力构建小麦全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在鲁花(延津)谷物食品有限公司,刘宁察看展厅、挂面 生产线,了解食品产业发展、粮油精深加工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河南考察时要求我们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 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刘宁说,延津小麦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要依托原料优势和品牌效应,引育更多龙头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扩规模、延链 条、创品牌,充分挖掘小麦精深加工的增值潜力,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大产业。 9月24日,省委书记刘宁到新乡市延津县,调研产业发展、秋粮生产、乡村治理等工作。 走进石婆固镇南秦庄村,错落有致的房屋规划有序,特色瓜果大棚蔚为壮观,一幅乡村美如画的场景映入眼帘。刘宁察看产业大棚、村容村貌,仔细询问产 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情况。他强调,要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更好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持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产品销售体 系,让优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夯实村级党组织建设,建强基层治理力量,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 建设宜居宜业和 ...
中农立华(603970.SH):未直接开展立体农业的底层技术研发
格隆汇· 2025-09-25 15:44
公司核心业务定位 - 公司深耕农药流通与植保技术服务领域 以服务粮食安全和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使命 紧密对接农业现代化技术需求 [1] 立体农业服务能力 - 公司未直接开展立体农业底层技术研发 但为主营业务场景提供精准作物健康解决方案支持 [1] - 立体农业因多层种植和作物混作特点 对病虫害防控精准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 [1] - 公司通过筛选适配立体种植模式的高效低毒产品 避免不同作物间药害风险 并制定分层分时段植保方案 例如针对果蔬与药用植物混种场景提供综合防治指导 [1] 智能装备应用与成效 - 公司不直接参与无人机和农业机器人硬件研发 但提升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例 构建数字化管理加无人机加中农鼎粮柱的一体化植保服务体系 [1] - 公司整合优质无人机资源 与专业飞防团队在小麦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产区开展标准化植保作业 [1] - 无人机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近30倍 单机每日完成300-500亩作业 通过精准控制飞行高度速度与雾滴大小使农药利用率提高约30% 显著减少农药浪费和环境影响 [1] 未来战略规划 - 公司将拓展服务范畴 将无人机和小型田间机器人在更复杂种植场景适配 强化精准施药和农情监测等多元化服务 [1] - 构建完善数字化服务中台 集成土壤检测病虫害智能诊断和作业效果分析等功能 实现植保服务的数据驱动 [1] - 联合产业链多方打造命运共同体 共享农资供应链资源与服务能力 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高效底层支撑 [1]
中国与乌干达开展农业合作——助力“高原水乡”农业提质升级(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09-24 17:03
农业技术合作项目 - 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技术援助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2] - 项目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资助下,由中方连续实施3期,派出近6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活动 [2] - 项目原计划惠及9600人,实际直接和间接受益农民已达7万人,共计培训农民1.4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上万份 [6] 作物产量提升与推广 - 经过优良品种引进及示范种植,乌干达杂交水稻单产达到当地常规水稻的2至3倍 [2] - 项目共实现约9万亩稻田高产,涉及近800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约800万乌干达先令 [3] - 引进的狐尾小米品种抗旱抗病,产量比当地普通小米高出4至5倍,示范种植面积达1000亩,涉及近15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250万乌干达先令 [3] 创新农业模式应用 - 推广稻鱼共生复合农业技术,稻田为鱼提供保护和食物,鱼为水稻提供养分和氧气,该模式不用农药,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4][5] - 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了4轮稻田养鱼示范,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在10个区建立示范点50个,累计发放鱼苗超40万尾 [5] - 专家组向农户提供鱼饲料及生产设备,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并编制涵盖从鱼类生物学到成鱼销售的水产养殖培训手册 [5] 农业产业化与价值链开发 - 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开展水稻、玉米、高粱等高产经济作物示范,并建立肉鸡、肉牛养殖示范中心,启动山羊品种改良计划 [5] - 园区建成有15万只蛋鸡的养殖场和日加工100吨大米的加工厂,开发牛肉干、醪糟、小米锅巴等深加工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 [5] - 两国已签署干辣椒、野生水产品输华协议,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达成科技交流合作协议,设立非洲工作站 [6] 合作影响与未来展望 - 乌干达正通过实施第四个国家发展计划,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村转型和农民增收的驱动力,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农业合作 [7] - 乌干达与中国的农业合作被视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将带动区域国家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中国农业技术的普及对非洲农业现代化有重要推动作用 [7]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农民丰收的故事
新华网· 2025-09-24 07:37
农业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彰显“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3][4] -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并强调5亿亩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潜力,将其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 [20][22][30] - “十四五”时期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达394.7公斤,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 [29][30] 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应用 -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展现了农业现代化的成果 [5] - 盐碱地治理思路转变,从治理土地转向选育耐盐碱植物,例如耐盐碱大豆和小麦品种的培育与推广 [17][18][22] -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产能,河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8%,支撑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29] 农民收入与经营模式 - 增加农民收入被定位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核心目标是让种粮户有钱赚,保障种粮积极性 [6][7][15] - 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有效促进增收,例如吉林梨树县合作社社员年分红8000多元,农机手每月领取固定工资 [8][9] - 多种经营渠道增加收入,例如广西蔗农通过种植10亩甘蔗年收入近4万元,农闲时在木板厂打工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 [11][12] - 湖南种粮大户承包480多亩水田,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并获得政府补贴7万多元 [14][15] 粮食生产与安全考察 - 高层多次在关键农时考察各地粮食生产,包括天津小麦、黑龙江水稻、河南油茶、吉林玉米、河北冬小麦等 [5] - 关注粮食生产具体指标,如河南高标准粮田示范区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良好,有望增产几百万斤 [26][27] - 盐碱地综合利用取得成效,河北黄骅市旱碱麦田预计亩产可达四五百斤,盐碱地逐步变身“大粮仓” [22][23]
希望的田野 丰收的礼赞——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新华社· 2025-09-24 06:35
9月23日,秋分节气,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秫熟稻香、牛羊成群、瓜果飘香,广袤的乡村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里,有对丰收的礼赞、对耕耘的 致敬,更有对未来的祈愿。 大江南北,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多彩画卷。不懈耕耘,丰收的味道更加隽永、绵长。 共绘"丰"景,不负辛苦耕耘 秋高云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的玉米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饱满的玉米棒被自动精准收入机身。脱粒后,金灿灿的 玉米粒源源不断涌入随行的运粮车。 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七管理区,大型收获机车在收获玉米(2025年9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徐宏宇 摄) "今年我们这里的玉米亩产预计突破1吨,比往年提高了10%。丰收背后,是我们全程做好田间管理的努力,也有科学种植技术的全程赋 能。"勃利县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单庆东说。 从去年秋收后,这家合作社就开展秸秆全量翻埋作业,为今年春季作物生长筑牢墒情基础;种植环节精选优质玉米品种,搭配无人机飞 防、"一喷多促"等现代化植保手段,还推广 ...
助力“高原水乡”农业提质升级(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12
农业技术合作成果 - 杂交水稻单产达到乌干达当地常规水稻的2至3倍 [2] - 项目实现约9万亩稻田高产,涉及近800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约800万乌干达先令 [3] - 引进的狐尾小米品种比当地普通小米产量高出4至5倍,示范种植面积达1000亩,涉及近15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250万乌干达先令 [3] 创新农业模式推广 - 稻鱼共生模式在乌干达进行4轮示范,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并在10个区建立50个示范点,累计发放鱼苗超40万尾 [5] - 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开展水稻、玉米、高粱等高产经济作物示范,并建立包含15万只蛋鸡的养殖场和日加工100吨大米的加工厂 [5] - 园区开发牛肉干、醪糟、小米锅巴等深加工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和价值链开发 [5] 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 - 项目共计培训农民1.4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上万份,原计划惠及9600人,实际直接和间接受益农民已达7万人 [6] - 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达成科技交流合作协议,设立非洲(乌干达)工作站 [6] - 乌干达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村转型驱动力,并重视与中国进一步深化农业领域合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