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技术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6-26 09: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光电子器件通过技术升级与需求爆发双重驱动,重塑多行业格局,未来随着硅光集成、CPO等技术成熟与国产化替代推进,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核心地位,为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光电子器件的定义及分类 光电子器件是利用电 - 光子转换效应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功能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能源、医疗及智能制造等领域,根据功能与结构可分类[3] 光电子器件行业发展政策 中国政府将光电子器件行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等政策,明确支持光电子器件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5][6] 光电子器件行业发展现状 1. **产量**:2024年中国光电子元器件产量达18479.7亿只,较上年增长28.51%,预计2025年产量将超20000亿只[9] 2. **市场占比**:有源光器件市场占比约为83%,无源光器件占比约为17%[11] 3. **细分领域** - **光通信器件**:2024年中国光芯片市场规模约为151.56亿元,较上年增长10.13%,预计2025年达159.14亿元;2024年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达606亿元,同比增长12.22%,预计2025年接近700亿元[13][15][16] - **光显示器件**:2024年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41%,预计2025年达1.4万亿元;2024年LCD显示技术市场规模占比56.25%,OLED显示技术市场占比14.51%[17][20] - **激光器**:2024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达到1455亿元,同比增长20.25%,预计2025年达1528亿元[21] 4. **企业注册量**:现存光电子器件企业数量达49.29万家,2023年企业注册量最多,达9.8万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广东省[25] 5. **最具发展潜力企业**:报告列出了2025年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最具发展潜力企业TOP15,包括华为元电子、三安光电、华工科技等企业,介绍了其核心业务领域、主要产品与技术、竞争优势和潜力亮点[28] 光电子器件行业重点企业 1. **三安光电**: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3.12亿元,同比上升21.2%,归母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上升78.5%;2024年LED外延芯片收入60.37亿元,占比37.48%,集成电路产品收入28.57亿元,占比17.74%,LED应用产品收入26.04亿元,占比16.17%[30] 2. **华工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3.55亿元,同比增长52.28%,归母净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40.88%;2024年光电器件系列产品收入39.75亿元,占比33.95%[34] 3. **中际旭创**: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6.74亿元,同比增长3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增长56.83%;2024年光通信收发模块收入228.9亿元,占比95.91%,汽车光电子收入7.619亿元,占比3.19%,光组件收入2.145亿元,占比0.90%[38] 4. **光迅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2.22亿元,同比上升72.14%,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上升95.02%;2024年数据与接入产品收入51.01亿元,占比61.67%,传输产品收入31.02亿元,占比37.50%[41] 5. **晶方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20.74%,归母净利润6535.68万元,同比增长32.73%;2024年光学器件收入2.928亿元,占比25.91%[45] 光电子器件行业发展前景 1. **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将光电子器件行业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通过多层级政策体系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50] 2. **技术层面**:技术升级是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材料科学、器件、制造工艺等方面取得进展,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器件向更高速度、更低功耗、更小体积方向发展[51] 3. **应用领域层面**:光电子器件应用场景加速拓展,通信、消费电子、医疗、工业等领域需求增长,新兴应用成为新增长点,拓宽行业边界[52]
源杰科技(688498):数据中心CW硅光光源、EML产品加速放量
中邮证券· 2025-06-24 15: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光模块市场快速扩张拉动 CW 硅光光源芯片、EML 芯片等需求,2024 - 2025 年国内外 CSP 对 AI 基础设施投资推动 400G/800G 以太网光模块出货量激增,2025 年 1.6T 光模块将批量出货,未来光模块向低功耗、小型化、集成化发展,光通信芯片组市场预计 2025 - 2030 年以 17%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总销售额从 2024 年约 35 亿美元增至 2030 年超 110 亿美元 [4] - 数据中心领域光模块向高速率演进,2024 年公司 CW 70mW 激光器产品批量交付,100G PAM4 EML、CW 100mW 芯片完成客户验证,200G PAM4 EML 完成产品开发,开展更高速率 EML 芯片研发,研发 300mW 高功率 CW 光源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开展 OIO 领域 CW 光芯片预研工作 [5] - 预计公司 2025/2026/2027 年分别实现收入 4.54/6.47/8.8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2/1.58/2.66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5 - 2027 年 PE 分别为 155 倍、90 倍、54 倍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 166.50 元,总股本 0.86 亿股,流通股本 0.60 亿股,总市值 143 亿元,流通市值 100 亿元,52 周内最高/最低价 182.99/79.20 元,资产负债率 3.5%,市盈率 -2378.57,第一大股东 ZHANG XINGANG [3] 个股表现 - 展示了 2024 年 6 月 - 2025 年 6 月源杰科技的个股表现情况 [2]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 项目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252 | 454 | 647 | 888 | | 增长率(%) | 74.63 | 80.05 | 42.47 | 37.27 | | EBITDA(百万元) | 16.06 | 145.66 | 238.13 | 362.45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6.13 | 92.33 | 158.22 | 265.61 | | 增长率(%) | -131.49 | 1605.21 | 71.37 | 67.87 | | EPS(元/股) | -0.07 | 1.07 | 1.84 | 3.09 | | 市盈率(P/E) | -2332.99 | 154.99 | 90.44 | 53.88 | | 市净率(P/B) | 6.90 | 5.87 | 4.71 | 3.54 | | EV/EBITDA | 644.72 | 89.84 | 52.90 | 32.57 | [10]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项目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252 | 454 | 647 | 888 | | 增长率(%) | 74.6 | 80.0 | 42.5 | 37.3 | | 营业成本(百万元) | 168 | 226 | 292 | 376 | |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 | 3 | 5 | 7 | 10 | | 销售费用(百万元) | 19 | 27 | 36 | 44 | | 管理费用(百万元) | 26 | 32 | 39 | 44 | | 研发费用(百万元) | 55 | 79 | 100 | 124 | | 财务费用(百万元) | -17 | -28 | -31 | -43 | | 资产减值损失(百万元) | -22 | -20 | -25 | -30 | | 营业利润(百万元) | -15 | 101 | 186 | 312 | | 营业外收入(百万元) | 0 | 0 | 0 | 0 | | 营业外支出(百万元) | 1 | 0 | 0 | 0 | | 利润总额(百万元) | -15 | 101 | 186 | 312 | | 所得税(百万元) | -9 | 9 | 28 | 47 | | 净利润(百万元) | -6 | 92 | 158 | 266 |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6 | 92 | 158 | 266 | | 每股收益(元/股) | -0.07 | 1.07 | 1.84 | 3.09 | | 资产总计(百万元) | 2148 | 2627 | 3210 | 4298 | | 负债合计(百万元) | 75 | 190 | 175 | 259 | |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 | 2073 | 2438 | 3036 | 4039 |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 | 19 | -40 | 147 | 150 |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 | -232 | -125 | -97 | -96 |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 | -43 | 273 | 440 | 738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百万元) | -255 | 107 | 489 | 793 | | 毛利率(%) | 33.3 | 50.2 | 54.9 | 57.7 | | 净利率(%) | -2.4 | 20.3 | 24.5 | 29.9 | | ROE(%) | -0.3 | 3.8 | 5.2 | 6.6 | | ROIC(%) | -0.7 | 2.7 | 4.3 | 5.7 | | 资产负债率(%) | 3.5 | 7.2 | 5.4 | 6.0 | | 流动比率 | 26.16 | 10.86 | 15.59 | 14.62 |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2.28 | 2.34 | 2.12 | 2.12 | | 存货周转率 | 1.28 | 1.19 | 1.18 | 1.30 | | 总资产周转率 | 0.12 | 0.19 | 0.22 | 0.24 | [13]
光模块调研20250620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光模块行业 - 公司:中际旭创、新易盛、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英伟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需求** - 2025 年 800G 光模块需求处于爬坡期,虽谷歌出货量低于预期,但行业看好 2026 年需求增长,2026 年 800G 光模块需求大幅上修至 3500 - 3800 万支区间[2][4][5] - AI 算力爆发推动 1.6T 光模块增长,预计 2026 年出货量在 2025 年基础上翻番,因英伟达等 AI 芯片大规模部署使数据中心跨交换机高速互联需求激增[2][8] - Meta 数据中心 ASIC 芯片与光模块配比达 1.8,表明对高性能光模块强烈需求[2][9] - **产品价格** - 400G 光模块价格稳定,800G 光模块因规模化生产价格较年初下降约 15%,预计年底再降 10%,成本控制成厂商竞争关键[2][5] - **企业动态** - 亚马逊加速 400G 光模块验证,预计 Q4 批量采购;微软与头部厂商合作推动 40GAOC 在数据中心内部高速互联方案落地[2][6] - 中际旭创等厂商二季度单季度光模块业绩预计达 5000 - 6000 万元,反映云服务商对高速光模块迫切需求[2][7] - 中际旭创和新易盛等具备高速率产品产能爬坡能力的企业,获 Meta 和谷歌认证并批量供货;北美厂商加速布局 800G 和 1.6T 产线,市场竞争转向成本控制、交付能力与技术迭代[2][9] - **市场发展因素** - 影响市场发展关键因素为头部厂商产能释放节奏以及硅光技术和下一代技术如 CPO 等研发进展[3][10] - 短期 800G 价格下降加速渗透,长期 1.6T 产品随 AI 算力扩张成增长引擎[3][1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再谈算力链:需求高景气,投资正当时
2025-06-16 00:0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算力链、光模块、消费电子、IoT、服务器 - **公司**:中际旭创、源杰科技、AMD、亚马逊、Meta、Oracle、博通、Marvell、谷歌、微软、高通、MTK、苹果、小米、联发科、ARM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算力链与光模块行业 - **海外 AI 算力需求增长**:北美头部四家云厂商 2025 年资本开支超 33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以上,2026 年有望进一步增长;AI 技术提升传统云服务效率并催生新商业变现路径,推动 TMT 板块交易增量[1][5] - **光模块出货量增长**:预计 2026 年 800G 及以上高速光模块出货量高速增长,800G 需求约 3500 万支,1.6T 需求从 300 万支提升至 500 万支;市场空间有 50%左右快速增长,上调龙头企业收入预期[1][2][11] - **硅光渗透率提升**:硅光渗透率有潜在超预期变化,可能成为推动产业趋势重要方向;2025 - 2028 年 400G 以上高速数通光模块市场硅光模块空间有望 50%左右复合增速成长[1][8][12] - **网络架构需求增加**:CSP ETIC 网络架构等显示光模块需求量可能超出预期,Meta MTIA 架构中 800G 光模块与 HMT 比例可能达 16:1;2027 年至少三家客户讨论百万卡集群互联高性能方案需求,网络硬件重要性提升[1][10] 消费电子行业 - **市场需求稳健**:预计 2025 年全年消费电子市场保持稳健,手机和 PC 出货量低个位数到中高个位数增长;产品组合升级提升利润率[18] - **各品类表现不一** - **智能手机**:2025 年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 1.5%,增速低于预期;二季度环比持平或略降,下半年可能面临压力,受国补政策削弱及关税波动影响[17][19] - **PC**:2025 年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 5%,AMD 一季度 PC 收入同比增长 68%;预计全年出货量低个位数增长,AI PC 渗透率达 25% - 30%[17][20] - **IoT**:2025 年一季度表现强劲,高通 LTS 收入同比增长 27%,MTK 智能终端平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2%;全球 AI 眼镜出货量可能超 500 万台[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企业动态** - **中际旭创**:海外硅光模块领域龙头,硅光芯片技术迭代驱动 400G 以上光模块中硅光方案占比提升[13] - **源杰科技**:在大功率 CW 光源产品深入布局,签订超 6000 万人民币订单,交付周期不到半年,占据先发优势[13][14] - **AMD**:发布 MI350 系列 GPU 及 2026 年 MI400 系列,强调推理性能提升;预计 2028 年全球 AI 加速器市场规模超 5000 亿美元;一季度 CPU 业务优于预期,GPU 业务受出口管制影响[4][14][15] - **亚马逊**:AWS 宣布多项数据中心投资计划,包括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100 亿美元、宾夕法尼亚州 200 亿美元,澳大利亚 200 亿澳元(约 130 亿美元)[6] - **Meta**:拓展与 Scale AI 数据解决方案合作关系,加大 AI 生态各环节长期布局[6] - **Oracle**:业绩会发布积极指引,与星际之门项目合作,2026 年资本开支预计达 250 亿美元[6] - **高通**:2025 - 2027 财年因苹果基带业务丢失损失约 200 亿美元;预计 2029 年非手机业务收入目标 220 亿美元,包括汽车 80 亿美元、IoT 100 亿美元、PC 40 亿美元[25][26] - **ARM**:推出 C2S 计算子系统获多个订单,面向英伟达等提供 CPU 相关 IP,英伟达 NVLink 架构利好第三方 ARM 服务器 CPU 厂商[27] - **行业趋势**:二级市场光通信标的涨势从补涨逻辑转向基本面产业趋势,硅光方向值得关注;中美关税政策波动对消费电子板块短期有影响,长期各公司运营管控与产品组合优化可抵消部分负面影响[12][23]
博通TH6催化的光通信变化,展望字节等互联网大厂的新投入新应用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通信、商业航天、IDC 算力租赁 - **公司**:博通、Credo、Xena、亨泰光、世佳、世佳光子、博创科技、泰正光子、德科立、Ciena、Akasia、伟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广和通、润泽科技、英伟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博通 TH6 网络芯片的作用**:支持 102T 交换,提升 AI 数据中心网络性能,推动 200G/224G SerDes 技术发展,加速 CPU 及高集成度光通信设备升级,对 AI 光通信领域起到重要催化作用[1][3][5] - **海外科技公司发展情况**:Credo 电侧布局全球领先,最新财报营收环比增长 20%,同比增长近 180%,计划加大资本开支投入,看好 AI 发展前景;Xena 营收同比增长 20%以上,但毛利因成本增加有所下滑,整体营收仍显示行业受益趋势[1][7][8] - **受益于光通信发展的公司**:亨泰光等 CPU 标签核心布线解决方案供应商,世佳、世佳光子、博创科技等受益于 800G/1.6T 放量,泰正光子受益于 MPO 供不应求;德科立、Ciena 和 Akasia 等在全球长距离数据中心和网络传输领域具有稀缺性,预计持续受益;伟创等台湾服务器代工商 AI 服务器营收增长显著[1][6][10] - **光通信领域未来发展预期**:新型 CPU 技术和硅光技术将提升光模块的毛利率及毛利额,1.6T 和 800G 光模块需求量预计在 2026 年继续增加,国内外市场光模块需求有望持续上行[1][11][12] - **值得关注的公司**:新易盛估值较低,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天孚通信受益于英伟达 1.6T 需求增长;太辰光和博创科技在 MPO 跳线方面表现强劲;与字节跳动合作紧密的广和通等公司可能受益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春季大会[3][13][14] - **IDC 板块发展前景**:2025 年下半年发展前景乐观,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厂商年初规划的大量投入预计在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逐步产生收益,润泽科技等相关公司业绩会有所体现[15][16] - **英伟达新产品发布影响**:B 系列卡相比 H 系列卡具有更高投产出比,7 - 8 月可能推出多模态新模型,将进一步拉动算力基础设施及 AI 应用需求[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本周市场发展核心点集中在光通信和商业航天,上半周两领域均有强劲催化推动力,光通信领域光模块和光器件等技术受广泛关注,IDC 算力租赁值得持续关注[2] - 100G 向 200G 升级,加速了 CPU 及高集成度光通信设备的发展[4] - 博通交换机良率较低,但随着产业良率提升及量产方式改进,整体价格和性价比将进一步提高[5] - 字节跳动与阿里巴巴的数据中心互联投入增加,预计在 2025 年下半年逐步兑现,带动相关公司业绩增长[14]
仕佳光子20250605
2025-06-06 10:37
纪要涉及的公司 仕佳光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产能扩产**:泰国工厂去年8月最初租赁厂房投产,年底又租赁两栋并在一季度完成装修和上线生产线,二季度有部分产能释放但未完全释放;国内也在有序扩产;AWG去年四季度开始扩产,目前接近完成并逐步释放产能,6月底将评估扩产效果 [4][25] 2. **业务订单**:海外综合部件商对MPO需求量大,今年订单逐渐释放;光模块需求预计明年大幅增长,二季度AWG供应稳定乐观,订单良好且未来几个季度预计抬升;一季度光缆业务毛利和营收增长,二季度数据取决于海外综合部件商需求;未来三年800G光模块市场需求预计达3500 - 4000万只,AWG产品渗透率逐步提高,FAU领域客户端验证顺利,MPO和多芯数光缆订单有望进一步释放 [2][5][8][14][26] 3. **盈利情况**:一季度公司亏损,二季度有望收窄亏损甚至盈亏平衡,若成功切换三英寸磷化铟衬底并通过2.5G DFB涨价覆盖部分成本,盈利状况或改善;AWG组件上量可提升利润率,通过方案磨合和良率提升,整体毛利和净利润率将提高;今年公司利润率预计提升,与固定资产投入摊销完毕有关 [2][11][18][20] 4. **研发进展**:在量子点激光器领域与半导体研究所合作进行流片实验,处于研发阶段,预计一两年内不会批量应用;去年四季度成立特种FAU生产线用于硅光引擎及CPU相关方案,项目正在测试中 [23][24] 5. **业务布局**:提前进行战略性备货,物料紧缺问题目前不影响公司;MPO业务持续招募人员,NPD产线采用两班倒或三班倒模式并持续培训员工;有专门研发管理部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前沿技术研究 [3][27][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关税影响**:AWG未直接交付美国,未受关税影响;光缆和MPO因有产地切换能力,在美国可获更多豁免政策,整体影响不大 [6][7] 2. **产品交付**:光缆业务采取以销定产模式,交付周期短,数据中心用相关产品市场景气度高 [15] 3. **客户拉货**:无明显迹象显示客户因担心90天期限而提前拉货做库存,美国客户可申请豁免 [16] 4. **AWG设备**:AWG设备早在2017 - 2018年布局,到2025年基本摊销完毕 [19] 5. **扩产评估**:6月根据下半年订单情况评估AWG是否继续扩产,扩产计划弹性,可共享产能;动态调整产能以适应市场变化 [22][25] 6. **激光器产品**:大功率激光器有小批量订单,但未获大型公司大量订单,订单展望不明确 [22]
剑桥科技20250605
2025-06-06 10:3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模块行业、AI 产业、ESTIC 行业、数据中心行业 - **公司**:剑桥科技、思科、新易盛、旭创、亚马逊、Meta、微软、谷歌、博通、Oracle、特斯拉、XAI、斯莱克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剑桥科技业务布局与营收情况 - 主要业务分胖节点架构用于数据中心解决方案、Wifi(主力产品 Wifi 7)、高速光模块三大块;2024 年年报显示营收约 36 - 37 亿元,传统业务占主要份额,光模块业务约 5 亿元;92%营收来自海外市场,北美地区贡献六到七成以上[3] 光模块业务进展与市场趋势 - 2025 年预计光模块出货超 120 万只,800G 占一半,明年出货 200 - 300 万片且 800G 占比显著提高;全球 AI 产业发展使高性能光模块需求超预期,2025 和 2026 年是 800G 大年,受北美 AI 产业爆发推动[2][4] 与思科合作情况 - 与思科在光模块领域采用 JDM 联合开发模式,深度绑定;思科 AI 相关营收超预期推动剑桥光模块业务发展,今年预计向思科发货至少 60 万片 800G 模块,总出货或超 120 万片,明年增量更显著[2][7][8] 产能与融资计划 - 已启动香港 IPO 融资计划,50%资金扩充产能,20%用于研发;目前月产能约 20 万只,年底达每月 20 万片,明年全年目标 300 万只[2][12][17] 光模块价格与毛利率 - 800G 光模块单价约 0.5 美元左右(400 多美元/单位),长期价格下调不可避免但幅度取决于供给侧和产能规划波动,毛利率预计至少维持不变甚至略升[2][18][19] 新易盛相关情况 - 预计 2026 年光模块出货约 300 万只,主要 800G,每只 360 - 370 美金,总收入可能达 70 亿人民币,乐观情况下净利润可能达十三四亿或十多个亿;毛利率目前略低于旭创等友商,今年下半年产能扩张到位及明年量级提升后预计接近 30%[21][23] 传统业务发展态势 - 传统业务发展平稳且会继续增长,但增幅不如光模块业务;持续投入研发,关注 25G PON、50G PON、Wifi 7 等新技术[32] 新客户拓展与合作 - 与知名云厂商洽谈合作,联合研发胖终端系列产品与光模块;与思科及其他云厂商广泛合作,成为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董事长黄刚 70 多岁但身体健康,公司治理及后续管理团队规划不受影响[30] - 创始人王总个人经历丰富,剑桥科技名字源于美国麻省剑桥镇[31] - 2025 年光模块出货节奏低开高走,二季度预计出货 10 - 20 万只[28] - 公司从早期进行物料储备,与关键供应商合作密切,对 2025 年物料供应有信心[26] - 减持是大股东自身业务需要,严格遵守规定,将通过股权激励等解决控股比例稀释问题[44] - 剑桥科技对未来 CPO 技术保持中立,积极展开前期研究和合作讨论[45] - 数据中心能耗问题受关注,硅光和 LPO 可插拔技术有节能降耗优势[46] - 剑桥科技欢迎业内人士参观嘉善工厂,9 月 10 日深圳光博会展示产品[47] - 申请港股上市,目标成港股 AI 算力通讯领域第一股,目前市场无光模块公司在港股上市[48]
AI算力新材料,“磷化铟”市场崛起
36氪· 2025-06-03 19:35
磷化铟材料特性与优势 - 磷化铟(InP)属于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具有闪锌矿型结构,熔点为1070°C,制备方法包括垂直布里奇曼法(VB)、垂直温度梯度凝固法(VGF)和液封直拉法(LEC)[2] - 材料具备卓越电子迁移率、高击穿电场、优异热导率及耐辐射性能,支持器件在100GHz以上超高频率稳定工作[2] - 作为直接带隙材料,特别适用于1310nm和1550nm光纤通信波长,与III-V族合金(如InGaAs、InGaAsP)晶格匹配,是光通信核心器件的理想选择[3] 磷化铟在光通信与探测器领域的应用 - 光通信系统中用于制造激光二极管(LD)、发光二极管(LED)和光电探测器,支撑光纤通信的信息发射、传播与接收功能[3] - 思科400G光模块采用磷化铟EML激光器,实现单模块每秒400Gbps数据传输速率,应用于阿里云数据中心[3] - 探测器领域应用广泛:Luminar Iris激光雷达搭载磷化铟探测器,250米距离可探测10%反射率目标;恩智浦UWB芯片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吉林一号卫星红外相机实现10米分辨率夜间成像[4] AI产业驱动磷化铟市场需求增长 - 英伟达发布Quantum-X交换机采用硅光技术,磷化铟作为高速光芯片核心材料需求提升[5] - Coherent公司2024年四季度磷化铟业务实现同比2倍增长,并建立全球首条6英寸晶圆生产线,计划2026年产能提升至当前5倍[5] - Yole预测全球InP衬底市场规模从2022年30亿美元增至2028年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5%,受AI算力、数据中心及6G通信驱动[6] - 相干收发器实现单波长800Gbps传输速率,满足AI海量数据高速传输需求[6] 6英寸晶圆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 - 6英寸晶圆提升器件生产数量,满足AI互连、数据通信、电信等领域需求,增强生产竞争力与盈利能力[8] - Coherent通过自动化工具实现产能大幅提升,劳动力成本降低,芯片成本降幅超60%[8] - 更大晶圆尺寸提高一致性与良率,降低间接成本分摊[8]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与国产化进展 - 全球InP衬底市场高度集中,前三大厂商(日本住友电工、美国AXT、法国II-VI)占据91%份额[10] - 国内企业加速技术攻关:华芯晶电4英寸衬底良率达70%,价格仅为进口产品50%,进入苹果供应链;云南锗业年产15万片4英寸衬底,良率70%,计划扩产至10吨/年;有研新材布局外延片技术[10][11] - 广东平睿晶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1亿元,预计年产30万片磷化铟衬底,年销售收入超6亿元[11] - 北京通美拥有51项发明专利,珠海鼎泰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推动技术产业化[12] 技术发展与产业链生态趋势 - 爱思强G10-AsP系统交付荷兰SMART Photonics,提升GaAs/InP材料大规模生产能力[7] - 短期国产化目标:2-4英寸衬底全面国产化且价格下降30%-50%,6英寸衬底进入小批量试产,半绝缘衬底良率提升至60%[9] - 长期趋势:6英寸衬底量产,半绝缘衬底市占率提升至30%,切入100G以上光模块市场,形成"材料-器件-应用"全产业链[9]
硅光已成必争之地
半导体芯闻· 2025-06-03 18:39
硅光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 硅光技术经过近十年发展开始对光模块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思科、华为和英特尔等公司的决策加速了其部署[1] - 预计硅光市场份额将从2025年的30%翻倍至2030年的60%,LPO和CPO技术是主要驱动力,博通和英伟达将成为关键推动者[1] - 英伟达优先采用硅光技术开发下一代光学系统,包括全球首个1.6T CPO系统和Quantum-X硅光交换机(2025年出货)、Spectrum-X系统(2026年出货)[1] CPO技术应用挑战与生态建设 - 从可插拔光模块向CPO过渡面临制造挑战、功耗优化及成本接受度问题,需建立合理预期以推动市场采纳[3] - Meta和微软正推动CPO生态标准化,但初期产品仍依赖专有设计,这与大客户自主设计需求形成矛盾[3] - 英伟达通过提供集成CPO的完整系统可加速部署,但长期需建立竞争性生态以满足Meta、微软等云巨头的战略需求[3] 硅光芯片市场增长预测 - 2024年光模块/CPO所用光学芯片市场价值约17亿美元,其中硅光芯片占比33%(约5.6亿美元),台积电等CMOS代工厂正积极进入该领域[5] - 预计2030年光芯片市场规模将增长3倍至50亿美元,硅光芯片份额翻倍意味着6倍增长(约30亿美元)[5] - 英特尔超前布局光互连技术二十年,当前CMOS代工厂和ASIC厂商均将硅光视为战略重点,AMD已收购Enosemi加速CPO技术开发[5] CPO在AI基础设施中的部署 - 多数CPO将应用于scale-up互连,英伟达虽未官宣相关方案,但其Rubin系列机架内scale-up网络仍采用铜互连[4] - 多机架scale-up系统需依赖CPO技术,因带宽需求是scale-out网络的9倍,适度采用即需数百万个端口[4]
Computex及产业链调研汇报
2025-05-25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通信设备、光模块、光纤光缆、高速铜缆、碳化硅 - **公司**:中兴通讯、锐捷网络、烽火通信、中芯国际、新易盛、华工科技、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思佳光子、博创、瑞杰、剑桥、华为、长飞、亨通、中天、Credo、Cradlex、兆龙互联、威可达、博创科技、快辑半导体、WolfSpeed、天岳先进、天科合达、山西数科晶体、天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光模块 - **需求持续增长**:受益于国内算力大幅增长和海外大厂自研芯片加速导入,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光模块需求将供不应求,2026 年 800G 光模块需求将超 3000 万支,较 2024 年大幅增长,相关公司估值未完全反映订单上修及旺盛需求 [1][3][4] - **投资机会显著**:以海外核心公司为代表的光模块领域有显著投资机会,如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一季度业绩优异,二季度预期超预期,产业类公司也值得关注 [4] - **800G 网络需求趋势**:目前 800G 网络处于小批量阶段,预计三季度末大规模发货,2026 年需求显著增加,非 B300H 卡芯片和 RTX Pro Server 等推动需求,传统 DR8 光模块仍有较大市场需求 [2][9] - **非传统云厂商需求增加**:OpenAI、Oracle 等非传统云厂商对光模块需求显著增加,OpenAI 计划购买 40 万张 GPU 卡,将带来大量 800G 或 1.6T 光模块需求,剑桥、华为、烽火通信等厂商可能受益 [2][12] 通信设备 - **设备商迎来机遇**:国内算力自 2024 年四季度加速研发投入,北美市场前期高投入展望乐观,中兴通讯、锐捷网络和烽火通信等设备商受益于国内算力增长,网络侧及服务侧收入弹性显现,服务器设备收入增长显著 [1][5] - **产品迭代与国产替代**:通信设备板块关注 200G/400G 向 400G/800G 迭代,以及服务器市场从英伟达向华为鲲鹏、申丰等国产算力服务器切换,将带来新订单与收入增长机会 [1][6] 光纤光缆 - **出口强劲**:4 月光纤出口量同比增 71%,环比增 52%,创历史新高,前四个月同比增长 53%,出口增长由电信市场和 AI 驱动需求共同推动,可抵消国内集采下滑影响,2025 年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 [2][19] - **市场前景乐观**:今年对光纤光缆行业前景无需担心,电信侧出口弥补国内需求,长飞、烽火、亨通、中天等公司基本盘稳定,多模光纤、服务器及海缆业务表现良好,公司估值较低,值得关注 [22] 高速铜缆 - **新品推出**:COMPUTEX 期间各大厂商推出基于 AI 架构的高速产品矩阵,为下一代数据中心高速连接做准备 [23] - **需求增长**:截至 2025 年,北美 Hyperscaler 中已有五家明确有 AEC 需求,未来一年内将陆续起量,催化 AECOM 厂商业绩落地,核心标包括 Cradlex、兆龙互联、威可达及博创科技 [24] 碳化硅 - **行业动态**:COMPUTEX 期间快辑半导体参与英伟达下一代 800 伏电源架构开发,新材料新架构可提升性能与效率;WolfSpeed 濒临破产,市场持续出清 [25] - **国内厂商机遇**:价格下降和产业出清有利于国内衬底厂商加速成长并提升市场份额,催化碳化硅进入新兴细分应用领域,国内衬底厂商在大尺寸衬底产品上有竞争力,有望瓜分市场份额 [26][28][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GB300 液冷方案**:GB300 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批量出货,展会上展示了许多配套液冷方案,显示出向液冷趋势发展的迹象 [10] - **英伟达论坛**:GTC 台北论坛针对合作伙伴和供应链客户进行技术培训,英伟达对 CPO 方向发展关注度高,GPU 供应链尚未形成定论 [11] - **LPO 行业趋势**:LPO 行业趋势明显,未来有更多应用机会,新易盛、华工、剑桥和光迅等企业可能受益 [13] - **硅光技术应用**:硅光技术应用越来越明确,大部分 400G 产品已采用硅光,2025 年头部厂商生产的 800G 硅光渗透率将达一半以上,相关公司预计将收到订单 [14] - **海关数据影响**:4 月湖北和上海光模块出口金额同比增长,虽环比下滑但二线光模块出口需求依然景气,符合海外需求增长趋势 [16] - **MPO 连接器市场**:国内 MPO 连接器市场景气度较高,广东、上海、河南等地出货金额同比增长显著,解释了博创和世纪一季度业绩良好的原因 [17][18] - **光纤进口情况**:4 月光纤进口量同比下降 33%,美国和日本是主要发货地,需跟踪是否存在持续供应链变化或国产替代现象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