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光模块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光模块被“错杀”,多重叙事大反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9:21
股价表现 - A股光模块双雄中际旭创与新易盛6月分别上涨43.90%和56.54%,截至7月14日当周又分别上涨41.96%和27.22% [1] - 2025年2月5日节后首日,中际旭创与新易盛分别大跌14.43%和18.49%,光模块指数跌幅近9% [5] 行业地位 - 中国光模块企业全球市占率从2018年32%升至2023年55%,全球前十大厂商中占据7席 [1][6] - 中际旭创与新易盛分别代表硅光模块和LPO两大技术路线,均为AI时代高速光模块代表企业 [3][4] 财务数据 - 新易盛2024年营收86.47亿元(同比+179.15%),净利润28.38亿元(同比+312.26%) [3] - 中际旭创2024年营收238亿元(同比+122.64%),净利润51.71亿元(同比+138.66%) [4] - 新易盛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37亿-42亿元(同比+327.68%-385.47%) [8] 技术发展 - LPO技术因低功耗、通用性优势在算力中心快速起量,硅光模块CPO技术因更高速率和更低能耗被视为未来方向 [3][5] - 800G到1.6T光模块出货量实现近四倍增长,预计2026年1.6T规模商用 [10] - 2025年硅光模块渗透率预计达50%,CPoE技术逐渐受市场关注 [10] 市场需求 - 2025年Q2全球三大云厂商合计资本开支520亿美元(同比+42%),AI投资占比超60% [2] - 微软单季度AI基础设施投资190亿美元(同比+67%),明确表示AI算力需求未饱和 [2] - 2024年全球400G+光模块出货量预计2040万颗,2025年将超3190万颗(年增56.5%) [8] 客户结构 - 新易盛与中际旭创约80%客户来自海外,海外巨头资本开支增长直接反映在公司财报 [8] - 英伟达恢复H20芯片供货改善市场预期,国产光模块厂商实际未受海外限制冲击 [6] 需求驱动因素 - AI智能体应用消耗算力达普通大模型百倍至千倍,推理算力需求因"慢思考"功能提升3-5倍 [7] - AI大模型边缘化与企业独立部署趋势进一步催生算力需求 [7]
弘则研究 科技前言:晶圆代工行业调研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晶圆代工行业 - **公司**:陶二(Tower Semiconductor)、卓胜微电子、韦尔股份、Inernet、新易盛、中芯国际、华虹、星星、武汉新芯、合肥晶合、台积电、三星、斯尼克、Texas Instruments(TI)、Skyworks、艾维、昂瑞威、中际、Marvell、博通、思密克、中冀新易盛、英纳斯、GF(GlobalFoundries)、XFAB、STMicroelectronic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陶二情况** - **优势产品**:在射频和模拟类产品方面有显著优势,擅长 BCD 工艺,还涉足特殊 MEMS、高端数字摄影摄像的 CIS、硅光类产品等小众赛道 [2] - **产能布局与稼动率**:全球有以色列、日本、美国和意大利多个生产基地,国内无实体工厂;各基地稼动率差异大,日本 12 寸合资厂达 85%以上,以色列约 60%-70%,美国加州满产,德州不足 50% [1][4] - **中国客户群体**:主要服务射频前道(卓胜微电子、韦尔股份等)和硅光领域(Inernet、新易盛等)客户 [1][5] 2. **行业竞争状况** - **中国市场竞争**:竞争激烈,国内厂商如中芯国际等积极提升产能和技术,从 55/65 纳米 CMOS 工艺起步,在中低端市场有竞争力 [7] - **价格战与并购**:国内价格战持续,模拟类产品领域成本战激烈,未来半年至一年可能有更多并购 [8] 3. **地缘政治影响** - **推动国产替代**:国家意志和大型终端客户要求使本土供应链比例增加,国内大体量公司成二供或三供 [9][10] - **企业合作调整**:一些公司打造产业链集合体,合作企业需按指定比例投订单 [10] 4. **市场需求情况** - **手机射频需求**:处于观望状态,传统周期性规律仍在,新兴市场难完全替代 [11] - **新兴市场亮点**:汽车电子和 AI 驱动光模块有亮点,但未完全替代传统手机射频市场 [8][11] - **下半年需求差异**:下半年工业需求略有下降,手机领域百花齐放 [18] 5. **不同产品线竞争态势** - **8 寸 CMOS**:斯尼克良品率高、成本优势显著,客户无意转场 [1][14] - **12 寸产品线**:竞争激烈,中国大陆厂家面临压力可能降价 [14][16] 6. **应对市场变化策略** - **产能配置调整**:晶圆代工厂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能配置 [15] - **国外厂商策略**:国外大型晶圆厂如 TI、Skyworks 降低毛利率应对中国企业竞争 [17] 7. **硅光模块情况** - **发展现状**:2024 年产出量级翻约 5 倍,占营收 15%-20%,客户群体扩大 [20] - **未来预期**: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20] 8. **国内硅光技术情况** - **发展现状**:积累不足,少数企业能进行简单工艺生产,多处于卖铲子阶段 [24] - **未来前景**:未来三五年内或有突破,但短期内难超越外国企业 [24] 9. **国内晶圆代工厂情况** - **硅光芯片进展**:中冀新易盛能生产 3.2T 硅光芯片,特定领域产品质量不逊色 [25] - **合作转变**:中冀新易盛减少对美系工厂依赖,转向国内及亚洲其他地区 [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设计公司竞争**:设计公司竞争激烈,与晶圆代工厂竞争取决于下游需求 [12] 2. **中际情况**:与博通等海外客户体量有差距,发展路线不同,采用多种工艺 [22][23] 3. **国内行业挑战与机遇**:面临产能过剩和技术竞争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在特殊小众领域和高端封装技术 [26][27] 4. **地缘政治对国内行业影响**:促使国内企业寻找替代方案,加快自身技术积累 [28]
新易盛20250716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公司 新易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增长**: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7 - 42 亿元,同比增长超 300%;二季度净利润 23.8 亿元,同比翻三倍多,环比增幅超 50%;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投资增长和产品结构优化,高速产品需求占比增加[4] - **产品结构**:2025 年上半年 800G 产品出货量及销售占比持续提升,400G 产品继续出货;预计下半年 1.6T 产品需求量增加;未来硅光模块占比将增加,客户端需求明显提升,认证进展顺利[6][7][9] - **产能准备**:泰国二工厂 2024 年底建成,2025 年上半年快速扩产,能承托更多产能及客户需求;公司持续扩展产能,1.6T 产线按客户定制化要求布置,扩产进展顺利,能满足客户未来需求[2][8][23] - **供应链管控**:供应链管控较好,能应对紧张局面,未因物料短缺影响生产或交付,整体情况可控[2][10][11] - **行业前景**:今年下半年至明年行业景气度高,需求旺盛,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扩充产能,对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2][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财务状况**:汇率变化有体现,但上半年对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未能发行可转债未造成财务压力,现金流可控;毛利率上升受费用管控、工艺流程等多重因素影响[12][13][22] - **关税政策**:光模块产品暂时在美国豁免清单内,对业绩影响较小,公司持续关注政策变化并与客户制定应对措施[17] - **客户情况**:销售区域和重点客户分布变化不大,客户推进符合预期,市场和客户增量推动公司体量上升[19] - **ASP 情况**:ASP 年降按行业逻辑与客户沟通,今年无特殊情况,未来继续价格谈判,通过优化管控保持利润率[21] - **新产品节奏**:今年下半年 1.6T 产品开始起量,3.2T 发展难以预测;800G 产能将继续扩产,1.6T 产线按客户定制要求布置[23] - **市场需求**:海外 400G 需求各家客户有差异,国内市场销售占比不大但受重视[25]
中际旭创20250716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集旭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务表现**: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同比显著增长,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毛利率延续提升态势,较一季度明显提升,费用变化不大,收入和毛利率增长带动净利润和净利润率达历史高位;二季度利润同比增长约75%,环比增长约53%,源于收入增加、毛利率与净利润改善[2][3][9] - **经营情况**:受益于AI基础设施资本开支增加,大客户加大投入催生800G到400G光模块需求,公司作为主力供应商受益;与现有光芯片合作厂商保持良好合作,开拓新供应链厂商保障供应,根据客户需求报价;二季度800G收入占比提升,采用硅光解决方案,良率提高,收入、毛利率和净利率表现更好[2][4][5] - **盈利能力预期**:2025年下半年客户需求持续增长,1.6T新产品需求逐步提升,硅光方案获认可,出货比例提升,公司提升良率和生产效率,盈利能力环比向上[6] - **产能扩张计划**:鉴于行业需求增加和大客户需求指引,持续推进产能扩张,特别是海外产能建设,以满足800G及1.6T产品需求[2][7] - **硅光模块收入占比展望**:预计2025年和2026年硅光模块收入占比显著提升,硅光技术发展加速,更多客户通过认证测试,加快800G硅光导入,在1.6T上加大投入,硅光芯片有集成度高、性价比优势[11] - **产品出货情况**:上半年为1.6T产品出货做准备,下半年放量更明显并逐级增长,预计明年更多客户采用;2026年800G需求量更大用于推理,1.6T显著放量但规模不及800G[16][19] - **市场情况**:整个市场规模需求增大,公司受益于市场扩大,关键是交付能力和芯片供给;2026年800G市场客户数量增加,集中在海外,新增AI时代崛起客户需求强劲;国内设立子公司开拓市场,若AI芯片需求旺盛,采用有竞争力方案满足需求[21][29][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光芯片供给及产能锁定策略**:持续满足客户对EML解决方案需求,提供硅光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与现有厂商保持合作,开拓新厂商保障供应[12][13] - **报价策略**:根据客户需要保持有效报价策略,报价具竞争力,细节涉及商业秘密[14] - **硅光与传统EML模块比较**:不便直接比较价格和毛利率,因取决于客户需求和订单规模[15] - **关税政策影响**:4月关税政策短期波动,与国炼和达炼获关税豁免,反向关税部分退税,对净利润影响小[17] - **少数股东损益比例**:海外业务收入比重高但净利润率不高,少数股东损益对整体净利润影响约占几个百分点[18] - **客户订单需求**:二季度部分客户增加下半年订单,上调明年需求指引[24] - **产品应用场景需求**:目前是单模光模块需求,应用场景包括LPO、AOC、有源铜缆等用于不同连接[30][31]
强信心·走进百企丨从“做不了”到“卖全球” 华工科技的创新之路
新华社· 2025-06-25 16:53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研发国内首台全天候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 可实现不同光照和天气条件下快速识别并清除杂草 无需化学药剂 对绿色农业有重要意义 [1] - 2006年启动"猎鹰计划" 突破高性能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等核心技术 推动中国激光产业进入黄金十年 [3] - 2024年发布Laser Intelligence AI智能平台 通过"交互助手-行业专家-自主决策"三级跃迁 系统性整合AI与激光智能制造 [7] - 即将发布"筑砺"智能基座系列产品 以自适应标注算法和工业知识图谱构建工业智能应用生态 实现从机械自动到认知自动的跨越 [8] 智能制造与产业应用 - 实施50余个智能工厂项目 在船舶海工、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等行业落地 与中联重科联合打造工程机械行业首条"黑灯下料产线" [3][5] - 智能备料中心采用AI视觉分拣与多机器人协同编队技术 4分钟完成钢板切割-分拣-配送全流程 支持50多种原材料和近万种零件混线生产 [5] - 智能工厂通过物联网赋予原材料数字化身份 AI驱动设备自主决策生产流程 实现高度自动化与柔性化生产 数据算法算力构成"智慧大脑" [5] 全球化与市场拓展 - 产品足迹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买全球"转向"卖全球" 在发达国家市场可见中国品牌标识 [3] - 华工高理2003年打破温度传感器外企垄断 2007年首次出海 2013年成为马自达全系列温感供应商 2018-2023年为德国博西高端家电配套"高理标准"传感器 [10] - 华工正源预研硅光技术并成为全球第一梯队交付企业 光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超50亿美元 硅光芯片份额将有6倍增长 [12] 企业战略与发展历程 - 产品战略调整为"全球首发、行业领先、专精特新" 目标从"替代"转向"引领" 强调国产替代体现价值而非价格优势 [3] - 1999年成立 2000年上市成为"中国激光第一股" 同年完成跨国并购 4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牵头制定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 创造70多项"中国第一" [12] - 2021年完成校企分离改革 连续15年利润增长(2009-2024) 培育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12]
英伟达加速欧洲拓展,展望Marvell AI day和上海MWC展
2025-06-16 00:0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通信行业、光通信行业 - **公司**:英伟达、新易盛、旭创、中兴通讯、Oroco、元晶、世纪长光华芯、泰晶科技、Marvell、天孚通信、泰能光、博创科技、世家光子、德科立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通信行业近期表现不错**:6月到现在两周内通信行业在万德排名中位列第三,主要受光模块和光器件等细分领域带动,英伟达巴黎GTC大会及Oroco财报数据等因素推动行业发展[1][2] - **光模块市场需求上升**:2025年800G光模块需求量从3000多万支上修至近4000万支,2026年预计进一步增长至小4000万支,1.6T光模块2026年预期达到600 - 700万支[1][4] - **部分公司在光模块领域表现突出**:新易盛出货排名提升至第三,净利润与旭创基本持平但毛利率差约15个百分点,旭创通过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提升盈利,中兴通讯盈利能力有望显著改善[1][5] - **未来通信行业发展受催化**:Marvell AI Day及云计算厂商持续投入将催化行业,MPU、DCI等细分领域及天孚通信等器件类厂商将受益[1][6] - **光通信领域部分公司和技术值得关注**:无源器件如FPGA、MPU等受益于CPU发展,预计利润增长20亿至25亿,MPO厂商受益于光模块增长,德科立是DCI领域稀缺标的,硅光模块渗透率预计达50%或更高使部分公司受益[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近期重要行业活动**:6月17日Marvell的AI Day展示新技术可能催化相关厂商发展,6月28 - 30日MWC上海大会讨论5G和6G无线通信、涉及AI应用端侧展示等[8][9] - **未来细分领域和企业表现**:长距离单模光芯片缺货时硅光模块相关企业受益,5G - A到6G迭代周期中头部器件类厂商如泰晶科技可能持续受益[2][10]
4股年内获龙虎榜机构席位大额加仓
快讯· 2025-06-06 07:57
机构看好的潜力股 - 润泽科技、新易盛、赤峰黄金、天孚通信4股年内获龙虎榜机构席位大额加仓,净买入金额均超3000万元 [1] - 新易盛已连续2年获龙虎榜机构席位净买入,2024年净买入金额为999.53万元,2025年以来净买入金额为1.56亿元 [1] - 新易盛获22家机构积极看好,机构一致预测其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达114.28% [1] 新易盛的业务与技术突破 - 新易盛硅光模块、相干光模块、800G LPO光模块等研发项目取得突破 [1] - 公司受益于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高速率光模块需求旺盛 [1] 新易盛的市场表现 - 公司近年股价表现亮眼,年K线已三连阳 [1] - 年内累计上涨17.85% [1]
可川科技:5月19日接受机构调研,投资者、宝盈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29 18:4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264.52万元,同比增长8.21% [2] - 营业成本63,697.56万元,同比增长12.55%,毛利率下降3.14个百分点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40.93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2.02亿元,同比上升27.66% [8]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076.94万元,同比下降48.82% [8]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16.71% [8]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下游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回暖及新能源行业需求增长带动功能性器件产品销量增长 [2] - 销售规模恢复增长 [2] 客户资源 - 直接客户包括TL、LG化学、三星视界、联宝电子、春秋电子、宁德时代等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产业链知名企业 [4] 未来发展战略 - 巩固与现有优质客户合作,挖掘现有客户其他产品合作机会 [5] - 开发半导体、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领域新客户 [5] - 加强成本管控,优化产能布局,推进新建生产基地建设 [5] - 进行电池相关新型材料和工艺技术研发,开拓新产品应用领域 [5] - 布局400G/800G高速率光模块和激光传感器产品自建产能 [5] -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持续生产工艺创新,丰富产品种类 [6] - 向消费电子及新能源电池行业其他细分领域拓展 [6] 可转债发行进展 - 已收到交易所审核问询函,正在落实相关事项 [3] 锂电池项目进展 - 锂电池新型复合材料项目(一期)已完成主厂房建设 [7] - 首台设备已进场安装并正在调试 [7] 子公司可川光子进展 - 首条400G/800G高速光模块生产线已正式投产 [10] - 具备从硅光芯片设计到模块检测的全链条量产能力 [10] - 自主研发设计的首批硅光芯片已完成海外流片,正在进行性能测试 [10] 行业前景 - 新能源电池行业保持增长但面临价格下调压力 [6] - 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复苏 [6] - 行业向专业化、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 [9] - 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厂商将获得更多优质客户资源 [9] 机构盈利预测 - 浙商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56亿元,2026年2.53亿元 [9] - 上海证券预测2026年净利润4.04亿元 [9] - 国泰海通预测2025年净利润1.20亿元,目标价48.95元 [9] - 浙南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1.86亿元,目标价56.79元 [9] - 东北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2.45亿元 [9]
浙商证券浙商早知道-20250529
浙商证券· 2025-05-29 07:46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 2025 年 5 月 28 日市场进行总览,并推荐罗博特科,认为其并购 ficonTEC 有望受益产业升级 [3][5]。 市场总览 大势 5 月 28 日上证指数下跌 0.02%,沪深 300 下跌 0.08%,科创 50 下跌 0.23%,中证 1000 下跌 0.4%,创业板指下跌 0.31%,恒生指数下跌 0.51% [3][4]。 行业 5 月 28 日表现最好的行业分别是纺织服饰(+1.17%)、环保(+0.89%)、煤炭(+0.74%)、交通运输(+0.71%)、通信(+0.62%),表现最差的行业分别是基础化工(-0.79%)、农林牧渔(-0.78%)、国防军工(-0.72%)、汽车(-0.72%)、房地产(-0.68%) [3][4]。 资金 5 月 28 日全 A 总成交额为 10338.73 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 35.78 亿港元 [3][4]。 重要推荐 罗博特科 推荐逻辑 硅光模块、CPO 等渗透率加速提升,带动光、电芯片耦合封装精度增长,催化精密耦合封装设备需求,公司并购 ficonTEC 有望受益产业升级 [5]。 超预期点 公司已成功并购 ficonTEC,半导体设备第二增长曲线正式成形 [5]。 驱动因素 硅光模块、CPO 等渗透率加速提升,带动光、电芯片耦合封装精度增长,催化精密耦合封装设备需求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1218/1543/1724 百万元,营业收入增长率为 10.1%/26.8%/11.7%,归母净利润为 136/255/317 百万元,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 112.9%/87.7%/24.2%,每股盈利为 0.9/1.6/2.0 元,PE 为 152.2/81.1/65.3 倍 [5]。 催化剂 硅光模块、CPO 等渗透率加速提升,带动光、电芯片耦合封装精度增长,催化精密耦合封装设备需求 [5]。
光模块:硅光模块及其新材料的应用报告(附57页PPT)
材料汇· 2025-05-14 23:32
硅光模块技术概述 - 硅光模块基于硅光子技术,将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等光/电芯片集成在硅光芯片上,与传统分立器件相比具有高集成度、低成本、低功耗优势 [4] - 硅光模块体积缩小约30%,成本降低约20%,功耗降低近40% [11] - 硅光模块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通信和电信网络通信,预计2029年在光模块中份额将从2023年的34%提升至52% [15] 硅光模块发展历程 - 2004年英特尔研制出首个1Gb/s硅光调制器,2006年实现硅基混合激光器,2013年Luxtera推出首款商用100G硅光模块 [12] - 硅光技术发展经历了工艺开发、集成商用、泛在化应用等阶段,目前进入400G+时代 [13] - 2016年英特尔推出100Gbit/s QSFP28硅光模块,目前800G产品批量出货,1.6T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12][28] 硅光模块应用场景 - 数据中心应用受益于AIGC变革,北美四大云厂商2025年规划资本开支合计超3100亿美元 [17] - 电信网络应用包括长距离相干传输和基站前传,华为已在5G基站中规模化应用硅光技术 [23] - 未来将向光电共封装(CPO)和光交换技术发展,台积电已实现CPO与先进半导体封装技术集成 [20] 硅光模块技术趋势 - 速率从800G向1.6T/3.2T迈进,采用PAM4调制技术单通道速率突破200Gbps [28] - 异质集成技术发展,包括InP激光器、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等新材料集成 [28] - 工艺创新推动12英寸硅光晶圆生产线普及,实现更高集成度光电共封装 [29] 硅光模块产业链 - 全球产业链以英特尔为龙头,我国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企业 [89] - 中际旭创2024年营收238.62亿元,同比+122.6%,已完成400G/800G硅光模块规模化交付 [93] - 光迅科技2023年400G DR4硅光模块批量发货,2024年联合推出1.6T OSFP-XD光引擎 [92] 硅光模块成本优势 - 800G硅光模块原材料成本327美元,较传统单模光模块410美元降低约20% [84] - 成本优势来自集成化设计减少封装工序、外置激光器方案及组件数量减少 [11] - CW光源以1供多路方式替代多颗EML激光器,单颗100mW激光器可驱动4个100G通路 [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