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融合

搜索文档
榫卯技艺紧“扣”现代科技
科技日报· 2025-05-29 09:12
榫卯技艺的历史与哲学内涵 - 榫卯是中国独特的木构件拼接工艺,凸出部分称榫,凹陷部分称卯,历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 [3] - 技艺蕴含阴阳哲学思想,一凸一凹代表一阴一阳,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核心概念 [3] - 工艺涉及力学、材料学、几何学等多学科知识,组装需考虑逻辑、数量、空间关系 [3] - 忻州地区现存上百种榫卯技艺,包括十字榫卯、燕尾榫卯等,部分为匠人自创如弹久生擒、流星抗震卯 [3] 王尔文玩的产品特性与市场现状 - 王尔文玩(鲁班锁/孔明锁)是榫卯技艺衍生的文创产品,种类达数百种如九连环、霸王锤,兼具益智、解压功能 [4] - 产品制作需运用数十种榫卯技艺,不同匠人作品内部结构独特,组装步骤可达上千步 [4] - 忻州古建筑遗存丰富(唐代至民国),推动木匠手艺提升与王尔文玩盛行 [4] - 当前面临手工成本高、价格高、市场接受度低等挑战,需引入AI与现代设备降低成本 [5] 榫卯技艺的现代转型尝试 - 公司已购置锯机、钻铣机等精密设备加工木件,推动技艺与科技融合 [6] - 开发"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等创新产品,采用108块木构件,误差不超过0.02毫米,运用60多种榫卯技艺 [1][3] - 计划通过现代设计改良产品审美与文化内涵,扩大市场普及度 [5][6]
非遗节来了 接下来一周,有多彩的展览展示及非遗惠民体验
四川日报· 2025-05-29 08:54
开幕式巡游表演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盛大揭幕 51支国内外非遗表演队伍参与巡游 [3] - 开幕式表演分为4个篇章 展示非遗的国际对话与跨界创新 包括峨眉武术 太极表演 陕西说书与街舞融合等 [4] - 51支国内外队伍展示全球非遗项目 如潮汕英歌舞 意大利旗舞 四川清音等 突破地域界限进行文明对话 [5] - 四川非遗宣传推广大使李子柒亮相 展示植物染服饰与苗绣饰品 武当太极"洋教头"杰克表演太极 体现非遗国际吸引力 [5] 专题展览 - 非遗品牌IP授权展首次开设国际展区 引入西班牙西甲联赛 古巴纺织工艺等国际项目 近百个非遗品牌IP参展 [6] - 蜀绣大师孟德芝工作室与瑞幸咖啡 泸州老窖 "三国杀"游戏等合作 授权收入超百万元 数十个非遗项目达成超2亿元合作意向 [6] - 科技赋能非遗专题展运用AI AR技术 如《趣构成纹》生成宋锦缂丝纹样 《有趣的甲骨文》VR展体验文字起源 [6] 互动板块 - "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汇聚8个世界美食之都特色美食与70余项中国饮食类非遗 形成美食集市 [7][8] - "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开展75人次专家参与的15场健康咨询活动 展示中医药文创与养生茶饮 [8] - 全川288个社区同步开展非遗惠民体验 包括龙舟赛 竹藤文化周 邛酒文化周等活动 覆盖183个县(市、区) [8]
【深圳特区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坚定走好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5-29 07:55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 - 论坛主题为"A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由中宣部主办,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紫荆文化集团、鹏城实验室承办 [2] - 中宣部副部长王纲指出,国家综合国力是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集成,建设文化强国需坚定走好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之路 [2] - 专家讨论议题包括AIGC赋能艺术创作、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传承、大模型时代文化内容生产变革等 [2] AIGC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认为AIGC将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机遇,发展出更强烈且充满想象力的空间 [3] -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提出大模型技术带来三重范式革命:创作大众化(如Suno AI工具降低音乐创作门槛)、生产智能化(AI替代重复性工作)、生态普惠化(实现"AI平权") [3] - 未来可能出现更多"超级个体"创意公司,一位创作者加AI工具即可具备专业团队生产力 [10] 多语言技术与文化传播 - 小红书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一键翻译"功能,可翻译网络热梗和拼音缩写,解决国际用户语言障碍 [4] - 哈工大张民指出多语言技术(尤其是机器翻译)是突破文化传播障碍的关键,未来需聚焦"文化意蕴触达"而非仅翻译准确性 [5][7] - 跨语言能力被视为基础能力,技术+人文驱动可构建无国界社交平台 [11] 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 - 敦煌研究院的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首次国际输出,应用于缅甸蒲甘他冰瑜寺修复项目 [9] 人机交互技术创新 - 灵伴科技将AI与多模态技术结合,开发出集成光波导镜片、芯片的智能眼镜,能耗效率世界领先 [12]
深化改革推动文化繁荣 创新开放激发文化活力——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综述
新华社· 2025-05-28 18:44
新华社深圳5月28日电 5月26日至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本届论坛主 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与会人士围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 体系""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繁荣文艺创作"等话题,分享真知灼见、发出文化 强音,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扎实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凝聚共识力量。 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必须通 过改革进一步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说,如何构建一支政治坚定、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 胜仗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已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核心命题之一。要将高校的人才培养力、科研机 构的技术创新力、媒体的实践检验力深度耦合,形成"需求共研—联合培养—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的生 态闭环。 以先进技术为驱动,新质生产力正在赋能更多文化内容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表示,在艺术创作 过程中,恰当使用AI ...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旺 文化强国建设动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文化强国建设 - 论坛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围绕10个分论坛展开研讨,包括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繁荣文艺创作等 [1] - 建设文化强国需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正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 - 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案例展现"软实力+硬科技"的文化强国新时代 [2] - 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东通过打造广府骑楼数字博物馆等推动岭南文化创新 [3]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200个洞窟图像拼接,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6] - 出版行业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演进,进一步向"数智化出版"发展 [6]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创新,如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亮相戛纳电影节 [10] - 腾讯集团强调科技打破地理阻隔,促进人文交流 [7] 主流媒体与文艺创作 - 主流媒体变革需系统推进,包括媒介资源整合和全面焕新 [4] - 文艺创作需关注"写什么"和"谁在写",创作者表达个人故事可增强文艺力量 [4] - 中国动画团队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精细视效 [6] - 黑焰联动科技通过挖掘传统纹样等历史文化元素吸引年轻人 [5] 国际交流与湾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全球化对话窗口 [8] -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多国实现"破圈"传播 [9] - 需构建全球话语体系,突破地域文化局限性 [8] - 电影行业应融通中外文艺成果,实现繁荣发展 [8]
“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写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之际
中国经济网· 2025-05-28 06:18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本届文博会重点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以人工智能重塑展会,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 [1] - 甘肃展区运用VR、裸眼3D、4K数字交互等技术展示敦煌文化,河南展区融合非遗与创意设计,黑龙江展区呈现沉浸式冰雪奇观与活态非遗技艺 [1] - 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裸眼3D、VR大空间、AI三维重建等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2] 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 - 深圳大象安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仿生人形机器人,搭载自研云脑操作系统,具备视听和触觉感知能力,计划通过文博会拓展市场 [2] - 腾讯展区展示混元大模型技术基底的数字工具(如元宝、ima、混元生图),应用于甲骨文研究和敦煌莫高窟数字复现 [3] - 生成式人工智能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业态,丰富文化消费体验 [3] 文化科技产品创新 - 深圳中电恒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首发国内首款智动屏,由AI大模型智能分析视频并生成屏幕运动形态,适用于多类展示场景 [3] - 甘肃文博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绿马"等毛绒产品,持续挖掘文化资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广东省发布87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覆盖影视、游戏电竞等6领域,旨在激活市场潜力与投资热力 [4] - 广州市黄埔区强化游戏产业布局,计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和版权创新示范区 [4] 交易与合作成果 - 文博会促成41个现场签约项目,35个政府及企业推介项目,宝安区分会场意向成交订单305个,总额近25亿元 [5] - 展会推动文化和市场深度融合,24家政府组团与企业参与招商签约 [5]
灵伴科技集团副总裁宓群: AI眼镜重新定义“看见”的力量
深圳商报· 2025-05-28 04:00
人机交互技术革命 - 计算机技术革命的最大阻碍已不再是硬件本身,而是如何降低人们使用科技的门槛[1] - Windows系统普及鼠标操作,iOS系统革新用手指替代键盘和鼠标,标志着人机交互方式的革命性跃进[1] - 未来的信息交互应回归人类最自然的感官——视觉与听觉[1] 灵伴科技的技术创新 - 利用AI结合多模态技术及传感器,将眼镜从"视光工具"进化为"第三层大脑"[1] - 在指甲盖大小的空间里集成光波导镜片、光机、主控芯片、多模态感知器件[1] - 自研操作系统使能耗效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1] AI+AR眼镜在文博领域的应用 - 自2020年起借助"AI+AR"眼镜探索文博导览[2] - 在敦煌莫高窟通过AR将壁画细节高清投射眼前,改善游客体验[2] - 在三星堆遗址通过空间计算展示青铜神树的真实比例[2]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愿景 - 将持续深耕平台系统和产品研发,推动更多文化场景落地[2] - 希望通过科技产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 - 目标让每一副眼镜成为打开新视界的钥匙[2]
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兼华强方特动漫董事长尚琳琳:文化与科技融合,国民动画IP引领主题乐园“出圈”又“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5-27 17:50
行业趋势 - 文化贸易正迎来技术加持的新阶段 数智技术成为内容创作、全球传播与消费场景融合的重要引擎 [1]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深耕文化旅游行业二十余年 持续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路径 [5] - "熊出没"系列大电影总票房超85亿元 [5] - 动画作品海外发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动画电影在70多个国家影院上映 [5] - 全国建成运营40多座方特主题乐园 游客接待量全球第二 仅次于迪士尼 [5] 技术研发与应用 -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行数字化3D制作的企业 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升级 [5] - 自研多种软件和插件 包括新型表情绑定系统、PCG程序化建模、群集系统、捏形系统和数字化制片管理系统 [5] - 搭建内部AIGC平台 AI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概念设计、角色和场景设计、模型搭建等多个环节 [5] 国际化拓展 - 公司是全球少数具有主题公园全产业链开发和运营能力的企业 也是国内少数具备成套主题乐园出口能力的企业 [6] - 完成乌克兰、尼日利亚等国主题乐园的总体设计 将主题乐园成套出口中东 [6]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深耕文化科技产业 深化数智应用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6] - 探索打造更多文化精品 [6]
湖南旅发大会:岳阳楼“上新了” |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5-27 15:15
文旅演艺项目创新 - 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今上岳阳楼》与沉浸式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为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由湖南如是数字艺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团队打造 [2] - 《今上岳阳楼》采用"借景还境"设计理念,在不破坏岳阳楼建筑前提下划分4大戏剧场域与3个数字化艺术情境,运用159台隐藏式投影仪实现夜间光影覆盖 [2][4] - 《洞庭幻境》创新聚焦生态文明主题,建设全国最大室内渔村戏剧群落和生态主题升降式数控矩阵,融合MR技术创造混合现实空间 [6][11] 内容创作策略 - 《今上岳阳楼》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为文眼,通过当代视角重构经典,避免直白复述而采用含蓄表达引发观众思考 [6] - 《洞庭幻境》基于洞庭湖渔民上岸背景,通过半年采风将候鸟、江豚等生态元素转化为演出内容,突出"渔民上岸一小步,生态文明一大步"主题 [7][9] - 创作强调"惊鸿一瞥"手法,如聚焦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特定心境而非其完整生平,实现历史文化人物的差异化呈现 [14][1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演艺正成为旅游景区标配,湖南重点发展沉浸式互动演艺新空间,长沙发力打造"新演艺之都" [12] - 演艺新空间呈现四大特征:艺术性超越娱乐性、分众传播精准定位、活化闲置场馆替代新建、追求片段化深度体验而非全景式呈现 [13] - 技术应用成为核心竞争力,《今上岳阳楼》采用智能控制集成系统,《洞庭幻境》结合AR眼镜空间定位技术提升沉浸感 [11] 商业模式与合作 - 项目采用政企合作模式,《今上岳阳楼》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湖南旅游集团等联合出品,《洞庭幻境》引入明和集团等企业资源 [2][6] - 线上导流成为主要售票渠道,互联网分众传播特性促使内容方精准定位知识审美人群 [13] - 演艺空间与城市更新结合,强调既有场馆活化利用而非新建,降低投资成本并增强特色 [13]
湖韵智涌,文产共融启新章——白马湖畔筑就文化与科技“双生之城”
杭州日报· 2025-05-27 11:13
"非常有意思,书本不再只是白底黑字,就像有了生命力一样。"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郑芬华直 言,"你看白马湖生态环境好吧?人文环境更好。真是住对了地方!"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管委会供图。 不久前,家住白马湖附近的郑芬华在陈家村创意园参加了一场沉浸式城市阅读体验项目——"阅读 共生长",不仅亲眼看到了《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中描绘的场景,还与NPC(非玩家角色)即 兴互动,甚至直接参与了文学创作。 "找对了地方。"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丰")品牌与市场管理部总经理江帆也有 同感。2023年5月,大丰科创中心正式搬迁至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这只文体装备行业"第一股"在此开启 新的发展版图。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大力实施"八项工程"。这一重要指 示宛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文化发展的层层涟漪。如今,逐浪20年,白马湖边"造"出了一座生 态创意城,拥有全国首个且唯一的中国网络作家村,集聚了网易、华数传媒、大丰数艺等多家文创企 业。在这里,文化产业形成了集群效应。 以"文"开局 这片山水美地敲开"发展之门" 《会稽地志》中有载,汉周举乘白马游而不出,以为地仙,白马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