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多项全国首个!2025具身智能生态大会发布最新科技成果
国际金融报· 2025-07-12 11:24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 具身智能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重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核心力量,涉及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等前沿AI形态 [1] - 重庆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30亿元,集聚23家机器人企业,形成工业机器人集聚、特种机器人培育的产业格局 [1] - 2025具身智能生态大会探讨了具身智能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尤其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 [1] 金融与科技融合 - 重庆金融监管局推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22条"举措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13条"措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信贷可得性 [2] - "金融+科技"已取得丰富应用成果,未来将有更广阔的融合发展空间 [2] - 马上消费以AI科技为突破口,从情感陪护、金融科普等角度探索养老金融创新 [5] 养老金融创新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占全国22%,65岁及以上占比15.6%,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4] - 养老金融与区块链、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交叉融合成为金融行业重大课题,需构建防骗屏障并平衡社会公益 [4] - 全国首个《养老领域具身人工智能应用框架》国际标准启动编纂,涵盖功能能力、安全治理、人机交互等维度 [8] 科技创新成果 - 发布《共建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场景应用倡议》,推动养老机器人在多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8] - 全国首个《AI专利开放许可供需对接行动计划(100件)》发布,促进AI专利成果转化 [10] - 发布《智慧养老技术与应用发展白皮书》,聚焦情感陪护在智慧养老中的关键作用及技术发展趋势 [10] 技术突破与安全 - 需从算法、算力与数据、法治三方面解决人工智能安全可信问题,构建主动免疫的金融体系 [5] - 智能康复辅具技术突破与融汇(如智能、生机融合)是未来康养领域的关键机遇 [6]
每周主题、产业趋势交易复盘和展望:高切低轮动,继续关注深海、脑机和消费电子-20250706
东吴证券· 2025-07-06 13:26
本周市场回顾 - 全A日均成交1.44万亿,较上周缩量约500亿[8] - 大盘价值占优,周涨跌幅1.94%,周量能变化-28.2% [12] - “国家队”和陆股通持仓表现最佳,“国家队”指数周涨跌幅1.97% [22][23] - 两融余额增加至接近1.86万亿,周五市场情绪降温[29] 产业趋势交易 - 本周强势方向有钢铁、建材、光伏、创新药、脑机接口、船舶等[39] - 下周有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新品发布会、三星新品发布会等产业事件[44] 产业趋势中期配置 - 活跃内循环关注“两重、两新”、“化债”和消费新增长点[45] - 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新能源等领域[45] - 扩大对外开放关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45] 风险提示 - 存在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政策不确定、地缘政治等风险[48]
2025(中国)亚欧商博会经贸合作签约总额4179亿元
新华社· 2025-07-02 19:57
展会成果 - 本届商博会共签订经贸合作项目365个,总金额4179.24亿元,展馆现场成交额18.9亿元,意向销售额32.52亿元 [1] - 展览规模创历史新高,境内外采购商及专业观众注册人数突破万人 [1] - 展会期间近26万人次入馆,共举办65场贸易投资促进活动、新品和成果发布活动 [2] 国际参与 - 来自东南亚、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的参展商数量显著增长,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科摩罗、塞内加尔等非盟成员国首次参展 [1] - 27个国家设置国家(地区)商品馆,实现"一站式购全球"的消费体验 [1] - 50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9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治区14个地(州、市)参展参会 [2] 展览内容 - 首设以新质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重点呈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等前沿领域突破性成果 [1] - 数字技术展区全面展示AI大模型、虚拟现实、智能终端等新技术 [1] - 人工智能展区的仿生人形机器人、智能仿生手等充满科技感的展品成为打卡新热点 [1] 展会规模 - 展览面积达14万平方米 [2] - 境内外1800余家企业参展、1000余家企业参会 [2]
用国际视角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千年古都
西安日报· 2025-06-03 11:05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碑林区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聚焦硬科技领域,构建集研发、孵化、加速于一体的创新生态,成为高校科技成果就近转化的"试验田" [2] - 该街区拥有众多省市区联动、校企共建共享的成果,包括仿生人形机器人、运载无人机等高技术产品 [2] - 韩国专家金峻范认为校企合作模式(如仿生机器人项目)实现了"理论+实践"无缝衔接,加速技术转化并培养复合型人才 [2] 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 西安碑林跨境电商产业园2024年交易额达7.5亿元,覆盖58个贸易国家(地区),入驻企业85家 [3] - 产业园以"一栋楼"承载全产业链生态,整合海外仓建设、跨境结算、多语种直播等功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闭环 [3] - 突尼斯专家指出中国与突尼斯双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反映在两国商品互通的增长趋势 [3] 文化与科技融合 - 西安通过《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赳赳大秦》等沉浸式演出,结合数字技术活化历史文化,获得国际专家高度评价 [4] - 茯茶镇将传统茯茶制作技艺与现代体验结合,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文化实践展示"活态"传承模式 [4][5] - 社区活动中融入中医推拿、针灸等传统技艺,凸显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
“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写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之际
中国经济网· 2025-05-28 06:18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本届文博会重点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以人工智能重塑展会,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 [1] - 甘肃展区运用VR、裸眼3D、4K数字交互等技术展示敦煌文化,河南展区融合非遗与创意设计,黑龙江展区呈现沉浸式冰雪奇观与活态非遗技艺 [1] - 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裸眼3D、VR大空间、AI三维重建等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2] 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 - 深圳大象安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仿生人形机器人,搭载自研云脑操作系统,具备视听和触觉感知能力,计划通过文博会拓展市场 [2] - 腾讯展区展示混元大模型技术基底的数字工具(如元宝、ima、混元生图),应用于甲骨文研究和敦煌莫高窟数字复现 [3] - 生成式人工智能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业态,丰富文化消费体验 [3] 文化科技产品创新 - 深圳中电恒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首发国内首款智动屏,由AI大模型智能分析视频并生成屏幕运动形态,适用于多类展示场景 [3] - 甘肃文博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绿马"等毛绒产品,持续挖掘文化资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广东省发布87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覆盖影视、游戏电竞等6领域,旨在激活市场潜力与投资热力 [4] - 广州市黄埔区强化游戏产业布局,计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和版权创新示范区 [4] 交易与合作成果 - 文博会促成41个现场签约项目,35个政府及企业推介项目,宝安区分会场意向成交订单305个,总额近25亿元 [5] - 展会推动文化和市场深度融合,24家政府组团与企业参与招商签约 [5]
57.91亿元资金流向:先进制造赛道吸金超10亿元,蔚来能源完成25亿元战略融资|21私募投融资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6 14:39
投融资规模与趋势 - 3月17日—3月23日PE/VC领域投融资总规模为57.91亿元,较前一周百亿元规模回落 [1][3] - 蔚来能源单笔战略融资达25亿元,占本周总融资规模的43% [1][34] - 人民币融资案例24起,披露金额超57.19亿元,美元融资1000万美元 [4] 行业分布与重点赛道 - 先进制造赛道完成6笔融资,披露金额超10.1亿元,芯片半导体赛道5笔融资超3.6亿元 [5][6] - 医疗健康领域医疗器械完成2笔融资,生物技术、医药、信息技术各1笔,福沃药业B+轮融资1亿元 [8][15] - 科技与制造领域东勤科技获7.2亿元战略融资,魅杰光电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 [8][43] 地域分布与活跃地区 - 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分别完成7笔、6笔、5笔融资,为最集中区域 [7][9] - 武汉禹工、福沃药业等湖北企业获融资,显示区域科创投资活跃 [16][26] 机构动态与代表案例 - 宁德时代本周最活跃,独家投资蔚来能源25亿元及地上铁F轮融资 [10][31][34] - 国资背景机构密集参与,如武汉光谷科创基金领投福沃药业,亦庄国投投资普瑞顺祥 [15][14] - 头部创投机构如元禾控股、深创投联合投资舜云科技近亿元B轮融资 [37] 技术创新与细分领域突破 - 人形机器人领域松延动力获超亿元A+轮融资,产品具备高动态动作能力 [20] - AI4S领域深度原理完成亿级Pre-A轮融资,聚焦材料化学AI技术产业化 [40] - 半导体设备商魅杰光电获近2亿元融资,覆盖晶圆量检测四大产品矩阵 [43] 早期项目与新兴技术 - 水导激光技术企业武汉禹工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拓展多工业领域应用 [26] - 光子芯片企业东运芯矿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建设量子实验室加速产业化 [45] - 光谱共聚焦技术商楚光三维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瞄准半导体检测市场 [46][47]
团队来自清华、浙大,可连续空翻的机器人完成数亿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3-20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松延动力作为专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科技企业,凭借多自由度硬件技术等优势在行业中发展,完成多轮融资并开启新融资计划,产品有应用场景且有交付计划,团队实力较强 [2][3][4] 公司融资情况 - 近日完成连续两轮过亿元A轮及A+轮融资,A+轮由彬复领投,华强资本跟投;A轮投资方包括神骐资本等机构 [3] - 截至目前已完成五轮融资,并开启新一轮融资计划以推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3]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23年9月,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 [3] - 主要产品包括双足人形机器人和仿生人形机器人,已在科研教育等多领域应用,并拓展至养老陪伴等场景 [3] 行业发展情况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2024 - 2028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20 - 50亿元,依赖科研机构需求驱动 [4] - 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从实验室技术验证向商业化初期过渡阶段,核心驱动力来自硬件材料与人工智能协同突破 [4] 公司技术优势 - 创始人表示公司在运动控制技术上领先、迭代快且具备量产交付能力,解决了下肢缺乏通用控制器和上肢操作泛化性不足的行业难点 [4] - 核心技术有多自由度硬件本体技术、深度强化学习以及多模态交互大模型,自研伺服电机等为机器人提供支持 [4] - 聚焦提升机器人运动控制和感知计算能力,通过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让机器人能完成多种动作 [4] 公司产品矩阵 - 基于核心技术形成跨多方面的全方位产品矩阵,核心产品有运动员N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E系列和交互机器人仿生人Hobbs [5] - N系列强调上肢柔顺操作,E系列注重上肢和下肢能力协同,两款机器人售价都在十万以内 [7] 公司销售与合作情况 - 与教育行业合作,提供配套课程,以租代售或整体销售 [7] - 与北大、清华等高校合作,招聘零基础学生培养工程师验证课程有效性 [7] 公司业务成果与计划 - 已拿到数千万元采购订单,集中于科研教育等领域 [7] - 今年计划完成近千台交付计划,并拓展机器人多场景应用 [7] 公司团队情况 - 现有员工50余人,研发团队占比85%以上,核心团队成员来自知名科研院校 [7] - 创始人姜哲源担任董事长及CTO,研究成果显著;首席科学家胡晨旭专注多模态AI领域研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