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赋能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外媒聚焦乌兰察布冷凉蔬菜产业: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6 15:11
农业科技赋能 - 乌兰察布通过科技赋能将气候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出年产值数亿元的冷凉蔬菜产业[1] - 北纬41度特殊地理位置与1400米平均海拔的独特气候,成为西兰花、洋葱等喜凉作物的"天然温室"[3] - 1999年起联合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在高产技术、良种培育、绿色防控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3] 产量与产业规模 - 冷凉蔬菜多个品种实现亩产跃升,如洋葱亩产从7000斤升至14000斤[3] - 形成八大产业带,每年夏季稳定供应北京等地的"菜篮子"[3] - 机械化种植和科学管理技术保障农户收入,实现产量与生态双重提升[3] 技术创新应用 -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通过精准调配水电资源,在传统滴灌基础上提升30%节水效率[5] - 食品级生物杀虫剂技术已在坦桑尼亚等国成功应用,兼具食品安全与环境友好特性[5][7] - 土壤传感器芯片实时传输作物需水数据,数字化技术破解北方水资源短缺难题[5] 国际合作潜力 - 老挝记者认为中国技术输出+跨国合作模式可为亚洲国家提供可复制解决方案[7] - 无害杀虫剂技术被评价为"老挝农业急需的解决方案",建议邀请中国专家指导合作[7] - 智能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突破具备跨国推广价值[7]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加速跑” 希望的田野描绘多彩丰收图景
央视网· 2025-05-14 16:57
夏粮生产进展 - 2024年秋粮收购已完成 小麦和油菜籽即将从南向北陆续收获 [1] - 山东枣庄214万亩小麦进入灌浆期 正开展"一喷三防"作业防病治虫、防干热风、防早衰 [4] - 安徽东至县12万亩冬小麦成熟 农户抢抓农时开镰收割 [5][7] 农业技术应用 - 山东枣庄使用植保无人机执行喷洒任务 提升小麦千粒重 [3][4] - 安徽东至县推广抗病高产小麦品种 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组织12支农机服务队跨区调度 [9] - 江西抚州使用多光谱无人机追施分蘖肥 可识别苗情长势精准作业 [11] - 江西建立199个田间监测点 覆盖5万多亩水稻 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苗情、虫情等数据 [13] 智能农机推广 - 四川遂宁推广北斗导航智能插秧机 插秧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15][17] - 四川遂宁智能化育秧中心使用循环运动式育苗设备 育秧周期缩短60%至16天 [17] - 四川遂宁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率达92% 今年计划种植85万亩 目前插秧进度近6成 [18] - 重庆秀山推广水稻"钵苗育秧"新技术 计划种植27.9万亩 使用全自动生产线提升效率 [19][21]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描绘出一幅幅“数字耕作图” 希望的田野“新”潮澎湃
央视网· 2025-05-10 11:13
粮食生产关键期 - 全国粮食生产进入关键期 湖南多地雨过天晴 种粮户抓紧春耕春管工作 [1] - 湘潭湘乡市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1] - 当地农户采用"稻油轮作"模式 当前处于收割油菜籽和播种一季稻的农忙时节 [1] 稻油轮作模式 - "稻油轮作"指冬季种植油菜 夏季种植水稻 实现土地更充分利用 [3] - 油菜生长过程中吸收固定土壤养分 为后续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基础 [3] - 轮作可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 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危害 [3] - 油菜籽可榨油 残渣可作为饲料或肥料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5] - 该模式使农民实现一年两季收入 提高经济收益 [5] - 湘乡市今年"稻油轮作"农田面积约15万亩 [13] 农业机械化应用 - 专业收割机迅速采收成熟油菜籽 确保颗粒归仓 [7] - 旋耕机翻地使土壤松软 更适合水稻生长 油菜茎秆翻入泥土为水稻提供额外养分 [9] - 插秧机配备北斗导航系统和避障设备 实现无人驾驶精准插秧 [9] - 大型农业无人机进行施肥作业 自动避障和调节喷洒量 1亩地作业时间不到20秒 [11] - 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种植成本 [13] 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情况 - 山东郓城县冬小麦进入灌浆稳产期 启用350架植保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 [14][16] - 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145万亩 目前喷防作业已完成65% 预计5月12日全部完成 [16] - 甘肃金塔县辣椒移栽采用北斗导航系统 无人驾驶拖拉机牵引移栽机完成标准化作业 [17] - 新农机解决起垄不直、劳力不足等问题 辣椒苗成活率大幅提升 [17] - 金塔县预计辣椒种植面积4.7万亩 目前移栽进度完成超九成 [21]
新疆棉花产业升级:科技重塑生产链 市场驱动新变革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16:43
新疆棉花产业的核心地位 - 新疆在全球棉花产业中占据关键角色,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1] - 棉花是新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全国乃至全球棉花市场提供强劲动力[1] 产业发展新机遇与转型 - 新疆棉花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政策、科技、市场三重驱动[2] - 2024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671.9万亩,全程机械化率超97%,机采率突破90%[2] - 种植成本从传统模式1800元/亩降至"智慧棉田"1300元/亩[2] - 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变革",呈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8] 科技赋能与智慧农业应用 - 植保无人机实现2分钟完成1亩棉田喷药作业[3] - 智能水肥系统使亩产籽棉提高50公斤,推动土地流转扩张[3] - 数字棉花基地配备大气植物生长检测仪、虫情检测仪等设备实现实时监测[3] - 北斗导航智能精量播种机、干播湿出等技术提升播种效率和出苗质量[7][10] - 卫星遥感+物联网旱情预警体系助力适期播种[7] 机械化与技术创新 - 分流式整地机、高性能播种机等机械推进棉花生产全过程高效作业[4] - 侧封土播种技术结合5米宽薄膜设计,实现节水、增温、多行播种[7] - 超宽膜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升地温和含水量,促进棉花生长[7] - 装有北斗导航的新型播种机同步完成铺膜、滴灌带铺设和精量播种[7] 区域布局与政策支持 - 棉花生产向34个优势主产县和73个团场集中,优化区域布局[10] - 农业农村部门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方案,推动机械化、标准化生产转型[10] - 完备的生产体系和种植效益提升棉农种植热情[10]
“塞外粮仓”春耕见闻:科技赋能 智慧田管
中国新闻网· 2025-04-24 21:00
中新网巴彦淖尔4月24日电 题:"塞外粮仓"春耕见闻:科技赋能 智慧田管 图为小麦种植现场。 王皓巍 摄 今年,杭锦后旗共推广滴灌小麦种植1.5万亩。浅埋滴灌种植技术,让每一滴水、每一粒肥都能精准地 输送到小麦根部,实现了节水、水肥高效利用、抗小麦倒伏、高产稳产等多赢效果。 走进陕坝镇帐房村5000亩小麦种植示范种植园区,圆盘开沟式播种机划过土地,留下均匀排列的细槽, 麦种精准落入设定深度。"传统播种深浅不一,麦苗生长参差不齐,产量也不稳定。"正在查看小麦长势 的村党支部书记刘三换说,"当地运用立体匀播技术,麦苗又匀又齐,个体高大,长势喜人。" 据刘三换介绍,立体匀播是集旋耕、匀播、覆土、镇压于一体的多功能机械耕种,采用该技术可实现小 麦等距等深种植,出苗后无行无垄,单株均衡占有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从而实现高产高效。 据了解,园区今年引进立体匀播技术示范70亩。"今年综合考虑土壤墒情,推广使用立体匀播技术。在 播种过程中,加装圆盘开沟式播种机,配合分层施肥技术,使麦苗根系能穿透不同肥力的土壤层,构建 起立体营养吸收体系,每亩有50斤至100斤的增产潜力。"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种植业股股长李有良 说。 在沙海镇 ...
科技赋能荔枝产业,广州从化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
南方农村报· 2025-04-24 17:32
科技赋能荔枝产 业,广州从化推 广安全生产新技 术_南方+_南方 plus 近日,在从化区 农业农村局会议 中心,一场关乎 荔枝产业高质量 发展的安全生产 用药技术培训正 式开班。广州市 农业农村局农产 品质量安全监管 处处长曾凡刚、 从化区农业农村 局副局长李斌峰 等领导出席,来 自全区的66名农 技人员、镇街干 部和荔枝种植户 代表共同参与。 此次培训是在农 业农村部全面推 进热带水果农药 残留治理工作的 政策背景下举办 的。今年以来, 从化区积极响应 上级部署,将荔 枝质量安全提升 作为乡村振兴的 重点工程。培训 旨在通过系统化 的技术指导,帮 助种植户掌握科 学用药方法,筑 牢农产品质量安 全防线,为从化 荔枝品牌建设注 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 通过对比不同施 药方案的防治效 果。他特别指 出,防治荔枝蒂 蛀虫,要在成虫 羽化高峰期选用 氯虫苯甲酰胺等 筑牢安全防线 规范用药技术 活动现场 培训特邀华南农 业大学冼继东教 授和从化荔枝产 业研究院院长韦 帮稳担任主讲。 韦帮稳通过详实 的监测数据和典 型案例,深入剖 析了农药残留对 人体健康和生态 环境的危害。他 强调,在消费升 级的新形势下, 农残问题 ...
全球农业观察丨专访佳沃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应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9 12:24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蓝莓种植面积超110万亩,产量约50万吨,是全球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2] - 云南作为核心产区贡献全国30%的蓝莓产量 [2] - 中国人均蓝莓消费量不足发达国家十分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2][9] - 行业面临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等挑战 [2][5] 佳沃集团业务与技术优势 - 在云南拥有超3万亩种植基地,自研13项专利设备 [3] - 采用基质栽培技术使亩产从300公斤飙升至1500公斤 [4] - 部署2000余个传感器构建监测网络,AI预测误差率<5% [5] - 通过数智化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从68%提升至91% [5] - 引进40余个国际专利品种,建立种质资源库 [8]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17年引入基质栽培技术开启设施种植新时代 [4] - 数智化转型实现人力调度效率提升40% [5] - 自主研发L25品种糖度达13.9,亩均收益3-6万元 [8] - 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结合物联网实现精细化管理 [11] 市场机遇与竞争策略 - 消费升级和电商渠道兴起带来发展机遇 [2][9] - 需注重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和科技手段应用 [2][9] - 云南种植基地因光热条件优越且综合成本较低 [10] - 国际技术本地化需考虑自然适应性、消费者需求和成本控制 [3][11] 国际合作与未来发展 - 与国际育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 [8] - 建议深化育种技术和种植管理经验交流 [12]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营造健康产业环境 [12]
特色农业产销两旺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央视网· 2025-04-14 17:14
在互助县一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中,记者看到,一排排羽衣甘蓝色彩艳丽,长势喜人。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 陕西延安:樱桃迎来丰收季 科技赋能产销旺 这两天,陕西延安吴起县的樱桃迎来了丰收季。一颗颗红樱桃挂满枝头,点亮了果农的希望,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互助县平均海拔2600米,年平均气温3.4摄氏度,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病虫害少,适宜种植冷凉蔬菜。去年11月, 当地首次在温室大棚中试种羽衣甘蓝,今年3月下旬以来进入采摘期。为助力增收,当地通过铺设"水肥一体化"管网,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 高产量。 为扩大市场供应,当地还大力发展育苗产业。利用育苗和温棚,互助县冷凉蔬菜种植从一年一茬做到了一年两至三茬;品种也不断增多, 今年将有西洋菜、多彩南瓜等12个新品种。 在吴起县长城镇双湾涧村的日光温室樱桃采摘园大棚,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樱桃。 央视网消息:冷凉蔬菜,又叫喜凉蔬菜,是指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青海冷凉蔬菜因品质好、口味佳,近年来备受消费市 场青睐。这两天,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一处冷凉蔬菜种植基地,羽衣甘蓝迎来盛产期。 今年,当地还通过提前升温等技术手段让樱桃提早二十 ...
农业生产向“智”向“新” “太空紫云英”化为春泥助春耕
央视网· 2025-03-25 18:04
农业科技应用 - 山东省6000万亩小麦进入起身期 农户采用无人机和喷雾机进行精准化智能化管理[2][6] - 江苏省昆山市建设8个农情综合监测站 实现土壤肥料墒情病虫害气象水质等八维数据实时监测[9][11] - 广东省河源市使用无人农机设备 实现翻耕施肥插秧全程机械化 效率较人工提升几十倍[26][27] 智能灌溉系统 - 泰安市大汶口镇推广高效滴灌喷灌节水技术 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率[4] - 山东省麦田已完成浇水301万亩 占春播面积的21%[9] - 威海荣成市引入数字化控制平台 实时监控灌溉设备作业情况[6] 航天育种成果 - 河源市种植5200亩"航紫5号"太空紫云英 鲜草产量较普通品种提升20%[16][20] - 太空紫云英根系具固氮功能 使每亩稻田化肥使用量减少20%-25%[22][24] - 采用太空紫云英种植的稻米品质显著提升 每亩增收超300元[24] 数字化管理平台 - 昆山市农情监测站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系统和小气候监测仪 农技人员可通过手机软件实时查看数据[11][13] - 东源县无人植保机日作业量达250-300亩 无人施肥机日完成400-450亩任务[27] - 2024年东源县无人农机服务覆盖3.2万亩农田 预计2025年将突破4万亩[26][29] 作物种植规模 - 山东省蔬菜春播面积1425万亩 已播种492万亩[9] - 东源县2025年计划种植2300亩航空稻和2900亩航天水稻制种[26] - 山东省麦田累计施肥2068万亩 占小麦总面积的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