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智能

搜索文档
优必选(9880.HK)首次覆盖报告:国产人形机器人龙头,硬件+软件全方位布局奠定核心优势
西部证券· 2025-06-11 21: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优必选(9880.HK),给予“买入”评级 [1][2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93/28.23/39.59亿元,同比+45.0%/+49.2%/+4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9.59/-6.55/-2.10亿元,同比+12.6%/+31.7%/+68.0% [1][20] - 公司为国内人形机器人龙头企业,人形机器人本体出货、实际场景应用落地在即,群体智能增厚公司应用落地优势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要点 - 关键假设: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业务预计保持高速增长,25 - 27年收入同比增速+20.00%,毛利率55.00%/56.50%/58.00%;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营收预计高增,25 - 27年收入同比增速+20.00%/+25.00%/+35.00%,毛利率15.00%/18.00%/23.00%;其他行业定制业务保持高增长,25 - 27年收入同比增速+20.20%/+30.00%/+30.00%,毛利率60.00%;消费级机器人及硬件设备业务有望高增速,25 - 27年收入同比增速+60.00%/+40.00%/+30.00%,毛利率15.00%/18.00%/20.00%;其他业务25 - 27年收入同比增速+5297.56%/+282.91%/+89.99%,毛利率27.71%/32.87%/36.90% [12][13][14] - 区别于市场的观点:市场担心公司人形机器人能否落地应用,报告认为产业推进明确,国内落地场景多,优必选已获订单并推出群体智能产品,产品出货有望释放 [18] - 股价上涨催化剂:人形机器人需求超预期、出货及落地应用进度超预期 [19] - 估值与目标价: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情况如核心观点所述,考虑公司龙头地位、产品订单、研发进展和市场空间等因素,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0] 优必选核心指标概览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10.56/13.05/18.93/28.23/39.59亿元,增长率4.7%/23.6%/45.0%/49.2%/4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2.17/-10.98/-9.59/-6.55/-2.10亿元,增长率 - 24.9%/9.8%/12.6%/31.7%/68.0% [6] 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产品应用场景广泛 - 人形机器人先锋,占据市场领导地位:优必选致力于智能服务机器人及解决方案的设计等,产品具备多种智能功能,涵盖消费级和企业级 [24] - 专注机器人行业多年,客户资源丰富:成立于2012年,2023年上市,服务全球50多国和地区,有900多家企业客户,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合作 [25] -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高管具备丰富从业经验:董事长周剑等高管持股,管理层人员稳定,经验丰富,涵盖多领域专业人士 [29][31] 营收增长稳健,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 公司营业额稳步提升,20 - 24年CAGR为15.24%:20 - 24年营业额从7.40亿元增长至13.05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上涨23.65%,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7.65%;产品结构上,教育机器人占比减少,消费及物流机器人占比提升 [35][37] - 产品结构变化,净利率有所回升:20 - 2023年净利率下降,2024年回升至 - 89.54%;20 - 2024年毛利率从44.68%下降至28.11% [41]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 政府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国家陆续推出支持机器人产业政策,2023年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44] - 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厂商: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内外厂商推出新产品,科技巨头发布相关计划 [45] 保持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产品技术领先 - 机器人研发高投入,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全球第一:20 - 2024年平均研发费用4.69亿元,截至2024年底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全球第一,持续投入关键技术研发 [50] - 产品种类丰富,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推进:面向工业、商用、教育、消费等场景推出不同机器人产品 [56] - Walker S1机器人进入多家工厂进行实训工作,公司已获批量订单:Walker S1在多家工厂实训,公司获居然智家、东风柳汽等人形机器人订单 [81][82] - 引入群体智能技术,推动实现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优必选引入群体智能技术,提出群脑网络架构,研发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在协同分拣、搬运、装配等场景应用 [83][87][90] - 联合组建机器人创新中心,基金助力共研共创:2023年联合组建创新中心,2025年推出天工行者并设立基金 [91] - 其他智能机器人产品:包括教育、物流、康养等领域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 [93][94][9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关键假设:同投资要点中的关键假设内容 [101][102][105] -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情况如核心观点所述,选取越疆、埃夫特、奥比中光为可比公司,考虑公司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2][113][114]
李未可科技茹忆:AI技术在前,硬件在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7 16:09
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三款AI智能眼镜及专属大模型"WAKE-AI任务式交流系统",并发布"零级智能体ZeroAgent",标志智能眼镜赛道进入群体智能时代[1] - 三款新品包括LAWK City系列(时尚长续航)、LAWK View旅拍版(高通骁龙AR1平台+索尼IMX681摄像头)[3] - 产品定价从999元起(City Air商务版)至1699元(View旅拍版)[3] 技术创新 - ZeroAgent基于自研WAKE-AI大模型,采用多智能体协同的"群体智能"模式,实现任务分发与动态决策[2] - 支持180种语言实时翻译(覆盖3000+专业术语),嘈杂环境中识别准确率达90%[2] - 核心技术突破包括大模型ASR优化、多模态数据融合及跨设备同步能力[2] - 开放WAKE-AI 2.0架构,支持开发者接入智能体广场,联合阿里云、微软云成立"智能服镜生态联盟"[9][10] 硬件设计 - 坚持"不做40克以上AI眼镜"原则,City Air商务版仅重27克,无框版23克[3] - View旅拍版重量38克,续航14小时(City系列),支持50厘米泄音衰减35分贝[3] - 提供10款镜框定制选项[3] 市场策略 - 联合米奥兰特国际会展聚焦跨境商务场景,推出AI慧展1.0[4] - 与博士眼镜战略合作,进驻全国30+线下门店(覆盖深圳、成都、重庆、南昌等多地)[4][6][7][8][9] - 目标年内销量突破10万台,聚焦商旅细分赛道[11] 行业趋势 - AI眼镜发展方向为轻量化、长时佩戴与场景深度适配[11] - 预测未来十年传统眼镜将全面智能化[11] - 人机交互从"工具"向"伙伴"演进,群体智能成为未来趋势[11]
能空翻≠能干活,我们离通用机器人还有多远?
36氪· 2025-05-22 10:28
具身智能发展现状 - 具身智能成为AI领域热点方向,人形机器人作为载体受到重点关注 [1] - 2025年可能成为具身智能"元年",行业竞争集中在多模态和具身智能领域 [3] - 英伟达提出AI发展四阶段论:感知AI→生成式AI→自主智能体AI→物理AI [3] - 具身智能发展仍处于早期爬坡阶段,离通用机器人还有较大距离 [31][32][33] 技术演进路径 - 大模型带动具身智能研究从精密控制向智能化、通用化方向迈进 [4] - 计算机视觉研究人员转向具身智能领域,因大模型提升了对物理世界的理解能力 [5] - 自动驾驶技术积累为具身智能提供重要基础,两者在感知、规划、控制模块高度相似 [15][16] - 具身智能系统需要具备世界模型和自我模型两大核心内部模型 [21][22] 商业化落地挑战 - 硬件成本和开发门槛居高不下是制约普及的关键因素 [10] - 垂直场景优先落地,工业、检修、家庭陪护是最具潜力的三大应用方向 [41][42][44] - 实验室精度与工业需求存在两个数量级差距,需持续提升系统精度 [40] - 早期商业化需配套大客户提供真实反馈和场景打磨 [39] 关键技术瓶颈 - 数据瓶颈是最大痛点,真实数据采集速度跟不上模型训练需求 [47][48] - 计算资源限制和模型架构挑战制约系统性能提升 [46] - 仿真环境难以完全还原真实世界物理特性,影响数据质量 [52] - 需突破自监督探索、生成式合成数据、少样本学习等数据解决方案 [53] 未来发展趋势 - 从性能优化转向适应性设计,强化环境适应能力 [55] - 从确定性控制转向概率性思维,应对现实世界不确定性 [55] - 从工具属性转向伙伴属性,实现更自然的交互协作 [55] - 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融合、多智能体协作将成为重要突破方向 [59][60]
山东“加码”10亿元资金 “券”力推动人工智能全链条发展
环球网资讯· 2025-05-13 12:14
政策支持 - 山东省级财政统筹整合10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人工智能发展重点集群、平台、企业和项目,政策延续至2026年年底 [1] - 创新推出"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数据集"等支持政策,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1] - 印发《推进方案》和《政策措施》,"一揽子"推出28条、45项政策措施,形成完整"政策包" [3] 应用场景 - 《推进方案》聚焦化工、铝业、医疗、数字政务等13个重点领域,明确赋能应用方向、具体目标和重点模型支撑 [3] - 支持打造元宇宙"名品"和"名景",培育人形机器人等终端产品,支持扩大智能家居消费 [5] 研发投入 - 每年布局150项以上基础研究项目,支持多模态智能、具身智能、群体智能等前沿理论研究 [4] - 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行动,加大对基础软件、智能硬件等技术攻关的引导力度 [4] - 实施人工智能芯片和软件奖补,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4] 要素供给 - 按照购买算力交易金额比例实施"算力券"奖补,强化普惠智能算力供给 [4] - 每年遴选10个高质量语料库实施"语料券"奖补 [4] - 每年遴选30个大模型产品实施"模型券"奖补,加快高效能大模型建设 [5]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在关键芯片、具身智能、垂域大模型等领域布局建设3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20家左右省技术创新中心 [5] - 集聚省级以上科技人才240余人,培育孵化5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 [5] - 强化底层技术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催生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 [5]
机器人行业周报:“外骨骼机器人”助力登顶泰山 市场反馈积极有望加速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5-13 10:43
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应用 - 泰山景区推出"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登山服务,游客支付80元可体验3小时,该设备重1.2公斤,采用碳纤维机身与仿生学关节设计,可承受200公斤瞬时拉力,内置AI系统能自动调节助力强度,节省30%至50%体力,续航达8小时 [3] - 泰山文旅集团计划在暑期前投放1000台外骨骼机器人,目前500台已投入运营且满负荷运转 [3] - 外骨骼机器人具备辅助行走、实时监测身体状况、紧急呼救、景点讲解等功能 [3]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展 - 优必选签署全球首个小批量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涉及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与商用版Walker C,将用于汽车工厂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 [3] - 优必选Walker S1已进入多家知名车厂实训,数十台设备应用"群体智能"技术完成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协同实训 [3] - Walker C将作为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导览大使,提供智能导览接待服务 [3] 机器人产业链投资机会 - 执行器和电机领域推荐兆威机电、鸣志电器、捷昌驱动、曼恩斯特 [2] - 驱控类受益标的为拓斯达,减速器受益标的为瑞迪智驱 [2] - 丝杠类推荐恒立液压、贝斯特、长盛轴承,受益标的包括丰立智能、震裕科技、北特科技 [2] - 丝杠设备类受益标的为华辰装备、日发精机、秦川机床、浙海德曼 [2] - 传感器推荐东华测试、柯力传感,受益标的为安培龙、汉威科技 [2] 科技公司机器人研发动态 - 苹果重组机器人团队,将团队转移至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John Ternus麾下,以促进软硬件协同研发 [4] - 机器人作为硬件与软件高度融合体,研发需要硬件、机械、软件、算法等多方面协同合作 [4]
统筹10亿资金,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5-13 05:07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山东省政府出台《推进方案》和《政策措施》,计划2025年省级财政投入10亿元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其中新出台增量政策涉及2亿元 [1] - 政策包含28条具体措施,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支持重点集群、平台、企业及项目,政策延续至明年年底 [4] - 创新推出"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等支持政策,强化算力、数据、模型等核心要素供给 [6] 重点赋能领域 - 产业发展方面聚焦化工、铝业、钢铁、矿山开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推动规模化应用以重塑产业优势 [2] - 生活消费领域选择家居、出行、医疗、文旅4个方向,通过AI技术提升消费体验,如文旅领域应用全息投影重现传统文化场景 [3] - 政务服务领域覆盖数字政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3个方向,提升服务精准化与效率 [3] 科技创新与要素供给 - 每年布局150项以上AI基础研究项目,支持多模态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理论研究 [5] - 每年遴选10项重大产业攻关项目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强基础软件和智能硬件技术攻关 [5] - 每年遴选30个大模型产品实施"模型券"奖补,推动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建设 [6] 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 - 目标到2027年培育20个基础级AI大模型、50个标杆应用场景、100个融合示范案例 [3] - 每年遴选10个高价值标杆场景给予奖补,支持建设行业"产业大脑"和元宇宙"名品""名景" [7] - 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奖励,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7] 资源保障与金融支持 - 统筹专项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政府债券,支持"人工智能+"重点项目 [8] - 推动组建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拓展企业市场化融资渠道 [8]
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记
人民日报· 2025-04-23 05:38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优必选Walker S1工业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吉利汽车极氪5G智慧工厂实训,并获得超过500台意向订单 [1] - 公司人形机器人从2016年春晚表演发展到2024年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夺冠,技术持续迭代 [2] - Walker S1通过自研技术使工作范围扩大30%,搬运速度提升25%,车灯检测准确率超99% [3][4] - 新一代Walker S2将具备自主充换电功能,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目前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 [12] 多机协同技术创新 - 公司开发"大小脑"系统:超级大脑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实现规划决策,智能小脑控制肢体动作 [10] - 多机协同实现毫秒级任务响应,机器人可通过云端共享学习成果,避免单独学习 [10] - 2024年3月完成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协同实训,机器人可自主避障和协同搬运 [9][10] - 群体智能技术推动制造业从"半柔性制造"向"全柔性智造"转变 [10] 行业应用落地情况 - Walker S1已在比亚迪、富士康、奥迪等企业工厂验证物流、质检、检测等多场景应用 [11] - 在比亚迪工厂效率实现翻番,计划2024年二季度规模化交付 [11] - 行业预计1-2年内实现产业级量产能力,智能制造将成为首个大规模应用领域 [12] - 工信部规划2025年突破关键技术,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产业链 [12] 公司研发实力 - 优必选将总营收近50%投入研发,截至2024年底拥有全球有效授权专利2680项 [12] - 主导参与近40项智能机器人全球标准制定,人形机器人专利数量全球领先 [12]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机器人获得马拉松比赛冠军 [2]
从“大脑”到“肢体” 广东初步建立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
中国新闻网· 2025-04-10 10:36
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概况 - 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主要布局于珠三角地区,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全产业链 [1] -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连续五年居中国第一,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 [1] - 粤港澳大湾区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优势,拥有完整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 [1] 产业链与技术优势 - 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拥有整机、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商等全产业链,产品质量可靠性高 [1] - 产业配套体系对研发创新的响应效率有明显优势 [1] - 深开鸿发布基于开源鸿蒙的多机协同机器人统一操作系统M-Robots OS1.0,可实现多种机器人协同与兼容 [1] 企业动态与产品发布 - 华为、腾讯、深开鸿、美的库卡、广汽等9家企业发布前沿成果 [1] - 深开鸿CEO王成录提出机器人产业将从"单体智能"走向"群体智能",强调共建共享开源生态的重要性 [1] - 广汽发布第三代具身人形机器人GoMate,计划2026年小批量生产,2027年大规模量产 [2] 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 - 乐聚机器人完成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 [2] - 目前人形机器人在搬运等作业场景中效率未达人类水平,但核心技术迭代速度快,未来有望实现与人一样的效率 [2]
一年 交付10台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离盈利更远了
观察者网· 2025-04-04 09:32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 [1] - 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毛利率28.7%,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1] - 净亏损11.60亿元,同比收窄8.3%,经调整EBITDA为-6.0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8.0% [1] - 营业成本7.23亿元,销售费用5.06亿元,占收入比47.9% [5] 收入结构 - 教育机器人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4.6% [3] - 物流机器人收入3.22亿元,同比下降17.5% [3] - 其他定制机器人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126.1% [3] - 消费级机器人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88.1% [3] - 境内收入占比67.2%,境外收入占比32.8%,境外收入同比增长85.5% [4] 人形机器人业务 - 2024年人形机器人收入约3500万元,交付10台 [1] - 2021-2023年Walker系列累计销售10台,单价约600万元 [7] - 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企业合作,预计2025年订单大幅提升 [6] - 推出天工行者教育机器人,售价29.9万元,低于同类产品50万+定价 [7] 研发与专利 - 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新增超500件,发明专利占比57.87% [10] - 自主研发群脑网络架构和人形智能网联中枢技术 [10] - 全职员工2191人,人均薪酬约43万元/年 [10] 高管增持 - 高管集体增持公司股票,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1][8] - 增持基于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信心和提振投资者信心 [9][10] 行业动态 - 达阀机器人因资金流动性挑战停摆,估值超200亿元 [11][12] - 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趋势明显 [7][12]
迈向群体智能 | 智源发布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与开源具身大脑
量子位· 2025-03-29 15:46
核心观点 - 智源研究院发布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与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 推动单机智能迈向群体智能 为构建具身智能开源统一生态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1] - RoboOS基于"大脑-小脑"分层架构 通过模块化设计、智能任务管理和跨本体协作 实现从单机智能到群体智能的跃迁 [9] - RoboBrain在任务规划、可操作区域感知和轨迹预测评测任务中均表现出卓越性能 [3][5][7] - RoboOS原生支持异构机器人本体的灵活接入 形成支持模块复用、即插即用的运行体系 大幅降低开发门槛与接入成本 [14] - 系统具备端云一体化协同能力与动态调度机制 为未来具身智能的规模部署与生态构建奠定通用操作系统级基础 [15] 技术架构 - RoboBrain由基座模型、A-LoRA模块和T-LoRA模块组成 采用多阶段训练策略 具备长历史帧记忆和高分辨率图像感知能力 [2] - RoboOS核心要素包括具身大脑RoboBrain、小脑技能库以及跨机器人数据中枢 形成感知-认知-决策-行动闭环 [8] - 系统基于FlagScale并行训练与推理框架 原生支持多机器人系统的端云协同能力 指令响应延迟低于10ms [16] - 提供基于内存优化的数据访问引擎 支持TB级别历史数据的内存随机访问能力 实现协作知识共享与自主学习 [16] 性能表现 - 在任务规划方面 RoboBrain在OpenEQA、ShareRobot和RoboVQA评测集上多个维度优于GPT-4V、Claude3等6个领先MLLMs [3] - 在可操作区域感知方面 RoboBrain在AGD20K测试集上的平均精度达27.1% 超过Qwen2-VL的12.5% [5][6] - 在轨迹预测方面 RoboBrain预测的操作轨迹与真实轨迹相似度高 DFD指标最低达0.176 HD T指标最低达0.109(下降42.9%) [7] 应用场景 - 在"递送苹果和水果刀"任务中 三台异构机器人通过RoboOS实现分工协作 完成复杂递送任务 [11][12] - 系统可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 支撑复杂任务的多机协作需求 [14] - 智源研究院正联合高校院所及产业链企业 建设具身智能创新平台 开展数据、模型、场景验证等研究 [17] 生态建设 - 开源具身多模态大脑模型RoboBrain及高质量异构数据集ShareRobot 推动开放协作共享的具身智能生态 [18] - 系统支持异构机器人本体的灵活接入 通过Profile模板机制快速完成机器人能力建模与适配 [14] - 兼容自研多模态VLM 作为可插拔的大脑决策引擎 实现模块复用与即插即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