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贴息
icon
搜索文档
六大行火速响应!
搜狐财经· 2025-08-13 17:12
政策落地与银行响应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予以财政贴息 [2] - 中国农业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后续将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办理流程 [2] - 邮储银行积极组织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工作 [2] - 交通银行响应政策要求,优化办理流程,简化手续,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实施贴息 [2] 银行具体措施 - 中国工商银行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 [3] - 中国银行严格执行政策,确保财政贴息红利直达消费者,激发消费潜力 [3] - 中国建设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 [3] 贴息范围与细节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3]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进行贴息 [3] - 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3]
LME期铜在平盘上下震荡,美国降息前景提振市场信心
文华财经· 2025-08-13 17:06
铜价走势 - 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价格下滑0.05%至每吨9,836.00美元 [1] - 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力9月期铜合约价格上涨0.56%至每吨79,380元 [2] - 铜价周二触及逾两周高点,受中美就24%关税继续暂停等共识提振 [1] 价格驱动因素 - 美国通胀数据支持美联储下月降息预期,美国放宽货币政策前景提振行业信心 [1][2] - 中国九部门印发方案对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为铜价提供支撑 [2] - 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增加限制了铜价涨幅 [3] 库存情况 - 8月迄今为止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仓库铜库存攀升11% [4] - 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增加近13% [4] - 库存增加因预期美国对铜实施50%关税引发预先发货潮,后因精炼铜被排除在关税外而止息 [4] 其他金属价格 - 伦敦期铝上涨0.23%至每吨2,625.50美元,期镍下跌0.08%至每吨15,320美元,期铅下跌0.52%至每吨2,005.00美元,期锡下跌0.40%至每吨33,750美元,期锌下跌0.28%至每吨2,839.50美元 [5] - 上海沪铝上涨0.63%至每吨20,790元,沪镍下滑0.24%至每吨122,340元,沪铅上涨0.06%至每吨16,930元,沪锡下跌0.22%至每吨269,820元,沪锌上涨0.24%至每吨22,600元 [5]
金融“国补”激活消费市场,监管详解个人、服务业贴息政策如何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8-13 16:48
政策概述 - 两项贴息政策于8月12日落地,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财政贴息与金融支持的协同作用激活消费市场和扩大内需 [2] - 政策从居民消费需求和服务业供给两端同时发力,成为宏观政策精准调控的重要举措 [2]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为中央财政首次针对个人消费贷款推出的贴息举措,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和5万元及以上的七大重点消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3]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占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实施期限为1年 [3] - 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为21.2万亿元 [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期限1年 [7] - 单户贴息上限为1万元,贷款额度上限为100万元,精准扶持中小微主体 [7] - 截至6月末,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为2.8万亿元 [4] 政策协同效应 - 两项政策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需求端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供给端提高企业优质服务供给能力,预期产生"1+1>2"的政策效应 [5] - 贴息政策直接降低居民消费和企业经营的融资成本,再贷款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低息再贷款,促进银行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5] 政策执行与监管 - 贷款经办机构需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差异化授信,完善合同条款,严格授信评审与贷后管理 [4] - 机构需健全信息系统,精准识别消费场景,严防资金挪用或套取贴息 [4] - 经办银行需按月汇总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发放情况,及时报送审核,并在政策到期后按要求申请贴息资金 [8] 政策后续评估 - 政策到期后,相关部门将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或调整贷款经办机构范围 [8]
贷款消费,就能享受政府补贴?
虎嗅· 2025-08-13 15:18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直接降低个人消费者贷款成本 [1][5] - 政策旨在以财政贴息方式支持居民消费 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 形成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35] 政策适用范围 - 仅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 不含信用卡业务 [7][9] - 政策到期后将根据实施效果评估是否延长期限 [11] 贴息标准 - 贴息利率为年化1% 相当于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3%左右水平的三分之一补贴 [12] - 贴息比例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14] - 贴息资金由贷款经办机构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 [27] 消费额度要求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可享受贴息 [17]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需属于重点领域方可贴息 且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7][19]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贴息可多笔叠加 单个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积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累积消费金额10万元 [24]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贴息可多笔叠加 单个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积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累积消费金额30万元 [22] 资金监管机制 - 监管机构将对资金用途进行监督 确保贴息资金真正用于消费领域 [31] - 发现挪用资金或套取贴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将追回贴息资金并追究机构责任 借款人违规行为将纳入征信记录 [33] 配套政策 - 同步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通过支持服务消费进一步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 [38]
融资余额破两万亿,市场延续慢牛格局
华泰期货· 2025-08-13 15: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通胀数据强化市场降息预期推动美股上涨,国内A股延续流动性驱动上行趋势,融资余额破两万亿吸引外资入市,沪指接近关键点位市场波动加剧、成交量放大,当前市场在未现短期巨量成交时仍有震荡上行基础,但需关注量能变化对趋势持续性的影响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分析 - 宏观上中美发布联合声明,美方继续调整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双方自8月12日起继续暂停实施24%对等关税90天,中方继续暂停4月相关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符合条件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贴息;美国7月CPI同比持平于2.7%低于预期,环比涨0.2%符合预期,7月核心CPI同比涨3.1%高于预期,市场预计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概率超90% [1] - 现货市场A股三大指数震荡上行,上证指数涨0.50%收于3665.92点,创业板指涨1.24%,通信、电子、煤炭行业领涨,国防军工、钢铁、建筑材料行业跌幅居前,沪深两市成交金额升至1.9万亿元,融资余额突破两万亿元;海外市场美国财长表示美联储应9月降息50个基点,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纳指涨1.39%报21681.90点 [1] - 期货市场期指当月合约周五交割基差趋于收敛,IH成交量增加,持仓量减少 [1] 策略 - 美国通胀数据强化降息预期推动美股上涨,国内A股延续流动性驱动上行趋势,融资余额破两万亿吸引外资入市,沪指接近关键点位市场波动加剧、成交量放大,当前市场在未现短期巨量成交时仍有震荡上行基础,但需关注量能变化对趋势持续性的影响 [2] 宏观经济图表 - 包含美元指数和A股走势、美国国债收益率和A股走势、人民币汇率和A股走势、美国国债收益率和A股风格走势等图表 [5][9][8] 现货市场跟踪图表 - 国内主要股票指数日度表现:上证综指涨0.50%收于3665.92点,深证成指涨0.53%,创业板指涨1.24%,沪深300指数涨0.52%,上证50指数涨0.03%,中证500指数涨0.41%,中证1000指数涨0.28% [12] - 有沪深两市成交金额、融资余额相关图表 [5][13] 股指期货跟踪图表 - 股指期货持仓量和成交量:IF成交量103585减少1165,持仓量256148减少8595;IH成交量57355增加8277,持仓量94866减少1720;IC成交量79041减少14462,持仓量213885减少9999;IM成交量174410减少38939,持仓量339249减少20490 [14] - 有IH、IF、IC、IM合约持仓量、最新持仓占比、外资净持仓数量相关图表 [5][15][23] - 股指期货基差:IF、IH、IC、IM各合约基差有不同变化 [38] - 有IF、IH、IC、IM基差相关图表 [5][40][41] - 股指期货跨期价差:次月 - 当月、下季 - 当月、隔季 - 当月、下季 - 次月、隔季 - 次月、隔季 - 下季各价差有不同变化 [43][44][45] - 有IH、IF、IC、IM跨期价差相关图表 [5][46]
两项贴息政策发布 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58
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记者 宓迪)8月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 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发布,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这两项贴息政策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又一次创新探索。"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13日的发布会 上表示。记者关注到,目前包括六大国有银行在内,多家金融机构已发布公告积极响应。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利率为年化1% 政策实施期限1年 对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主要内容,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介绍,贴息的支持对象为居民 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 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 领域消费,基本可覆盖普通居民各类日常生活性消费以及相对支出规模较大的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 5万元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在贴息利率方面,此次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利率为年化1%,大体相当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 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贴息计算基数为借款人在政策执行期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支付的符合条件的消费 汇总金额。 在政策期限方面 ...
国泰海通:贴息政策协同发力 提振零售信贷修复斜率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14:45
核心观点 - 财政贴息政策通过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提振零售和小微信贷需求 缓释信用风险 中期推动经济正向循环 [1] - 国有行和股份行直接受益于政策 零售产品竞争力增强 城农商行虽不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但已有地方性支持且地方可制定辖内政策 [1] - 经营贷贴息对银行息差无影响 消费贷贴息银行需短期垫资 政策实施前4个月息差或有微扰 [1] - 板块中期资金增加配置趋势不变 但短期预计以震荡为主 [1] 政策内容与范围 -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政策针对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21家全国性银行向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 年贴息比例1%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 贴息补助上限1万元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2] - 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针对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国有行 股份行及5家消金公司发放的可识别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 年贴息率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50% [3] - 个人消费贷贴息单人单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单笔5万元及以上需用于指定重点领域且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3] 财政分担与实施流程 -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银行先正常收息 2026年经办行申请财政拨款后向经营主体返还贴息资金 [2] - 个人消费贷贴息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90%和10%分担 银行收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 再按季申领资金拨付 [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2025年财政支持消费安排包括组织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新增个人消费贷和部分民生服务领域经营贷贴息政策 [1] - 个人消费贷贴息旨在通过减轻当期支出压力激发消费动力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优质服务供给增加 [1]
个人消费贷贴息新政城农商行集体缺席,行业格局或生变?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3 14:23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自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实施,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提供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的财政补贴,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1]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况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或调整贷款经办机构范围 [2] 经办机构名单 - 首批财政贴息银行名单仅纳入六大国有银行和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集体缺席 [1][4] - 尽管宁波银行(3575亿元)、江苏银行(3229亿元)、北京银行(2068亿元)等城商行2024年末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仍未进入名单 [1][3] 市场格局影响 - 邮储银行以613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位居全国第一,建设银行(5449亿元)、农业银行(4914亿元)、平安银行(4746亿元)紧随其后 [3][4] - 财政贴息导致客户流向名单内银行,优质客群可能向大型银行集中,市场集中度预计加速向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倾斜 [6] - 以年化利率4%计算,1个百分点的贴息相当于客户成本下降25%,对利率敏感型优质借款人吸引力极大 [6] 地方银行应对策略 - 地方中小银行可通过与名单内银行开展联合贷款合作间接触达政策红利 [8] - 本地银行可在财政贴息未覆盖的细分市场、产业链金融领域发挥优势,并依托审批速度、额度灵活性和本地化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8] - 政策鼓励地方财政对其他金融机构给予贴息支持,但在当前地方财政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除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外,大部分地方性银行很难获得这类补贴 [7] 风控要求与挑战 - 政策要求贷款资金须实际用于消费,不得流入房地产、股市、理财等领域,银行需通过交易流水核查、商户回单留存等方式确保资金用途合规 [9] - 预计将建立跨行信息共享机制,防止客户在多家银行重复享受贴息 [9] - 一旦贷款出现违约且本息无法足额收回,银行可能需要按比例退还已领取的贴息,这可能导致银行对高风险客户的投放意愿下降,抬高审批门槛 [10] - 部分入选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较高,如工商银行(2.39%)、浦发银行(2.28%) [10][11]
消费贷贴息新政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8-13 13:33
2025.08. 13 本文字数:2664,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8月12日公布的《方案》明确了这项创新政策的细节。《方案》提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 日期间,居民使用指定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实际用于消费且可追溯交易信息的部 分可享贴息。支持范围涵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 等七大重点领域消费,其中大额消费按5万元上限贴息,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调整。 贴息标准与资金来源同步明确: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最高不超过合 同利率的50%,由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承担10%。为防范过度负债,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 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消费30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消费10万 元)。 经办机构阵容也浮出水面,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机构,合计23 家。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这些机构消费贷款规模大、管理规范,利于政策短期内快速落地见效。 作者 | 第一财经 杜川 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细则明确。 8月12日,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 ...
如何理解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8-13 13:25
核心观点 - 年内降息概率进一步下降 财政贴息政策相当于定向降息 央行总量工具必要性降低 结构性政策抑制全面降息空间 通胀预期升温使央行更加谨慎 [1][7][8] - 反内卷政策强化通胀预期 供给收缩推动价格上涨 需求端政策为涨价提供支撑 权益市场走强压制债市情绪 [12][18] - 债市做多窗口后移 贴息政策压缩货币政策宽松空间 降息或推迟至2026年一季度 曲线陡峭化概率提升 [2][21]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范围包括5万元以下消费及重点领域消费 每名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消费金额30万元 [3][4] -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50% 中央财政承担90% 省级财政承担10% [4]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 12家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 政策执行期至2026年8月31日 [4] 政策影响分析 - 财政贴息相当于定向降息1个百分点 国有大行消费贷利率最低可达1.75% 相当于LPR下调100bp [7] - 政策强化消费用途监督 防止资金空转 与全面降息形成对比 为货币政策留出空间 [7] - 通胀预期升温使央行谨慎 需观察财政刺激对核心CPI拉动效果 降息或推迟至2026年 [8] 反内卷与通胀预期 - 玻璃 光伏 煤炭等行业隐性减产推高价格 焦煤期货连续涨停 南华工业品指数6-7月上涨11% [12] - 需求端政策如育儿补贴和消费贴息强化通胀预期 权益市场走强 上证指数站上3650点 [18] - 利率互换曲线结束倒挂 FR007 IRS 5Y-1Y利差走扩至5.25bp 显示再通胀押注 [18] 债市影响 - 贴息政策压缩总量宽松空间 降息窗口后移至2026年一季度 年内或有防御式降息 [21] - 10年国债收益率突破1.73% 上方无阻力位 权益市场压制债市 曲线陡峭化概率提升 [21] - 超长债受权益压制更明显 短端在资金宽松下相对稳定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