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尔茨海默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 | 绿谷深陷经营困境,停产阿尔茨海默病药物
第一财经· 2025-06-08 16:51
公司经营状况 - 绿谷医药科技已停产核心产品甘露特钠胶囊并关闭相关办公区和生产区 [2] - 公司近期面临严重经营压力,现金流极度紧张 [4][5] - 2025年5月30日公司发布内部通知宣布甘露特钠胶囊产品线停工停产 [2] 产品动态 - 甘露特钠胶囊是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2019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上市 [2] - 药品注册证到期,目前正在等待药监局审批结果 [2] - 制药企业通常在许可批件到期前六个月提交延续申请,许可证过期导致停工停产的情况较为罕见 [3] 研发与临床试验 - 2019年年底公司提交了甘露特钠无致癌性结果报告 [2] - 2020年4月美国FDA批准了甘露特钠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计划招募2046人 [2] - 2022年5月公司宣布停止国际三期临床试验,原因为疫情和资金等因素 [2] - 公司曾在国内开展上市后临床研究,覆盖3300名患者,终期结果计划2025年下半年公布 [4] 行业背景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病程漫长 [4] - 全球制药企业如罗氏、武田、默沙东、辉瑞等投入成百上千亿美元研发,但多数失败 [4] - 近二十年来全球获批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寥寥无几,且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 [4]
STTT:AAV基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世界· 2025-06-08 11:18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现状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逐渐衰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老龄化加剧使其治疗需求迫切 [2] - 目前FDA批准的抗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仅对早期AD患者显示疗效,但对疾病进展影响有限,表明单一靶向Aβ策略不足 [2] 基因疗法新突破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发现,通过AAV9载体向神经元靶向递送Caveolin-1(SynCav1),可显著改善已出现症状的AD小鼠模型的认知功能和病理转录组变化 [4][5] - 在PSAPP和APPKI两种AD小鼠模型中,症状期给予海马体SynCav1能持续保持海马依赖性记忆能力,并使转录谱接近野生型小鼠 [7][8] SynCav1的作用机制 - SynCav1通过上调p-CaMKII和p-CREB表达增强神经元突触活性,体外实验证实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10] - 活动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ADNP)被确定为SynCav1的关键介导因子,其通过保留膜脂筏中的PAC1R受体调控神经保护通路 [11] 行业应用前景 - 该研究首次证明基因疗法SynCav1对症状期AD模型有效,为开发新型AD治疗策略提供了独特候选方案 [12] - 转录组分析显示SynCav1能下调神经退行性通路,同时上调突触和认知相关通路,具有多靶点协同效应 [8]
颜宁发文祝贺!美国两院院士、睡眠领域顶尖学者丹扬教授回国,全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
生物世界· 2025-06-02 10:42
丹扬教授学术背景与成就 -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博士,洛克菲勒大学及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至今[4] - 201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4] - 在Cell、Nature、Science等顶尖期刊发表16篇论文,近两年代表性研究聚焦睡眠神经机制[5] 睡眠与意识研究突破 - **前额叶皮层点火抑制机制**:发现非快眼动睡眠(NREM)期间前额叶皮层点火受胆碱能调节减少和皮层快速抑制影响,导致意识觉知减弱[6][7][10] - **小胶质细胞调控睡眠**:揭示小胶质细胞通过钙信号降低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促进睡眠,其功能紊乱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11][12][13] - **蓝斑神经元驱动睡眠压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激活后因功能性疲劳导致NE释放下降,迅速增加睡眠倾向[15][16][17] 跨学科研究视角与职业发展 - 本科物理背景赋予其独特神经生物学研究视角,强调学科交叉对创新的重要性[21][25] - 多次转换研究方向(物理→神经生物学→睡眠科学),主张抓住机会跨领域突破[26] - 长期目标为开发人类大脑靶向操控工具,推动动物模型成果向临床转化[30] 睡眠科学未解难题 - **控制机制**:需解决功能异质神经元空间交织的技术挑战,如通过遗传标记分离特定神经元群[29] - **核心作用**:睡眠是否通过单一过程或多过程实现修复、记忆巩固等功能尚不明确[29]
最新研究显示,睡得太多,当心变傻
生物世界· 2025-05-29 12:14
睡眠与认知健康研究 - 睡眠时长紊乱(过多或过少)与认知能力受损相关,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及执行功能等[2] - 全球脑健康理事会建议成年人每晚保持7-8小时睡眠以维持大脑健康[2] - 约90%的抑郁症患者报告存在睡眠问题,抑郁与睡眠障碍的关联已被充分证实[2] 德克萨斯大学最新研究 - 每晚睡眠≥9小时与整体认知能力下降显著相关,尤其在记忆、视觉空间技能和执行功能领域[3][5] - 研究基于1853名无痴呆/中风症状的参与者(平均年龄49.8岁,42.7%男性)数据,来自弗雷明汉心脏研究队列[4] - 睡眠过长的负面影响在有抑郁症状人群中最为显著(无论是否服用抗抑郁药),无抑郁症状但用药者未现显著关联[5][6] 研究核心结论 - 睡眠时间过长是认知能力下降的可改变风险因素,尤其对抑郁症状人群具有更强预测性[7] - 睡眠≥9小时者更易报告抑郁症状,表明睡眠与抑郁可能存在双向影响机制[7] - 研究采用横断面分析,提示需进一步探索睡眠时长与认知衰退的因果关系[3][7]
医药行业深度研究:行业基本企稳,有望持续复苏
太平洋· 2025-05-27 15: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化学制药无评级 [4] - 中药生产无评级 [4] - 生物医药Ⅱ中性 [4] - 其他医药医疗中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CXO板块短期承压,2025Q1业绩企稳回升,行业基本企稳有望持续复苏 [5][14]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流动性逐步宽裕,海外投融资回暖、A+H股创新药企市值提升,有望带动本土投融资好转,海外需求改善带动CXO需求和业绩改善 [7][64] - 建议关注美联储利率政策、投融资、海外需求、中美关系及地缘政治、相关政策出台等行业层面因素,以及临床CRO、科研上游、AI/减肥药等主题的公司 [7][6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2025Q1回顾:行业基本企稳,有望持续回暖 - **2024年有所承压,2025Q1企稳回升**:2024年CXO板块营收897.20亿元,同比降3.86%,归母净利137.56亿元,同比降23.05%;2025Q1营收223.46亿,同比增12.48%,归母净利50.69亿元,同比增74.67%,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基本触底,2025Q1逐步企稳回升,2025Q1管理、销售、研发费用率下降,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 [5][14][21] - **人效同比下滑,固定资产周转下降**:2024年人均创收74.60万元,同比降3.97%,人均创利11.44万元,同比降23.14%,2024年固定资产周转率1.91次,同比降13.24% [6][31][36] - **行业需求企稳,订单略有回升**: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合同负债和预收账款分别为68.91、72.62亿元,同比增长3.10%、9.54%,行业需求基本企稳,订单略有回升 [6][37] - **产能建设放缓,人员基本持平**:2024年固定资产470.02亿元,同比增10.81%,在建工程144.20亿元,同比降6.01%,2024年员工总数120261人,同比增0.12% [41][47] - **降息周期开启,投融资有望回暖**:2025年3月议息会FOMC声明鸽派,预测2025 - 2027年降息,虽受因素影响但基调不变,2024年全球医疗健康领域融资额582亿美元,同比增1%,国内投融资仍处底部,未来有望回暖 [7][49][52] - **指数小幅修复,PE处于合理区间**:截至2025年5月9日,CXO指数收于2020.66,年初至今涨2.39%,跑赢大盘,当前PE为24.23,中位数23.47倍,历史分位55.07%,估值合理 [60] 投资建议 - **行业**:中长期看好CXO板块,海内外需求有望接续复苏,关注美联储利率政策、投融资、海外需求、中美关系及地缘政治、相关政策出台等因素 [7][64] - **公司**:建议关注国内创新药支持政策受益的国内临床CRO、海外业务向好的生命科学上游企业、减肥药等概念公司 [8][67] 公司推荐 - **泓博医药**:小分子药物设计专家,前端海外业务有望复苏,后端替格瑞洛业务放量,AI平台助力研发,2025Q1收入增长29.61%,利润增长226.47%,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增长35.79%/33.79%/31.34%,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68][69] - **皓元医药**:前后端一体化布局,海外收入占比提升,项目储备丰富,2025Q1收入增长20.05%,利润增长272.28%,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增长22.38%/23.06%/23.56%,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71][73] - **阳光诺和**:深耕仿制药CRO,创新转型布局,政策利好,2025Q1收入降8.49%,利润降59.34%,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增长20.46%/21.09%/21.45%,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76][77][78] - **诺思格**:聚焦临床CRO,市场规模扩容,国际化空间大,2025Q1收入降2.53%,利润增13.12%,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增长4.42%/9.53%/13.47%,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81][82][83] - **普蕊斯**:SMO行业龙头,市场空间扩容,份额有望集中,2024年底在手订单增长,2025Q1询单量和新签订单回暖,2024年收入低于预期,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增长3.47%/7.58%/8.55%,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84][85][86]
阿尔茨海默症干预“窗口”提前15-20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5-27 07:13
研究成果已被多家医院联合验证 "我从医四十多年,多数患者来到神经内科时,大多已经进入了痴呆阶段,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期",这 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郭毅的心头。多年前他就认为,脑电在认知障碍 四个阶段的各频段功率分布(脑库图片)。 深圳科研团队利用脑电技术破解阿尔茨海默症"隐匿信号",在患者出现症状前15-20年精准捕捉大脑异 常。这项5月19日发表于认知领域顶刊《Alzheimer's & Dementia》的重磅研究,基于自主研发的脑电筛 查模型,突破传统影像学与量表局限,以无创、低成本方式实现超早期诊断,助力千万潜在患者抢占干 预"黄金窗口"。 脑电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筛查中呈现优势 阿尔茨海默症,令无数家庭谈之色变,该病起病隐匿,持续进展且不可逆。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的15至 20年之间,大脑病变已悄然发生,诊断及干预窗口前移,是减少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今年5月19日,发表于认知领域顶刊《Alzheimer's&Dementia: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3.0)的最新研究,探讨了阿尔茨海默症全病程 ...
甘露特钠胶囊多地断供,网购涨价,绿谷:全力处理供货问题
新京报· 2025-05-23 19:30
甘露特钠胶囊断供与涨价问题 - 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近期出现多地断供和网购渠道价格快速上涨现象,绿谷医药科技5月19日公告承认购药难和个别渠道涨价问题,但该公告于5月23日被删除 [1] - 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黑龙江等多地患者反映医院和药房断货,思派大药房各门店基本处于缺货状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房也表示厂家断货 [2] - 线上渠道价格从原价300多元涨至最高699元,淘宝仅2家店铺有售(534.5元/580元),京东8家药房售价425-580元,美团最高699元,1药网仅1家药店有货(460元) [3][5] 绿谷医药科技的应对措施 - 公司表示正积极了解各地供货情况,已开通购药诉求登记渠道,目前已有超6000名患者登记 [5] - 针对个别自费渠道急速涨价问题,公司称正与有关部门沟通处理供货和杜绝涨价问题 [5] - 公司强调正在竭尽全力处理供货问题以满足患者需求 [5] 甘露特钠的研发与市场表现 - 该药于2019年11月附条件批准上市,成为2003年以来全球首个获批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采用脑肠轴机制,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累计惠及超50万人次 [6] - 上市后IV期临床中期数据显示,单药治疗1年后患者认知功能(ADAS-cog改善0.83分,MMSE改善0.7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S-ADL改善2.0分)均有提升 [7] - 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原计划2025年完成,但2022年5月因融资未到位和疫情影响提前终止,目前尚未重启 [8]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现状 - AD药物研发成功率极低,全球累计投入超6000亿美元,临床失败药物超300种,失败率99.6% [9] - 1993-2003年仅获批5款AD药物(均已退市或仅改善症状),2003年以来全球仅少数新药获批 [9] - 近年重要获批药物包括:2019年甘露特钠(中国)、2021年Aducanumab(美国,存在争议)、2023年仑卡奈单抗(美国完全批准,2024年中国获批) [9][10]
九期一断供调查:阿尔茨海默病用药困局背后的供应链危机
华夏时报· 2025-05-23 11:58
药品供应短缺 - 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近期出现"一药难求"现象,线上线下渠道均面临供应紧张问题 [2][4] - 主要DTP合作药房(国药控股大药房、思派大药房)均反馈缺货,且原因不明 [4][5] - 线上平台价格累计上涨约40%,部分药房标价高达5000元/盒,主流平台售价区间为428-534.5元/盒 [5] 公司应对措施 - 生产商绿谷医药科技公告称正与有关部门沟通解决供货问题,强调用药中断对病情的重大影响 [2] - 该药2019年上市时定价895元/盒,2021年通过医保谈判降价至296元/盒,患者年用药成本从4.2万元降至1.42万元 [6][7] 行业现状与药物特性 -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5500万,中国患者达1000万居首,预计2050年将超4000万 [8] - 现有治疗药物分三类:短期症状改善型、理论延缓恶化型、症状改善与延缓恶化兼具型,甘露特钠属于第三类 [8] - 该药为17年来中国首个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采用"有条件批准"机制上市,后续补充完成致癌毒性实验数据 [9] 市场竞争格局 - 传统治疗方案(多奈哌齐+美金刚组合)月成本约1800元,显著低于甘露特钠原价 [6] -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失败率高,1998-2017年间146个临床研发项目仅6款获FDA批准 [9]
Nature Aging:宋伟宏/张韵团队揭示GLP-1类减肥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5-23 11:16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患有 2 型糖尿病的人,患 阿尔茨海默病 (AD) 的风险增加。以 司美格鲁肽 、 替尔泊肽 为代表的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 (GLP-1RA) 已被用于糖 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减肥,并显示出潜在的神经保护特性,例如,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 可显著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患 阿尔茨海默病 的风险 。但 其背后的潜在作用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 2025 年 5 月 20 日,温州医科大学老年研究院院长、瓯江实验室主任 宋伟宏 院士联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张韵 研究员团队 ( 陈华秋 、 冯艺佳 为共 同第一作者 ) , 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Aging 上 发表了题为: Activation of AMPK by GLP-1R agonists mitigates Alzheimer-related phenotypes in transgenic mice 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证明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GLP-1RA) 可通过激活 AMPK 信号通路来缓解阿尔茨海默病 (AD) 相关表型。 该研究 ...
如何守护易走失老人?这款能定位的钥匙安全感拉满
央视新闻· 2025-05-21 16:49
从2023年10月开始,《法治在线》栏目就已经在湖北武汉、河南郑州等城市,发放了一款"回家的钥匙"智能钥匙扣。截至目前,它一直在发挥作用,帮助多 名走失老人安全回到了家中。 前不久,武汉的吴女士求助民警,说她的老伴儿卢先生走丢了。所幸,老人出门时带着智能钥匙扣,这就让民警可以顺着钥匙扣定位的方向寻找老人。 失去方向感 三小时走出七八公里路程 今年2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卢先生一个人出门买菜。但是,过了一个小时还没回来。当天下午2点多,吴女士向民警求助,说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 儿走丢了。 吴女士打开回家的钥匙小程序查找老伴儿的位置,发现他不在超市,也没有回家,而是向离家越来越远的方向移动。 卢先生出门时带了手机,吴女士就想通过电话指引他回家,没想到卢先生还是迷失了方向。就在吴女士着急的时候,她突然听到电话里有别人说话的声音。 吴女士:我就大声说,你把手机给那个人,他听到后把手机给了附近的人。我对接电话的人说,把这个爹爹留下,不要让他乱跑了。 确保了卢先生不再继续走动后,吴女士立刻向民警求助。由于卢先生随身带着"回家的钥匙"智能定位钥匙扣,可以随时查看实时位置,民警一边安慰吴女士 不要着急,一边计划按照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