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权激
icon
搜索文档
跃岭股份:拟以1500万元-3000万元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快讯· 2025-05-21 17:49
回购计划 -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用于股权激励 [1] - 回购金额不低于1500万元且不超过3000万元 [1] - 回购价格不超过16元/股未超过董事会决议前三十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150% [1] 回购规模 - 按回购资金总额1500万元-3000万元和价格上限16元/股测算预计回购股份约为93.75万股至187.5万股 [1] - 回购股份占公司目前总股本比例约为0.37%至0.73% [1] 实施期限 - 回购股份实施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1]
斯迪克(300806) - 斯迪克调研活动信息
2025-05-21 16:32
业务板块收入情况 - 2024年光学显示、新能源和PET薄膜业务板块大幅增长 [2] - 2023 - 2024年各业务板块收入及增长比例:光学显示25755万元增至55159万元,增长114%;新能源29290万元增至47108万元,增长61%;微电子9081万元增至11222万元,增长24%;民用胶带40613万元增至47030万元,增长16%;PET薄膜5460万元增至14080万元,增长158%;其他功能胶粘产品86653万元增至94457万元,增长9%;合计196852万元增至269055万元,增长37% [2] 销售收入预期 - 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础的股权激励目标:2025年增长40%,对应金额37.67亿元;2026年增长75%,对应金额47.09亿元;2027年增长120%,对应金额59.20亿元 [2] 收入增长动因 - 大规模扩产建设基本完成,销售收入进入爬坡期,硬件基础为增长提供条件 [3] - 新产品和新客户开发持续推进,具备为头部企业开发和交付产品的实力和经验 [3] - 新国际形势下,“卡脖子”材料进口替代是大势所趋,公司做好准备 [3] 重点业务板块 - 光学显示板块研发投入大、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大,美国和日本供应商占主导 [4] - 公司在折叠屏和VR眼镜领域积累经验,销售收入快速增长,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4] 增收不增利情况 - 2024年销售收入增长约37%,但折旧、人工、研发费、财务费用大幅上升 [2][5] - 主要费用项目变动情况:折旧摊销25000万元增至37218万元,增长49%;人工成本30689万元增至37516万元,增长22%;研发费用(不含人工和折旧)8932万元增至12610万元,增长41%;财务费用7240万元增至10643万元,增长47%;小计71861万元增至97988万元,增长36% [6] - 费用上升原因:重大建设项目完工计提折旧;研发、人力等投入增加;项目转运营期,借款费用费用化 [6] - 2025年折旧费预计4.4亿,后续不会大幅增加;随着销售收入增加,流动资金需求和财务费用预计上升;固定成本将被摊薄,规模效益将体现 [6][7]
九阳股份被质疑5高管以1元价抽血股权激励 公司未回应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13:2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05 4亿元降至96 13亿元 净利润从7 01亿元降至3 91亿元 连续3年业绩考核目标未达成 [1] - 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以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率为考核指标 但因业绩下滑未能实施 [1] 员工持股计划争议 - 2022年9月公司回购1200万股股份 成交金额20408 06万元 平均回购价约17元/股 [1] - 最新修订的员工持股计划受让价格仅1元/股 较回购价折价94% [1] - 5名高管合计认购39%份额 其中董事长 副董事长 总经理各占10% 财务负责人占6% 董事会秘书占3% [2][3] - 核心管理人员(不超过45人)分配剩余61%份额 [3] 公司回应情况 - 记者致电公司询问详情 工作人员未直接回应 表示将安排专人回复 但截至发稿未获答复 [3]
斯迪克接待9家机构调研,包括长信基金、海富通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
金融界· 2025-05-21 10:15
公司调研概况 - 公司于2025年5月20日接待长信基金、海富通基金等9家机构调研,参与接待人员为董事、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吴江,地点为上海 [1]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37%,光学显示、新能源和PET薄膜三个业务板块增长显著 [1] - 未来三年股权激励计划设定销售收入考核目标:2025年比2024年增长40%至37.67亿元,2026年增长75%至47.09亿元,2027年增长120%至59.20亿元 [1][3][4] 业务板块表现 - 2024年各业务板块收入及同比增长: - 光学显示:55,159万元(+114%) - 新能源:47,108万元(+61%) - PET薄膜:14,080万元(+158%) - 微电子:11,222万元(+24%) - 民用胶带:47,030万元(+16%) - 其他功能胶粘产品:94,457万元(+9%) - 合计:269,055万元(+37%) [2] - 光学显示板块研发投入最大、附加值最高,在折叠屏和VR眼镜领域积累经验,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5]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大规模扩产建设完成,非流动资产从2019年的10亿元增至2024年的51亿元,为销售增长提供硬件基础 [4] - 新产品和新客户开发持续推进,已具备为头部终端、显示器、锂电及MLCC制造商开发及交付产品的能力 [4] - "卡脖子"材料进口替代趋势带来机遇 [4] 财务费用分析 - 2024年增收不增利,主要费用变动: - 折旧摊销:37,218万元(+49%) - 人工成本:37,516万元(+22%) - 研发费用(不含人工和折旧):12,610万元(+41%) - 财务费用:10,643万元(+47%) - 合计:97,988万元(+36%) [6] - 费用上升原因:重大项目完工折旧增加、多领域投入导致人力及研发费用上升、借款费用处理方式改变 [6] - 预计2025年折旧费为4.4亿元,财务费用随销售规模扩大可能上升,但固定成本将被摊薄,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6][7]
永杉锂业“伪市值管理”疑云:锂盐业务持续承压 高管却集体涨薪 新股权激励被质疑“放水”
新浪证券· 2025-05-21 09:46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作者:澐 专题:A股上市公司"伪市值管理"疑云 ①:鸿合科技、至纯科技"伪市值管理"疑云:股权激励期间股东持续减持 业绩不达标高管薪资仍大涨 ②:九阳股份"伪市值管理"疑云:5名高管以1元"骨折价"分走员工持股计划四成份额 2024年11月6日,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董事会建立长效激励机 制,充分运用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工具,合理拟定授予价格、激励对象范围、股票数量和业绩考 核条件,强化管理层、员工与上市公司长期利益的一致性,激发管理层、员工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 但在A股,有些公司却把股权激励玩成了损公肥私的利益输送。早在2021年9月,证监会答记者问时, 就明确表示"以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之实,借'伪市值管理'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严重破坏 资本市场公平秩序,严重干扰资本市场功能发挥,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上市公司质量提 高,是证监会长期以来严厉打击的重点。"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进一步将其写入《关于加强上市公司 监管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 ...
科大国创: 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0 21:13
董事会换届及高管任命 - 选举董永东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三年 [1] - 设立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并选举各委员会成员 [1] - 聘任董永东为总经理,李飞、孔皖生、曾勇光为副总经理,汪全贵为财务总监,杨涛为董事会秘书,任期三年 [2] - 聘任赵淑君为证券事务代表,任期三年 [2][3] 注册资本及公司章程变更 - 因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条件成就,公司总股本由291,167,418股增加至291,791,018股 [3][4] - 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91,167,418元增加至291,791,018元 [4] - 修订《公司章程》第六条和第二十一条,更新注册资本及已发行股份数 [4]
海通发展: 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福建海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相关事项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20 20:28
股权激励计划概述 - 公司推出2025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包含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激励工具,有效期最长66个月 [1][7] - 激励对象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共106人,首次授予股票期权446.5万份,限制性股票913万股 [10][11] - 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激励计划获授股票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全部激励计划涉及股票总数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10% [10][11] 激励计划具体安排 -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和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均为4.11元/股,分四期行权/解除限售,每期比例25% [7][8][9] - 股票期权等待期分别为授权后12/24/36/48个月,限制性股票限售期分别为授予登记完成后12/24/36/48个月 [8][9] - 未满足行权/解除限售条件的股票期权将被注销,限制性股票将由公司回购注销 [8][9] 业绩考核要求 - 考核年度为2025-2028年,以2024年为基数,营业收入增长率目标分别为15%/30%/50%/70%,或净利润增长率目标分别为5%/10%/15%/20% [12][13] - 公司层面业绩达标后,个人绩效考核合格方可100%行权/解除限售,不合格则不能行权/解除限售且不可递延 [13][14] - 未达标年度的股票期权不得行权将被注销,限制性股票不得解除限售将由公司回购 [13] 实施进展 - 激励计划已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审议及股东大会批准,完成首次授予部分激励对象公示 [4][5][6] -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由110人调整为108人,限制性股票数量由918万股调整为913万股 [12] - 独立财务顾问认为本次授予事项符合相关规定,授予条件已经成就 [6][14]
欧菲光: 关于公司2024年第一期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成就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0 19:46
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情况 - 公司向202名激励对象授予3645.43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4.45元/股,上市日为2024年6月 [1] - 向1083名激励对象实际授予股票期权,具体数量未披露 [1] - 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调整激励对象名单及授予数量的议案 [1] 激励计划审批与公示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2024年第一期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及相关议案 [2] - 激励对象名单在公司内部公示至2024年3月14日,未收到异议 [2] - 2024年5月10日披露监事会核查意见 [2] 第一个行权期条件成就 - 董事会审议通过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成就议案,参与表决董事7人全票同意 [3] - 第一个行权期可行权股票期权数量为2951.68万份,占公司总股本0.89%,行权价格7.12元/股 [4] - 938名激励对象符合行权条件 [4] 股票期权注销情况 - 因离职注销86名激励对象380.10万份股票期权 [5] - 因绩效考核未达标注销59名激励对象394.56万份股票期权 [5] - 合计注销774.66万份股票期权 [5] 行权条件说明 - 公司2024年净利润为18440.28万元,满足行权条件 [9] - 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分为C以上和D两档,D档不得行权 [10] - 937名激励对象考核结果为C以上,1名退休激励对象按特殊规定处理 [10] 激励计划调整 - 14名激励对象放弃限制性股票15万股,38名放弃股票期权39.5万份 [13] - 激励对象人数由1212人调整为1174人,限制性股票由4000万股调整为3985万股,股票期权由9100万份调整为9060.5万份 [13] - 实际登记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202名,数量调整为3645.43万股 [14] 行权安排与影响 - 本次行权采用自主行权方式,行权期限为2025年5月16日至2026年5月15日 [16] - 行权所募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7] - 行权后公司总股本将由3,328,207,790股增至3,357,724,590股,对每股收益影响较小 [17] 监管机构意见 - 监事会认为行权条件已成就,同意激励对象自主行权 [19] - 律师认为行权和注销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0] - 独立财务顾问认为行权条件成就事项符合法规要求 [20]
徐工机械: 监事会关于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临时)相关事项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5-20 19:12
(以下简称"《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上 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关于 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关于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临时) 相关事项的核查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三)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的激 励对象具备《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 规定的任职资格,符合《管理办法》等文件及《激励计划》规 定的激励对象条件,符合《激励计划》规定的激励对象范围, 其作为本次可解除限售的激励对象主体资格合法、有效。 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 作指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 关规定,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监事会对公司《2023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下 简称"《激励计划》"、"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 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相关事项进行了核查,并发表核查意见 如下: (一)公司符合《管 ...
陈睿年薪是马化腾的5倍多!B站这是大赚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5-20 14:22
核心观点 - B站董事长陈睿2024年薪酬达2.54亿元,引发公众质疑,主要因公司长期亏损背景下高管薪酬过高[1][2] - 薪酬结构中99.1%为股权激励,基本薪酬仅占0.83%[3][5] - 公司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游戏收入增长40%至56.1亿元,广告业务增长超40%[7][9] - 行业对比显示腾讯马化腾薪酬4507万元,但通过持股获得更高收益,B站薪酬模式引发争议[2][7] 薪酬结构分析 - 陈睿薪酬构成:基本薪酬211.5万元(0.83%)、计划提存开支16.1万元(0.06%)、股权激励2.52亿元(99.1%)[5] - 股权激励本质为远期收益绑定,需公司市值增长才能兑现[3] - 薪酬同比增加3.31%,变动额814.8万元[2] 行业薪酬对比 - 游戏行业董事长薪酬差异显著:腾讯马化腾4507万元(+5.01%)、中手游274.5万元(-17.99%)、三七互娱1380.09万元(+61.82%)[2] - 薪酬变动幅度最大为第七大道(+142.09%),降幅最大为昆仑万维(-59.13%)[2] - 行业普遍采用股权激励模式,但B站激励规模显著高于同业[14] 公司经营表现 - B站结束连续9年亏损,2024年实现盈利[7] - 核心驱动力:游戏业务收入56.1亿元(+40%),广告业务增长超40%[7][9] - 历史累计亏损超200亿元,扭亏成果引发对薪酬合理性质疑[12] 社会舆论焦点 - 公众质疑点在于公司刚盈利即向高管分配巨额激励,而行业裁员率达40%[9][12] - 核心矛盾:激励分配不均衡,基层员工未共享发展成果[14][16] - 争议本质反映游戏行业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收益差距扩大[14] 薪酬机制合理性 - 支持观点:股权激励绑定高管与公司长期利益,需实现业绩目标才能兑现[3][16] - 反对观点:激励标准不透明,可能存在"画PPT"即可兑现的风险[16] - 关键评判标准应考察激励是否真正转化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和生态改善[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