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调整

搜索文档
关税如何影响行业配置?
2025-05-12 23:1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行业包括贸易、金融、房地产、寿险、消费、科技等 涉及公司包括美国科技龙头微软和Meta,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寿险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谈判 - 核心观点:关税谈判进展不确定,未来关税可能降至 54%-74%,仍高于历史水平,会持续影响企业利润、实体经济、外需和美国通胀 [1][2] - 论据:当前整体关税加权约 165%,高额关税等同于贸易禁运不可持续,双方可能回到可做生意水平谈判 美联储政策 - 核心观点:美联储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压力两难,可能采取降息、降准等措施,但市场反应不振,需关注全球经济环境和其他央行政策动向 [1][4] - 论据:上周会议显示两难局面,市场对措施效果存疑 亚洲货币汇率 - 核心观点:亚洲货币近期波动与金管局干预、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和美元资产安全性有关,台湾寿险公司汇兑和风险敞口问题加剧市场波动 [1][5] - 论据:台湾寿险公司资产配置中约 70%为外地资产,美债规模大,货币错配比例高,避险成本高 房地产市场 - 核心观点:2024 年二季度开始修复,近期疲弱,未来将继续调整但总体趋势有望稳定 [1][6][7] - 论据:实体需求减弱,市场基本面受影响,但政府希望稳定市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降可能支撑房价 出口市场 - 核心观点:4 月对美国出口下滑,对东南亚出口增加,可能涉及转口贸易,未来需关注新兴市场限制和转口贸易阻碍 [1][9][10] - 论据:一季度抢进口致美国库存增加拖累 GDP 约 2 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 - 核心观点:美国短期内可依靠库存、油价和消费投资维持经济,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初通胀和增长压力将显现 [1][3][12] - 论据:一季度抢进口使库存累加,油价较弱缓解供给侧压力,消费和投资状况尚可 行业配置 - 核心观点:关税影响行业配置,可从需求侧将行业分类分析,优先选择有产业趋势且内需驱动的板块 [17] - 论据:有议价能力的企业能应对需求冲击,无议价能力的企业需提升效率或转移成本 内需影响 - 核心观点:内需分泛消费和顺周期两类,科技创新和新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国内,短期内建议关注红利和科技成长板块 [20] - 论据:泛消费和顺周期产业依赖财政刺激,财政刺激取决于关税谈判进展 金融政策 - 核心观点:一揽子金融政策旨在稳定经济环境,财政和货币政策结构性工具方向一致有望显效,需关注金融端反馈能否传导至实体经济 [22][26][28] - 论据:4 月出口数据好,政策非针对出口,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加额度,地方专项债与工具发力方向一致 台湾寿险行业 - 核心观点:面临汇率挑战,新台币升值可能冲击盈利和资本充足度,若汇率挑战持续可能提高对冲比例 [32][35][36] - 论据:资产配置中外币资产占比高,货币错配比例高,避险成本高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朗普政府二季度关键目标为达成关税谈判协议、推进减税政策、争取美联储降息支持,若未实现可能导致市场重新定价 [13] - 美国股市已反弹至关税前水平,纳斯达克估值从 21 倍回升至 25 倍,港股市场可逐步加仓,优先选择互联网科技和分红板块 [16] - 今年 4 月经济较一季度走弱,政策调整及时,降息 10 个基点,年内可能还有 20 个基点降息空间 [24][25] - 4 月 25 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5 月 7 日三部门新闻发布会提到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加快出台房地产新模式融资机制 [40] - 城中村改造和存量房收储中期内对市场有影响,存量土地收储进展较好,存量房收储进展慢 [41][42] - 2025 年房地产板块整体维持缓和态势,一二手房总交易量跌幅预计收窄,板块可能盘整,估值调整后可逢低配置稳健龙头或潜在受益标的 [43]
我国楼市大局已定,未来全国45%的家庭,或将面临“4大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5-03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国内房地产市场自2022年起进入调整期,房价下跌、成交量下滑,虽有救市政策但效果不佳,约45%拥有二套以上房产的家庭将面临资产缩水、变现难、持房压力大、“以租养贷”难以为继等挑战,一线城市房价仍有下行空间,建议多套房产家庭尽快变现 [2][4][13] 国内房地产市场现状 - 2022年起二三线城市房价下跌,2023年一线城市房价也开始下跌,全国房价从最高位跌去30% [2] - 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明显下滑,开发商降价促销,二手房挂牌量激增,房东低价抛售也难成交 [2] - 2024年各地纷纷放开限购政策,除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外多数城市已放开,银行房贷利率降至3%以内,首付比例降至15%,但救市效果不明显 [4] 拥有二套及以上房产家庭面临的挑战 资产缩水 - 近些年各地房价平均跌幅达30%,环京三四线城市跌幅高达50%,2025年后房价仍呈下跌趋势,未来资产缩水成常态 [7] - 一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达40,居民收入下降支撑不了高房价,大城市房价仍有较大下行空间 [7] 变现困难 - 全国各大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如重庆接近34万套,武汉、合肥、西安、天津接近20万套,广州17万套,北京13万套 [9] - 炒房客抛售房产,拥有多套房产家庭面临变现困难,房子大概率烂在手里 [9] 持房压力大 - 各行各业不景气,多数人收入减少或失业,多套房产家庭还贷压力大于一套房产家庭 [11] - 物业费、电梯费、取暖费等费用每年上涨,增加多套房产家庭支出压力 [11] - 房产税试点城市将从2个扩围至60个,拥有多套房产家庭持房成本将大幅攀升 [11] “以租养贷”难以为继 - 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大于流入,多套房子租不出去或租金低 [13] - 一、二线城市房租下跌,房东租金收入减少,因大城市工作难找、生活成本高,打工人返乡发展 [13] 建议 多套房产家庭趁现在房子还能降价卖出尽快变现,未来抛售变现将更困难 [13]
手上有50万,2025年该买房还是存银行?王健林说的我不淡定了
搜狐财经· 2025-04-30 18:10
其次,房屋库存压力严峻,目前全国面临约1.2亿套空置房,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许多新建楼盘甚至多年难以变现,造成了买方市场的困境。据报道,在 某些新区晚上灯光熄灭率不足10%,形同"鬼城",如此多的空房让快速销售变得几乎不可能。 在考虑2025年投资方向时,存银行与购房之间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手握50万现金的人群,该如何抉择呢?广州的张婷婷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她以 50万在广州花都购买了一套公寓,没想到短短三年后,房价竟然缩水超过20万,甚至面临变现难题。这样的经历让她倍感焦虑,同时也引发了对于房地产 市场未来的深刻思考。 尽管房价有所下跌,一些尚未购房的人却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重新燃起了购房的热情。不过,这样的情绪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有人仍在权衡:50万究竟 是买房还是存入银行更为明智。对此,众多专家给出了建议,强调在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保持现金流的重要性。 早在2018年,王健林便已发出警告,指出房地产的繁荣周期有限,市场已进入调整期。如今看来,他的清仓售房策略显得格外明智。在他成功的卖房过程 中,转化成的现金流让他得以在困境中自如应对。而另一位企业家曹德旺也直言不讳,认为房子只不过是水泥与砖头的堆积,金融 ...
现在卖房,是“精明”还是“糊涂”?王石一句话点醒无数人
搜狐财经· 2025-04-29 01:09
这两年,卖房的人,着实不容易。身边有位朋友,2019年前拿出全部积蓄,又东拼西凑借了30万,全款买了一套90平米的次新房。当时想着靠手里的生意, 两年就能把债还清,开启幸福生活。 然而疫情突如其来,生意崩盘,大股东跑路,他也没钱盘下店铺,厂子只能关门。一家人要吃饭,孩子要上学,生活成本与日俱增。撑了半年,实在扛不 住,决定卖房。房子刚装修好,他满心期待能赚一笔,可挂到市场才发现,房价从当初的一万一跌到了八千出头,连首付都亏了一半。最后,他狠下心亏几 十万卖掉了房子。 后来他感慨地说:"卖得早,虽然亏了,但总比眼睁睁看着它继续跌强。"这种"低价卖房求生"的现象,如今已不是个例,而是全国性的趋势。 数据显示,广州二手房挂牌超13万套,南京15万,西安11万,上海也超8万。市场冷清,一年比一年淡,成交持续下滑,挂牌量却在"爆仓"。面对这样的市 场,人们不禁要问:现在卖房,是精明,还是糊涂? 万科创始人王石早在2018年就提出"活下去"的观点,彼时他已预判到行业风险临近,明确指出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模式必须转型。如今再看,那些没听 进去的大房企,大多数都"爆雷"了,而万科却挺了过来。王石的核心观点是:高房价不可能一 ...
东莞、郑州、青岛,卖地收入膝斩!
城市财经· 2025-04-22 11:45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现状 - 2024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87万亿,较2021年历史高位下降44% [1] - 27座GDP超万亿城市中近八成土地出让收入下降,东莞降幅超50% [1] - 约一半万亿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较近五年高点下降50%以上 [1][9] 重点城市土地财政表现 - 2024年8座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超千亿:上海、北京、重庆、武汉、广州、西安、成都、苏州 [7] - 杭州住宅土地出让金1168.97亿,位列全国第三 [7] - 20座万亿城市收入同比下降,南京降幅超25%首次掉出千亿行列,成都、长沙、泉州降幅超35% [7] - 深圳、青岛降幅超40%,东莞降幅达56.6% [8] 五年期城市土地收入变化 - 约一半万亿城市较近年高点收入下降50%以上 [9] - 东莞、郑州、青岛较近年高点下降70%以上 [10] - 青岛郑州2019年卖地收入曾超千亿,超过无锡、长沙等热门城市 [14] - 东莞2020年卖地收入779.5亿创历史记录 [14] 城市库存与去化情况 - 郑州、东莞2024年消化周期仍在25个月以上 [14] - 佛山、南京、苏州去化周期长且卖地收入降幅超50% [16] - 西安、上海等去化周期较短城市卖地收入降幅较小 [16] - 南京2024年库存减少138万平米但去化周期仍有22个月 [18] 2025年市场回暖迹象 - 2025年3月以来北京、成都、上海、杭州等多地拍出高溢价宅地 [1] - 杭州、上海、成都住宅用地成交平均溢价率分别达43.2%、29.0%、28.3% [20] - 苏州、宁波平均溢价率约20% [20] -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增加带动房企补仓意愿 [20]
不接受大幅砍价!上海楼市,傲娇了!
城市财经· 2025-04-10 11:52
上海楼市现状 - 上海业主信心回归 部分不再接受大幅砍价 青浦白鹤镇某小区成交价从去年10月的85万元/套回升至100万元左右 业主心理价位调至98万元[4][5] - 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2.93万套 环比大涨75.4% 同比增44.8% 创2022年以来3月最高成交量[6][19] - 虹口瑞虹新城等区域因高溢价土地出让 业主降价意愿明显降低[4] 一线城市成交对比 - 北京3月新房成交4151套 同比涨51.7% 环比涨107% 二手房网签19234套 环比增62% 同比增34.7%[15] - 深圳3月一手住宅网签4161套 环比增67.5% 同比增47.2% 但较去年四季度热度下降50%[15][17] - 广州1-3月一手住宅网签面积172.67万㎡ 同比增36.8% 二手住宅交易面积242.27万㎡ 同比增26.2%[19][20] 价格与供需关系 - 深圳二手房挂牌量突破7.3万套(实际或超10万套) 供应过剩导致价格难上涨[21][22] - 2月全国65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 上海结束自去年10月的连涨转为下跌0.4%[26][27] - 上海近期挂牌房源中86.37%选择降价销售 显示市场仍以买方为主导[28][29] 宏观影响因素 - 全国百强房企3月操盘销售金额3175.7亿元 环比增68.8% 但同比降11.4% 为五年来同期最低[10][12] - 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9% 销售额降17.1% 住宅销售面积降14.1%[38] - 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全年增量2.25万亿元 较上年减少3000亿元 创历史新低[40]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 中国对等反击 特朗普威胁将总关税提高至104%[51][53] - 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可能延缓中国宏观经济和就业市场回暖进程[50][54] - 一线城市楼市企稳关键取决于全国经济恢复情况 当前地方债和房地产问题仍未彻底解决[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