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益资产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804
东海证券· 2025-08-04 16:41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 全球股市多数下跌,英国富时100表现最佳(+0.7%),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最大(-2.91%)[5] - 商品市场分化:原油(WTI -2.79%)、黄金(COMEX +2.21%)上涨,铜(LME +0.27%)铝下跌[5][25] - 美债收益率显著下行:2Y美债收益率周降22BP至3.69%,10Y美债收益率降17BP至4.23%[5] - 美元指数上涨1.05%至98.6906,离岸人民币贬值0.35%[5] 国内权益市场动态 - A股日均成交额17870亿元(环比-1.82%),成长风格领涨(医药生物+2.95%、通信+2.54%)[6][23] - 申万一级行业6涨25跌,煤炭(-4.67%)、有色金属(-4.62%)跌幅居前[6] - 上证指数周跌0.94%至3559点,日线技术指标走弱但20日均线存支撑[18][19] - 中药板块周涨3.37%创波段新高,光伏设备(+2.6%)、橡胶(+2.53%)表现突出[20][23] 宏观经济与政策 - 美国7月非农新增就业7.3万人(预期10.4万),前值下修25.3万人,失业率升至4.2%[9][10] - 时薪增速超预期:服务业时薪环比+0.4%,零售部门时薪陡增1.2%[10][14] - 中国恢复国债利息增值税征收,8月8日后新发债券利息将征税[17] - 政治局会议提出"反内卷"治理,利好中下游工业品价格回升[7] 资产配置观点 - 权益资产配置价值凸显: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美债收益率下行缓解中美息差压力[7] - 补库存周期启动:美国零售就业回升(+1.6万人)印证补库存趋势,或推升通胀[12][15] - 债市短期震荡:中债10Y收益率降2.65BP至1.7059%,增值税政策或提升信用债吸引力[5][8]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80.3%,但需警惕通胀黏性制约[15] 市场资金与技术面 - 银行板块16日累计跌超8%,近3日大单资金净流入47亿元[21] - 逆回购周净投放1260亿元,DR007利率降13BP至1.4242%[25] - 创业板指跌破短期均线,日线MACD与KDJ死叉共振[19] - 光伏设备板块资金净流入居前,半导体板块资金大幅流出[20]
权益基金年内新成立608只,发行规模2861亿元,占比大幅提升至44%
搜狐财经· 2025-08-04 06:51
权益基金市场发展态势 - 公募基金总规模于7月底达到34.48万亿元,彰显资管行业强劲活力 [1] - 权益类基金年内新成立608只,发行规模合计2861.39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达72.81%、44.31%,较去年同期的58.55%、15.77%大幅增长 [3]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与产品创新形成双重驱动力,市场参与者广泛认可叠加长期资金战略性增配 [3] - 利率下行背景下居民财富加速向金融市场转移,权益类基金成为资产配置核心选项 [3] - 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经济转型升级结构性机遇,增强权益资产吸引力 [4] 产品结构与市场表现 - 年内新成立基金产品共835只,发行总规模达6457.16亿元,权益类基金在数量和规模方面显著增长 [4] - 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约为85.8%,较上季度末提高0.5个百分点,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仓位为90.1%,环比提高0.7个百分点 [4] - 2023年以来偏股型基金持续以高仓位运作,仓位水平基本保持在85%以上 [4] 行业经营策略转型 - 公募基金管理人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注重持营效果而非首发规模 [5] - 渠道"赎旧买新"套利机制被约束,小微基金优胜劣汰压力倒逼行业转向长期主义 [5] - 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等被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5]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及现金流策略基金等细分行业主题产品陆续入场 [4] - 公募基金管理人通过持营引导投资者"逆周期布局",形成市场解读、资产配置、服务升级三位一体陪伴体系 [5] - 数字化工具应用于持仓诊断、定投规划等定制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 [5]
基金早班车丨七月新基发行破九百亿份,科创债ETF独占风头
搜狐财经· 2025-07-30 08:45
基金市场动态 - 7月基金发行临近收官,全月已有115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募得份额突破900亿份 [1] - 股票型、债券型基金份额占比双双抬升,混合型产品出现下滑,权益资产配置性价比凸显 [1] - 截至7月末,主动权益基金逾九成录得正收益,"翻倍基"批量涌现,带动权益类新基金发行升温 [2] 股市表现 - 7月29日A股三大股指震荡走高,深成指、创业板指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沪指涨0.33%,深成指涨0.64%,创业板指涨1.86%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8031.71亿元,市场超3000只个股下跌 [1] QDII基金发展 - 截至6月末,境内QDII基金数量升至319只,总规模达6837.73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1.85% [2] - 二季度投向港股市场的QDII份额大幅扩张,在份额增幅前十中独占八席,港股科技主题产品增幅突出 [2] 基金业绩表现 - 7月29日单基金业绩最佳为凯石澜龙头经济一年持有期混合,日增长率6.8416% [3] - 股票型基金冠军为国联安科技动力股票,日增长率5.7455%;债券型冠军为融通可转债A,日增长率2.1354% [4] - QDII基金冠军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QDII),日增长率4.5815% [4] 基金分红 - 7月29日基金分红16只,多为债券型,金信民达纯债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派发红利最多,每10份派0.5810元 [2]
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又有两大重磅会议刚刚召开,居民资产配置或继续向权益资产转移
选股宝· 2025-07-28 07:38
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证监会主席吴清担任理事会主席 [1] - 会议聚集100余名来自高校 上市公司 行业机构等会员代表 强调面向国家战略和资本市场前沿开展研究 [1] - 该学会被定位为官方顶级"思想库"和"智囊团" [2] 监管政策动向 - 证监会系统会议要求健全稳市机制 加强市场监测和预期引导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将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畅通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2] - 债券期货产品创新将持续推进 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有望修复 [2] 市场趋势研判 - 当前处于"势如破竹"阶段 风险资产表现显著优于避险资产 [2] - 经济预期上修 政策支持强化 流动性稳定等因素支撑A股港股乐观前景 [2] - 无风险利率下降推动资金从银行理财 债券基金向权益资产转移 [3] 券商投资机会 - 头部券商广发证券 国泰海通 中信证券受益行业格局优化 [4] - 东方证券 东方财富 招商证券具备较高业绩弹性 [4] - 中国银河 中金公司在国际业务领域竞争力突出 [4] - 中小券商中银证券 西部证券 华西证券存在结构性机会 [4]
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4万亿元 债券与权益类产品引领规模增长
证券日报· 2025-07-25 00:11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4.39万亿元较5月末增长1.93%创历史新高 [1] - 开放式基金规模30.62万亿元较5月底增长6394.71亿元封闭式基金规模3.77万亿元增长124.58亿元 [1] - 股票基金规模4.73万亿元混合基金3.69万亿元债券基金7.29万亿元货币基金14.23万亿元QDII基金0.68万亿元 [1] 基金品类表现 - 债券基金6月规模增长5078.7亿元份额增长3536.22亿份显示稳健收益产品受青睐 [2] - 股票基金规模增长1483.47亿元混合基金增长1213.31亿元权益类资产配置意愿增强 [2] - QDII基金规模增长294.95亿元份额增长44.16亿元货币基金规模出现下滑 [3] 市场动态与机构观点 - 6月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分别新增63只和49只成为新发行基金主力 [2] - 债市仍有结构性机会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平稳中短端利率上行空间有限 [2] - 权益市场表现强劲科技医药板块机会涌现市场风险偏好有望逐步修复 [3] - 企业质量改善和国内利率走低使中国股市长期投资价值逐步显现 [3]
险资密集举牌透露加仓偏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7-23 05:05
险资举牌动态 - 中邮保险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股票72.6万股,持股比例达5.0722% [1] - 泰康人寿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峰岹科技H股IPO,持股比例8.69% [1]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达21次,涉及11家险资机构 [2] - 被举牌公司覆盖银行、能源、交通、环保、公用事业、电力设备等领域 [2] 举牌标的特征 - 被举牌标的普遍具有估值较低、股息率较高、分红稳定特征 [2] - 高股息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适合作为险资权益配置底仓 [1] - 险资看中被举牌标的的稳定现金流和分红收入 [2] - 受青睐股票通常具有稳定盈利能力和较高分红率 [2] 险资配置策略 - 保险公司FVOCI类股票增量配置空间较大 [3] - 险资增配高股息红利资产,同时布局科技、成长和泛消费类资产 [3]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对权益资产配置需求增加 [3] - 行业向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拓展权益配置弹性空间 [4] 市场数据 - 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超5% [4] - 股票投资2.82万亿元,环比增长超16%,三个月净买入近4000亿元 [4] - 保险机构对三季度权益投资信心指数显著回升 [4] 机构动向 - 新华保险将继续增配能抵御低利率挑战的优质底仓资产 [4] - 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可降低负债刚性成本,增加客户收益弹性 [4] - 新会计准则下分红险合同服务边际机制可降低权益波动影响 [4]
银行理财2025年上半年前瞻!14家规模增超5000亿元,现金管理产品大缩水,权益配置有了新途径
券商中国· 2025-07-12 07:16
银行理财规模变化 - 6月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超9000亿元,主要受银行上半年考核和理财回表等因素影响 [1] - 前14家理财公司6月末合计规模22.96万亿元,较5月下降约9500亿元,上半年增量回落至5300亿元 [2] - 全市场理财存量规模6月末降至31万亿元,较上月回落0.3万亿元 [2] 现金类产品表现 - 6月现金类产品规模环比下降超5500亿元,较年初下降约8000亿元 [3] - 现金管理类产品自2023年11月高点8.7万亿元降至6.9万亿元,缩水约1.8万亿元 [8] - 6月现金管理类产品年化收益率仅为1.43%,低于纯债类产品1.18个百分点 [7] 固收类产品表现 - 开放式固收理财6月平均兑付收益率2.73%,环比上涨7BP,超出基准4BP [10] - 封闭式固收类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2.78%,环比下跌3BP,落后基准16BP [10] - 开放式产品通过灵活配置中短端利率债及信用债实现收益,封闭式产品受持有到期策略限制 [10] 权益类资产配置 - 理财公司明显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布局被动指数ETF资产 [4] - 上半年24家理财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1473次,涉及1249只个股 [13] - 被调研个股中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占比达51%,重点关注科技、医药生物和国防军工等领域 [13] 理财公司参与IPO投资 - 光大理财6月参与A股IPO网下打新并成功入围有效报价 [4] - 中邮理财参与宁德时代港股IPO基石投资5000万美元,三花智控2000万美元 [14] - 工银理财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基石投资2000万美元,并参与新消费领域IFBH的IPO [14][15] 理财公司规模变化 - 6月农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单月降幅均超千亿元,建信理财接近千亿元 [5] - 上半年光大理财规模增幅超2000亿元,中邮理财、信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增幅均超1500亿元 [5] - 华夏理财6月突破1万亿元关口,万亿级理财公司增至14家 [6] 后市展望 - 7月理财市场规模或将迎来快速回流,预计回升幅度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 [6] - 7月理财规模季节性扩张特征明显,历史增幅普遍在1.4万亿至2.2万亿元之间 [6]
下半年险资投资展望:加仓A股权益资产 加码全球资产配置
证券日报· 2025-07-03 00:46
险资投资策略趋势 - 在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背景下,险资机构投资策略呈现"固收为主、权益扩容、另类多元"趋势 [1] - 截至一季度末,人身险公司银行存款占比8.21%,同比下降1.31个百分点,债券配置比例首次突破51%创历史新高 [2] - 股票与长期股权投资配置比例双双超过8%,权益资产成为增厚收益关键引擎 [2] 权益资产配置价值 - 险资压降存款比例,增加长债和A股权益资产配置,A股上市公司估值处于主要市场相对较低水平 [2][3] - 沪深300成分股盈利增速持平但估值更低,A股修复空间明确 [3] - 险资将通过FVOCI科目增配高股息资产和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高分红蓝筹股两大策略平衡收益与波动性 [3] 港股及全球资产配置 - 险资上半年17次举牌行动中14次标的为港股公司,63%保险机构计划2025年加大港股投资规模 [5] - 截至6月30日,48家保险机构累计获得QDII投资额度393.23亿美元,部分机构正在申请QDII资格 [6] - 港股作为离岸市场桥头堡,2025年下半场修复动能强劲,险资增配既是提升收益诉求更是资产负债匹配必要之举 [6] 另类投资拓展 - 下半年险资将通过另类投资继续多元化拓展收益来源,上半年14家保险资管公司登记37个资产支持计划 [4] - 资产支持计划基础资产多样且锚定新质生产力的优质资产 [4]
风险偏好看券商,利差经营看保险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非银金融(包括券商、保险、公募基金、银行理财) - **公司**:国信证券、东方财富、同花顺、友邦保险、泰康、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非银金融板块表现良好原因 - 国信证券海外子公司获数字资产交易牌照升级,注入新活力 - 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支撑,4月7日以来约3000亿ETF增量集中在宽基方向,锁住市场下行风险,两融资金提升且集中在非银金融板块[2] 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来源 - **居民端**:全社会无风险利率下行,4月起存款搬家至保证金、两融和ETF,两融规模增加显著[3][4] - **ETF**:被认为是聪明的钱,在震荡环境中保持一定共振[4] - **保险**:4月以来保费增长恢复,通过分红险和健康险间接入市,加大权益资产配置[1][4] - **公募基金**:固收加产品略有增长,纯主动权益规模收缩明显[1][4][7] - **银行理财**:主要投资债券,逐步考虑权益资产配置,理财报价下降促使居民寻找高收益风险资产[1][4][8] 数字资产交易牌照对券商影响 - 允许券商进行数字资产交易,提供业务扩展机会和新收入来源,吸引投资者关注,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非银金融板块发展,但目前适用香港户籍客户,交易业绩弹性有限,长期有望商业模式创新[1][5][12] 保险行业变化及影响 - **保费与产品**:4月起保费增长由负转正,产品深化,新增保费长期入市比例达三层,更多配置高股息股票,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提高盈利能力,注入长期资金,提升市场风险偏好[1][6] - **息差与负债成本**:2025年三季度多重催化,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近年来储蓄型保险保费收入规模上升,负债成本显著增长,监管多轮调整预定利率降低利差损风险,预计三季度预定利率评估值进一步下调[14][15] - **新旧产品切换**:三季度新旧产品和预定利率切换,带动短期保费收入增量,为资产配置和负债成本下移提供调整空间[3][18] - **资产端举措**:扩大OCI账户,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加大中长期优质个股举牌力度,新会计准则实施放大险资资产端弹性[19] 公募基金表现 呈现两极分化,纯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收缩,固收加产品略有增长,固定收益类产品在低利率环境有吸引力[7] 银行理财趋势及影响 主要投资债券,逐步考虑增加权益资产配置,理财报价下降至2.5%左右,实际票息低于2%,促使居民寻找高收益风险资产,推动资本市场向上行情[8] 证券公司变化 - **弹性减弱与模式转变**:传统经纪业务弹性下降,两融利率、资管产品代销费率和经纪业务佣金率下降,需依靠自营业务弹性和资本中介业务,通过杠杆提升ROE[9][10] - **港股与A股券商差异**:港股券商估值低(PB在0.6 - 0.8之间)且股息率超五个点,相比A股更具投资吸引力,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具备更大业绩弹性,未来有望估值提升[10][11] 不同市场保险公司弹性 - 大盘风险偏好回升,寿险标的杠杆效应强,弹性高,有助于全年估值改善 - 各公司通过优化资产负债匹配逻辑降低息差损风险,对市场变化敏感度增加,能灵活调整策略的公司弹性与潜力大[16][17] 资本市场环境对寿险业务及个股影响 大盘风险偏好提升,寿险业务及权益占比较高个股显著受益,建议关注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三季度将受益于负债端改善和估值修复[20] 港股与A股保险板块估值及选股逻辑 - 港股非银金融尤其是保险板块估值较A股低估,阶段性受益于流动性改善及弹性上升 - 三季度选股核心逻辑是负债端改善与资本市场表现企稳共同推动,推荐关注港股中相关寿险标的和具备强负债端销售能力的上市险企[2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监管从2023年8月起多轮调整普通型寿险、分红险和万能险结算利率及预定利率,2024年进一步下调,预计三季度行业预定利率评估值进一步下调,引发产品停售行为,今年初推出市场化挂钩机制[14][15] - 今年二季度首次触发行业整体预定利率下调,预计三季度末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从2.5%降至2.0%左右,分红型产品从2%降至1.75%[16] - 截止目前,保险公司长期股票试点总投资规模约为2200亿元[19]
中信建投-中期展望:量价视角下的权益资产配置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 A 股市场多个行业,提及电子、电科芯片、锂电、医药等板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A股市场走势**:4月中旬以来A股由估值驱动上涨,当前估值达中性位置,下半年仍有上行空间但节奏有震荡,依据是资金仍在流入为估值提供支撑且等待基本面复苏[1][3] - **资金行为支撑估值**:机构主动净买入和融资余额与个股流通市值比率在4月中旬后从底部反弹,资金净流入或边际定价能力上升,后续将以资金推动股指上涨并等待基本面复苏[1][4][5] - **中期介入时机**:A股盈利中枢突破至中性偏上位置,长期配置应等待短周期或盈利低点以提高安全边际,通过筹码结构模拟算法测算得出[1][6] - **大小盘风格选择**:小盘股成交量相对大盘股处于历史低位,结合政策催化,小盘股短期可能优于大盘股;长期来看,大盘股在基本面复苏后可能持续占优,依据是成交量差和估值差处于历史低位[1][7] - **行业配置建议**:当前市场盈利处于中性偏上位置,行业轮动可能加速,建议配置低估值且盈利位于低位的行业,如电子、电科芯片、锂电等板块,警惕医药等高位板块的拥挤风险[1][8] - **短期市场节奏**:机构净买入和融资余额突破近期标准差,短期资金流强劲,但需警惕关税或政策变化带来的缩量调整风险以及成交量萎缩带来的风险[1][10] - **短期风险判断**:通过资金流动和交易量变化判断,4月对等关税发布后市场反弹但交易量再次缩减,需关注资金和交易量变化评估短期风险[11] - **赚钱效应变化**:筹码峰支撑和筹码盈利中枢背离,早期介入者盈利,后参与者盈利下降,整体交易赚钱效应减弱[2][1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近期需关注资金流下行、缩量调整、增量资金下行以及筹码结构背离等风控点,这些因素会影响短期市场节奏和投资风险[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