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生保障
icon
搜索文档
沈阳苏家屯区:聚焦惠民政策落实 织密数据监督网
大数据监督模型应用 - 沈阳市苏家屯区纪委监委创新应用大数据构建城乡低保金违规代领监督模型 通过技术手段发现沈水街道大淑堡村村委委员张某某代领郑某某低保金并用于个人消费的案例 [1] - 监督模型有效识别低保金代领环节的异常情况 为案件查办提供突破口 [1] 案件查处与整改措施 - 大淑堡村财报账员张某某在4年期间截留代管的低保金 村"两委"班子因监管失职被党纪处分 [1] - 区纪委监委向区民政局和涉事街道下达监察建议 要求压实主体责任 整改作风问题 [1] - 通过跟踪回访确认被截留的低保金已退还郑某某 [1] 制度完善与全区排查 - 区纪委监委推动民政局细化《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代领备案制度》 规范代领范围、流程及监督机制 [2] - 组织全区12个街道开展自查 追回冒领资金 确保救助款项精准分配 [2] 监督成效 - 案件查办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 提升资源分配公正性 [2] - 监察建议书转化为整改督办书 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1][2]
湖北出台“30条”全方位提振消费 数字赋能激发消费活力
长江商报· 2025-05-13 08:07
长江商报消息 近日,湖北省正式印发《湖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围绕"促增收、强保障、优体验、提品质、扩开放、稳环境"六大核心领域,推出30条具体措施,旨在激 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战略支撑。 三大路径夯实消费基础 聚焦民生福祉,《方案》首先从收入端发力,通过提升工资性收入增长动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 力,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夯实消费基础。提出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行动。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和 五大现代服务业集群,持续推动楚商回乡、校友回归,实施"才聚荆楚""技兴荆楚"工程,2025年城镇新 增就业将突破70万人,技能培训超40万人。同时,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以 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规模,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 经营性收入方面,《方案》提出,湖北将加速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 款改革试点,深化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帮扶,全年计划新增创业担保贷款30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也被 赋予更多想象空间,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养、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助力农户增收 致富。 此外 ...
苏州市领导在相城区调研
苏州日报· 2025-05-09 08:22
调研重点企业 - 苏州领裕电子公司被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并导入更多先进产能,重点关注技术研发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1] - 易来科得公司被勉励探索"AI+电池设计"实践路径,以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立讯声学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要求属地强化专班服务推动尽快投产 [1] - 咖乐美作为国内商用全自动咖啡机领军企业,被鼓励聚焦咖啡市场需求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1] - 天翼安全公司的数字化建设及安全大模型应用情况受到关注 [1] 产业发展方向 - 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抓好源头创新和龙头创新,发挥重大科研平台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 - 加强产业谋划,坚定不移培优育强、招大引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打造数智经济发展高地,推动城市更新和产业焕新融合 [2] - 加快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重点企业和旗舰项目实现集群发展 [1][2] 城市建设与治理 - 学习借鉴"大密大疏"手法推动城市建设,强化业态、聚集人气、增加活力 [2] - 深化基层治理,推进安全生产"六化"建设,运用"331"机制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2]
余杭审计以项目监督守护民生幸福
杭州日报· 2025-04-30 11:14
在此基础上,余杭审计还推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实现"防未病"与"治已病"同步发力。在公共投资 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中,余杭审计推动主管部门建立了工资专户备案动态监测机制,以源头 防范举措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针对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情况的专项审计,余杭审计促使主管部门完善城 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维护与隐患排查机制,有效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 未来,余杭审计将持续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围绕重要民生项目的资金投入、使用效益等关键环节, 进一步强化监督,切实当好发现问题的"侦察兵"和解决问题的"智囊团",以高质量审计工作护航群众幸 福生活。 对此,余杭审计迅速督促属地政府采取整改措施,并引导相关单位以电话沟通、入户讲解、办讲 座"划重点"等方式,加大养老服务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经过审计跟进与属地落实,使该项惠民政策落 到实处,使得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依托审计监督推动养老服务有效落地,只是余杭审计保障民生福祉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余杭审计 聚焦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整合监督资源,推动了一批重要民生项目取得实效。比如在余杭区住 建局经责审计监督中,余杭审计关注购租房补贴的审核发放情况,助力保障补贴有序发放; ...
刚刚,财政部重磅发布!
凤凰网财经· 2025-03-24 20:59
财政政策核心方向 - 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体现在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1] - 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以支撑稳增长和调结构[1] - 优化支出结构并强化精准投放,侧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1] - 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以增强地方财力并兜牢"三保"底线[1] 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 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3] -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医保财政补助标准[3] - 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行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3] - 统筹政府投资资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及资金下达[3]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加大中央本级科技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 - 加强制造业重点研发计划保障,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3] - 统筹化债政策支持地方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3] 民生保障与改善 - 综合运用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3] - 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投入,加强普惠育幼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 -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3]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支持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建,启动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3]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支持力度[3] - 落实区域财税政策促进革命老区、边疆地区等加快发展[3] 生态文明建设 - 深化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3] - 支持"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3] - 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3] 财政管理改革 - 研究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和绩效管理[3] - 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3]
关于经济,首场发布会说了这些丨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3 17:24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于3日15时开始,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 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于中国经济形势以及增长潜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外开放等热点话题,刘结一做出解答。 谢谢你的提问。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 亿元,增速达到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智能制造、智能产品 日新月异。绿色生产力蓬勃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领跑世界。春节期间消费市场需求旺盛, 家电和音像器材热销,同比增长166.4%,旅游业增收37.5%。中国经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稳 健前行。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消费 需求仍然不足,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待化解。但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 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比如,我们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新型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优势,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 的巨轮,从来都是在劈波斩浪中扬帆远航的。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贯彻落实好 ...
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 着力破局结构性就业矛盾丨两会热点前瞻
证券时报· 2025-02-28 08:17
民生议题聚焦 - 就业是最大民生挑战,202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首次超过1200万人,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压力[4] - 平台经济需通过业态创新整合数字生产要素,构建生态中枢以促进就业[4] - 人口老龄化加深导致老年人权益保障需求多样化,家庭内部法律纠纷为主要矛盾点[5] 政策与财政支持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养老倾斜[5][7] - 山东省确保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天津安排9.5亿元就业补助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7] - 财政部强调优化支出结构,增加地方转移支付以兜牢基层"三保"底线[7] 养老服务与公共服务改革 - 《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促进资源统筹与服务便捷化[8] - 国家发改委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户籍人口同等的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利[8] 教育与人才结构改革 - 结构性就业矛盾源于人口结构变化与技术变革的供需错配,需推动教育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0] - 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与现有劳动力技能结构不匹配,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10] - 职业教育体系需深化产教融合,重点培养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