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邮储银行青岛分行以金融活水“浇”响“胶州大白菜”品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8 14:58
胶州大白菜产业发展现状 - 青岛胶州大白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历史超千年,当前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全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近15亿元 [1] - 胶州市大白菜协会80家会员认证基地达6900多亩,每亩商品菜产量约5000公斤 [1] - 典型种植户沙克星通过金融支持实现规模扩张,2015年获30万元贷款建设恒温仓储,2020年通过40万元极速贷信用贷款流转500亩土地 [1] 生态农业模式创新 - 沙克星合作社建立"种植-分拣-冷链"一体化模式,配套冷库可储存30万斤鲜菜 [2] - 采用"白菜+玉米+水产+畜禽"生态种养模式,休田期种植水果玉米,配套虾苗繁育和鸭粪有机肥循环利用,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提升40% [2] 金融支持体系 - 邮储银行胶州市支行推出"白菜贷"产品矩阵,包括纯信用极速贷、产业链贷款和匹配生产周期的"种植周期贷" [2] - 涉农贷款覆盖李哥庄镇等23个主产村,累计投放超8000万元,推动农户从"万元户"转型为"生态农业带头人" [2] - 邮储银行青岛分行制定《2025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强化涉农贷款规模与乡村特色产业对接 [2]
山西屯留农商银行金融赋能让小葫芦变身致富“金葫芦”
证券日报· 2025-07-08 14:43
山西屯留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 - 聚焦本地特色农业产业 提供低利率 免抵押的普惠金融服务 打通金融支持特色农业的"最后一公里" [1] - 累计发放葫芦产业贷款468万元 支持石泉村葫芦产业发展 [3] - 涉农贷款余额达54.76亿元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3] 石泉村葫芦产业发展 - 当地土壤弱碱性 富含硼 锌等微量元素 特别适合高品质葫芦种植 [1] - 采用"葫芦种植+工艺品加工"模式 形成种植 加工 零售及批发全产业链 [1] - 葫芦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 带动村民增收 成为特色产业村 [3] 农户案例 - 种植户郗振民通过"晋享e贷"获得50万元贷款 用于扩大种植规模 [2] - 贷款审批速度快 流程透明 手机扫码申请 资金一天内到账 [2] - 银行还提供免费上门办理收款码服务 解决农户收款难题 [2] 银行服务模式 - 按照"一产业一方案"思路 为特色产业制定专属金融方案 [3] - 开展"整村授信"和"上门式"服务 下沉金融服务到村组 [3] - 强化走访对接 提供针对性金融支持 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 [3]
“让更多人看见这里的美好”
新华社· 2025-07-08 13:21
文化交流活动 - 两岸媒体和台青自媒体代表30余人深入贵州铜仁市城镇乡村,探访美食、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 [1] - 台湾青年赖翊凡在思南府文庙前表示两岸拥有共同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和平发展 [1] 特色产业发展 - 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陈薯"系列红薯酸辣粉年产值达7亿元 [2] - 台湾消费者认为贵州酸辣粉味道浓烈,有潜力复制广西螺蛳粉在台湾的火爆 [2] - 新茶饮产业在贵州迅速发展,成为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 - 隆泰茶叶(贵州)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式茶饮让台湾自媒体人感受到两岸茶文化的深厚渊源 [2] 非遗与美食 - 石阡县尧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黄水粑从农家小食发展为远销各地的"网红"食品 [3] - 台湾记者吴吉雄发现石阡木偶戏与台湾布袋戏在操偶技法和剧情演绎上同根同源 [3][4] 教育与非遗传承 - 石阡县民族中学将舞狮、春官说春、仡佬族嘣嘣鼓等非遗技艺融入日常教学 [4] -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玉屏箫笛工匠坊展示了两岸音乐文化的共通性 [4] 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 - 铜仁万山区旺家社区的钩织工作坊带动120位"留守妈妈"固定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至4000元 [5] - 贵州苔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手工包装茶叶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 [5]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东北乡村激活“花样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13:17
乡村旅游发展 -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激活"花样经济",乡野间形成山水田园的绿美画卷 [1] - 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整合生态资源,开发21个景点及业态,包括深林鹿苑、迷雾森林等,拓展乡村体验、湿地研学等项目 [3] - 神骏湾生态体验区由废弃坑塘改造而成,建成休闲沙石滩、浅水滩等景观,每日接待游客超过300人 [5] 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 - 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调整功能区划,将林地、耕地、房屋划入合理利用区,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景区建设和村容整治 [2] - 湿地公园运营以营业收入反哺村集体,带动周边村民发展餐饮、民宿、采摘等产业,实现和谐共享绿色空间 [3] - 红联留守处通过修整道路、美化村容,发展农家乐,村民杨春兰在家门口就业,收入增加 [2] 就业与收入增长 - 神骏湾生态体验区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发展4家农家乐,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 [5] - 2024年神骏湾生态体验区为村集体经济创收90万元 [6] - 高根营子嘎查智慧农业与农旅融合,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00余万元收入,带动130余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增收3万元 [7] 农业创新与特色种植 - 高根营子嘎查设施农业园区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建设智慧日光温室大棚12栋、冷棚11栋,年产值上百万元 [7] - 高级农艺师韩凤研发实用新型专利温室,一个大棚的火龙果年产量达2万多斤,成为游客采摘"打卡点" [7] - 日光温室大棚以无土栽培和水培果蔬为主,种植火龙果、百香果等,采摘季供不应求 [7]
吴桂英调研粮食生产、防汛抗旱及乡村振兴工作
长沙晚报· 2025-07-08 11:25
新能源产业调研 - 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与生产经营方面表现突出,新能源产业具有动能足、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 [3] - 公司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3] - 属地、园区和相关部门需优化要素保障,助力企业稳产能、拓市场、提效益 [3] 粮食生产与乡村振兴 - 金洲镇箭楼村万亩粮食示范片高标准农田水稻长势良好,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 [9] - 需密切跟踪天气、汛情旱情变化及作物长势,做好管护工作,确保夏粮丰收 [9] -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9] 防汛抗旱工作 - 双江口镇闸坝湖垸是洞庭湖区重点垸烂泥湖防洪大圈组成部分,守护1.47万居民和1.97万亩土地 [6] - 需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加强水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应对极端天气 [6] - 以极限思维防范旱涝急转,精准调度水资源,科学预置物资设备 [6]
办实事暖民心 这支红色服务队开展“行走的党课”
杭州日报· 2025-07-08 11:00
桐庐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题党日活动 - 创新主题党日形式 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将课堂融入红色记忆 由各支部党员组成"红色服务队"赴结对村瑶琳镇元川村开展"行走的党课" [1] - 聚焦特困人员家庭急难愁盼 送上米 油等生活物资 年轻党员帮老人清扫庭院 整理房间 记录生活需求 [1] - 与元川村建立"支部联建+精准帮扶"情谊 开展垃圾分类入村宣传 为"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共庆政治生日 联合讲党课等常态化共建活动 [1]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计划 - 持续深化党建引领 重点在助农增收上发力 搭建桥梁将元川村的菜籽油 玉米 茶叶等优质农产品直供机关食堂 拓宽销路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1]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 全体党员赴合村乡吴培林革命文物藏品展览馆 通过5000余件革命文物及5万余枚毛泽东像章 系统回顾党的光辉革命历程 [2] - 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青年党员表示"行走的党课"深刻体会"人民至上"宗旨传承 锤炼党员作风 让群众感受组织温暖 [2]
(乡村行·看振兴)河源连平鹰嘴蜜桃开园上市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10:03
行业概况 - 连平县是"中国鹰嘴蜜桃之乡",目前鹰嘴蜜桃种植面积达8.8万亩,预计2025年总产量11.2万吨,年产值突破21亿元人民币 [1] - 鹰嘴蜜桃产业已成为当地富民兴村的"甜蜜事业",带动果农增收 [1] 市场拓展 - 2025年连平鹰嘴蜜桃开园仪式举行,同步启动为期6天的文化周活动,主题为"南国桃源·甜蜜的事业" [1] - 开园仪式上举行发车仪式,直供专车首发至澳门、深圳、广州、珠海、佛山、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3] - 上坪镇与多家物流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今日采摘,明抵湾区"的极速物流 [3] 品牌建设 - 扩大直供专车范围被视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3] - 直供专车项目是连平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关键一步 [3] 产业融合 - 上坪镇计划以文化周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3] - 加快推进"南国桃源"示范带、典型村、民宿集群、桃花山景区、特色餐饮等旅游项目建设 [3] - 推动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展示乡村风光和文化底蕴 [3]
海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支撑和要素保障
海南日报· 2025-07-08 09:24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成效 - 乐东抱邱村通过修整村道将泥土路变为水泥路,带动抛荒田地复耕,村民运输效率提升[1] - 三亚博后村依托规划发展民宿产业,现有74家民宿2000余间客房,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产业年营收超5000万元[1] - 五指山毛纳村通过茶旅融合实现产业升级,茶树种植面积达2900亩,茶青收入150万元,2024年接待游客17.02万人次,旅游收入851.22万元[3] 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 毛纳村建立以茶叶生产为主、林下种养为辅的农业产业体系,配套建设民宿和休闲商业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万元[3] - 屯昌青梯村打造南药文化主题研学村庄,2024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680万元[6] - 琼中番响村结合红色资源和黎族文化发展特色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6] 土地资源整合创新 - 博后村通过精细化用地布局盘活存量土地,成为三亚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破千万元的行政村[5] - 抱邱村利用"三块地"政策集中规整17亩建设用地发展泥陶产业[5] - 抱前村通过闲置民房入股模式开发民宿项目,村民获得年租金3万元和月工资2000元[5] 规划体系支撑 - 海南省已完成200个和美乡村规划优化,累计核发7.82万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7] - 规划注重生态空间划定与特色资源开发,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2] - 资源整合策略包括盘活闲置土地、重构产业生态、强化风貌管控等[4][6]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和山西的故事
新华社· 2025-07-08 08:43
山西转型发展 - 山西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 -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1] - 山西曾一煤独大,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对自然生态破坏严重,转型发展既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的战略谋划 [4]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 [4] 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 - 公司生产的超薄精密不锈带钢厚度仅为0.02毫米,相当于普通A4纸的四分之一,被称为"手撕钢" [6] - "手撕钢"应用于航天航空、高端电子、新能源领域、折叠屏手机等领域 [6] - 公司花费3年时间,经过700多次试验研制成功"手撕钢",目前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 [7] - 2023年,以"手撕钢"为原料的精密金属掩膜版基材实现量产 [9] - 公司在"超平、超薄、超硬"领域不断深耕,技术突破持续进行 [9] 山西农业特色发展 - 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 [16] - 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村民年收入增加 [18] - 黄花产业形成系列产品,包括黄花干、黄花酱、黄花饼等,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18] - 黄花产业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花",带动村民增收 [18]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 汾西县僧念镇段村通过种植、养殖、林果、光伏产业等多元发展,于2019年12月整村脱贫 [23] - 村便民服务中心设有"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战图",详细记录每户情况 [24][25]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使农村生活奔向现代化 [26]
从农业大省跃迁为农业强省——奋力建设“五个强省”①
河南日报· 2025-07-08 07:30
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 农业现代化被比喻为"金扁担",一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头促进农民增收 [1][5] - 河南7600万亩秋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农民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秋粮丰收 [1] - 河南用不到6%的耕地生产全国近10%的粮食,小麦产量占全国25% [3] - 2023年河南夏粮总产757.14亿斤(全国第一),全年粮食总产1344亿斤(全国第二) [3] 河南农业产业优势 - 形成双汇、思念、白象、卫龙等国民品牌,以及嗨吃家、食族人等新兴品牌 [3] -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提升至3.5:1,产业链持续完善 [5] -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45% [5] - 小麦年制种能力18亿公斤以上,居全国第一 [5] 农业科技与机械化应用 - 2023年夏播投入播种机械85万台,其中单粒精密播种机械8.7万台(新增1.9万台) [4] - 加装北斗辅助驾驶系统拖拉机4.03万台(新增5000台以上) [4] - 推广单粒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技术,秋粮基本实现适期播种 [4] - 中原农谷、周口国家农高区等平台推动生物育种技术创新 [5] 乡村发展与农民收入 - 2023年培育农民合作社20.3万家、家庭农场27.5万家、农业服务组织12.7万个 [3]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新改建农村公路6842公里 [3]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脱贫县农民收入增长6.9% [3] -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5] 政策与未来方向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6] -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6] - 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