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工代赈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快讯· 2025-06-26 10:23
智通财经6月26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超介绍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的行动 方案。通过这一项增量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去年11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 合财政部下达了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900多个,预计能 够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在此基础上,这次的行动方案提出,要新增安排一批中央预算 内投资项目,对于重点群体较为集中的地区予以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观察|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发力稳就业 夯实民生之本
新华社· 2025-06-17 10:55
以工代赈政策实施 - 宁夏隆德县神林乡菌菇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是2025年以工代赈重点项目,将新建50座标准化大棚及配套设施,已吸纳12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日薪达260元 [1] - 2024年我国通过以工代赈政策累计吸纳带动332万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同比增长31%,发放劳务报酬478亿元,同比增长32%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支持地方实施1008个项目,计划吸纳12.3万名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7.1亿元 [1] 重点地区投资倾斜 - 以工代赈资金主要投向832个脱贫县等欠发达地区,并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地区倾斜 [2] - 优先吸纳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因灾需赈济人口、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等参与项目建设 [2] 职业技能培训建设 - "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支持地方建设250个公共实训基地,扩大公共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 [2] - 广西(柳州)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2024年共开展培训214期,累计培训超6万人次,聚焦服务本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2] - 2024年9月发布的政策文件要求加强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2] 返乡入乡创业就业 - 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吸引大批人员返乡入乡创业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工作现场会,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 [3] 青年就业促进措施 - 将通过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资、稳外贸等方式释放需求潜力,提升各类经营主体创造就业活力 [3] - 加大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优化教育培训供给,通过技能提升促进青年就业 [3] - 提升服务保障青年就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做好就业困难青年帮扶保障 [3]
“三北”生态行:“以工代赈”让农牧民由治沙“看客”变“主角”
新华网· 2025-06-12 21:40
内蒙古"三北"工程创新参与机制 - 内蒙古通过"以工代赈"模式累计带动10.4万农牧民参与治沙,发放劳务报酬10.2亿元[1] - 巴彦淖尔市光伏治沙项目年发电量将达3.6亿千瓦时,配套治理沙地2.4万亩,带动2000名农民参与建设[2] -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1万多名农牧民通过参与治沙项目人均增收近1万元,部分农户年劳务收入超10万元[3] 区域治沙项目成效 - 巴彦淖尔市带动3.7万农牧民参与治沙,人均年增收1.5万元,通过劳务公司实现"家门口"就业[2] - 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治理中,村集体和家庭林场户通过自主造林带动全民参与[3] - 内蒙古规定"以工代赈"劳务报酬不低于治沙项目总投资的10%,建立生态与增收联动机制[3] 典型项目案例 - 临河区新华林场光伏项目6月底并网,农民日收入达300元,同步完成林草种植全流程作业[2] - 达拉特旗官井村村民通过沙柳柠条平茬作业实现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3] - 两地治沙项目均采用铺设沙障等工程措施,照片显示农民直接参与现场施工[2][4]
《意见》解析:民生关切下的「上好学」之路
36氪· 2025-06-10 12:31
早幼教行业 - 政策明确提出10年内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实现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2] -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鼓励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模式[2] - 普惠托育将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 相关支出可从职工福利费列支[2] - 嵌入式托育模式将社区作为服务载体 提升服务便利性与家长接送效率[3] K12教育行业 -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将扩大优质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4] - 推动义务教育薄弱校纳入优质校集团化办学 5年内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4][5]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重点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5] - 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向农村学校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5][6] 高等教育行业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 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6] - 扩大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推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发展[6] 职业教育行业 -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引导高校根据经济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7] - 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 推出"微专业"建设应对紧缺技能需求[7][8] - "微专业"提供短期集中培训 提升灵活就业人员技能适配性[8] 就业保障领域 - 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惠及2.8亿农民工和8400万新业态从业者[9] - 以工代赈制度化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 将工程转化为增收平台[9]
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各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观察
新华社· 2025-06-10 11:03
民生保障与社区发展 - 成都市武侯区通过盘活城市边角地改造超过100处健身角和微公园 带动运动装备及茶饮等周边消费[1] -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吸纳低收入村民就业 例如村民参与防洪坝修建工作月收入达4500元[1] - 山东省荣成市打造“海螺姑娘”社会救助服务品牌 累计为超过2700名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救助服务达71万人次[2] 住房与教育公共服务 - 广东省广州市加快构建以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重点解决来穗务工人员及新就业无房职工住房问题[2] - 河南省洛阳市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清理取消不合规的入学证明材料及时限要求[2] - 湖北省武汉市近5年将中小学建设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 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达163所[4] - 甘肃省2024年启动“强县中”为民办实事项目 支持20所县中扩优提质[4] - 成都市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 将乡村薄弱学校纳入教育集团以提升办学水平[4] 教育设施改善 -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岑龙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建成塑胶操场 师生宿舍实现24小时热水供应并新建综合楼[3] “一老一小”服务模式 - 浙江省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 鼓励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及医疗康复机构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5] - 山东省济南市开设全省首家家庭托育点并将普惠托育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5] - 陕西省西安市通过免费提供场地推进“公建民营”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 计划到今年底建成100所公办和11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机构[5] 创新服务供给 - 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推出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夜游活动[5] - 贵州省榕江县投入资金升级场地设施及完善赛事组织以支持乡村足球赛事[5] - 江苏省苏州市将地铁广济南路站地下闲置空间改造为社区食堂[5]
“能源马兰花”在鄂托克前旗草原绽放
内蒙古日报· 2025-06-09 22:14
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 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4GW新能源大基地项目通过光伏矩阵建设,将荒漠化草原和采煤沉陷区转变为生态与能源结合的示范区 [1][3] - 项目采用螺旋桩工艺,对草场破坏近乎零,板下植被覆盖率提升40% [3] - 光伏板铺设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草地涵水量大幅提升,有效遏制草场荒漠化 [3] 板下经济模式 - 光伏板下种植中草药(如连翘、丁香、酸枣等),兼具防沙固沙和经济收益,农牧民通过土地流转和种植实现收入增长 [5] - 农牧民每亩地可获得光伏租金800元/年,板下种植额外增收2000多元,综合收益远超传统放牧 [5] - 深能光伏与海禾公司合作,板上发电与板下经济结合,优先雇佣本地劳动力参与种植管护 [5] 以工代赈与农牧民参与 - 鄂托克前旗创新"项目+农牧民自建"模式,划分38个治沙作业区,农牧民通过自建参与治沙,日收入达200-300元 [6][8] - 累计吸纳农牧民务工1.2万人次,鼓励以劳力、土地、机械等多种形式参与治沙 [8] - 完成"工程固沙+灌草"结合治沙17万亩,人工种植柠条19万亩,实现生态与增收双赢 [8] 五位一体发展规划 - 提出"集中式光伏发电、生态治理、板下经济、景观旅游、乡村振兴"五位一体国家级光伏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8] - 通过光伏项目带动生态修复、产业链拓展及富民增收,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8]
【省发展改革委】陕西下达2025年第二批省级财政以工代赈任务计划
陕西日报· 2025-05-29 06:44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下达的省级财政以工代赈资金主要投向欠发达地区,向国家和 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产粮大县、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地区以及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任务 较重地区等倾斜。受益对象包括农村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等。支持的项目包 括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劳务用工量大、技术门槛低、工程机械 作业少的乡村道路、土地平整、护坡护坝、排灌沟渠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别是美丽宜居村 庄整治提升工程等项目优先获得支持。 以工代赈省级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等主体建筑物,也不得用于购买大中型机械设备、交通工 具等资产,以及花草树木、种苗仔畜、饲料、化肥等生产性物资。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中的就业技能培 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等工作任务,由地方政府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及社会帮扶资金、企业投资等予以支 持。(记者:杨晓梅) 实施以工代赈,主要是为了加强低收入群体就业帮扶,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劳动实现增收、提高技 能。"十四五"以来,以工代赈已经由一项专项扶贫政策转变为一项综合性帮扶政策,包含促进就业增 收、提升劳动技能、推动区域发展等多种功能。 5月26日,省发展改 ...
陕西聚焦重点群体稳就业
陕西日报· 2025-05-22 06:42
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措施 - 省发展改革委通过以工代赈项目促进就业,截至4月底已下达项目资金9.26亿元,251个项目累计吸纳农村群众就业7500人,开展技能培训6200余人次 [1] - 以工代赈政策将持续加大实施力度,旨在吸纳更多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1] - 通过深化苏陕劳务协作,今年1至4月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5万人 [1] 就业活动与总体规模 - 省人社厅通过开展"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等活动,使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213.22万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608.2万人 [2] - 省农业农村厅将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并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来扩大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规模 [2] 青年人才招聘活动 - 2025年"千校万岗"陕西青年人才招聘会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采取"线下+线上"模式,吸引9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提供就业岗位1800余个 [2] - 招聘会配套服务专区提供就业政策解读、职业规划指导等"一站式"服务,以帮助青年精准匹配岗位 [2] - 招聘会线上线下共吸引2100余名应届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与,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20人 [3] 青年就业支持计划 - 团省委将持续实施"千校万岗"系列招聘计划、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就业见习实习计划及困难家庭毕业生帮扶计划 [3] - 相关计划旨在加强就业观念引导,提升就业创业技能,扩大优质岗位供给,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3]
中美关税进展积极,股指走势分化
东证期货· 2025-05-18 15:45
周度报告——股指期货 中美关税进展积极,股指走势分化 [T走ab势le_评R级an:k] 股指:震荡 报告日期: 2025 年 05 月 18 日 [★Ta一bl周e_复Su盘mm:a中ry]美关税形势缓和,股市走势分化 股 指 期 货 本周(05.12-05.16)以美元计价的全球股市普涨。MSCI 全球指 数涨 3.97%,其中发达市场(+4.08%)>新兴市场(+2.98%)> 前沿市场(+1.72%)。中国台湾股指涨 5.37%领跑全球,日本股 市跌 0.48%全球表现最差。中国权益分市场看,中概股>A 股> 港股。A 股沪深京三市日均成交额 12664 亿元,环比上周(13536 亿元)缩量 872 亿元。A 股指数分化,北证 50、上证 50 等蓝筹指 数涨幅超过 1%,而中证 500、中证 1000、科创 50 指数收跌。本 周 A 股中信一级行业共 21 个上涨(上周 30 个),9 个下跌(上 周 0 个)。领涨行业为汽车(+2.71%),跌幅最大的行业为国 防军工(-1.61%)。利率方面,本周 10Y 国债收益率上行,1Y 上行,利差扩大。ETF 资金流向方面,跟踪沪深 300 指数的 ...
浑善达克沙地:治沙富民两相宜
新华社· 2025-05-17 22:07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6日电 题:浑善达克沙地:治沙富民两相宜 苏尼特右旗有沙区牧民4600多人,长期以来,当地积极探索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两不误"。 新华社记者贺书琛 去年9月,苏尼特右旗敖伦淖尔嘎查牧民高娃将闲置牛棚改造成了生产车间,配备10台自动化草帘编织 设备,至今已完成700万米稻草帘订单,实现净利润24万元,吸纳50余名农牧民就业,共计带动牧民增 收105万元。 气温回暖,夏意渐浓。眼下浑善达克沙地上有许多忙碌的身影,防沙治沙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苏尼特右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任志忠介绍,今年全旗预计治沙约110万亩,其中以项目合作方式吸纳牧 民参与治沙面积约占70%,预计向牧民支付的管护费和务工费约占工程款总额的30%,全旗近2000名牧 民将因此获益。 在浑善达克沙地西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罕锡力嘎查的牧民毕力格图比过去放羊牧牛还要 忙碌,他新购进的3台设备不停运转,将干稻草加工成一捆捆稻草帘。这些稻草帘将被运往沙地深处, 用来制作防沙固沙的草方格。 "家里的牛羊差不多都卖了,买了生产治沙物料的设备。"毕力格图说,他主动申请参与围封禁牧,联合 5户牧民成立了合作社,投资30多万元购进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