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感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长光辰芯递表港交所 专注于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发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20:53
公司上市申请 - 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1]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是一家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CIS)提供商,专注于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发 [3] - 公司提供九大产品系列,超过50款标准产品,适用于工业成像、科学成像、专业影像和医疗成像等领域 [3] - 公司产品分为面阵传感器和线阵传感器两类 [3] 行业市场情况 - 全球CIS市场预计将由2024年的1,39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9年的2,103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8.6% [3] - 公司在2024年工业成像收入全球CIS公司中排名第三,中国排名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2% [3]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五大客户收入分别约为2.86亿元、2.77亿元及2.26亿元人民币,分别占总收入的47.3%、45.8%及33.5% [4] - 同期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约为2.08亿元、2.41亿元及1.21亿元人民币,分别占采购总额的77.9%、74.7%及63.7%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度收入分别约为6.04亿元、6.05亿元、6.73亿元人民币 [4]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约为-8409.9万元、1.7亿元、1.97亿元人民币 [4] - 2024年毛利率为59.0%,较2023年的76.2%有所下降 [5] - 2024年研发开支为1.30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的19.3% [5]
长光辰芯港股IPO递表:毛利率3年下降17%,研发费用增长专利却下降,今年1月从上交所科创板撤单
新浪财经· 2025-06-19 20:03
6月19日,港交所文件显示,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 为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际。 回顾此前,长光辰芯2023年6月30日冲刺科创板,2024年9月30日因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审核,2025年1月7 日,长光辰芯主动撤回申请,IPO宣布终止。 | | | | 截至12月31日正年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 年 | | 2023年 | | 2024年 | | | | | 的数人的 | | 后数人的 | | 的收入的 | | | 人民爵于元 | 百分比 | 人民幣千元 | 百分比 | 人民幣于元 | 百分比 | | 收入 | 604,407 | 100.0 | 604,835 | 100.0 | 673.048 | 100.0 | | 销售成本 | (144,084) | (23.8) | (220,881) | (36.5) | (276,186) | (41.0) | | 毛利 | 460,323 | 76.2 | 383,954 | 63.5 | 396,862 | 59.0 ...
恒帅股份: 关于可转债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9 18:59
二、可转债交易异常波动的具体情况说明 证券代码:300969 证券简称:恒帅股份 公告编号:2025-057 债券代码:123256 债券简称:恒帅转债 宁波恒帅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 可转债发行上市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宁波恒帅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 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5〕224 号),公司于 2025 年 5 月 29 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面值总额 32,759.00 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 简称"可转债"),期限 6 年,每张面值为人民币 100 元,发行数量 3,275,900 张,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32,759.00 万元。经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 交所")同意,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 32,759.00 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于 2025 年 6 月 17 日起在深交所挂牌交易,债券简称"恒帅转债",债券代码"123256"。 根据《宁波恒帅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 等有关规定,公司本次发行的"恒帅转债"存续期自 ...
量子测量:向产业“深水区”迈进
科技日报· 2025-06-19 16:02
量子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 世界首座220千伏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入选安徽省十大标杆示范场景 部署全球首台基于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电流互感器 体积仅为传统设备十分之一 测量精度实现量级跃升 [1] - 量子测量与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共同构成量子信息技术三大支柱 我国在原子钟技术 量子重力仪 量子磁力计等核心器件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国内量子测量技术产业化企业快速涌现 在时间 磁场 微波 转动角速度 电流 重力测量等细分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或同等水平 [6] 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 - 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传感技术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率 可应用于芯片无损检测等领域 [2] - 全球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成功落地 标志量子测量技术在电力系统实现应用 [6] - 量子重力仪 量子磁力仪在深部矿产勘探中测试结果与实际数据高度吻合 解决传统技术"探不着 测不准"难题 [7] - 量子测量技术为油气管道微小裂纹和应力精准感知提供新方向 显著提升灵敏度和分辨率 [7] 产业化进程与市场发展 - 国仪量子2016年成立后陆续研制出国内首台商用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 全球首款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等多款量子测量仪器 [5] - 量子测量技术2024年前主要处于研发阶段 近两年真正叩开市场大门 应用场景从实验场快速迈向应用场 [8] - 量子科仪节主题变化显示产业化进程加速 从基础原理科普发展到实际场景应用展示 [9] 国际竞争差距与挑战 - 高精度光钟稳定度和不确定度达10-18量级 但性能指标仍落后国际最优水平1-2个数量级 [10] - 原子自旋陀螺原理样机指标与国际相当 但系统集成和动态测量落后欧美 尤其在航空 海洋等场景抗干扰能力不足 [10] - 量子传感芯片技术研发基础薄弱 欧美已有数十家顶尖机构布局 我国需加强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 [12] 未来发展路径 - 需深化量子测量基础理论研究 重点培养物理 工程 材料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12] - 企业应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找到技术与成本平衡点 保持核心部件研发迭代 [13] - 建立产学研用创新平台 完善成果转化政策 预计2030年全球量子测量市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 [15][16]
陶琳分享马斯克智驾路线观点 现有车型具备加入Robotaxi车队硬件条件
凤凰网· 2025-06-16 15:14
技术路线争议 - 公司明确质疑当前主流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路线 认为可能成为自动驾驶安全的潜在威胁 [1] - 公司坚持纯视觉方案 理论基础是全球道路系统围绕视觉感知能力构建 人工智能结合数字神经网络和摄像头是最匹配现有道路的解决方案 [1] - 公司批评激光雷达技术适用性 指出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同时工作会导致信息冲突 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1] 商业化进展 - 公司Robotaxi服务将于6月底在得克萨斯州启动运营 首批车队由升级版Model Y组成 显示现有车型硬件已具备无人驾驶出租车技术条件 [2] - 公司策略显著区别于行业 其他自动驾驶公司通常需要专门设计和制造无人驾驶车辆 [2] 行业对比 - 公司纯视觉路线与行业主流形成鲜明对比 多数供应商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与摄像头结合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2] - 业内专家观点分歧 支持者认为纯视觉方案在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有优势 批评者担忧单一传感器在极端天气下的可靠性 [2] 技术验证 - 得州Robotaxi服务将成为验证纯视觉路线可行性的关键 成功运行将为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参考 [3] - 若出现安全问题 可能加剧行业对纯视觉方案可靠性的质疑 [3]
解析第四代柔性传感器——织物传感
2025-06-16 00:0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 - 公司:东方电热、上海之识、上海遥乐、嘉兴先知、巨桥工业、小米旗下汉兴创投、比亚迪、慕思、舒达、巨量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柔性传感器赛道前景广阔,织物传感技术有望快速释放订单和现金流,东方电热与上海之识合作有望在汽车、消费及机器人领域实现突破,建议关注后续合作及合资公司进展[1][2][12] - **论据** - 第四代柔性传感器(织物传感)相比传统传感器,在折叠性、透气性和大面积制备方面优势显著,适合电子皮肤大面积应用,为机器人全身触觉感知提供可能[1][5] - 电子皮肤与指尖触觉传感器在应用场景和技术指标上有差异,织物传感工艺更适合电子皮肤生产[1][7][8] - 汽车和消费领域对电子皮肤或触觉传感器需求旺盛,已应用于汽车坐垫、后备箱防夹、床垫和呼吸监测等产品,市场潜力大[1][9] - 织物传感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优势明显,适合全身覆盖电子皮肤,成本与压阻式传感器相当,智能织物demo有情感应用空间[1][10] - 上海之识获小米独家投资,天使轮融资数千万元,汉兴创投持股16.7%成第二大股东,6月10日东方电热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 - 东方电热主业PTC空调加热发展趋势健康,估值约20倍出头,随着柔性电子技术路线发展,预计未来释放更多订单和现金流[1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东方电热与上海莱士合作取得车规级认证,比亚迪高端车型汽车坐垫安装柔性传感器[9] - 慕思床垫用触觉传感器进行睡眠监测,巨量开发的织物床单传感器可监测病人翻身及下床风险,舒达床垫监测用户呼吸和睡姿并调整[9] - 织物传感技术全手制备成本约1000元,单个指尖约两三百元[10] - 未来东方电热可能与上海遥乐成立合资公司,由遥乐提供压阻纤维,合资公司进行产品制作[11]
剑桥Science子刊新作:颠覆传感器堆砌,用一块水凝胶实现172万触觉通道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4 12:27
机器人触觉感知技术突破 - 剑桥大学团队利用明胶基水凝胶实现172万个信息通道的触觉感知,仅需32个电极通过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监测863,040条电流路径 [1][2] - 系统可同时识别6种刺激类型:人体触摸、导电/绝缘物体接触、局部加热、损伤及多点触摸,定位精度达25毫米 [2][3] - 整只机器人手由水凝胶制成,电极集中在手腕,仍能检测指尖触摸,展示复杂3D形状的感知能力 [3][14] 传统技术痛点与创新方案 - 现有多模态机器人皮肤存在制造繁琐、软硬界面易损、信号干扰三大问题,传统方法需嵌入多个小型传感器 [6] - 新方案将水凝胶转化为连续传感场,通过电场变化捕捉外界刺激,损伤/绝缘按压/导电触摸分别产生28mV/2.2mV/-26mV的电压变化 [6][7][8] 数据处理与优化 - 32个电极形成863,040种测量组合,数据驱动方法筛选最优配置,帧率从0.02Hz提升至33kHz [10][17] - 主成分分析生成刺激"指纹图谱",50个最佳配置定位误差收敛至10毫米以下,支持跨模态知识迁移 [12] 3D形态应用与性能 - 空心水凝胶手套制造工艺包含3D打印翻模和导电内嵌,在100小时环境监测中追踪温湿度变化,250次触摸测试平均误差26.3毫米 [14][16] - 使用10个最优配置时定位误差控制在40毫米内,表面积38,000平方毫米覆盖1080个随机触摸点 [18] 行业影响与局限性 - 新范式通过简单材料+智能算法降低制造难度,提升系统鲁棒性,但水凝胶存在温湿度敏感性和机械性能波动问题 [19][20] 相关机器人企业 - 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节卡机器人等 [24] - 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科技、宇树、傅利叶智能等 [26] - 核心零部件:绿的谐波、坤维科技、思岚科技等 [28]
大陆集团发布新传感器技术 可直接测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温度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3 12:51
技术突破 - 大陆集团成功研发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温度直接测量技术(eRTS),测量精度容差范围从15℃大幅缩减至3℃ [1] - 现有技术通过定子温度传感器数据、相电流测量值及环境变量间接计算电机温度,容差范围高达15℃ [3] - 电机转子在极端环境下工作温度可达150℃,高温可能导致磁铁退磁 [3] 技术优势 - eRTS由温度传感单元和换能器单元构成,采用压电式超声波技术实现双向无线通信与能量传输 [5] - 温度传感单元直接安装在磁铁附近,换能器位于电机外部并通过专用接口传输数据 [5] - 该技术显著降低稀土材料用量,成本优于现有解决方案 [5] 行业影响 - 测量精度提升使汽车制造商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上获得更大自由度 [3] - 更窄的温度容差区间可提升电机性能,同时减少安全冗余所需的稀土材料用量 [3] - 公司将持续拓展电动汽车传感器产品组合,加大研发投入 [5]
威视佰科CEO刘玮:做驱动产业革新的“追光者”|港创科·新势力
搜狐财经· 2025-06-13 12:11
光谱传感技术行业 - 光谱传感技术通过捕捉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实现毫秒级无损识别,应用场景包括水果甜度检测、水质污染监测、酱油发酵度分析等[1] - 传统光谱传感技术被欧美巨头垄断,设备成本高达数十万元,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广泛应用[1] - 中国光谱仪器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100亿元,但2024年进口额仍达45亿元,高端市场由美国企业主导[7] 威视佰科公司概况 - 公司由耶鲁大学光学博士和卡耐基梅隆AI算法专家创立,专注于研发新型多光谱传感器及配套AI算法[1] - 通过分子材料替代精密光学元件和OLED二次激发染料封装技术,将传感器成本从十万元级降至千元级[2] - 研发投入每年超1000万元,已成功研发微型光谱生化传感器、全光谱传感芯片和无代码开发平台等核心技术[2][4][5] 技术应用场景 - 工业领域:食品检测(洗发水、薯片、化妆品)、化工生产品控、设备安全监测[1][2][5] - 消费领域:智能穿戴(血氧检测)、智能家居(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程序选择)、医疗美容(皮肤多维检测)[1][5] - 农业环境:葡萄健康状态实时监测、果蔬新鲜度无损检测、水质污染识别[6][5] 商业模式与市场拓展 - 采用技术合作模式,将光谱传感技术与客户现有产品结合升级,合作伙伴包括三星、TCL、华为、美的等[5] - 通过Pre-A轮、A轮和A+轮融资分别获得2500万元、555万元和1888万元资金[5] - 已在越南等海外市场与美国德州仪器等国际巨头竞争并赢得订单[7] 大湾区协同优势 - 构建"香港研发-深圳转化-东莞制造-广州物流"的高效闭环体系[7] - 香港高校负责尖端科研(6个学科全球前十),深圳负责商业化落地[8] - 湾区制造成本仅为国际市场的10%-15%,如同样工件加工费用仅需10-15元[9]
激光雷达:AEBS新规催化标配预期,割草机+无人城配快速放量
2025-06-12 23:07
激光雷达:AEBS 新规催化标配预期,割草机+无人城配 快速放量 20250612 Q&A 激光雷达在科技行业大规模落地和商业变现中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科技行业的大规模落地和商业变现的背后,本质上是要解决替代人的问题。替 代人需要模拟人与世界的交互方式,简单来说可以抽象为三个环节:五官感受 客观世界的变化、大脑进行认知和分析、手脚及其他器官反馈和执行。因此, 感知客观世界的变化是所有一切的起点。激光雷达作为多维感知领域的重要技 术之一,在包括智能驾驶、安监等多个方向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期车规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其对激光雷达配置有何影响? 近期车规市场最大的变化是 ABS 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这一新规对于 L2 及 以下级别车辆配置激光雷达,以实现基本安全性防护和感知功能,有非常强的 催化作用。这将推动更多车辆采用激光雷达,提高整体安全性。 激光雷达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呈现下沉化、扩散化、高端化趋势, 价格快速下沉,应用范围从乘用车扩展到轻型商用载货车,同时 L3/L4 级别车辆对高性能激光雷达的需求增加。 无人货运车市场快速发展,多家厂商积极布局,预计 2025 年将实现大 规模交付,激光雷达是主流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