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贷结构优化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重磅发布!4月关键数据新增1.16万亿元,背后什么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07:24
社会融资规模 - 2025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4万亿元,同比增长8.7%,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1]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2.27万亿元,同比增长7.1%,较上月下滑0.1个百分点 [1] - 政府债券余额占比20.3%,同比高2.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7.7%,同比低0.4个百分点 [1] - 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61万亿元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同比多增3.58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7591亿元,同比少4095亿元 [1] 政府债券发行 - 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是前四个月社融最主要的拉动因素 [2] - 今年财政预算赤字率提高至4%,计划新增政府债券近1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 [2] - 年初以来国债、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快于往年,用于化债的2万亿元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约70% [2] - 近期财政部启动支持"两重""两新"的1.3万亿元特别国债 [2] 货币供应量 -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 [6] - 狭义货币(M1)余额109.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6] - 4月存款减少约8700亿元,同比少减约3万亿元,对M2增速上拉影响约1个百分点 [8] 信贷结构 - 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较上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 [8] - 前四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同比少增0.13万亿元 [8] - 住户贷款增加51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01亿元 [8]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3万亿元 [8] 行业投向 - 2020年末至2025年一季度末,企业贷款占比由63%升至68%,居民贷款占比由37%降至32% [11] - 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由31%升至38%,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由69%降至62% [11] - 制造业在中长期贷款中占比由5.1%升至9.3%,消费类行业占比由9.6%升至11.2% [11] - 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由15.9%降至13% [11] 金融支持消费 - 未来宏观政策思路更加注重促消费,金融政策的重点是支持高品质消费品供给 [12] - 需要构建与消费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12] - 具体举措包括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出台金融支持消费指导性文件、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等 [12] - 促消费需要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供给端关键是要增加高质量消费品供给 [13]
前4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超10万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16
贷款规模与结构 - 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69.54万亿元同比增长6.8%,人民币贷款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 [1]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1万亿元同比增长8.5%,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1] - 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6.34万亿元同比多3.6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3397亿元 [1] 融资成本与货币政策 - 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环比降4基点同比降50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同比降55基点 [2] - 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框架完善带动政策利率下调,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 - 央行通过降准、补资本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结构性工具创新激发重点领域信贷需求 [2] 存款与跨境结算 - 前4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5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7.8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4103亿元 [3] - 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21.68万亿元同比增长8.2%,人民币存款余额3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8% [3] - 4月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1.51万亿元(货物贸易1.16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结算0.72万亿元(外商直接投资0.47万亿元) [3]
信贷结构更加适配经济发展 5年来企业贷款占比升约5个百分点
新华财经· 2025-05-14 22:48
信贷结构变化 - 近5年企业贷款占比上升约5个百分点至68%,居民贷款占比下降约5个百分点至32% [1] - 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由31%升至38%,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由69%降至62% [1]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由5.1%升至9.3%,消费类行业占比由9.6%升至11.2%,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由15.9%降至13% [2] 信贷投向优化驱动因素 - 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是信贷结构优化的主导力量 [1] - 人民银行积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引导作用 [1] - 普惠小微贷款发力明显,助企惠民成效显著 [2] - 债券等直接融资发展使大企业融资更趋多元化 [2] 行业信贷投向特点 - 金融机构更多投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 [2] - 强化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重点服务消费行业的金融支持 [2] - 金融政策重点支持养老、教育、医疗等高品质消费品供给 [2] 消费金融发展现状 - 银行消费金融类产品不断丰富创新,居民消费融资便利度明显上升 [2] - 部分银行消费贷款利率已低于保本点,出现过度竞争现象 [2] - 居民部门杠杆率较高,存在负债风险 [2] 消费金融发展方向 - 需要扩大有效消费需求,拓展消费场景 [3] - 坚持合理适度原则,确保消费贷款真正用于支持消费 [3] - 银行需通过下沉服务、挖掘客户、保持理性定价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居民买房投资更趋理性!4月金融统计数据透露哪些信息
北京商报· 2025-05-14 21:47
金融统计数据概览 - 截至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4万亿元,同比增长8.7% [1] - 4月新增贷款有所回落,主要受隐债置换、季末透支及关税战骤然升级等影响,但同期新增社融大幅度同比多增,M2增速较上月末显著上升 [1] - 两个主要金融总量增速加快表明当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预计下半年央行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 [1][12] 信贷结构分析 - 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5184亿元(短期贷款减少241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0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27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3万亿元) [3] -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环比季节性少增3.36万亿元,同比少增4500亿元,企业贷款同比少增2500亿元,居民贷款同比少增50亿元 [3]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占比由2020年末的63%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68%,居民贷款占比由37%降至32%,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由31%升至38% [4][5] 货币供应情况 -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狭义货币(M1)余额109.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 [7] - 前4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5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8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103亿元,4月存款减少约8700亿元,同比少减大约3万亿元 [7] - 在去年低基数效应作用下,2025年4月M2增速出现提升,金融总量数据增长更稳更实 [8] 社会融资规模 - 2025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6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 [9] - 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6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是社融规模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因素 [10] - 1-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超过5万亿元,同比多约3.6万亿元,4月净融资约9700亿元,同比多约1.1万亿元 [10] 经济政策展望 - 金融总量数据持续较好,体现出央行逆周期调节和金融稳经济的效果,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节奏前移与货币政策形成更强合力 [11] - 5月国内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出台、中美经贸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后续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合理增长 [12] - 预计下半年央行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全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复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 [12]
信贷结构亮点频现,一揽子政策发力赋能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5-14 20:06
宏观经济韧性 - 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抬升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超8% [1] - 前4个月人民币计价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 美元计价进出口同比增长1.3%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1] - 4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8.1% 高于过去10年季节性均值 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高增速抵消美国加征关税冲击 [1] 信贷结构优化 - 1~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06万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31万亿元(同比+11.9%)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1万亿元(同比+8.5%) [3] - 企业贷款占比从2021年63%升至68% 居民贷款占比从37%降至32% 反映资金更多投向实体企业 [4] - 小微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比重从31%升至38% 制造业贷款占中长期贷款比重从5.1%升至9.3% 房地产建筑业占比从15.9%降至13% [5] 金融政策导向 - 央行聚焦"五篇大文章" 通过利率下行和结构性工具创新激发内需 推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8] - 科技与消费成为政策主线 再贷款工具持续优化 支持领域随经济转型动态调整 [9] - 5月推出降准降息及结构性工具组合 强化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政策组合覆盖面和传导效率提升 [8][9] 消费金融发展 - 消费类行业贷款占中长期贷款比重从9.6%升至11.2% 政策重点转向支持高品质消费品供给 [5] - 促消费需供需两端协同 供给端增加高质量消费品 需求端改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 [6] - 消费金融需拓展场景确保贷款真实用途 银行通过下沉服务和理性定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6]
4月信贷“成绩单”出炉:贷款规模合理增长 利率保持历史低位
搜狐财经· 2025-05-14 19:42
金融总量与贷款增长 - 4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5.70万亿元,同比增长7.2% [1] - 1-4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大致持平 [1]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1万亿元,同比增长8.5%,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1][4] 融资成本与利率水平 - 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2%,比上月低4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50个基点 [2] - 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55个基点 [2] - 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框架进一步完善,政策利率下调有助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 [2] 信贷结构优化 - 企业贷款占比由2020年末的63%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68%,居民贷款占比由37%降至32% [4] - 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由31%升至38%,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由69%降至62% [5]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由2020年末的5.1%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9.3%,消费类行业占比由9.6%升至11.2%,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由15.9%降至13% [6] 金融政策与实体经济支持 - 央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准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充裕,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3] - 金融总量数据持续较好,社会融资规模、M2、人民币贷款增速均高于名义GDP增速 [2] - 信贷增量投向明显改变,带动存量结构优化,贷款余额超过265万亿元 [4] 消费金融与行业趋势 - 金融政策重点支持高品质消费品供给,需求端消费贷款成本已不是影响因素 [6] - 银行消费金融类产品不断丰富创新,居民消费融资便利度明显上升 [7] - 消费金融需坚持合理适度原则,银行需通过下沉服务、挖掘客户保持理性定价 [7]
信贷结构亮点频现,一揽子政策发力赋能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5-14 18:29
经济金融形势 - 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抬升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超8% [1] - 前4个月人民币计价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 美元计价进出口同比增长1.3%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1] - 4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8.1% 虽较前值回落但仍明显高于过去10年季节性均值 [1] - 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保持较高增速 部分抵消美国加征关税冲击 [1] 信贷结构 - 1~4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 与上年同期持平 [2]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31万亿元 同比增长11.9%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2] - 企业贷款占比由63%升至68% 居民贷款占比由37%降至32% [3] - 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由31%升至38% 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由69%降至62% [3] 行业投向 - 制造业贷款占全部中长期贷款比重由5.1%升至9.3% [4] - 消费类行业贷款占比由9.6%升至11.2% [4] - 房地产和建筑业贷款占比由15.9%降至13% [4] - 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 强化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重点服务消费行业支持 [4] 政策导向 - 央行推出降准降息、创设优化结构性工具等政策组合 [6] - 利率水平下行和结构性工具创新有助于激发有效内需 挖掘重点领域信贷需求 [6] - 科技与消费成为央行政策创新改革的两大主线 [7] - 结构性再贷款工具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经济转型重点领域 [7]
兴业银行(601166):利息净收入和中收成两大亮点,信贷结构优化再进一程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30 13: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消化阶段性非息影响后,兴业银行营收表现有望回暖,叠加做实资产质量,重点领域风险逐步化解,有望更早确立业绩拐点,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利润表修复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5 - 2027年预计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124.93亿元、2194.73亿元、2287.9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13%、3.28%、4.25% [5] - 2025 - 2027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5.32亿元、822.92亿元、871.4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2%、4.79%、5.89% [5] - 2025 - 2027年预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7%、1.07%、1.06%,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42.54%、255.24%、271.01% [5] 营收与利润分析 - 1Q25兴业银行营收同比下滑3.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2%,债市相关其他非息收入下滑是主要拖累,中收呈恢复式增长,利息净收入持续平稳正增,拨备部分弥补业绩压力 [6] - 1Q25债市相关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滑21.5%,拖累营收增速5.3pct;中收同比增长8.5%,贡献营收增速0.9pct;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3%,贡献营收增速0.8pct;拨备正贡献利润增速4.1pct [6] 一季报关注点 - 客户基础夯实带动低成本负债成效兑现,预计一季度存款成本延续明显改善,1Q25企金客户数156万户,同比增长9.2%,估算1Q25单季负债成本率下降18bps [6] - 对公发力支撑信贷增长,新增投放向科技、绿色等重点领域倾斜,1Q25新增对公贷款超1500亿,科技、绿色合计新增超1800亿,目前两大贷款余额均达万亿级别 [6] - 不良率微升1bp至1.08%,预计与司法追偿和不良处置节奏滞后有关,重点领域新发生不良或已同比回落,年化加回核销回收不良生成率回落至0.8% [6] 信贷结构分析 - 1Q25兴业银行贷款同比增长4.8%,单季新增贷款788亿,同比少增75亿,主因压降票据及部分零售客群 [6] - 1Q25新增对公贷款超1500亿,科技、绿色贷款均新增超900亿,占总贷款比重均超18%;零售贷款净压降260亿,压降票据近500亿 [6] 息差与资产质量分析 - 1Q25息差1.59%,同比下降2bps,季度环比抬升6bps;生息资产收益率季度环比下降17bps,付息负债成本率季度环比下降18bps [10] - 1Q25不良率1.08%,季度环比微升1bp,关注率季度环比持平1.71%,年化加回核销回收后不良生成率回落至约0.8%,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基本持平233% [10] 上市银行估值比较 - 截至2025年4月29日,兴业银行收盘价21.02元,自由流通市值3395亿元,2024A/E的P/E为5.98,2025E为5.88;2024A/E的P/B为0.57,2025E为0.53;ROAE(2024A/E)为9.9%,2025E为9.4%;ROAA(2024A/E)为0.75%,2025E为0.73%;股息收益率(2024A/E)为4.9%,2025E为5.0% [15]
超预期!刚刚,央行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4-13 18:0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一季度信贷社融数据表现亮眼,社融增量保持较高水平、信贷结构优化、M1同比增长,反映出企业和居民资金需求端积极变化,经济向好态势明显,虽面临全球不确定性但宏观政策有充足空间应对 [1][2][3] 分组1:一季度信贷社融数据亮点 - 社融增量保持较高水平,超出市场预期,3月政府债券增长较快带动社融增速提升 [3] -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需求持续修复,3月住户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表现好,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 [3] - 3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6%,比上月末高1.5个百分点,与企业经营活力回升有关 [3] 分组2:社融规模增量情况 - 3月社融规模增量为5.89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高位,贷款和政府债券是主要支撑因素 [4] - 一季度国债净发行规模超1.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超2.8万亿元,置换债券发行规模约1.34万亿元 [5] - 地方政府债券与国债仍有较大待发行额度,二季度政府债券供给规模可能超预期 [5] 分组3:企业、居民有效信贷需求 -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64万亿元,住户贷款与企业贷款较上月显著回升,呈现总量向好、结构改善态势 [6] - 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3月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落地带动融资需求 [6] - 3月新增住户贷款较上月增长超9000亿元,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与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小阳春”有关 [6] - 3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6] 分组4:全球不确定性与宏观政策 - 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不确定性影响加大 [7]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给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决策带来挑战,主要经济体央行政策调整数据依赖增强 [8] - 4月是信贷“小月”,叠加外部冲击,部分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可能回落,但我国宏观政策有充足空间应对 [8]
平安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提速,风险处置扰动业绩-20250316
申万宏源· 2025-03-16 16: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资本市场对平安银行2024年全年利润承压已有预期,主动增提拨备是业绩增速转负的核心原因,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Q24单季下滑明显 [6] - 年报关注点包括零售结构持续优化但信贷缩表,息差降幅环比扩大,资产质量总体平稳但涉房不良上行、零售风险待化解,现金分红率下调 [6] - 平安银行压降零售高风险信贷产品、优化涉房贷款结构,信贷同比缩表,2025年结构调优仍是关键战术,信贷恢复平稳增长取决于零售中低风险客群需求复苏节奏 [6] - 主动放缓扩表步伐、加快资产负债结构调优和存量风险化解处置是正确举措,基于审慎考虑调整盈利增速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466.95亿元,同比下滑10.93%,预计2025 - 2027年分别为1346.77亿元、1334.40亿元、1381.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8.19%、 - 0.92%、3.55% [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45.08亿元,同比下滑4.19%,预计2025 - 2027年分别为441.09亿元、444.07亿元、456.7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0.90%、0.68%、2.86% [5] - 2024年不良贷款率1.06%,预计2025 - 2027年分别为1.06%、1.06%、1.05% [5] 业绩驱动因子分析 - 大幅增提拨备是业绩边际下行主因,4Q24增提拨备拖累单季利润增速约20pct,拨备对全年利润增速正贡献幅度较9M24收窄5.5pct至5.7pct [6] - 息差下行叠加收缩信贷放缓投放,利息净收入依旧低迷,2024年利息净收入下滑21%,拖累营收增速14.9pct,其中息差下行拖累15.2pct,规模贡献0.3pct [6] - 与投资相关的其他非息收入高增支撑营收降幅收窄,2024年非息收入增长14%,贡献营收增速4pct,其中投资相关其他非息增长69%,贡献营收增速7.2pct [6] 年报关注点分析 - 零售结构持续优化但信贷缩表,全年贷款减少334亿,压降零售贷款超2100亿,信贷恢复平稳增长或取决于零售中低风险客群需求修复情况 [6] - 息差降幅环比扩大,4Q24息差1.7%,季度环比下降17bps,对公/零售贷款利率分别环比下降20bps/64bps [6] - 资产质量总体平稳,但要关注涉房不良上行趋势和零售风险化解节奏,对公房地产不良率逐季上行至1.79%,估算零售不良生成率维持约2.5% [6] - 下调现金分红率,2024年分红率降至28.3%,对应2025年股息率约5.08% [6] 信贷结构分析 - 零售端继续压降信用卡、消费贷、经营贷等高风险溢价贷款,全年累计压降零售贷款超2100亿,4Q24单季压降超200亿 [6] - 对公端压降房地产,侧重行业做精,4Q24对公房地产净压降67亿,全年累计压降超100亿;基建、车生态等基础行业和新兴行业合计新增投放超1800亿,全年累计投放近6600亿,同比增长37.5% [6] 息差分析 - 降息叠加零售贷款定价下行拖累息差,4Q24单季息差1.7%,季度环比下降17bps,贷款利率季度环比下降45bps,其中对公收益率下降20bps至3.17%、零售收益率下降64bps至4.88% [9] - 负债端存款成本加速回落部分弥补息差压力,4Q24存款成本季度环比下降12bps至1.91% [9] 资产质量分析 - 4Q24不良率季度环比持平1.06%,两大不良先行指标关注率、逾期率分别季度环比下降4bps、2bps至1.93%、1.52% [9] - 测算2024年加回核销回收后不良生成率为1.86%,2024全年核销超630亿元 [9] - 对公端房地产不良率延续逐季上行,4Q24房地产不良率1.79%,季度环比上升45bps,非房对公贷款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率季度环比下降3bps至0.5% [9] - 各项零售贷款不良率环比有降,但估算全年零售贷款不良生成仍居高位,零售部门不良生成率约2.51%,4Q24零售不良率1.39%,季度环比下降4bps [9] 上市银行估值比较 - 与其他上市银行相比,平安银行2024E、2025E的P/E分别为5.58、5.63,P/B分别为0.55、0.51,ROAE分别为10.1%、9.4%,ROAA分别为0.78%、0.75%,股息收益率分别为6.0%、5.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