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
搜索文档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持续迸发增长新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1:36
机床产业机遇与表现 - 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全球市场对精密高效的高端机床需求增长[1] - 巨浪凯龙机床自主研发的直线电机驱动款机床将汽车结构件切削加工效率提升40%[1] - 前8个月巨浪凯龙机床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超1倍[1] - 前8个月江苏省机床出口额达109.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长由龙头企业及中小企业共同推动[1] - 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铸造设备已进入海外多国,前8个月出口货值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11.1%[2] 工业生产整体态势 -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制造业增长6.8%,增速高于整体工业0.6个百分点[3] - 前三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90.2%[3] - 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较8月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64%[3] 绿色工业发展成果 -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9.7%,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6.9%,充电桩产量同比增长22.2%[5] - 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72.4%,核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38.9%,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4.0%[5] 工业增长前景展望 -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激发自主创新活力与产业升级动力[6] -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方向,支持绿色技术研发与绿色制造体系[6]
将创新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
经济日报· 2025-10-25 06:09
中国制造业总体成就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均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 [1]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1] 关键领域创新突破 - 在航天领域实现“嫦娥”落月、“天和”驻空、“北斗”组网 [1] - 大飞机C919实现商飞,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1] - 具备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超导及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 [1] 创新驱动与产业融合 - 科技创新被视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为科技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2] - “十四五”时期科技管理体制重塑,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彰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2] - 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关键领域,对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新型工业化至关重要 [2]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2] - 面临关键技术攻关、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非理性竞争等挑战 [2] - 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经济新动能的关键 [2]
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专家点评)
人民日报· 2025-10-25 05:58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十四五"时期,通过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高端化方面,传统制造的品牌美誉度大 幅提升,优质产品畅销全球;智能化方面,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工业机 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绿色化方面,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总体达到世 界先进水平;融合化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等传统制造业 之中,推动传统制造业从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 "十五五"时期是完成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要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从 规模发展向价值创造转型。要加强技术赋能和标准引领,用好新型技术改造、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工 具,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稳住制造业发展"基本盘"。 (作者为赛迪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本报记者刘温馨采访整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满 ...
工信部: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证券日报网· 2025-10-24 21:26
会议强调,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要提高政治站位,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始终沿着 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要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加快形成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思想观 念、思维方式。要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全面落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 要要求,以铁规矩锻造好作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进一步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会议指出,"十四五"收官在即,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学习全会精神成果转化为实 际行动,扎实做好四季度稳增长、固链条、强创新、促融合、优治理等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全年预 期目标、完成好"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提早研究谋划明年重点工作,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 础。 本报讯(记者郭冀川)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干部大会,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传达党的二十 届四中全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动 ...
恒为科技涨2.03%,成交额1.7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2.1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4 13:3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0月24日盘中上涨2.03%,报28.71元/股,成交1.71亿元,换手率1.88%,总市值91.9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92.19万元,特大单净买入148.36万元(买入256.73万元,卖出108.37万元),大单净买入43.84万元(买入2068.88万元,卖出2025.04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5.73%,近5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上涨0.54%、1.14%、14.13% [1] - 今年以来1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10月9日龙虎榜净买入-9819.97万元,买入总额9486.03万元(占总成交5.18%),卖出总额1.93亿元(占总成交10.54%)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与服务,收入构成为网络可视化53.67%,智能系统平台46.24%,其他(补充)0.08%,其他0.01%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同比减少23.19%,归母净利润1781.56万元,同比减少75.1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803.14万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6.28万,较上期减少20.34%,人均流通股5098股,较上期增加25.5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206.65万股,较上期增加39.57万股,华夏中证1000ETF(159845)为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21.89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其他计算机设备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国产软件、一体机概念、华为昇腾、DeepSeek概念、新型工业化等 [2]
阿尔特涨2.05%,成交额4640.1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21.5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4 13:26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4日盘中上涨2.05%,报10.93元/股,成交额4640.19万元,换手率0.89%,总市值54.4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21.57万元,特大单净卖出378.58万元(占比8.16%),大单净买入157.01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下跌3.27%,近5个交易日上涨6.43%,近20日下跌7.92%,近60日下跌4.87% [2]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设计及相关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收入占比87.68%,燃油汽车整车设计收入占比11.73% [2]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33.14%,但归母净利润为-5819.70万元,同比减少268.61%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服务-汽车综合服务,概念板块包括AI多模态、神经网络、新型工业化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2.95万户,较上期微增0.29%,人均流通股16430股,较上期减少0.2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517.28万股,较上期减少230.79万股 [3] - 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A新进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368.98万股,而中欧新蓝筹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光弘科技涨2.02%,成交额1.0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151.33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4 10:19
10月24日,光弘科技盘中上涨2.02%,截至10:14,报28.80元/股,成交1.01亿元,换手率0.47%,总市值 221.03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1151.33万元,特大单买入399.50万元,占比3.97%,卖出0.00元,占比 0.00%;大单买入2416.13万元,占比24.00%,卖出1664.30万元,占比16.53%。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光弘科技今年以来股价涨3.82%,近5个交易日涨9.17%,近20日跌6.37%,近60日涨13.56%。 截至6月30日,光弘科技股东户数7.73万,较上期减少9.18%;人均流通股9798股,较上期增加10.15%。 2025年1月-6月,光弘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3.18亿元,同比增长0.17%;归母净利润9934.31万元,同比增 长0.46%。 分红方面,光弘科技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8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37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光弘科技十大流通股东中,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位居第 二大流通股东,持股933.38万股,相比上期减少24.65万股。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位 ...
张林山:提升系统能力推动新型工业化
经济日报· 2025-10-24 08:01
制造业总体成就 - 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 [1]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 - 制造业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1]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2]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过半 [2] - 建成全球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459.8万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突破1亿台(套) [2] - 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建设更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4] - 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制造业发展,加快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 [4] 创新驱动与研发投入 - 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 [2]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超1.6% [2] - 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投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3] - 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布局,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3] 绿色低碳发展 - 全球最大新能源产业链已然成型,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1000万吨 [2] - 百万吨级氢冶金等技术实现全流程贯通,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2] - 加快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设计和制造工艺 [4] - 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4] 未来发展重点与挑战 -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3] - 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仍需加快,部分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3] - 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建设中试平台和应用验证基地,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3] -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促进上下游企业数据贯通、业务协同 [4] - 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优质企业培育,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5]
提升系统能力推动新型工业化
经济日报· 2025-10-24 05:41
制造业总体成就 - 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 [1]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过半 [2] - 建成全球最大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459.8万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突破1亿台(套) [2] - 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建设更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4] 创新驱动与研发投入 - 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超1.6% [2] - 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布局 [3] 绿色低碳发展 - 全球最大新能源产业链已然成型,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1000万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2] - 加快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4]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待提升 [3] - 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制造业发展,加快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 [4] - 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优质企业培育,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5]
维宏股份前三季度营收3.98亿元同比增15.28%,归母净利润7471.07万元同比降10.07%,毛利率下降6.24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10-23 20:21
财务业绩摘要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98亿元,同比增长15.2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471.07万元,同比下降10.07%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634.48万元,同比下降2.64% [1] - 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68元 [1] 盈利能力指标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54.47%,同比下降6.24个百分点 [2]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18.79%,较上年同期下降5.21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毛利率为54.79%,同比下降5.6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04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净利率为33.00%,较上年同期下降5.86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21.63个百分点 [2] - 2025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42% [2] 费用与成本结构 - 2025年三季度期间费用为1.7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4.71万元 [2] - 2025年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42.77%,较上年同期下降5.86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00%,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64% [2]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29%,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55.80% [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以10月23日收盘价计算,市盈率(TTM)约为36.98倍,市净率(LF)约为3.91倍,市销率(TTM)约为6.33倍 [2]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户数为1.35万户,较上半年末下降1356户,降幅9.11% [2] - 户均持股市值由上半年末的20.58万元增加至23.38万元,增幅为13.57%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业运动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和工业物联网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一体机59.28%,控制卡28.32%,驱动器11.90%,其他0.50%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其他计算机设备 [3]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盘、国产软件、新型工业化、工业母机、伺服系统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