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
搜索文档
腾势N9:核心竞品是问界,打动客户靠服务
车fans· 2025-07-14 08:29
销量表现 - 3月21日上市后首批交车仅4台 6月淡季预计销售6-8台 [2] - 最畅销配置为2025款旗舰型(指导价44.98万) 尊荣型(38.98万)销量较少 [2] - 热销颜色依次为黑武士(限量)、玄璟墨、烟晶灰 翠华瑶和雪玉莹需求较低 [2] 目标客群 - 客户100%为BBA现有车主 无首次购车者 [3] - 核心客群为国企领导(占比最高)和个体工商户老板 [3] - 典型客户案例:国企领导家庭(原有奥迪+美系越野车)因服务体验选择N9 [5] 产品竞争力 - 豪华旗舰车型中价格最具吸引力 [6] - 技术配置突出:动力系统、易三方技术、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 [6] - 主要竞品为问界M8/M9和理想L9 品牌力不足是最大战败原因 [16] 销售政策 - 全国统一售价无优惠 可赠送保养或精品 [8] - 金融方案:5年低息贷款(贷款额35万/月供6604元)或全款 [20] - 置换补贴6000-10000元 国企/公司采购享4000元大客户补贴 [27] 产品服务 - 基础保养费用约800元/次 周期1万公里/12个月 [24] - 客户权益包含:8000元礼包、免费取送车(3年内每年12次)、终身三电保修 [27] - 选装权益价值最高达2.5万元(如电动侧踏板套装) [27] 产品反馈 - 主要投诉点:后尾门缝隙不对称、扶手箱与后排电视异响 [25] - 技术亮点:限时免费升级智能电动门(原价1.6万)、车载无人机系统 [27] - 智能服务包含终身免费城市NOA和5年10G/月车机流量 [27]
车企“半年考”揭晓 新势力加速洗牌
广州日报· 2025-07-08 14:54
汽车行业上半年表现 - 比亚迪和上汽集团领衔破200万辆销量表现耀眼 [1] - 新能源阵营多点开花合资品牌止跌回升 [1] - 汽车产业竞争态势反映集团车企改革成效和新势力分化洗牌 [1] 大集团深化改革 - 国内主要汽车集团上半年发展主调为改革整合强化一体化力量 [2] - 上汽集团2024年8月启动人事调整2025年初成立大乘用车执管会解决多品牌各自为战痛点 [2] - 广汽集团2025年开启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为三年"番禺行动"首年 [2] - 中国一汽和东风汽车2024年底启动组织架构变革整合自主乘用车事业 [2] - 吉利汽车2025年1月5日启动"一三三"战略回归"一个吉利" [2] - 比亚迪与上汽超200万辆领跑一汽/吉利/长安/奇瑞形成"百万辆"规模 [2] 行业竞争态势升级 - 中国车市竞争从销量比拼升级为生态构建与全球化体系韧性较量 [3] 合资与新势力表现 - 合资品牌通过"油电并行"战略实现正增长如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汽通用 [4] - 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仍滞后于新能源渗透率攀升背景 [4] - 新势力阵营剧烈分化华为/小米带来新竞争逻辑 [4] - 理想6月交付同比下滑24%极氪月销未破2万辆 [4] - 零跑/小鹏在20万元以下市场站稳并连续数月增长 [4] 下半年行业焦点 - 头部集团需加速改革巩固整合红利合资品牌要加速电动化破局 [5] - 小鹏汽车CEO预计四季度走向盈利 [5] - 小米汽车预计三或四季度实现亏损逐步缩小 [5] - 新势力实现盈利需推动销量增长增加营收 [5] 行业长期趋势 - 车市比拼重点转向体系韧性持久战而非瞬间爆发力 [6]
深夜,特斯拉突然狂泻,一度跌超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3:20
特斯拉股价与市场反应 - 特斯拉7月7日开盘大跌超8%,随后跌幅收窄至6.79%,股价报293.925美元 [1] - 股价下跌与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参与政治活动有关,引发市场担忧 [1] - 美国财政部长暗示马斯克应专注经商,马斯克回怼称其"不懂数学" [1] 特斯拉交付量与业绩危机 - 2025年二季度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暴跌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 [1] - 主力车型Model 3/Y占比达97.3%,产品结构固化问题集中爆发 [3] - Model S/X及Cybertruck等高端车型仅交付1.04万辆,同比腰斩50% [3] 产品与技术创新困境 - Cybertruck自2023年投产已召回8次,硬件故障频发,年产25万辆目标难达成 [3] - FSD在全球遭遇监管挫折,欧盟和中国市场落地受阻 [4] - 中国品牌在智驾领域技术领先,华为、小鹏等订阅价格更具优势 [8] 中国市场表现与竞争压力 - 二季度中国市场交付12.9万辆,占总销量34%,6月单月交付61,484辆创季度新高 [7][8] - 上半年中国累计销量26.34万辆,同比下降5.4%,市占率从15%峰值萎缩至7.6% [8] - 本土品牌如极氪、小鹏、智己在配置、用户体验和价格上赶超特斯拉 [8]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 - 比亚迪4月欧洲纯电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5月欧盟和英国注册量同比飙升397% [5] - 中国车企如吉利、上汽在欧洲市场增速显著,上汽1-5月欧盟注册量大涨49.1% [5] - 小米YU7上市一小时大定28.9万单,直接对标Model Y并分流特斯拉用户 [9]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特斯拉北美及欧洲销售和制造业务负责人奥米德·阿夫尔沙离职 [5] - 欧美市场销售业务由马斯克亲自掌管,制造业务交由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负责 [5] 行业趋势与特斯拉挑战 - 特斯拉面临中国品牌全面崛起,配置、价格、金融政策等方面竞争力削弱 [8] - 曾经的行业颠覆者正站在被颠覆的十字路口,转型时间紧迫 [10]
小米YU7风暴:雷军如何回应一场车圈“奇迹”
36氪· 2025-07-03 20:23
小米YU7发布会及市场反应 - 小米第二款车型YU7起售价25.35万元,定价策略内部快速决策仅用5分钟但曾担忧消费者接受度[16] - YU7发布后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达28.9万辆,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辆,创行业纪录[5] - 公司澄清SU7用户转单至YU7比例不足15%,且SU7新增订单预期三次上调至1.4万辆,显示产品协同效应[8] 用户画像与市场竞争 - YU7用户平均年龄33岁(较SU7高3岁),女性占比30%(较SU7高4.5%),iPhone用户占比52.4%(较SU7高4.4%)[11][12][13] - 销量前三城市为上海、杭州、北京,与特斯拉Model Y核心市场重叠,显示直接竞争关系[14] - 公司回应友商"截胡"策略,呼吁行业聚焦技术、质量竞争而非诋毁[10] 生产与交付策略 - 公司暂未公布24小时锁单量,选择聚焦生产交付而非数据争议[9] - 明确未来两年优先解决国内交付,2027年才考虑出口计划[19] - 雷军亲自参与产品测试(如北京至上海全程驾驶),强调质量管控为最高优先级[18] 公司战略与行业定位 - 明确否认开发"红米汽车"计划,集中资源主攻高端市场[18] - 雷军称小米汽车已从"行业新人"转变为需承担成熟企业责任的阶段[18] - 主动推荐竞品车型(小鹏G7、理想i8、Model Y),展现行业共同发展姿态[19]
新造车企业年中考:零跑首次领跑半年榜,仅小鹏目标完成过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09:34
2025年上半年新造车企业销量分析 整体销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新造车企业销量整体同比增长,零跑、鸿蒙智行、理想销量均突破20万辆,其中零跑以22.2万辆同比激增155.7%的成绩首度登顶半年销量榜 [1] - 理想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7.8%,增速明显放缓,纯电车型布局滞后问题显现 [1] - 广汽埃安销量同比下滑14.2%至15.23万辆,跌出头部阵营 [1] - 蔚来同比增长30.6%至11.42万辆,但被零跑、小鹏、小米超越,滑落至第七位 [1] 单月销量表现 - 6月鸿蒙智行以5.27万辆、同比增长14.3%的成绩登顶,但问界系列占比超80%的结构隐忧仍在 [1] - 零跑6月销量同比增长138%至4.8万辆,领先于理想的3.63万辆,后者销量同比下滑24% [1] - 小鹏6月销量3.46万辆,同比增长224% [3] - 小米6月销量2.5+万辆,同比增长150% [3] 头部阵营格局变化 - 零跑从去年第二梯队冲入第一梯队,超越鸿蒙智行和理想 [6] - 小鹏跃升至第四,小米冲至腰部梯队 [3] - 广汽埃安跌落至腰部,极氪、蔚来从腰部跌落至中后队列 [3] - 阿维塔、岚图依旧位列尾部梯队,但同比增长分别为103.5%和85% [8] 全年目标完成率 - 小鹏以19.72万辆完成全年38万辆目标的51.9%,成为唯一进度过半的车企 [1] - 零跑目标完成率44%(以50万辆目标计算) [6] - 小米目标完成率42.9% [11] - 鸿蒙智行目标完成率20.6%,理想31.8%,蔚来25.9% [9] - 超半数车企目标完成率不足三成 [1] 重点车企表现 零跑汽车 - 上半年销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首度登顶半年销量榜 [6] - 凭借"性价比"和"技术普惠"路线攻占主流市场,2024年四季度单季度盈利0.8亿元 [6] - 今年销量目标从50万辆提升至50-60万辆 [6] - 1-5月累计出口量超1.72万辆,位居新势力出口销量冠军 [6] - 7月交付有望突破5万辆,下半年将发布全新一代C11、B01等车型 [7] 鸿蒙智行 - 上半年销量20.62万辆,同比增长6.2% [7] - 问界全系交付约17万辆,占比总销量八成 [7] - 5月30日上市的尊界首月订单6500辆 [7] - 下半年定位20万元级的尚界车型成为走量关键 [7] 理想汽车 - 上半年销量20.38万辆,同比增长7.8% [8] - 已将全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12] - 下半年规划两款纯电车型i8和i6,目标三年内跻身纯电第一梯队 [12] 小鹏汽车 - 上半年销量19.72万辆,同比增长279% [9] - 去年8月上市的MONA M03和11月上市的P7+扭转了销量困境 [9] - 下半年将推出包括G7在内的数款新车,搭载自主研发的图灵芯片 [10] 小米汽车 - 上半年销量超15万辆,同比增长456% [8] - YU7开售18小时后锁单量突破24万台 [10] - 目前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二期工厂7月投产 [10] - 年交付目标从30万辆提升至35万辆 [11] 其他车企 - 广汽埃安上半年销量15.23万辆,同比下滑14.2% [8] - 蔚来上半年销量11.42万辆,同比增长30.6%,等待内部改革焕新 [8] - 哪吒因债务缠身被申请破产重整,"债转股"方案失败 [8] 行业竞争态势 - 新造车企业竞争格局在趋稳中仍有突围机会,小米、小鹏或成为突围最大看点 [13] - 2025年新能源行业进入"决赛圈",新势力、传统中国车企与海外车企将展开最终角逐 [6]
小米YU7爆单 消费者陷14个月超长等待期
每日商报· 2025-07-03 06:13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1] - 标准版占比60%以上,售价25.34万元起,PRO版27.99万元起,MAX版32.99万元起 [2] - 交付周期长达9-14个月,标准版最快58-61周交付,MAX版最快38-41周交付 [2] 消费者行为与产品定位 - 目标用户以年轻人为主,许多为"米粉",拥有小米生态链产品 [3] - 车身配色和漆面设计受追捧,外形酷似"法拉利"引发争议但市场反应热烈 [2][3] - 消费者选择原因包括颜值独特,同价位配置(如800V平台、长续航)与其他品牌相当 [3] 行业竞争与市场反应 - 极氪、蔚来、智己等品牌推出"截胡"政策,补贴小米用户5000元定金以争夺潜在买家 [1][5] - 蔚来、阿维塔全额补偿退订用户,极氪奖励积分,部分政策为门店行为非官方 [5][6] - 二手平台涌现订单转让潮,转让标价5000至10000元,黄牛最高转手价达2万元 [4] 产能与交付挑战 - 北京亦庄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双班倒模式提升产能但仍面临压力 [4] - 二期工厂建设进入收官阶段,三期工厂在准备中 [4] - 小米SU7仍有大量订单未交付,叠加YU7订单导致产能压力巨大 [4]
小米YU7上海卖最好,提车等太久?雷军回应友商想“截胡”
搜狐财经· 2025-07-02 23:34
产品定位与竞争策略 - 小米YU7定位为豪华高性能SUV,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等高配置,成本较高,定价25万起,标准版比Model Y便宜1万[4] - 公司明确将特斯拉Model Y作为直接竞品,销售前三城市(上海、杭州、北京)与Model Y重合[1][4] - 雷军承认Model Y产品力强劲,表示以特斯拉为标杆逐步追赶,目前尚未超越[5] 销售表现与用户画像 - 小米YU7发布1小时内大定突破289000台[4] - 用户平均年龄33岁,比小米SU7高3岁,女性订单占比30%(较SU7首销期提升4.5%),最受欢迎颜色为牛津粉(女性)和寒武岩灰(男性)[1][4] - 交付周期最长达14个月,标准版需406-427天,Pro版357-378天,Max版273-294天[6] 产能与行业动态 - 公司年初产能目标30万辆,后上调至35万辆,优先解决国内交付,2027年才考虑出海[6] - 极氪、蔚来等车企推出"截胡"政策,为退订用户提供定金补贴,雷军呼吁行业避免恶性竞争[6] - 雷军建议急需用车的消费者考虑小鹏G7、理想I8或Model Y,并透露何小鹏已订购YU7[1][6] 产品配置与用户服务 - 推出三个版本(标准版25.35万/Pro版27.99万/Max版32.99万)及9款配色[4] - 针对用户选错配置问题,7月6日-7日开放限时改配服务,允许版本和配置修改[5]
果然,又爆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23:22
新能源车企6月销量表现 - 比亚迪6月销量达38 26万辆 同比增长11 98% 上半年累计销量214 60万辆 同比增长33 04% [2][4][6] - 零跑6月交付量4 80万辆 同比增长138 65% 连续4个月领跑造车新势力 [2][12][14] - 理想6月交付量3 63万辆 同比下降24 06% 上半年交付量20 39万辆 完成年度目标31 86% [2][15] - 小鹏6月交付量3 46万辆 同比增长224 44% 上半年完成年度目标51 89% 进度最快 [2][18] - 蔚来6月交付量2 49万辆 同比增长17 52% 第二季度交付量7 21万辆 环比增长71 2% [20][23] - 小米6月交付量超2 5万辆 环比下降超10% 上半年累计交付超15万辆 [2][18] 比亚迪产销结构分析 - 6月纯电车型销量20 69万辆 插混车型17 07万辆 纯电车型增速(40 93%)首次超过插混(23 71%) [7][9][10] - 上半年纯电车型累计销量102 34万辆(占47 7%) 插混车型108 99万辆(占50 8%) [10] - 6月海外销量9万辆创新高 占总销量23 54% 1-6月海外销量逐月递增 [10] - 商用车板块表现突出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幅达459 83% [6] 造车新势力竞争格局 - 零跑C10车型6月订单达1 5万辆 推动交付量增长 [14] - 理想上半年交付量波动明显 1/2/4/6月均环比下降 [15] - 蔚来/理想/小鹏Q2实际交付量均超指引下限 其中理想超指引上限3 1万辆 [23][24] - 小鹏交付量连续多月徘徊3万辆左右 增速与规模不匹配 [18] SUV市场布局动态 - 零跑将于7月发布2026款C11 定位中型SUV [26] - 小鹏G7(首款L3级AI SUV)7月3日上市 [27] - 理想计划7月推出纯电SUV i8 9月推出i6 形成7款产品矩阵 [28] - 蔚来7月将预售乐道L90(大三排旗舰SUV) 同步推进第1000座高速换电站 [28] - 小米首款SUV车型YU6已上市 目标改变智能SUV市场格局 [28]
车企CEO,都在研究小米YU7
创业邦· 2025-07-01 20:00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小米YU7开启下定后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后达28.9万辆,18小时锁单24万辆,按25.35万元起售价计算订单价值突破600亿元 [4] - YU7订单量相当于小米SU7上市13个月累计销量总和,特斯拉Model Y去年在华销量一半,理想L6一年销量总和 [4] - 销售端压力传导明显,新势力品牌客流减少五成,小米门店拼车试驾成常态,标准版提车需等13个月,Max版需6-8个月 [4] - 资本市场反应强烈,小米美股ADR暴涨近10%,港股高开8%市值突破1.6万亿港元,小鹏、蔚来、理想、零跑等股价下跌3-7% [6][7] 产能与交付挑战 - 供应链测算显示SU7积压订单和YU7新增30万订单需一年消化,二期工厂7月投产但首月交付量仅3万辆 [7] - 产能爬坡后即便产能利用率200%年产量仅30万台,月产能稳定在2.5万台,理想情况下月产能3万台仍需10个月消化现有订单 [11] - 交付周期更新为标准版53-56周,Pro版48-51周,Max版33-36周,最长等待近14个月 [11] - 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能95万辆,Model Y交付周期仅2-4周,时间差对小米不利 [12] 产品竞争分析 - YU7以25.35万元起售价对标Model Y,价格低1万元,配置上采用英伟达Thor芯片+激光雷达 [9] - 雷军重构对标逻辑,强调细节体验如主驾零重力座椅、天际屏等情绪价值,而非参数比拼 [10] - YU7首日订单28.9万相当于Model Y半年销量,远超Model Y月均2-5万新增订单 [10] - Model Y今年前5个月平均交付量仅2.5万辆同比暴跌73.6%,但断言YU7为"Model Y杀手"为时尚早 [13] 行业竞争格局 - YU7对25-35万纯电SUV市场冲击显著,国产六大门派乐道L60、极氪7X等因直接竞争关系面临订单分流风险 [16] - 智界R7在YU7发布同日推出最高5.4万元补贴,小鹏G7预售价23.58万元起可能下调至21万元 [17][18] - 理想纯电i6、i8预计定价25-35万将与YU7短兵相接,问界M5因价位和家庭用户定位重合易受冲击 [20][22] - 小米2026年计划推出增程+纯电车型YU9,可能对理想、问界产生更直接影响 [22] 行业战略反思 - YU7火爆促使车企重新评估高端化战略,用户愿为"技术+情绪共鸣+生态价值"支付溢价 [24] - 部分车企困于高端化的症结在于工程师思维与用户需求错位,数字营销能力和流量话语权短板 [24] - 车圈恐慌源于25-35万纯电SUV市场脆弱格局,除Model Y外无月销稳定破万车型 [16]
应对成本压力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
新华财经· 2025-07-01 10:55
产品升级与定价策略 - Model3长续航版CLTC续航增至753公里 百公里加速提升至3.8秒 售价上调至28.55万元 涨幅1万元 [2] - 焕新Model Y长续航版CLTC续航增至750km 起售价保持31.35万元不变 [2] - 7月31日前下单可叠加"5年0息""8000元保险补贴(限Model 3车型)""8000元车漆选装礼金""1299元特享充电权益"等福利 [6] - Model 3"加量加价"或源于行业供应链压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 公司选择保持盈利能力而非盲目降价 [8] - Model Y"加量不加价"被业内视为应对小米YU7等竞品冲击的策略 [8] 销量表现与市场竞争 - 2024年Model Y以48万辆销量蝉联中国新能源汽车单一车型销冠 [7] - 1-4月全球纯电动车销量榜Model Y/3包揽冠亚军 Model Y累计销量超25.9万辆 Model 3超14.3万辆 [6] - 5月特斯拉中国销量61662辆 同比下滑15% Model Y销量24770辆 Model 3销量13818辆 连续8个月同比下滑 [6] - 小米YU7上市一小时大定突破28.9万辆 直接对标Model Y 雷军称Model Y为"史诗级神作"但小米仍选择挑战 [6][8] 产品定位与行业趋势 - Model 3销量集中于标准续航版 长续航版涨价对整体销量影响有限 [9] - 小米进入汽车市场选择高端对标策略 雷军强调需与特斯拉等世界级车企竞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