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关税高压下赴美生产?中国卖家:已劝退
虎嗅· 2025-05-07 20:42
跨境电商企业在美国生产的可能性 - 在美国加征高额关税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商企业考虑将尾端组装线搬到美国,形成"中国材料、美国组装"模式 [1] - 部分品类如POD(按需印刷)已在美国实现末端加工,但高度依赖成熟自动化流程 [2] - 美国组装线投入门槛较低,仅需租仓库、简单设备和少量工人即可运作 [4] 美国生产的挑战与限制 - 美国劳动力成本高昂,技术工人薪资极高,水电工基础费用达150美元且需长时间等待 [8] - 华人尾端组装厂规模普遍较小,员工规模多在20人以内,扩大规模需考量法律和运营风险 [9] - 大中型企业面临环保、劳动、税务等多方面诉讼风险,需预留2%-4%销售额处理合规争议 [9] "Made in USA"标签的机遇与限制 - 近三分之二美国消费者偏好"美国制造"产品,并愿意支付溢价 [13] - FTC规定"Made in USA"标签需产品全部或几乎全部在美国制造,仅组装不符合要求 [14] - 产品需具备高毛利、品牌价值和本地化能力才适合美国尾端组装 [16] 行业现状与观望态度 - 多数跨境电商卖家倾向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而非美国 [17] - 部分中国投资者在美国低价购地但暂未开工,主要观望政策变动 [20] - 半导体领域在美国建厂成本为中国7-8倍,仅后端工艺如封装测试落地 [21] 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 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如税率从100%到200%波动),企业难以规划长期投资 [24] - 政策稳定后尾端组装的可行性才能得到验证 [25]
去美国开工厂的中国人
吴晓波频道· 2025-05-06 00:41
中国制造业赴美建厂趋势 - 美国洛杉矶正迎来一波中国制造业老板考察和建厂热潮,东莞软包装定制工厂老板老梅已敲定与美国品牌客户合作建设5000平方英尺工厂[10][11] - "厂中厂"模式成为流行方案,即租赁美国品牌客户场地,由对方负责招工,中方负责设备、原材料和薪水支付,初期投资约几十万美元[12][14] - 旗类产品工厂负责人李哲观察到国内许多工厂需要美国生产线,正从"中国制造"转向"美国组装"[7][15] 低成本运营模式 - 委托当地人租赁现有美国工厂或仓库空闲场地,免去独立厂房租赁成本[16] - 布置简易组装生产线,使用临时工人和通用工具完成最后组装,成本可低至10美元/件[17][18][19] - 迷你PC、灌装等行业的组装线已成功运行,涵盖低端和中高端产业[23][24] 驱动因素 -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豁免美国成分价值超过20%的产品关税,促使企业将组装环节放在美国[26][27][28] - 国内市场竞争内卷和东南亚成本上涨,越南房租达30-60元/平方米,接近洛杉矶100元/平方米水平[32] - 美国零售商需要更稳定供应链,本土采购产品可获得5%溢价,对冲关税影响[39] 成功案例 - 老范的家具厂在美国建立4万平方英尺仓库和组装线,团队12人,月租金5万多美元,已打通700个线下经销商[36][39] - 部分代工厂通过半托管线下分销服务实现产品溢价,十家合作工厂中已有三家货品售罄[41][42] - 转型品牌生意后,老范工厂毛利润率从代工的5%提升至超过50%[66] 挑战与限制 - 美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时薪约32美元,是中国工人的6倍,加州月薪达4000-5000美元[48][49][50] - 产业配套和人才体系短缺,设备维修困难且昂贵,需依赖国内技术支持[53][54] - 美国制造业仅占非农就业人口8.2%,难以形成规模效应[55][56] - 产地审查制度和"厂中厂"法律风险构成不确定性因素[58]
美媒:美企要实现“全美国造”困难重重
新华社· 2025-05-01 16:34
美国制造业本土化困境 - 过去12个月标注"美国制造"的消费品和杂货数量减少2000个至约10万个 [2] - 关键零部件面临供应瓶颈 包括价格过高 稀缺或完全缺乏国内供应商 [1] 企业具体案例 DECKED公司 - 皮卡车收纳箱生产商难以实现100%本土化 卡在最后5%的滚珠轴承采购环节 [1] - 中国供应商在滚珠轴承价格和供货周期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1] 拉皮德塑料公司 - 高端衣架制造商依赖中国金属挂钩 因美国同类供应商20年前已消失 [1] - 进口关税导致金属部件成本快速上升 [1] 哈斯自动化公司 - 器械框架所需铸铁完全依赖中国进口 美国缺乏年产能超1亿磅的铸铁厂 [1] - 每磅铸铁价值仅几美元 本土建厂在成本和劳动力方面不具备可行性 [1] - 受关税影响已削减加州工厂产量并取消加班 [2] - 5亿美元内华达新工厂可能因关税问题推迟投产 [2] 钱纳洛克公司 - 家族企业实现钳子/工具袋100%本土生产但面临钢材供应风险 [2] - 担忧关税引发金属需求激增后供应商会优先满足汽车等大客户 [2] 产业链结构性挑战 - 构建完整本土产业链被企业普遍认为任务艰巨 [1] - 基础材料领域(如铸铁)存在产能缺口和投资回报率问题 [1]
降低特朗普关税战冲击 日月光、友达挥军“美国制造”
经济日报· 2025-05-01 08:39
半导体封测龙头日月光投控与面板大厂友达4月30日日均松口规划赴美设厂。日月光投控财务长董宏思 表示,已应客户邀请评估赴美建产能,内部已积极展开讨论,并且"相当有兴趣";友达董座彭双浪透 露:"考虑赴美设后段模组或成品组装厂"。 董宏思透露,已应客户邀请,正评估是否有机会在美国设立运营据点,以支持客户业务发展。不过,目 前尚未有具体投资时程与规模等进一步细节,最终投资拍板与否,关键在于经济规模效益与未来市况, 投资项目预期会是中国台湾现有服务的延伸,但实际细节仍取决于当时的市场情况与经济条件。 谈及关税战的影响,董宏思指出,虽然部分客户提前拉货,但并未观察到客户订单动态出现重大变化, 目前电子代工服务业务直接出货到美国的比重不到10%,可通过移转部分零组件至其他生产据点来应 对。 日月光封测业务直接出货到美国的比重非常低,目前难以具体量化影响,但预期关税的影响对竞争对手 的冲击,将远大于日月光。 展望本季,日月光投控指出,根据对当前业务状况的评估及汇率假设,第二季度封测事业新台币营收将 季增9%至10%,封测事业毛利率将季增1.4至1.8个百分点;EMS新台币营收将年减10%,营益率将年减 1个百分点。法人预估 ...
美媒:特朗普上回庆祝执政百日的美国工厂,生产线已迁至中国
观察者网· 2025-04-30 10:17
观察者网消息,2017年4月29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Ames True Temper独轮车工厂。特朗普在那里庆祝了 自己执政百日。 八年后,特朗普再迎百日节点。只是当初那座寄托了他复兴"美国制造"梦想的工厂,已经不在了。 它的生产线迁往了中国。 "这正是美国制造业残酷现实的缩影。"随着特朗普关税引发的混乱愈演愈烈,彭博社4月29日发表长文, 揭示了Ames True Temper工厂令人唏嘘的命运。 文章指出,尽管美国政府一再宣称要"复兴美国制造",但实际就业增长幅度不大,就业增长远低于整体劳 动人口增长速度,企业外流、自动化替代、审批程序繁琐及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更是久拖未决,被特朗普 寄予厚望的关税恐难逆转美国数十年来的产业外迁趋势。 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的Ames工厂拥有近150年生产历史,其工具制造史更可追溯至1774年。该厂曾 为乔治·华盛顿的军队和拉什莫尔山雕刻者提供铁锹,其独轮车助力修建了胡佛水坝。对特朗普而言,这里 显然是宣扬"重振美国工厂就业"计划的绝佳舞台。 2017年,特朗普前往Ames True Temper工厂庆祝上任百日。彭博社 "我们信奉'美国制造',其回归势头之强劲、质量之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观察者网· 2025-04-29 12:29
消费者行为实验 - 美国淋浴花洒品牌阿菲娜进行了一项对比实验,将同一款产品分别标注为中国制造(129美元)和美国制造(239美元)两个版本供消费者选择,结果显示美国制造版本零购买,而中国制造版本售出584件 [1][2] - 实验期间共有25,650名访客浏览页面,其中3,560人将亚洲制造版本加入购物车,24人添加美国制造版本,最终美国制造版本成交量为零 [2][5] - 公司创始人范·米尔表示,实验结果揭示了消费者宣称的购买意愿与实际支付行为存在巨大差距,这是一场关于价格的"全民公投" [3][5] 生产成本与定价 - 美国制造版本的生产成本是中国制造的近3倍,为保持利润率定价达到239美元,比亚洲制造版本高出85% [2] - 公司解释美国制造高成本源于缺乏规模化产能和熟练劳动力,生产一个淋浴喷头在美国需要更长时间且不确定能否完成全流程 [8] - 尽管公司60%的资金投入美国经济(支付港口工人、卡车司机等费用),但仍因未在美国生产产品而受到指责 [9] 供应链与关税影响 - 公司产品主要在中国珠江三角洲生产,每个集装箱货物需缴纳约2.5万美元关税 [8] - 特朗普新关税政策公布后,公司取消了所有新生产订单,创始人批评该政策对小型企业是"灭顶之灾" [8][9] - 为应对关税问题,公司寻求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制造商,但仍需依赖中国供应链获取原材料 [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美国制造业面临供应链不完善、生产自动化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导致本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6][8] - 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99.99%的美国消费者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会选择更便宜的亚洲制造产品 [10] - 重建美国制造业需要长期系统性投入,包括人力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战略支持,而非简单口号 [11]
除和硕外,台系电子代工厂全部启动美国制造
搜狐财经· 2025-04-29 08:47
台系电子代工厂赴美建厂趋势 - 英业达宣布在德克萨斯州设立服务器制造基地 拟斥资上限8500万美元 成为最新加入"美国制造"行列的台系电子代工大厂 [2] - 此前鸿海 广达 纬创 纬颖 仁宝等台系代工厂均已投入美国制造布局 目前仅剩和硕未宣布在美国设厂 [2] - 英业达选择德克萨斯州设厂主要考虑因素包括邻近墨西哥 当地电力供应充足 计划租用厂房建置先进服务器后段组装产线 最快下半年启用 [2] 各公司具体投资计划 - 鸿海子公司美国鸿佰科技斥资1.42亿美元取得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土地及厂房 董事长刘扬伟表示今年资本支出将增长两成以上 [3] - 广达是美国布局最早的台系代工厂 近两年持续在美东岸与西岸扩厂 未来将因应需求继续扩大产能 [3] - 纬创新设美国子公司WIUS 将斥资不超过5000万美元取得美国土地与厂房 建立首座大规模AI产品制造基地 [3] - 纬颖增资美国子公司WYMUS 3亿美元 首度在德克萨斯州设厂 预计投资金额近百亿元 [4] - 仁宝现增美国印第安纳州子公司1000万美元扩大车电产能 同时评估北美扩产计划 可能收购AMD旗下美国AI服务器组装产能 [4] 赴美建厂驱动因素 - 主要目的是降低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波动影响 减少营运不确定性 [2][3] - 满足客户对出货地点的需求 稳定客户合作关系 [2] - 争取开发新客户和市场 实施全球化策略布局 [2]
万斯访印,美印敲定对等关税谈判框架
华尔街见闻· 2025-04-22 08:09
贸易协议进展 - 特朗普政府与印度双边贸易协议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 帮助印度避免对等关税威胁 [1] - 莫迪总理与美国副总统万斯会晤 双方欢迎BTA谈判并强调协议专注于两国人民福祉 [1] - 美国正式宣布谈判参考框架 为共同经济优先事项讨论制定路线图 [1] 协议核心内容 - BTA目标推动全新现代化贸易协议 在两国促进就业和民众福祉 [2] - 以平衡互利方式增强双边贸易和供应链整合 [2] - 为两国工人农民企业家创造新增长机遇 符合美国制造与印度制造战略目标 [2] 重点合作领域 - 能源国防战略技术领域合作提速 美国寻求扩大对印度国防出口 [3] - 关键新兴技术和小型先进模块化反应堆合作位居议程首位 [3] - 讨论四方安全对话峰会 莫迪期待特朗普出席但美方对访问提议保持沉默 [3]
台积电美国厂巨亏!
国芯网· 2025-04-21 19:12
不拘中国、 放眼世界 ! 关注 世界半导体论坛 ↓ ↓ ↓ 国芯网[原:中国半导体论坛] 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 4月21日,据台媒报道,台积电在最新出炉的股东会年报中,披露了旗下海外布局去年损益状 况,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去年亏损近143亿元新台币(约32.1亿元人民币),创下台 积电美国工厂成立来最大亏损! 除了原先就已规划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的三座晶圆厂,台积电新增投资包含另外再建三座新晶 圆厂、两座封装厂及一座研发中心。其亚利桑那州第一座晶圆厂目前采取4nm制程量产,良 率与台湾的晶圆厂相当。 ***************END*************** 半导体公众号推荐 此外,台积电在日本、欧洲的布局也分别亏损逾43.75亿元新台币及5亿多元新台币)。大陆 事业则大放异彩,台积电南京公司去年大赚259.54亿元新台币。 自台积电宣布进军"美国制造"以来,其美国子公司已连续四年出现亏损,且亏损金额逐年上 升。 报道指出,台积电冲刺"美国制造",但美国制造"好烧钱",去年亚利桑那州新厂亏损扩大之 余,今年将迎来第一个完整量产年度,外界关注该厂生产情况是否足以让亏损幅度收敛,或 是因为持续大幅度投资, ...
台积电美国厂巨亏!
国芯网· 2025-04-21 19:12
国芯网[原:中国半导体论坛] 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 不拘中国、 放眼世界 ! 关注 世界半导体论坛 ↓ ↓ ↓ 4月21日,据台媒报道,台积电在最新出炉的股东会年报中,披露了旗下海外布局去年损益状 况,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去年亏损近143亿元新台币(约32.1亿元人民币),创下台 积电美国工厂成立来最大亏损! 此外,台积电在日本、欧洲的布局也分别亏损逾43.75亿元新台币及5亿多元新台币)。大陆 事业则大放异彩,台积电南京公司去年大赚259.54亿元新台币。 自台积电宣布进军"美国制造"以来,其美国子公司已连续四年出现亏损,且亏损金额逐年上 升。 报道指出,台积电冲刺"美国制造",但美国制造"好烧钱",去年亚利桑那州新厂亏损扩大之 余,今年将迎来第一个完整量产年度,外界关注该厂生产情况是否足以让亏损幅度收敛,或 是因为持续大幅度投资,仍会带来一定亏损。 日本布局方面,台积电年报披露,台积电日本子公司JASM去年亏损43.75亿元新台币,也是 布局日本后最大亏损。相较之下,JASM于2023年亏损29.65亿元新台币,2022年亏损5.93 亿元新台币,合计过去三年累计亏损79.33亿元新台币。欧洲布局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