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可持续性

搜索文档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带来定价滑坡 3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破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9:45
美债市场表现 -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美国在三大主要国际信用机构中均失去AAA最高等级 [1]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至5.013%,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7.61个基点至4.521% [1]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月4日低点3.858%升至4.5%上方,形成"价格下跌-抛售压力-避险情绪"负反馈循环 [1] 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 预计2035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负担达GDP的134%,联邦赤字攀升至GDP的9% [3] - 美国政府强制性支出占比将从2024年73%升至2035年78%,预算灵活性受限 [3]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超36万亿美元,2025年6月有6.5万亿美元国债到期 [3]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反应 - 中国3月减持美债189亿美元至7654亿美元,其中长期美债减持276亿美元 [7] - 中国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储备,4月末达7377万盎司 [7] - 日本连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债,3月持有量达1.13万亿美元 [7] 政策影响与市场预期 - 特朗普政府采取增收减支、稳住投资者需求、推动美联储降息等措施化解债务压力但收效有限 [5] - 美联储按兵不动使降息预期受挫,通胀下行趋势可能在5月后逆转 [8] - 市场预期美联储2025年下半年开始降息,未来12个月降息75个基点 [9] 机构观点分歧 - 德邦证券认为美债长期配置价值受财政可持续性影响,10年期收益率易上难下 [2] - 中金证券建议配置中债、美债和黄金等避险资产,预计债券表现将优于股票 [8] - Bianco Research认为本次评级下调实质冲击有限,不会重演2011年市场恐慌 [6]
聊聊周末的三件大事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20 21:35
大家周日晚上好,周末加更一篇,主要是有三个新闻,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件事,是周五 中航信托 被托管的事情; 第二件事,是本周国务院 "加强预期管理"专题学习会 释放的一些政策信号; 第三件事,是周末的 机器人马拉松 ,表面看起来虽然摔得有点荒唐,但讲讲这次马拉松背后,一些底层的逻辑。 直接步入正题。 ...... 第一件事, 中航信托被托管的一些启发。 本周五,中航信托在官网进行了公告,其后续由建信信托、国投泰康信托进行托管,名义上是"市场化托管",但实际上, 体现的是监管意 志 ——只有问题已经较大,积重难返的机构,才会采取类似这样的托管机制,其目的,是让熟悉行业的同业来把脉,以便尽快梳理清楚内 部的问题,在保险、信托行业,这套机制已经实施了好几次了。 其实,在去年底的《 2025金融行业的十大猜想 》中,我们就提到,对于金 融机构来说,2025年的关键 词,就是" 金融机构合并出清 潮,加速,加速,加速 "。 对于中航信托的问题,在4月初《 有机构扯到蛋了 》里, 聊中航信托的母公司——中航产融停牌退市的时候 ,其实也聊到了,下图,算 是说的比较隐晦了。后续,中航信托大概率是从母公司中航产融 ...
提高个税起征点vs增加退税,你选哪个?
吴晓波频道· 2025-03-14 00:16
个税改革现状与呼声 - 当前中国个税收入约60%来自工资薪金所得,其余主要来自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和经营所得 [3]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14元,中位数34707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36%和32% [10] - 两会期间提高个税起征点至1万元/月的呼声高涨,较现行5000元提升100% [11] 起征点历史调整分析 - 1980年个税起征点为800元/月,2018年最后一次调整至5000元/月,期间平均每5年调整一次 [8][9] - 2018年调整时起征点5000元高于当时家庭平均负担支出4200元,具备前瞻性 [10] - 2024年家庭平均负担支出5760元,若提至1万元将高于支出水平73% [11] 专项附加扣除优化方向 - 现行6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2019年推出后未动态调整 [13] - 两会提案建议阶梯式提高赡养老人扣除标准,增设0-3岁婴幼儿照护、失能老人护理等新项目 [14][28] - 雇佣保姆费用扣除额度建议每年2-3万元,养老护理专项扣除需覆盖刚性支出 [28] 财政收支与区域影响 - 2024年全国个税收入1.45万亿元同比下降1.7%,前10强省份中8个出现负增长 [16] - 山东个税收入降幅达10%,仅四川(+2.6%)和广东(+0.4%)保持正增长 [16][17] - 房地产低迷导致财产转让所得减少,制造业利润下降3.3%间接抑制工薪收入增长 [18] 国际经验借鉴 - 美国实行通胀指数化调整,2025年单身标准扣除额增至1.5万美元,夫妻联合报税优惠 [22][27] - 日本采用"蓝色申报表制度",规范申报者可享受房贷、养娃等精细化扣除 [22][23] - 德国"家庭系数法"使四口之家综合减税幅度达46%,但导致女性就业率仅54% [24][25] 改革框架建议 - 试点北上广深等高成本地区差异化起征点,探索家庭联合申报制度 [28] - 赡养老人按阶梯设置扣除额(1位3000元/月,3位5000元/月) [28] - 需平衡财政可持续性,2024年增值税下降3.8%加剧收支矛盾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