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搜索文档
“松针”凝萃 香气清幽(我与非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7 06:50
雨花茶制作工艺 -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1.5-2厘米,芽叶角度约15度[16][18] - 炒制需500克鲜叶(约1.5万个芽头),成品约120克/锅,500克上等茶需6万-8万个芽头[18] - 核心工艺包括搓条、抓条技法,融合碧螺春"紧细"与龙井"光润挺拔"特点[17] - 完整流程涵盖鲜叶采摘、拣剔、摊凉、杀青、揉捻、打毛火、整形等9道工序[17][18] 历史渊源与非遗传承 - 前身为清代"钟山云雾茶",1959年改制为松针形并更名为雨花茶以纪念革命先烈[16][17] - 2021年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 - 第五代传承人陈盛峰通过30年实践融合多位师傅手法,独创黑暗环境"身心合一"训练法[17] 产业与文化推广 - 溧水区晶桥镇建立800亩生产基地,带动当地群众致富[18] - 设立雨花茶文化展厅,展示文献、工具及标准茶样等历史资料[18] - 通过"茶和天下·苏韵雅集"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国际推广[14] 传承人发展现状 - 陈盛峰之子陈陆宇等十余名年轻人系统学习制茶,每周练习3-4天,单锅炒制耗时1小时以上[18] - 公司注重品种培育与技艺传承,同步开展文史研究以延续茶文化脉络[19]
文化新观察丨1.1万余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 2025-06-17 03:14
非遗工坊发展现状 - 全国1.1万余家非遗工坊分布在2005个县级行政区,覆盖670个脱贫县和13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带动产业链120余万人就业增收 [1] - 非遗工坊通过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推动非遗产品如竹编、银器、绣品等转型为时尚包、国潮服饰,融入现代生活并吸引国际市场 [1] 政策支持与产业整合 - 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将工坊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 [2] - 18个省份出台非遗工坊管理文件,浙江、河南等省通过"非遗薪火行动"等计划引入高校、企业资源,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参与"模式 [2] - 云南建水等地通过工坊建设发展紫陶产业,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2] 地方产业案例 - 浙江萧山"萝卜干"非遗工坊连接4万农户,2024年产值达3亿元 [3] - 河北曲阳定瓷和石雕产业带动10万人就业,石雕年均产值约150亿元 [3] - 河南许昌霍庄村社火道具生产涵盖30大类200多个品种,春节期间销售额超1000万元 [8] 人才培养与创新模式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近4000人,第六批新增942人 [5] - 全国200余所院校参与非遗传承人培训计划,累计培训超20万人次,形成"培训一个,带动一片"效应 [5] - 海南五指山、云南剑川等地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成立黎锦、木雕公司等 [5] - 贵州黔西非遗工坊建立108个苗绣微工坊,通过"三送"服务模式带动妇女就业 [7] 消费与文旅融合 - 2025年"非遗购物月"一季度销售额超200亿元,5700余家工坊参与春节促销 [8] - 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登上巴黎时装周,推动非遗国际化 [8] - 四川崇州、贵州雷山等地打造非遗旅游线路,"竹艺村""银匠村"2024年国庆接待游客21.28万人次 [10] 社会效益与创新路径 - 全国4300余家非遗工坊建在村里,通过"工坊+农户/合作社"等模式带动就地就业 [7] - 非遗工坊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实现"顾家就业两不误" [7] - 非遗与文旅融合形成"主客共享"模式,推动文化兴、产业旺、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成果 [10]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金融助力非遗焕新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6 20:53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的"金融+非遗"模式 - 持续创新金融模式,为非遗传承提供金融支持 [1] - 通过信贷资金支持非遗相关企业,促进地方文化保护与产业升级 [2][3] 罗汉果产业的金融助力 - 广西永福罗汉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当地百亿元产业 [2] -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为当地生物科技公司发放1000万元资金,用于收购农户罗汉果,保障原料采收 [2] - 该生物科技公司拥有40余项专利,将传统非遗技艺转化为现代科技成果 [2] - 金融支持推动罗汉果提取工艺向大健康产业转型,带动10万亩种植区农户增收 [2] 冰泉豆浆产业的金融支持 - 梧州冰泉豆浆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文化价值 [3] - 冰泉豆浆公司研制出全国第一包速溶豆浆晶,突破传统保鲜限制 [3] -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近两年累计提供超3000万元金融支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远期信用证等业务 [3] - 金融助力使企业完善分销网络和电商平台,推动冰泉豆浆走出梧州 [3] 非遗产业的金融赋能效果 - 金融支持帮助非遗技艺转化为现代产业,如罗汉果提取工艺升级和豆浆晶研发 [2][3] - 通过信贷资金直接带动农户增收,如罗汉果种植区10万亩农户 [2] - 促进非遗产品市场扩张,如冰泉豆浆建立全国分销网络和电商渠道 [3]
本味主义、堆料策略、非遗加成,2025年第一季度爆品趋势盘点
搜狐财经· 2025-06-16 14:22
行业趋势 - 2025年辰智大数据将举办10+场爆品趋势发布会,推动餐饮企业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 [1] - 餐饮风味创新不断升级,基础风味向细分化方向发展,诞生众多各具特色的细分味型 [3] - 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升级,以0防腐剂、0添加剂、纯天然原料为卖点的产品成为爆款 [7] - 非遗美食热度高涨,抖音平台非遗美食话题播放量上涨,为非遗餐饮提供宣传平台 [12] 产品创新方向 - 本味主义崛起,回归食材本味、寻找自然中的鲜味成为鲜味创新新趋势 [5] - 姜辣味型引领辣味菜品新潮流,姜的不同品种为餐饮爆品创新提供不同风味特色 [3] - 传统菜肴市场接受度高,在传统菜肴基础上做微创新是容易出爆品的思路 [7] - 堆料策略制造视觉冲击,用超大、超多元素带来视觉冲击和性价比感受 [9] - 干蒸菜凭借"健康原味"与"烟火气"双重优势,成为餐饮市场新宠 [10] 爆品案例 - 虎头炸南姜霸王鸡将南姜、陈皮等香辛料调理入味,打造潮汕风味中式炸鸡 [3] - 米村拌饭的五花肉煎酸菜用"自然发酵风味"突出酸鲜风味 [5] - 茄子恰恰的牛肝菌焖饭用菌菇作为鲜味的主要来源 [5] - 黎明屯铁锅炖x小锅烀饼推出气泡锅包肉,以气泡层打造差异化口感 [7] - 老马扎市井小火锅的豆花牛肉锅、苏城街面馆的小炒黄牛肉拌面等产品通过堆料彰显食材价值 [9] - 虎爹鲜货干蒸菜、胖阿发老顺德干蒸菜等干蒸菜专门店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快速发展 [10] 数据表现 - 抖音话题干蒸菜、顺德干蒸菜累计播放超过5.5亿次 [10] - 小红书"干蒸菜"相关讨论超过6万 [10] - 2025年Q1含"非遗"TOP20菜品中,菜品名含"非遗"的推荐热度明显高于不含"非遗"的菜品 [13] 品牌动态 - 南翔馒头店与巴黎世家联名,让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成功破圈 [13] - 程碟衣火锅馆的"程氏水派火锅底料制作技艺"入选重庆南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13]
从完美复刻到大胆创新,这届年轻人借助抖音让非遗焕发新生机
财富在线· 2025-06-16 10:53
去泉州戴簪花,到汕头跟着英歌舞游街,不是对着电子屏倒计时跨年而是到确山看漫天的打铁花,当代 年轻人的爱好终于追上了中式美学的步伐。 不只是近身观赏,还要亲自上手,在一些非遗作品的视频下面,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纷纷展示自己的 动手能力,评论区热闹得像是艺术展厅: 哪里有非遗的民俗,哪里就有赶来体验的年轻人,近几年的春节,"追年"是最热门的旅游选择。回家的 时候除了相册里2个G的视频照片、满满的精神享受,还有一身技艺和周边:壮族织锦的包包里装的是 侗族印染的T恤,连家里的猫狗也没被落下,躺上了铲屎官搜罗回来的非遗柳编窝。 作为新型的深度旅行方式,跟着非遗去旅行,如今已是都市人汲取非遗养分的精神补品。当时尚还在用 贵价标签和"xx风"定义奢侈的时候,年轻人已经从消费陷阱中觉醒:体验非遗文化才是让人回味无穷的 中式美学奢侈品。 图源:江寻千(九月) 非遗的奢侈,不在于价格,而在于时间、材料、工艺和千百年沉淀的经验和智慧。 动辄以年为单位的制作时长,宝石研磨而成的颜料,一根蚕丝劈成48份的繁复工艺,其中的心血凝结成 了视听触觉的顶级享受,也难怪年轻人对传承千百年的"老祖宗严选"着迷上头。 而在赛博时代,非遗正在得到年轻 ...
济南首批433套配售型保障房本月发售,市民看房热情高涨,9月还将有项目入市
搜狐财经· 2025-06-15 21:25
"你看看,这就是126平方米的户型""挺好的,现在就是非常关心价格"……随着济南首批配售型保障房发售在即,凤鸣新筑、清河新筑两个项目样板间开 放后,迎来大批看房群体。截至6月14日,济南配售型保障房轮候库申请人家庭超过2700名,而首批配售433套房源,这相当于每6个申请人家庭才能中得 一套,可见配售型保障房的受欢迎程度。 在凤鸣路与旅游路东南方向的凤鸣新筑项目,看房家庭络绎不绝,高峰时刻甚至要排队等候。他们中,既有踏入职场才几年时间的小情侣,也有渴望改善 居住条件的普通家庭,不乏带着父母、孩子组团看房。 据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自6月9日样板间开放以来,前5天共接待了209组看房家庭,而14日一天则接待了143组,为最多的一天。 在清河新筑配售型保障房项目,火热的一幕也在上演。6月13日样板间刚刚开放,就吸引了140余组家庭参观。该项目处于老城区,坐拥小清河景观资源, 因而周边地缘性群体最为关注,看房家庭以中老年人为主。 与凤鸣新筑项目有所不同的是,清河新筑项目多以中小户型为主。比如70平方米的样板间,一梯两户,带有双气,房间采用全明设计,客厅、卧室都很敞 亮。而且,样板间看到的所有装修和配套都是按交房标准打造 ...
科技为非遗保护装上“智慧大脑”
齐鲁晚报· 2025-06-15 16:33
喀什土陶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 核心观点 - 喀什土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入选) 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载体 曾远销中亚和西亚地区[1] - 当地公安部门通过"科技+法治"双轮驱动 构建"智慧安防+联合执法"体系 显著提升非遗保护成效[1][2][3] 科技赋能非遗保护 - 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和大数据平台 形成"地面+空中"立体防控体系 实现旅游旺季警力精准投放[1] - 建成"智慧喀什古城"安防平台 通过数据分析预判治安形势 优化警力资源配置[1] - 运用视频追踪等技术阻断被盗文物流失渠道 强化物流寄递行业管控[2] 法治保障机制 - 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多方协同打击制假售假行为[2] - 对故意损毁和假冒土陶行为"零容忍" 2023年摧毁多个制假售假网络[2] - 常态化巡查市场及作坊 近三年涉非遗案件破案率提升40%[2] 文旅融合服务 - 公安民辅警兼具"安全员"和"文化导游"双重角色 年均为游客提供超5万次咨询服务[3] - 节假日全员上岗保障 设置24小时临时执勤点 2023年游客满意度达98%[3] - 定期开展作坊安全培训 累计组织消防演练200余场次 消除安全隐患300余处[3] 传承环境优化 - 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成功化解传承人土地/商业纠纷150余起[2][3] - 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25% 土陶作坊数量恢复至历史峰值80%[3] - 2023年土陶产业营收突破1.2亿元 带动就业超2000人[1][3]
“智造+非遗”,华美食品发布50余款创新月饼礼盒
南方都市报· 2025-06-15 16:01
公司动态 - 公司在河北正定县举办以"华美非遗·世界中秋"为主题的月饼营销峰会 [1] - 公司发布"制造美学"主题共计50余款创新月饼礼盒 [1][7] - 公司联合奥运冠军刘璇、品牌代言人周华健及非遗达人南翔启动"中秋申世遗倡议" [1][3] - 公司总经理陈玉娟表示扎根烘焙行业34年,以"中秋守护者"使命推动中秋文化走向世界 [3] - 公司董事长袁旭培作2025年度集团发展战略报告,提出"文化为魂、产品为根、渠道为翼"核心 [3] - 公司总裁袁瀚钊谈品牌建设从"行业标杆"向"文化名片"升级 [5] - 公司展示月饼主题博物馆发展成果,该博物馆于2023年对外开放 [5] 产品创新 - 新品以智能制造技术为内核,深度融合非遗工艺,重新定义中秋美学 [1][7] - 新品涵盖"印象""桂逸香""非遗之美""繁花"等系列共50余款创新月饼礼盒 [7] - 新品走秀环节展示非遗工艺与现代食品智造的结合 [7] 发展战略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打造"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矩阵 [3] - 坚持"智能制造+非遗工艺"双轮驱动打造极致产品 [3] - 强化技术研发和优化"线上+线下"立体网络 [3] - 推动月饼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创造"转变 [8] - 在中秋文化基础上构建产业文化生态 [8] 品牌建设 - "中秋申世遗"项目被视为文化输出的起点 [5] - 品牌定位从食品制造商升级为文化传播者 [5] - 以"守护者"与"革新者"身份为消费者带来"舌尖上的文明对话" [8]
年轻一代非遗人正将传统技艺带向更广阔的舞台 创造更大价值
央视网· 2025-06-15 14:54
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定娟:我觉得更多的是让大家用起来。使用起来,它就自然而然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了。 在浙江湖州的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传承馆内,郑依霏正带领参观者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丝织艺术之旅。大家亲手触摸传统绢织机,零距离体验古老丝织技 艺。大学毕业后的郑依霏选择回到家乡,从父辈手中接过了传承千年的绫绢织造技艺责任。她将绫绢织造技艺传统生产车间打造成"活态博物馆",并免费向 公众开放。 央视网消息: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的非遗宣传活动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 现代生活。青年一代传承人正在成为非遗保护和创新的生力军,在传承中不断推动非遗发展。 这款使用传统"道明竹编"技艺、经过年轻设计师巧思设计出来的书签,近一个月就为年轻传承人带来了10多万的营收。2019年跨出大学校门的张定娟意 外与竹编结缘,拜师"道明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开始系统学习竹编。如今在她的手上竹编不仅仅能制作工艺品,还可以成为随身携带的香薰、耳环,色 彩绚丽的团扇、包包等,不断探索竹编新的表达形式。 在有"侗乡第一寨"之称的贵州黔东南黎平县肇兴侗寨,陆勇妹和姐妹们 ...
中国非遗与国际时尚品牌“双向奔赴”
新华网· 2025-06-15 11:55
中国非遗与国际时尚品牌合作 - 中国非遗工艺如景泰蓝、绒花、竹编与榫卯结构正被国际时尚品牌如罗意威、芬迪、迪奥、万莱斯特等融入产品设计[1][5] - 景泰蓝工艺需完成掐丝、点蓝、打磨、电镀等工序,其硅酸盐颜料经高温烧制后千年不朽,故宫藏品至今色泽艳丽[1] - 熊氏珐琅第三代传人熊松涛使用0.04毫米银丝掐丝,精度达头发丝直径一半,为国际品牌制作景泰蓝表盘和首饰[3][5] 非遗消费市场增长 - 2023年淘宝天猫非遗相关产品年成交额达1073.2亿元,同比增长37.7%,首次突破千亿[4] - 非遗消费圈形成,传统节日期间消费稳步增长,非遗品牌和产业带持续发展[4] 国际合作与商业化 - 国际品牌通过非遗元素吸引中国消费者,如芬迪融入彝族刺绣、迪奥采用绒花、万莱斯特结合竹编与榫卯[5] - 熊氏珐琅与罗意威合作蛇年主题产品,由"00后"传承人熊霖林设计,融入灵蛇、祥云等中国美学元素[7] - 国际品牌合作提升非遗曝光度,提供商业化思路,未来更多品牌可能与非遗传承人合作[7] 非遗传承与创新 - 非遗传承人面临文化价值变现困境,缺乏品牌意识导致传承创新后劲不足[5] - 年轻一代传承人如熊霖林学习珠宝设计,推动非遗产品向实用化、市场化转型[7]